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产品应采取什么样的销售渠道类型?其结构图是如何?

家电产品应采取什么样的销售渠道类型?其结构图是如何?,第1张

目前中国家电产品销售渠道大致可分为传统渠道和新兴渠道两种类型。传统渠道主要有大商场、中小商场以及从五金交化转变而来的电器专营店。新兴渠道有综合性连锁、家电类连锁、电器城、品牌专卖店、集团采购、网上订购等。在我国城市市场,从渠道数量上看,大商场仍是家电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但是受到家电连锁和家电城的强有力竞争。以电视机市场为例,从销售量上看,占据电视机市场份额最大的依然是百货商场,其比例高达40.9%。其次是家电城和家电专营店,所占比例分别为24%和16.6%。但是通过对比电视机渠道形态在数量和市场份额的比重可以发现,我国城市市场电视机销售渠道中,家电城的销售效率最高,其次是百货商场。渠道销售效率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在不同等级城市中,针对不同的产品,各种渠道的销售效率会有不同的表现。总而言之,城市规模越大,新兴渠道的流通成份越高,家电专业连锁和综合性连锁的竞争能力越强。 当前,构成传统渠道销售家电产品冲击最大的是以国美、国通、苏宁、三联为代表的综合性家电连锁。这支重要的商业资本最显著的特征是经营规模大、资本雄厚、跨地域连锁经营、掌握着庞大的销售网络,是一个高效率、专业化的零售终端。 此外,综合性连锁也是传统渠道的强劲竞争对手。综合性连锁目前以国外品牌为主,包括家乐福、沃尔玛、麦得龙等,价格和商品种类齐全是它们主要竞争手段。在家电销售方面,综合性连锁以小家电作为切入点,逐渐扩展到销售几乎全部的家电产品。家电销售不是综合连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很多时候引入家电销售只是为了完善产品线。因此其销售总量比例较低,目前虽然仅占家电产品总销量的2%左右,但是这些国外商流企业的资本、管理、品牌优势明显。 品牌专卖店被家电企业引进以后,得到了快速发展。企业设立品牌专卖店,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全面展示产品,提升品牌形象,同时促进产品的销售。目前家电生产企业的品牌专卖店多设立在中小城市,这主要是因为原有的渠道形态不适应企业的要求,企业通过品牌专卖的设立,为其在当地市场的竞争打下了良好基础。 网上订购具有高效、低成本的特点。高速增长的趋势和极强的市场辐射能力预示着电子商务具有辉煌的前景,但目前我国主要家电产品的网上销售比例仅占0.5%左右。

营销渠道拓展方案

第一步:策划一个有吸引力的产品招商

企业招商,往往是建立销售渠道的第一步,所以对企业来说,招商的成功,也喻示着好的开头,因为接下来的事就好办多了。但很多小企业由于策划能力有限,对招商工作不重视或者 *** 作不当,明明是个不错的产品,问津者却寥寥无几。

所以在确立招商之前,要解决三大问题:一是产品卖点的提炼,二是推广方案的设计,三是相配套的销售政策,在此基础上,企业才制定切实可行的招商方案。

招商策划书一定要阐明以下几个要点:一是科学的市场潜力和消费需求预测二是详细分析经销本产品的赢利点,经销商自身需要投入多少费用?三是要给经销商讲清楚解如何 *** 作本产品市场,难题在哪?如何解决?

目前招商骗局很多,经销商选择厂家合作非常谨慎,所以企业要注意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招商人员要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热情而不失分寸地接待经销商,使用规范的接待用语。

通常比较有想法或者想有所作为的经销商比较注重以下五点,提请企业在招商策划中引起重视:一是企业的实力二是企业营销管理人员的素质三是推广方案的可 *** 作性四是产品市场需求和潜力五是经营该产品的赢利情况。

招商成功离不开具有轰动效应的招商广告,但目前媒体上所见的招商广告普遍存在一种过分夸大和空洞吹嘘的现象,小企业不如实在一点,干脆说出自己的弱点,并阐明自己的决心,以赢得经销商的重视,有时候过分夸大市场效果的广告只能引来纯粹的投机商,而实在的广告宣传,反而会吸引那些注重商德的经销商。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经销商

经销商是小企业产品在市场上赖以生存并发展的唯一支柱,由于缺乏经济能力,无论在整体推广还是与渠道经销商的谈判筹码上,均占不了主动权,所以,小企业选择合适的经销商并与之合作,就显得尤其重要。大而强的经销商,必然要求也高,同时因为这类经销商经常与大品牌企业合作,所以往往盛气凌人,一般的小企业往往很难控制他们。

