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业集团将调整组织架构,优化人员配置

建业集团将调整组织架构,优化人员配置,第1张

建业集团将调整组织架构,优化人员配置

建业集团将调整组织架构,优化人员配置,新的一年到来,行情并未转好,“带头大哥”建业集团开启了大幅度组织优化,一大波人可能将失去“饭碗”。建业集团将调整组织架构,优化人员配置。

建业集团将调整组织架构,优化人员配置1

去年以来,多家房企“动刀”精简组织架构,试图从经营端压缩成本,聚焦主业,节约开支,这一次的主角是河南“一哥”建业集团。

取消大区公司

2月7日晚间,建业集团内部下发公告表示将进行新一轮的组织架构调整,公司从原先的“集团-业务集团-大区-城市公司-项目”五级管理变为“集团-城市公司/专业公司-项目公司”三级管理。

这次的架构调整距离上一回不过一年有余。2021年1月,建业集团被曝已在河南省内成立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及中部五个大区,并设立五个大区总裁分管相关业务。

彼时,有知情人士称,建业集团的调整是为进一步收缩变革置业板块,把管理权回收至各个大区,弱化城市公司。而如今在新一轮的架构调整中,大区层级及业务集团被直接取消,管理权进一步聚焦至集团总部。

此前,为更好地实现多元化发展,建业集团设有建业控股、地产集团、中原建业集团、新生活集团及筑友集团五个业务总部。为提高效率,压缩成本,这五个总部将合并为一个集团总部。

合并后的新集团总部设置九个业务中心,即协同指挥中心、投资发展中心、产品研建中心、客户服务与营销中心、资金财务中心、资产与资本市场中心、品牌文化中心、综合管理中心、审计监察中心。

另外,取消大区层级后,建业集团将设立新的城市公司和专业公司,由集团直接管理,而调整后的城市公司则对项目公司实施直接管理。

大幅度的架构调整往往伴随着人员优化。一张近期在网上流传的截图显示,建业集团此番计划优化的编制数量为651个,优化比例达到61.2%。

对于这一情况,一位接近建业集团的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并非最终确定版本”。

其称,建业集团在年前确实制定了一版人员优化方案,但年后管理层对方案又进行了调整,所以具体的落实及实施方面目前还有待公布,“现在都不清楚到底会怎样执行”。

不过,有内部人士猜测称,人员优化最终的执行情况可能不会有太大出入,只是此次优化主要针对的是集团总部层面,与下属的城市公司、项目公司无关。

因何“动刀”

调整组织架构无外乎是为应对行业的下行趋势。2021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动荡不断,融资收紧、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以往粗放的经营模式开始向精细化转变。

同策咨询研究部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21年12月,就有碧桂园、保利发展、旭辉集团、世茂发展、新城控股等大型房企对企业组织架构进行调整。

2022年1月,为收缩“战线”聚焦主业,中梁对控股集团总部相关职能与地产集团总部进行整合;同月,万达地产亦被爆出调整区域公司,将原来的东、西、南、北四大区域整合为南区和北区两大区域;建发房产也将原有的.五大区域合并为三个集群……

有知情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建业的组织架构调整其实也考虑了一段时间,之所以选择在春节后公布或是为了照顾员工的情绪。

除行业大势所趋外,河南省去年下半年的“涝疫结合”亦是推动建业向组织架构“动刀”的重要因素。

2021年7月,河南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多地受灾,叠加疫情反复等因素,该省楼市销售数据大幅下滑。2021年,河南省商品住宅供应量约4522.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约17.7%,成交量约4301.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约12.9%。

克而瑞数据显示,2021年河南省全口径销售榜单TOP 40房企的销售金额及销售面积较2020年分别下降约15%、16%,整体销售规模大幅度降低。

受水灾、疫情波及,建业旗下多个项目和业态受到影响。彼时,该公司曾向河南省政府求援,称灾情对公司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5.5亿元,若将销售和回款等间接损失算上,总损失达到50亿元。

去年,建业共实现合同销售额601.05亿元,同比减少12%;对应合同销售面积816.6万平方米,同比减少8.2%;销售均价亦同比下滑4.2%至7360元。

除建业外,多家河南本土房企或布局河南的外来开发商亦遭受了较大冲击。

2022年春节前,包括新合鑫集团、碧源集团、瀚宇集团、郑州华南城等多家企业下发放假通知,假期时长3至4个月不等,且这期间的员工薪资多以郑州市最低保障工资发放,即每个月2000元。

建业集团将调整组织架构,优化人员配置2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除了调控压力,郑州楼市还受到“7·20”特大暴雨和几轮突发疫情的影响。裁员、降薪、拖薪等成为常态,一位郑州房企策划人去年9月在某社交平台发文称:“心生惶恐,时常感觉危机要来了。”

新的一年到来,行情并未转好,“带头大哥”建业集团开启了大幅度组织优化,由五级管理调整为三级管理,取消业务集团和大区两级。建业集团表示,在过去几年的转型过程中,成立了一批不同层级和类型的专业公司,接下来本着“做少、做小、做好”的指导思想,结合各专业公司实际及未来发展需要,将对所有专业公司进行梳理与调整。

调整架构意味着业务聚焦和人员精简,对企业而言也许不是坏事,但缩骨瘦身势必带来人员裁并,一大波人可能将失去“饭碗”。

建业“瘦身”,总部优化比例达61.2%

根据建业集团内部公告,公司将取消业务集团和大区两级,即从目前的“集团-业务集团-大区-城市公司-项目”的五级管理,调整为“集团-城市公司/专业公司-项目公司”的三级管理。

