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品牌营销案例100例

知名品牌营销案例100例,第1张

知名品牌营销案例100例

知名品牌营销案例100例,每个品牌都会想尽办法在尽可能多的场景中给予品牌曝光,近期的一众品牌不断创新,以全新的营销手法引来市场关注。下面来看看知名品牌营销案例100例。

知名品牌营销案例100例1

脑白金

好的广告并不是创造了什么,而是唤醒了什么,激发了什么,提醒了什么。

最后是让他们需要购买的时候,或者立即行动。

有人说,脑白金的广告很洗脑,但你仔细想一下,卖了20年的保健品,最高峰一年卖到40亿,据说现在还有每年10多亿销售······洗脑吗,不是,就是他看准了你送礼的时候,不知道送什么,自然想到脑白金。

这就是洞察力,史玉柱在20年前的营销能力,远远高于大多数人。

你在骂人,人家靠两款产品的洞察,人生巅峰了。

小罐茶

小罐茶是如何做起来的?

1、小罐茶让茶叶品牌化。

万家茶企不如一个立顿,就是因为中国的茶叶没有品牌,只有品类,要么就是一个零售品牌,店铺的品牌,品类的品牌,产品的品牌很少啊······小罐茶,让茶叶一下具有了品牌化属性,也就有了产品的溢价能力。

2、小罐茶是茶叶的价值化。

送礼的定位是精准的。但送礼需要有一定的价值。小罐茶的大师背书,一罐4g,独立包装,可以搭配,最核心的是,80g,500元,送礼的时候对方也知道价值,这就是一种心理。你要说这是庸俗的,也没办法,当年送礼的时候,想不起来买什么的时候,就想到小罐茶,这就成功了。

3、小罐茶创造了一种消费新场景。

小罐茶大家看到过它的广告了,都是杜国楹干的,一个营销的天才也不为过。背背佳、好记星、E人E本、8848钛金手机,也都是他干的。有人可能会说,这些广告很令人生厌,但你要知道,这些产品为什么会火爆?从营销专业的角度来说,这算是奇迹了。

小罐茶的底层逻辑小罐茶最核心点就是两个:

第一,创造了一罐就是一泡,这就是场景消费,场景之下,你就是消费者,这个茶就不是选购品,而是必需品了;

第二,这个包装高大上,有概念,很合适,拿来送礼,实现了跟其他产品的差异化。

小罐茶通过场景和送礼等的洞察,迅速抓到了这个行业的本质,“一泡”而红。小罐茶是靠广告轰起来的吗?表面看是的,但只要稍微分析一下,它的方法还是很巧妙的,至少是另辟蹊径,化腐朽为神奇了。

央视的'垃圾时段,又被杜利用了一把,效率和效果极高。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茶叶、白酒这些品牌,除了说产地、文化以后,基本就无所作为了呢。

这种传播不也有很好的转化吗?

当然,产品是重要的,也是基础,但你不能仅仅从功能或者文化上来谈产品,而是从消费者,从使用者,从场景和精神层面来看产品。场景是产品的解决方案,

小罐茶的做法你是不是有点受启发?

茶叶的营销也是没有固定套路的,你可以年轻化;也可以创造一种场景,还可以建立自己的超级IP,你最好不要像小罐茶一样去央视砸广告,疯狂的去砸出一个市场来,因为人家的套路不一定合适你。

江小白

江湖上流传着江小白的扎心文案,除了这个品牌的营销光彩之外,公众大多对他们产品充斥着负面评价,但这并不影响这个现象级产品的畅销,江小白一年销售过10亿。

江小白的消费者是85后和90后,基本不懂白酒;

有人说:江小白难喝,这么难喝,做不长久的等等,但这几企业也做了好多年了,年销售过10亿了,越做越大了,怎么回事?

江小白的产品是什么?

白酒,文案?那么不好喝,大家怎么还趋之若鹜?你看不懂吧。

本质上江小白销售的是一种场景下的心情释放。而是靠洞察消费者,靠场景的解决方案,促动85后和90后的内心,让他们找到了一种聚会时候的宣泄和释放,这就是江小白的产品和营销逻辑。

至于你们说的那些情怀,梦想,故事,扎心文案,都是水到渠成罢了。

知名品牌营销案例100例2

案例一:兰蔻

兰蔻这样一个品牌,在活动期间如何去做到整合营销的呢?