企业选择经销商,就象一个人谈恋爱,如果你出身卑微、却喜欢上了一个高贵美丽的小姐,那么你的这段恋爱要么是单相思,要么无疾而终。要知道好的未必一定合适,而渠道伙伴的合适,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小企业选择合作的经销商,一定是那些刚起步做市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运作能力较一般的,但正由于这些因素,这类经销商非常需要企业的支持,同时这类经销商对合作的企业忠诚度比较高,而且,他们不象那些大经销商那样要这要那的,如果企业的销售政策完善,多向他们描绘一下企业的发展远景,基本上能吸引他们,企业也可以完全控制他们。

选择这样的经销商加盟,就可以让经销商按照企业的发展战略去运作整个市场,促使整个渠道网络的稳固发展。

问题的关键是,由于这类经销商的资金实力和运作市场的能力均有限,需要企业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具备强劲的市场管理团队,以指导和协销,来帮助经销商与企业一同成长。

第三步:选择合适的渠道模式

渠道模式的选择或者规划,是小企业建立销售渠道必然步骤,但小企业由于品牌知名度和企业的经济实力以及市场管理能力都比较弱,因而市场初期的渠道模式以每省级总经销制比较合适,也就是每个自然省只选择一个经销商,因为这个时候你的产品销售力不够,销售区域过于狭小的话,经销商会不满足,从而引起区域窜货的发生。所以,以每省一个经销商,然后由省级经销商自主向下游招商,组建本省区域的销售网络,企业如果有人力,可以协助经销商招商开拓区域市场,这样经销商会因为企业的帮助而心存感激,即便将来壮大了,也不会对企业怎么样。

如果有野心大一点的经销商欲跨区域销售,企业也可以酌情予以考虑,假如该经销商欲跨入的.区域尚没有合适的经销商,而该经销商又有现成的网点,不如顺水推舟,做了这个人情,等以后条件成熟,再重新划分区域不迟。毕竟这个时候的企业,需要的是产品的大量铺市和动销,而不是呆板的规范。

笔者曾经为一个化妆品招商,在建立销售网络的初期就是采用了这样的方法,A经销商由于其网点能力可以跨越AB两省,所以同意其为AB两省的经销商,使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的能见度很广,并且有了足够的现金流,等到三个月以后,整个市场开始动销起来,该经销商由于做两个省的市场,一时忙不过来,这时我才顺势而为,在B省重新招了一个经销商,劝说A经销商退出B省市场。

小企业在建立渠道初期,不必拘泥于过分规范的销售政策,就象一个乞丐,暂时需要的是温饱而不是营养价值,但需要事先为今后的发展做好系统的规划。

第四步:设计可控的渠道结构

渠道结构通常指渠道的宽广度与深浅度和长短度,宽度也就是指企业在选择渠道成员的单一性和复合度,如某企业在一个省内设立多个独立经销商,分别经营不同的小区域。宽度还有一层意思是渠道的多样性,目前多渠道运作的企业很多,如IBM电脑,就是采用了:代理商、经销商、公司直营以及直接销售等。多渠道结构,需要企业有强大的渠道管理能力,而小企业由于缺乏一定的管理能力,是不适合采用多渠道结构的,同时,由于多渠道结构容易引起经销商反感,所以小企业很难控制。

渠道的深浅度主要是指零售终端的多样性,譬如化妆品经销商,既可以将产品进入商场超市的专柜销售,也可以进入美容专业线,同时还可以进入医药连锁系统。终端的多样性,可以使产品更有效地渗透进整个市场,达到销售的规模效应。

渠道的长短度则是指,由一级经销商到销售终端,中间需要经过几个层级,如有的产品需要经过省一级经销商,然后由省经销商批发给二级经销商,而二级经销商再将产品分销给终端或者批发给更往下的三级经销商。层级越多,对渠道的管理就越困难,市场信息的反馈也更缓慢。

小企业由于在资金、管理能力方面比较弱,所以暂时先采取窄而长的深渠道结构比较合适,等待市场销售起来了,企业有资金回笼了,市场的管理能力也强了,然后才开始逐步削短渠道层级,将进一步拓宽,并将渠道的管理重心下移。

第五步,对渠道经销商的管理

对渠道成员的管理,其实是很多企业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因为大家都知道渠道需要管理,但究竟怎么管理?管什么?谁去管?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都对此比较模糊。

