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山西疫苗案之后,问题狂犬病疫苗再度引起公众强烈关注。
此次危害之大、影响之广远超前者。21万人份疫苗已经投向市场,绝大部分已被使用。而根据相关资料,狂犬疫苗一般应在人被狗咬后24小时内注射,过期则防病效果大大减弱,时间越久效果越差。这意味着注射上述问题疫苗的患者,如果真的感染了狂犬病毒,那将面临严重的后果——狂犬病至今仍是不治之症,一般在发病6天内死亡。
然而,事件的真相至今仍不清晰。在大连金港问题疫苗案中,所存在的问题是企业违法添加核酸,以通过药监部门的检测。不过,对于所添加物质是否以及多大程度上影响疫苗质量,在业内多有争议。至于延伸公司和福尔公司的疫苗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国家药监局至今语焉不详。根据国家药监局的通知,延伸公司与福尔公司的问题性质有所不同,前者已经涉及违法犯罪,企业多名人员涉案被抓。而福尔公司则仅是违规,未发现存在违法问题。
有业内人士认为,市场上的狂犬病疫苗存在各种质量问题,既有控制不力原因,也有故意造假行为。如果相关细节不公布,那么人们无法知道疫苗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这是对社会公众特别是20万问题疫苗接种者的不负责任。
疫苗在我国实行批签发制度,药监部门在疫苗生产企业派有驻厂监督员,任何一批疫苗生产出来后,必须经过驻厂监督员抽检到国家药监局相关部门检测方能上市。据业内人士介绍,江苏延伸和河北福尔的这批问题疫苗,同样应该经过了批签发抽检,然而国家药监局再度抽检时却发现了问题,前次的抽检就相当可疑。
据悉,两家涉案企业的查处均由地方药监部门主抓。有业内人士对此提出疑问:疫苗的注册、GMP认证、和生产后的质量检验、批签发都由国家局负责,为何在出了问题后却交给地方局负责调查?
事实上,因为有消息称,涉及企业在叫停数月。
种种迹象显示,如果不是媒体进一步的曝光,这起影响重大的公共安全事件,将有可能不了了之。
问题疫苗怎样出笼
部分国产疫苗质量不达标,从而引起国人对疫苗质量的关注。事实上,疫苗质量问题此前早有暴露。
2007年,北京市大兴县曾发生一起因假狂犬疫苗造成的恶性事件:8月9日,大兴区一村民李书齐被狗咬伤。为了防止感染狂犬病,李花了200元先后5次到不具备相关资质的村医务室注射了狂犬疫苗。10月26日,李突然感觉身体不适。经北京佑安医院诊断患上狂犬病,两天后死亡。后经警方调查,村医务室所用疫苗系从非正常渠道购买的假狂犬病疫苗。疫苗经销商被判刑10年。不过,对于该经销商上家是谁,假疫苗由谁生产,如何出笼,销售了多少,却一直未见报道。
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李书齐死亡案充分表明,我国狂犬病疫苗从生产到流通再到接种过程中,存在严重问题。据其透露,在疫苗生产过程存在一种“套号”现象,即厂家为了节省成本,通过做手脚,在一个批签号下生产若干批疫苗,实为问题疫苗。但由于经销商无法识别,遂流入市场,一旦出现问题,厂家则坚决否认生产过该批次疫苗,该问题疫苗的出笼也随即成谜。此外,在这位业内人士看来,即便李书齐注射的是真的狂犬疫苗,他可能也难逃一死,这是因为对于被狗咬伤较重的患者,如果真的感染了狂犬病毒,除了打狂犬疫苗外,还必须注射免疫球蛋白才能起到作用。但是,由于免疫球蛋白费用较高,很多低收入者打不起,因此只打狂犬疫苗以求心安,但事实上无法起到作用。
2008年,卫生部、农业部曾经联合发文,透露从2004年至2006年,全国共报告狂犬病死亡人数8403人,高居各种法定传染病报告病死亡人数之首。值得一提的是,有报告显示1996年国内狂犬病发病总数仅为159例。十年增长二十倍,而在这期间,作为收费疫苗的狂犬病疫苗销售却一直增加。没有人知道,狂犬病死亡患者中究竟有多少像李书齐那样接种过狂犬病疫苗。
相互推诿的监管责任
疫苗作为一种特殊药品,名义上实行最严格的监管。但是,无论是法律上还是现实中,事实情况却均非如此。南方周末记者查询2001年新修订的药品法发现。该法虽将疫苗定性为药品,但整部法律中没有一条提及疫苗。只有第一百零四条规定,国家对预防性生物制品(包括疫苗,南方周末记者注)的流通实行特殊管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2005年6月,国家院颁布实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方使得疫苗监督有法可依。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由卫生部门主持制定的这部条例,在疫苗质量监管上力度明显不够。
