、某商场将进价为30元的台灯以40元售出,平均每月能售出600个.调查表明:这种台灯的售价每上涨1元,其

、某商场将进价为30元的台灯以40元售出,平均每月能售出600个.调查表明:这种台灯的售价每上涨1元,其,第1张

(!)月销售量=600-(48-40)×10=520个

月销售利润=520×(48-30)=9360元

(2)设上涨X元

则利润Y=(600-10X)×(40-30+X)=-10X²+500X+6000=-10(X-25)²+12250

所以当X=25时,利润Y最大,最大为12250元

即当定价为40+25=65元时,每月的销售利润最大,最大为12250元

祝你开心

这是宜家的一组系列平面广告,这组广告的意思是:十五罐可乐的价格相当于一盏宜家台灯的价格:三杯咖啡的价格相当于一个宜家电视桌的价格;六支牙膏的价格相当于宜家床头桌的价格。宜家的这组广告形象的展示出他们产品低价格的特点。

这里就是用到了心理学上的“诱饵效应”。举个例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在商品定价中见到此效应的运用。如某货价上陈列两款包装糖果:一款大包装,一款小包装;大包装绝对价格高,但和小包装比单价却非常低廉。

那么,那款小包装的价格选项其实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参照标的。这个标的让消费者通过对比发现,大包装非常划算,从而在心理上觉得便宜。实际上购买大包装,消费者是要付出更高的消费金额。这就是非常典型的营销心理学上的“诱饵效应”。

宜家的这一系列广告就是将非常廉价的日用品,像是可乐、咖啡和牙膏,作为低廉优惠的心理“诱饵”,并与宜家的家居产品进行了连接。平时,消费者在进行相对廉价的日用品消费时,其消费决策往往较为随意和快速。

而进行家居产品的消费时,不管它的价格如何,都可能会进行比较认真的比对和思考。所以当宜家的这一系列广告将宜家家居产品与日用品进行融合时,日用品的低价格成为心理“诱饵”。它驱动消费者对宜家家居产品的消费决策模式也转向了日用品的消费决策模式,也就更利于产品的销售了。

心理学在广告中的应用真的很多,学习完广告心理学这门学科后,我觉得广告心理学相对于心理学的其他领域真的算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部分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9837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