业内流行对经销商的评价是有奶便是娘,或者惟利是图,惟利是图不算过,因为任何一个商业团体或者个人,利润总是第一位的,这无可厚非。而有奶便是娘就有点过了,毕竟企业为了建立健康的销售渠道,把经销商当作整个网络布局中的一枚棋子,如果你说背叛就背叛,企业还不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一旦销售渠道初具形成,企业就要有专门的渠道管理人员,对渠道成员进行严格的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经销商的库存情况、资金信用情况、每个产品的销售情况、经销商经营的竞品情况、区域市场整体销售统计、协助经销商或者终端进行促销、公司宣传品的摆放以及经销商对公司产品的具体反映等。对经销商的管理不仅仅停留在管上,更重要的是让经销商时刻与企业的市场战略保持一致,同时融合企业的文化,这就需要管理人员除了日常的市场管理以外,要适时地对经销商以及经销机构的员工进行产品和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经销商对企业有所依赖,并产生好感。

渠道管理人员通常由区域经理、销售业务员以及公司总部领导的定期走访等来完成,有的企业设立专门的渠道管理专员和渠道总监,分别对不同的渠道成员进行专门的管理。

第六步:完善的渠道政策和有效的经销商激励

对经销渠道成员的激励是企业渠道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很多企业销售网络的瘫痪很大程度是由于企业渠道政策的不健全或者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如福建某啤酒企业曾答应某市经销商,如果其全年的销量突破5000件的话,总部就送一辆价值28万的别克轿车,该经销商经过努力,超额完成了激励指标,但由于企业换了领导,新领导又不承认,致使该经销商的奖励成了一张不能兑现的空头支票,于是该经销商就怀恨在心,预谋行使了一次涉及4个城市的窜货案,造成大半个省的销售网络完全瘫痪,企业遭受重大损失。

渠道激励一定要与整体的销售政策相配套,并且要充分估计经销商的销售潜力,在设计激励考核体系时,要有适当的宽度,太容易达标的,企业会得不偿失,过分难以抵达的,又缺乏实际意义。奖励目标太大,企业划不来,太低廉,由吸引不了经销商。所以,如何制定激励指标和奖励目标,是十分重要的。

通常的做法是先设定一个最底也就是保底销售指标,然后再设立一个销售激励目标,这两者之间的距离可以是20%到50%,如假设最底销售指标是100万,那么销售目标可以是120万到150万之间。奖励政策就可以按实际完成数来进行,假如正好完成100万,那就按完成指标的奖励兑现,如果超额完成了20万,那么除了该得的指标完成奖以外,还要给予超额的20万给予奖励通常超额的奖励基数要高于指标基数。如果指标奖励是3个点的话,超额奖励起码在5个点。当然,这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制定。

基础指标,可以根据该经销商的历史记录以及实际的市场销售情况相结合,进行充分评估以后来确定,最好是经过双方的共同认定。

第七步:有计划地收缩,有步骤地扁平

当企业正常运作了一年或者两年,市场也有了不少起色,这个时候,企业如果有更大渠道野心的话,可以采取逐步收缩,逐步扁平的策略,即网络初建时期,由于企业的管理能力、经济实力以及品牌的知名度都很弱,所以不得以采取省级总经销的模式,由于总经销模式对企业控制渠道的能力很有限,尤其是对顾客的服务和市场信息的收集,都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企业要想树立品牌,想健康发展,总经销模式是难以为继的。但由于大部分省级总经销商商已经习惯了做省级老大,因而一般很难撼动他们的经销地位,企业要想让他们收缩区域或者让出部分区域,是比较难的,弄得不好,反而会影响到网络的安全。

所以,这个时候企业要逐步将渠道重心下移,首先增派管理人员到二级乃至终端,去进行渠道的日常维护,将总经销商的下游网络紧紧地控制在企业手中。其次将市场渗透指标进一步扩大,让经销商感到按照现有的力量很难达到。然后,企业顺势而为,劝经销商放弃地市批发,将总经销商的势力范围控制在省会城市之内而不影响经销商的收益,而地市级(原二级)经销商逐步上升为直接从企业拿货,跟总经销商平起平坐的一级经销商。企业同时还可以以新产品招商为由,进行补充型区域招商,招商的对象,可以是原来的二级经销商演变而来,也可以是真正的空白地区的新经销商,这样几个步骤下来,企业扁平化渠道的任务就基本达成,网络的布点也更科学,同时企业控制整个网络的愿望也顺利达到。

当然,说来容易,实际 *** 作当中需要掌握好分寸,尤其要讲究谋略,在发展已有经销商区域的新经销商时,最好不要引起经销商的反感,所以在动作之前,企业需要做好周密的部署以及完善的事后处置机制,以免影响大局。