事实上,如果说疫苗在生产环节的监督存在漏洞的话,那么在流通环节的问题可能更大。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卫生主管部门负责预防接种的监督管理工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疫苗的质量和流通的监督管理工作。然而,“预防接种”与“质量流通”之间究竟如何划分却存有疑问,一位药监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称,通常所说的“流通”主体是指生产企业与经营企业,疫苗进入疾控系统之后,实际上就到了政府手中,进入“预防接种”环节,药监部门不宜介入。
这种说法被卫生系统人士指为药监部门“推托责任”,因为疫苗即使是到了疾控部门,只要尚未接种,都属于“流通”环节。
不管谁对谁错,事实情况是,药监部门很少介入已进入疾控系统后的疫苗监管。按照举报人陈涛安对南方周末记者的说法,药监部门根本不敢封存疾控部门的疫苗,“它要这么干,疾控部门只要说一句影响‘疫情’控制,药监部门马上就没了脾气”。
在山西疫苗案中,山西省药监部门一直未曾介入,而国家药监局,也是经卫生部协调方才抽检检测疫苗质量。但是,对脱离“冷链”管理的疫苗,是本着对人民健康负责的态度予以销毁,还是经抽检认可质量后继续使用,却在业内引起极大争议。
从公益到牟利
河北省一名前疾控系统工作人员称,随着收费疫苗的出现,曾经作为公益机构的防疫系统,事实上却成为疫苗的分销商……
□本报记者 柴会群
中国的计划免疫工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其特点是,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广疫苗接种,带有强烈的计划色彩,因此称为“计划免疫”。中国的计划免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比如成功消灭了天花和小儿麻痹,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
河北省被认为全国计划免疫工作的发源地之一。据该省疾控中心一位前工作人员介绍,最初的疫苗都是免费的,是国家为了提高人口素质实施的一项重要国策。计划免疫主要针对儿童,省防疫站(疾控中心前身)每年根据新生儿数量作出免疫接种规划,上报省政府,省财政全额拨款,防疫站向国内几大生产制品所购买疫苗,通常是麻疹、卡介、小儿麻痹、百白破四种,然后通过防疫系统层层下拨。
据这位前工作人员介绍,国家当时对计划免疫工作非常重视,上到国家主席,下至省委书记,都曾有亲自给小孩喂糖丸的经历。而为了提高预防接种率,防疫部门摸索出了一整套经验,比如要求地方主要领导带头抓,宣传、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制作预防接种本,将预防接种与小孩入托上学挂钩。
防疫站工作人员则身处一线,当年的做法是,省防疫站的人要跑遍全省每个县,市防疫站要跑遍每个乡,县防疫站要跑遍每个村。多年以来,中国的新生儿数量有三个数字,计生部门一个,公安部门一个,再一个就是防疫部门。“防疫部门的数是最准的。”这位人士说。
在几十年的计划免疫工作中,由省、市、县三级疾控系统组成的计划免疫系统也建立起来。这位前工作人员没有想到的是,随着收费疫苗的出现,作为公益机构的防疫系统,同时也成为一个收费疫苗的营销网络。
在这位前工作人员印象中,河北省大概从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对疫苗接种收费,最初仅仅用来是给接种医生补贴,打一针三分钱,以鼓励接种医生的积极性。后来省防疫站一级在糖丸(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上收取一毛钱接种费,结果到了市里变成一块钱,到了县里变成两块钱。再后来,疫苗本身也开始收费,有了“计划内疫苗”和“计划外疫苗”之分(即疫苗条例规定的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的前身,本报记者注)。其中最早的计划外疫苗就是狂犬病疫苗。无论是计划外还是市场内疫苗,均通过疾控系统网络进出,而计划外疫苗则成为各级疾控部门的“小金库”
河北省某市前防疫站免疫科一位工作人员L如此回忆当年疫苗收费的过程:大概是1980年代末,当时一个邻县的防疫站兄弟来找我,问我这儿还有没有糖丸,我这边的活已经结束了,正好还剩一箱,我说你拿走吧。他问我要多少钱。我说这是上面分下来的要什么钱。他说我们那已经收钱了,我不能白用你的,给你二百块钱吧。这个事也启发了我。后来我就想,我们这儿是不是也可以借疫苗收点钱弥补一下防疫站的经费?后来就找下面县防疫站的科室负责人开了个会,结果我刚支支吾吾地提了一句,他们就猛拍大腿,说早就该收了!