我们可以从左边看到,首先,兰蔻开办了一个巨物化的装置空降巴黎,打造国内国外曝光量6000万+。

兰蔻限时店也空降北京三里屯。在店内可以通过扫二维码在线下单,新零售网红拍照,现场体验的方式融合在一起,并且通过明星引流来引发社交媒体的自发传播,从站内到站外都进行了很好的曝光。

与此同时,活动中还有单独的明星营销,兰蔻邀请到了王俊凯,周冬雨,刘涛,袁泉等明星,分别代言了不同的商品,覆盖不同类型的粉丝群体,这样更精准也更有效。

第3步,通过直播和短视频的形式,来进行种草吸粉,在活动当天,然后通过预售的形式,在中国和法国进行跨国的直播。

通过明星效应周冬雨助阵,派发红包与福利,中法连线在线互动200万+。并且还通过淘宝创意短视频,打造4支短视频场景化演绎双11的物流快,满足赠品超值礼赠和开礼仪式等惊喜,更好的和消费者进行深入化的探讨和沟通。

当然,活动不能只是飘在上面,不能只让消费者觉得高级,同时也要让活动进行落地,所以也配合了小样买赠等形式,消费者可以直接转换。

所以大家发现了吗?整个营销活动的意义就在于线上和线下的整合,不仅是传播方式的线上和线下整合,并且也是玩法和销售转换的整合。当我们为消费者提供360度服务的时候,那么销量就自然而然提升了。

案例二:百雀羚

再来看一个国产品牌——百雀羚。

百雀羚在去年打造了宫廷牌,这个概念凸显中国之美,吸引年轻消费者,也坐稳了天猫亿元俱乐部的会员。

百雀羚一个看似很传统的企业,但是在去年开始进行了创新和变化,这个点就和之前聊到过的李宁是类似的,都是通过品牌的再塑造,去进行传播和互动,让品牌具备年轻感。

因为其实中国的消费者大部分还是很愿意接受国产的,那么如何让国产更高级,这个就是关于国产品牌最需要思考的问题了。

百雀羚整个流程是在活动前进行微话题的预热。并且在活动期间,通过国学及女性KOL引发讨论,并且通过“时间解药”这个病毒视频进行传播和互动。

通过传统文化与时下流行碰撞,歌词与主题“时间解药”的呼吁,宣传了极致的东方之美,而在最后整体全部导入到电商平台,达成当天成交过亿的销售额。

1. 整合品牌资源定制化打造

整合营销不只是去强调玩法上的线上和线下结合,也会整合品牌现有的资源进行定制化的打爆。

汤臣倍健这个品牌,在各大电商平台采取了不同产品和营销策略来触及各类消费人群,在天猫平台的营养健康品类中排名第二,仅次于swisse。

我们可以从图片看到它的营销策略。

汤臣倍健天猫旗舰店走的是粉丝经济,主推品牌新系列事业,主打的是年轻消费者。而汤臣倍健天猫专营店,通常的消费者是囤货,所以说主推的是量贩装,主打长期消费者。而汤臣倍健京东旗舰店,它的品类线比较丰富,适合去做到多种组套搭配的玩法,那么也适合去主打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

每个店铺根据自己不同的形式来进行不同人群的精准触达,也是品牌方大的活动档期,需要去保护产品价格线的重要玩法之一。

除了从产品线本身的精准定位以外,汤臣倍健也侧重粉丝经济的提升,以年轻人为目标,通过多种围绕偶像的互动形式来提高品牌的曝光,促进产品销售的提升。

汤臣倍健通过几个步骤来提升消费经济。

设定预设目标及相应福利,鼓励粉丝为偶像打call。比如像图片上面可以看到的,10月20日目标是达成我们的600个约定,那么这个也是粉丝和明星的承诺,就是品牌方和明星的销售承诺。

设计偶像专属礼包,提供周边供粉丝珍藏,那么汤臣倍健也和蔡徐坤进行互动,并且在活动页面进行宣传。

线上线下联动投放广告,让蔡徐坤无处不在。最后在站内发起粉丝狂欢节的活动来提高转换,最后的成交额也达到了月销超过13万罐,单罐最低81元的整个销售状况。

通过明星效应去带动产品的成长,那么这个也是目前最火的营销方法。当然这种方式其实是有问题的,消费者如果是一味的通过明星的粉丝经济来进行购买的话,那其实对品牌没有什么忠诚度。