在信息传播泛滥的今天或者信息爆炸的未来,销售渠道将承担起企业营销更重要的职能,所谓得渠道者得天下,尽管夸大,但也说明了渠道对企业发展的重要。

从点滴做起,精心编织起一张营销大网,即便是无名小企业,也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由弱者成为强者。

一、分销渠道设计的步骤 分销渠道设计包括以下步骤:明确渠道目标、确认限制条件、确定渠道结构、选择具体成员。见图10-3。 一、明确目标 比如:最大限度提高市场占有率,2、建立品牌   3、快速被目标顾客认识到产品的好处 二、影响分销渠道决策的因素 (一)产品条件 1. 产品的价值。指产品单位价值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产品单位价值的大小与分销渠道的宽窄、长短成反比例关系。产品的单位价值越低,分销渠道越长、越宽;反之,销渠道就越短、越窄。一般日用消费品、工业品的标准件,一般要经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中间环节,而一些耐用消费品、工业品中的专用设备或成套机组则不宜采取较长的渠道结构。 2. 产品的时尚性。凡产品的式样或款式变化比较快的,一般宜采取少环节的短渠道。短渠道也有利于生产者及时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调整产品结构。 3. 产品的易腐易毁性。易腐的鲜活产品应尽量缩短分销渠道,迅速把产品出售给消费者。对不易运输的易毁、易损性产品也应采取短渠道、就地、就近销售。 4. 产品的体积与重量。体积过大或过重的产品及轻泡产品,应采用少环节的短渠道。 5. 产品的技术与服务要求。凡技术性较强而又需提供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的产品,企业应该尽量直接卖给消费者,以便于企业销售人员当面介绍产品,专门技术人员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多数工业品和耐用消费品最好产消见面,即便需要中间商的介入,环节也要尽量少。 6. 产品的生命周期。对处在介绍期的新产品,生产企业可以组织自己的推销队伍,通过各种方式与消费者直接见面。处在成熟期的产品,以间接渠道销售的居多。 7. 产品的用途。用途广泛、通用的、标准的产品可用间接销售渠道,而专用性强的产品,以采取直接销售渠道结构为宜。 (二)市场条件 1. 目标顾客的类型。目标顾客是消费者还是工业用户 2. 潜在顾客的数量。顾客的数量决定市场的规模,潜在顾客多,需要中间商为之服务;潜在顾客少,则可由厂家直接供应。 3. 目标顾客的分布。若企业的目标顾客集中,适宜采用直接式渠道销售。反之,若目标顾客分布分散,则适宜采用间接式渠道,通过中间环节销售产品。 4. 购买数量。主要指消费者或用户一次购买产品的数量,常称为“批量”。购买批量大的,可以采用直接销售渠道结构,购买批量小的,则利用中间商销售最有利。 5. 竞争状况。一方面可以参考对方的渠道结构。另一方面,是要根据竞争企业采取的分销渠道策略而制订自己的分销渠道策略。 6. 购买者习惯。指研究消费者购买不同产品时接近渠道的习惯。 (三)企业自身条件 1. 企业的规模和实力。规摸大的企业,资金力量雄厚,管理水平较高,如果企业愿意对渠道的控制程度高些,或要求渠道短些,就有可能做到。而规模小,资金力量不强的企业,必须依靠中间商提供销售服务。 2. 企业声誉与市场地位。声誉越高的企业,抉择的余地就越大;相反的,声誉不高或没有地位的企业,抉择的余地就比较小。 3. 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企业管理管理者的经验丰富、经营管理能力强,职工业务素质高,抉择分销渠道的主动性大;否则,选择权就小,依靠其他企业就比较多。 4. 控制渠道的要求。凡企业在营销中需要对分销渠道时刻控制的,不宜采取长渠道、宽渠道结构。企业如有较强的销售能力,最宜把产品直接出售给消费者或用户;当中间商必不可少时,则宜选择较短的渠道结构。 三、分销渠道的结构 分销渠道在其本身特征、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渠道成员之间的结合方式上有不同的种类,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一)个别式分销渠道结构 即传统的分销渠道,是由生产企业、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构成、关系松弛的销售网络。各个成员(企业)之间彼此独立,相互间的联系通过买卖条件维持,讨价还价,各为其利,条件合适便存在购销关系,不合适便各自独自行动。 (二)垂直式分销渠道结构 垂直分销渠道结构是由生产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形成的统一整体。其可由生产商,也可由批发商或零售商控制。