这位前工作人员认为,在疫苗收费之初,确实一度能调动各级疾控系统疫苗接种工作的积极性,而老百姓也能接受,预防接种率甚至因为收费有所提高。“你不收钱,老百姓就以为不是好东西,不愿打(预防针),收钱了,他觉得是好东西,反而会打。”
这位前工作人员承认,对于疫苗收费一事,曾有一批老防疫工作者激烈反对,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疫苗收费面临的阻力也越来越小。而“计划内”与“计划外”的界线也开始模糊。比如白百破疫苗,按理说是免费的,但无细胞白百破却是收费的。值得一提的是,疫苗虽然开始收费,但此前政府推广免费疫苗的强制免疫模式却保留了下来,比如通过卫生主管部门发文,利用新闻媒体造势,与教育部门合作,将疫苗接种与小孩入托上学挂钩等。
据这位前工作人员介绍,收费疫苗出现后,疾控系统事实上成为疫苗的分销商,而一些最基层的预防接种员,而成为疫苗的推销员,想尽办法让接种者使用收费疫苗。比如,最常见的是强调二类疫苗比一类疫苗效果更好、更安全之类,事实上一类疫苗接种时如果出现了异常反应,是由政府负责,二类疫苗出了问题只能由企业负责。基层对于二类疫苗的推广有时到了闹笑话的地步。他还记得当年在防疫站工作时,曾接到一个电话,说是不是流行鼠疫。他说没有的事,省防疫站没有接到任何鼠疫疫情信息。后来一问才知道,原来当地发生过几例由老鼠传播的出血热,一些人为了推销疫苗,就将出血热说成鼠疫,吓唬老百姓接种。
类似的例子还有麻风疫苗的接种,麻风疫苗是指麻疹、风疹联合疫苗的简称,和麻风病毫不相干,但在下面就走了形,说不种麻风疫苗会得麻风病。老百姓不怕麻疹怕麻风,所以麻疹、麻风疫苗就以“麻风联合疫苗”的面目出现。
国内疫苗上市公司有:
1、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
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成立于1989年(原名中国生物制品总公司,2003年8月更为现名,下称中生集团),原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简称“中生集团”)隶属于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下辖北京、长春、成都、兰州、上海、武汉六个生物制品研究所以及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从事疫苗和血液制品研究及生产的专业机构,是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为一体的中国最大的生物技术企业集团、能生产预防、治疗、诊断用生物制品200余种。
2、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为华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从事血液制品研发和生产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并于1998年首家通过了血液制品行业的GMP认证。
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家定点大型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公司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省、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其中外科用冻干人纤维蛋白胶被列入国家863项目。
3、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疫苗、血液制剂、诊断用品等生物制品的研究、生产和经营的企业,于1998年由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其前身为1919年成立的北洋政府中央防疫处,是中国生物制品的摇篮)在上交所发起上市,现在的控股股东是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
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拥有110多种产品,包括乙型肝炎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腮风疫苗、乙型脑炎疫苗、流感疫苗、水痘疫苗、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品种,是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重要生产基地。
4、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于1995年成立,注册资本36000万元,主要从事生物技术开发与经营。公司2003年通过GSP认证,拥有良好的生物制品经营软、硬件设施,旗下三家全资子公司,自备科研、生产基地,系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一体的生物高科技集团公司。
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经销A 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A C Y W135群流脑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微卡等产品(所述产品为全国独家生产或独家销售),营销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各地市。
5、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SINOVAC BIOTECH CO.,LTD.)是由科兴控股(香港)有限公司(Sinovac Biotech (Hong Kong) Ltd.)、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资组建的生物高科技企业。公司于2001年在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北大生物城注册成立。
北京科兴先后承担了包括“SARS灭活疫苗研制”、“广谱流感大流行疫苗”等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人用禽流感疫苗”研究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以及北京市重大专项在内的20余项科研课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生物疫苗上市公司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