所以说品牌方和明星合作的同时,也需要让消费者更多的去关注品牌本身,才有可能对他们进行二次触达。

知名品牌营销案例100例3

星巴克招募“气氛组”

12月中旬,一则“在星巴克带笔记本的人都星巴克气氛组”的段子在网络走红,星巴克官方微博迅速反应,当日立即推出“招募星巴克气氛组”活动并被网友迅速扩散,借势爆红流量再度将话题热度推高,扩大品牌效应。

星巴克在国内一直是自带流量的品牌,其在营销方面则更多依靠品牌自身的IP,由粉丝进行自发的扩散。而近年来,通常只扮演冷冰冰的宣传机器的官方账号也开始打造人格化IP,例如拍摄抖音小视频、官方微博、公众号更积极地与粉丝互动,这背后,也正是星巴克意识到粉丝对品牌带来的“自来水”式推广效应。

而星巴克此次借势营销,也正是其常用营销手段的升华版。气氛组的段子之所以走红,是由于其内容具有社会普遍性。哪怕是调侃是段子,星巴克以颇带自嘲式的营销噱头,结合自身强大的品牌流量与社会热点,以极低的成本借势扩大品牌效应,成为2020年品牌借势营销方面值得借鉴的案例。

老乡鸡土味发布会

继2月董事长手撕员工“疫情期间不上班不要工资”联名信爆红后,老乡鸡于3月发布视频“2020老乡鸡战略大小会”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老乡鸡公众号将其称为“我们用200元预算帮董事长安排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发布会”,发布会内容为老乡鸡董事长束从轩在一座乡村风格的舞台上发布2020年品牌战略。该发布会以其“土到极致却不低俗”的演绎方式,成为土味营销中为数不多的优秀案例。

细数老乡鸡2020年的营销事件,其登上热门讨论的案例并不少见,例如与岳云鹏“不打不相识”式互动代言、疫情期间不洗手不给吃饭、官方微博每天只发“咯咯哒”等。其营销策略的核心,是通过打造年轻人喜爱的土味视频,以接地气而又有趣的方式通过官方渠道不断与年轻人产生交流,在年轻人心目树立“可爱、高性价比”的品牌形象。

奢侈品x运动品牌联名

奢侈品牌与运动品牌联名并非个案,但放在今年奢侈品牌加速“入世”的背景下,又多了几分意味。2020年,PRADA与DIOR相继与Adidas、Air Jordan推出联名款式。

在此次联名营销中,两大奢侈品牌均选择了年轻人喜爱的款式进行联合打造,例如PRADA x Adidas推出贝壳头款,DIOR x Air Jordan推出AJ1款式。在经历了入驻天猫、直播电商等渠道反响平平后,奢侈品牌试图通过年轻人喜爱的潮流款式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奢侈品牌需要保持自身的品牌调性,因为过于接地气的营销方式并不适用。而Adidas、Air Jordan虽然作品运动品牌,其高端潮流产品在时尚界也有着一定的地位,通过这一切口打开与年轻人对话的新渠道,亦不失为其他奢侈品牌值得尝试的手段。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辅之以互联网社交媒介的逐渐成长,中国正成为世界快速增长的主要奢侈品消费市场。近三年来在中国市场的年增长率都保持在80%以上,远远高于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增长率。 谁在购买超出普通人承受能力的高价奢侈品呢?过去20多年,奢侈品的消费群体通常被定位于中老年富裕阶层。然而渐渐地,奢侈品消费已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就一个社会的财富占有规律来说,社会主要财富应该集中在40-60岁的中老年人手中,他们才是奢侈品消费的主体,而中国反常的现象是20~40岁的年轻人是奢侈品的消费主体。

奢侈品品牌逐渐通过社交平台更好地触达目标用户,通过发布定制化的内容,吸引并影响着年轻一代核心消费人群的购买决策。过去一年为了适应中国消费者年轻化、数字化的趋势,奢侈品品牌继续加大了在中国的数字营销投入,尤其重视通过社交媒体和平台提升与消费者的直接互动,甚至拓展线上消费渠道。