它们依靠经营规模、讨价还价的能力及消除重复服务来达到经济节约的目的。具体有三种: 1. 所有权式垂直分销渠道结构,是指由同一投资系统,把相关的生产和销售单位联合起来,成为一个有效的分销渠道结构。其特点在于所有权单一,统一掌握和控制渠道。 2. 管理式垂直分销渠道结构,是指由于某企业规模大、实力强、声誉高而吸引了大批零售商合作而形成的渠道结构,这种结构不是以所有权为基础,而主要依赖于营销企业自身的资力及影响构成。 3. 契约式垂直分销渠道结构,是由不同但相关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用契约联合起来,以期能取得比单独行动更有效、更经济的营销效果。主要有:自愿批发商联合组织、零售商合作组织、特许专营组织。 (三)水平式分销渠道结构 也称横向分销渠道结构,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级企业为充分利用资源和避免风险而形成的短期或长期的联合营销渠道结构。 (四)复式渠道结构 也称多渠道或双重渠道结构。指生产企业通过多条渠道将相同的产品送到不同的市场或相同的市场。 四、选择渠道成员 零售是指所有面向最终消费者直接销售产品和服务,用于个人及非商业性用途的活动。零售商或零售商店是指那些销售量主要来自零售的企业。 (一)确定中间商数目的三种形式 企业决定所使用的中间商的数目,一般有三种选择形式: 1. 普遍性销售。又叫密集分销,即生产企业对经销商不加任何选择,经销网点越多越好,力求使产品能广泛地和消费者接触,方便消费者购买。这种策略适用于价格低廉、无差异性的日用消费品,或生产资料中的标准件小工具等的销售。 2. 选择性销售。生产企业选择几家批发商或零售商销售特定的产品。这种渠道策略大都适用于一些选择性较强的日用消费品和专用性较强的零配件以及技术服务要求较高的产品。 3. 独家销售。生产企业在特定的市场区域内,仅选择一家批发商或代理商经销特定的产品。这种策略,一般适用于新产品、名牌产品以及有某种特殊性能和用途的产品。 (二)规定渠道成员的权利和义务 为了保证企业产品顺畅通过各个必要环节,生产企业有必要明确渠道结构中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主要包括:价格、支付条件及保证、地域权利、产品提供、情报互通等。 (三)选择渠道成员 对具体构成渠道结构的每一个商业企业或机构的择定应全面考虑待选企业的状况,主要有: 1. 与目标市场接近度。企业应考察待选渠道成员是否接近本企业的目标市场。 2. 财务状况。企业的财力雄厚与否,直接涉及到企业地位的稳固度和竞争力。 3. 产品组合状况。企业拟交付的成员企业产品与其现有产品线的关系;企业拟选定的成员企业是否有完整的产品组合。 4. 市场覆盖率(或占有率)。商业企业市场占有率或覆盖程度是否与生产企业的既定营销目标相符合。若成员企业市场覆盖能力小于本企业的要求,则达不到预期目标;反之,如覆盖面太大,可能对其他经销商形成威胁,易出现渠道冲突。 5. 推销能力。成员企业推销人员的数目、已表现出的推销绩效,在同类企业中的推销力量的比较等都要认真考察。 6. 储藏、运输能力。在企业产品需冷藏,并希望经销商能更多地担负产品实体的储藏、运输任务时,便成为决定性的条件。 除此之外,还应考虑中间商的声望和信誉、经营历史及经销绩效、对生产企业的合作态度与对经营拟交付产品的积极性、未来发展状况估计等。 (四)对分销渠道结构方案的评估 评估的任务是解决在多个可行的渠道结构方案中选择最能满足企业长期营销目标的渠道结构。评价的标准中主要有经济效益标准、企业控制的可能性和适应性三个方面。 1.经济效益标准。渠道的衡量最基本的是计算和比较销售量、售价、成本及利润。企业追求的是在销售量与成本之间维持一个最适当的比例,从而使得采用这种渠道结构时企业的长期经济效益最大。 2.控制程度标准。主要考虑渠道成员之间的纵向关系、横向关系以及渠道成员的稳固性因素。 3.适应性标准。即考虑中间商是否具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分销渠道的管理一、检查中间商 生产企业对分销渠道的常规检查通常采用的指标有:销售总额指标;销售增长率指标;阶段销售额指标;企业的购买者数量;产品市场占有率;退换产品的比例;平均存货水平;向顾客交货时间、速度;付款状况等。 二、督促与鼓励中间商 生产者应本着互惠的原则,协商、协助解决问题,并制订相应的政策,鼓励分销渠道成员,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销售积极性。 三、调整渠道 由于消费者需求及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很多时候都要求企业对原有的渠道作相应的调整。调整渠道主要有三种情况:(一)增减渠道成员;(二)增减一条渠道;(三)调整整个渠道结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9848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