除了品牌自身的借势营销与巧妙运用媒介的品牌推广策略因素之外,年轻群体对于奢侈品消费的心里认知也驱动消费行为的产生。最近几年,社交媒体的发展以及消费者自身心理的变化成为中国市场年轻化的肥沃土壤。

就像YSL品牌最近几年在我国利用电视剧借势营销,2014年火爆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出现的“星你色”(YSL 52号色);2015年年度热剧《太阳的后裔》中,宋慧乔特意补了个妆。这两部电视剧,被称作“中国拥有社交媒体以来最被热议的两部韩剧”。两部韩剧都是以青春爱情做主题,观众集中16-30岁之间的女性, YSL在火爆韩剧中投放植入式广告的借势营销策略,使品牌形象深入年轻女性的认知范围,从而在“韩流”不断深化的中国快速提升知名度。

消费群体20-35岁之间,从获取品牌资源的渠道来说,现在热门社交媒体,微博、直播、生活分享平台(小红书、抖音)。这意味着很多年轻消费者不仅仅从店铺、广告获得信息,还能从这些地方获得相关信息。而超过35%的消费者也表明他们开始通过网络购买奢侈品——这也是最重要的区别于35岁以上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奢侈品品牌为了促进年轻一代的消费群体,近几年来在产品设计方面,年轻化设计吸引更多的年轻一辈去关注和了解奢侈品牌,营销时机符合年轻化手中群体偏好。年轻人是主流的消费者,但年轻人还有一个身份,就是舆论造势的一个大群体。品牌所做的策略,并不仅仅是想卖货给年轻人,还想吸引他们的目光,通过年轻人的社会舆论,引发大家的广泛讨论,赢得关注度,借此去撬动更大的市场。

奢侈品消费进入我国的时间较短,年轻人消费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理性思考,普遍容易出现不合理、无规划的消费行为和随大流、跟风走的消费方式。而奢侈消费文化借助商品广告、各类时尚活动以及媒体渲染等营销方式对社会产生影响,加剧了人们的物质崇拜心理。出于好奇、从众、攀比等心理,年轻群体更容易出现非理性消费行为,导致消费欲望膨胀。

年轻人观念的转变。以前,购买奢侈品就等同于挥霍和浪费。现在不同了,奢侈品的阶级特征已经被抛开。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是一种单纯的消费行为,更多的代表着现在一种个人品位和生活品质的提升,跟买别的日常用品没什么区别,只不过价格较高了。以及现在的超前消费模式,花呗、xyk,分期付款这些支付方式的发展也促进了年轻人的购买欲。

另外,年轻消费群体想法个性化,所谓“对自己更好一点”、“辛苦工作应该奖励一下自己”“奢侈品品质更高”等理由成为了主要动因。或许会觉得,买奢侈品让自己更有自信,吸引别人的注意。年轻人对奢侈品的态度,已经从原来的仰视变成平视。此外,让人比较意外的是,与我们的传统认知有所不同,购买奢侈品的主力人群以男性、高学历为主,男性占比达到51%,以微弱地优势战胜了爱好剁手的女性。这主要是因为高端男士的商务需求,超越了女性们更多地“爱美”的需要。

我国富裕阶层对奢侈品的趋之若鹜,主要源自于不理性的消费观念。富起来的人们正急切地要对于自己身份进行区别和划分。而除去自己身份和财富之外,对于象征自己身份和品味的奢侈品的认知却并没有到达一个成熟的阶段。在一些人看来通常价格上的高标准就近似于身份上的区分。在攀比心理的影响下,越来越多年轻人本着一种昧富的心理打肿脸充胖子从众而去消费奢侈品。而那些急于效仿富人的群体往往缺乏对自我的认知,自信心源自于别人眼中的肯定。真正消费得起奢侈品的人群并不是数量很大的群体。工作之余,上班一族生活乏善可陈,渐渐地奢侈品逐渐成为了一种寄托,但更多时候这种源自于内心的空虚寄托却并不能被物质的华丽和财富收入的多寡所填补。

奢侈品是一个文化和品位的载体,一方面代表着自己的财富和品位。另一方面奢侈品已经逐渐成为了能象征个人身份一个的符号。年轻人应当正确地认识奢侈品,树立理性的消费观,打破奢侈品消费年轻化的怪圈,杜绝奢侈品低龄化消费的蔓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90238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