相应的,原有的业务集团总部撤销,建业控股、地产集团总部、中原建业集团总部、新生活集团总部及筑友集团总部合并为新的集团总部。撤销大区层级,设立新的城市公司和专业公司,由集团直接管理,调整后的城市公司对项目公司实施直接管理。

同时,总部部门精简合并,设置产品研建中心、投资发展中心、资金财务中心等九个业务中心,九大中心下设32个部门、26个组。值得注意的是,九个业务中心编制为408-412人,较现在岗的1063人优化了超650个,优化比例达61.2%。

据建业集团内部公告,除协同指挥中心外,其他各中心均已完成架构和编制方案拟定。不过,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对时代财经称,目前尚不知道具体的优化名单。“业务集团估计对去留人员名单还有所犹豫。希望尽快调整完毕,让大家都安心。”

另一位知情人士则对时代财经称,建业集团目前暂停了裁员动作。“公告是内部的人事公告,被泄露了,要先查公司机密泄露再做调整。”

而刚入职建业新生活两个月的王鑫(化名)对时代财经称,2月9日已收到被裁员通知。

一位地产资深猎头对建业集团此次架构调整持肯定态度,其认为,对于建业集团这样一个区域型房企来说,5级架构过于臃肿、低效,优化到三级比较合理。“不管是与保利、中海等头部房企对比,还是与滨江这样的区域房企对比,建业的架构和人员都明显过多,调整是迟早的事情,并不意外。”

克而瑞发布的《2020中国房企人力资本价值TOP100》显示,央企保利发展、中海地产高居榜单第一、第二名,杭州区域房企滨江集团位居第三,人效均高过5000万/人,建业地产则排名第41。

河南房企“历劫” 地产人南下找工作

不可否认,这是建业集团在行业下行期的一场“自救”。

建业集团成立于1992年,目前拥有建业地产、筑友智造科技、建业新生活、中原建业等四家上市公司,业务涵盖地产、智造、物业、科技、文旅、商业、酒店、农业、旅游、足球、金融等多个领域。

不过,自从2002年确立“省域化战略”,开启省、市、县、镇、村“五级市场联动”后,建业地产对河南市场依赖颇深。其2020年年报显示,河南的销售贡献占公司销售的99%。其中,郑州合同销售额为人民币153.0亿元,占总销售额的22%。

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暗藏风险。2021年7月20日,郑州遭遇罕见特大暴雨,这给建业地产的文旅业态带来严重冲击,投资60亿打造的“只有河南”戏剧文旅城,刚运营了45天就因水灾和疫情停业45天;而建业集团在郑州樱桃沟的一座足球文旅小镇,受灾后几无修复可能,只能重建。

2021年9月,一封建业集团向政府“求救”的文件在网上流传。相关文件截图显示,受汛情和疫情影响,建业多个地产项目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但需支付巨额运营成本,相关经营性损失将达到3亿元。同时,其自7月20日以来,销售出现下滑,销售及回款较原计划减少近30亿元;多处工地停工,累计各种经济损失逾50亿元。

此后,建业地产的物业销售持续受到影响。建业地产月度销售数据显示,2021年7-12月,除8月销售额同比持平外,其余5个月的销售额、销售面积均同比下降。其中,7月份销售额同比减少30.5%,10月合约销售更是同比大降70.71%。

不过,这不是建业地产一家的困局。中指研究院相关报告显示,受政策调控、洪水冲击、疫情反扑等影响,2021年郑州房地产市场负重前行,整体行情不佳,全年先扬后抑,即上半年市场平稳运行,首次土拍火爆收场,年中受洪水冲击,叠加疫情反扑,下半年市场下行明显,土地暗淡成交,楼市去化不佳,市场缓慢修复。

困局之下,河南房企纷纷“开源节流”。上述房企策划人士称,8月份因疫情居家办公,工资打6折,到手四千元,还拖延了好几天才发,行业内降薪、拖欠工资更是常态。

2021年底,几家河南郑州的房企以超长春节假期的形式节省开支乃至变相裁员,如碧源控股假期为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瀚宇集团假期时间为2022年1月10日至2022年4月10日,复工时间另行通知。

一位在职的河南地产从业人士对时代财经称:“这种放长假的估计会有员工自动离职,只发基本工资太残酷了。我认识的同行,有的南下深圳找工作,还有不少都转行了,创业、开小店,或者做新媒体去了。我虽然暂时没有失业风险,但行业、区域不好,干着也挺没劲的。”

对于2022年郑州楼市态势,中指研究院郑州公司总经理梁波涛对时代财经分析称,从销售端看,目前郑州楼市下行趋势还未彻底转变,市场置业信心处于底部修复期,短期市场修复仍需时日,刚需产品仍为市场的主力产品,成交主力区域预计将以主城区为主,近远郊县市场则处于恢复期。

“从土地端看,预计2022年将加大城改项目的推进力度,保障城改项目的顺利落地,公开市场的土地数量或将持续增加,以提振房企的拿地信心。从政策端看,房地产调控政策微调预期明显,保障合理购房需求正常释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仍是郑州市房地产调控的主要方向。” 梁波涛续指。

建业集团将调整组织架构,优化人员配置3

2月11日,针对此前网传建业集团裁员60%,建业集团公开回应称不符合事实。

“客观情况是,建业集团是涵盖建业地产集团、中原建业集团、建业新生活集团、筑友集团及其他专业公司大型综合集团公司。近期,网传疑似集团各中心架构及编制上报情况的方案仅为上述五大集团总部的架构调整,并不涉及整个建业集团,且方案内容也非最终结果,最终结果还在谨慎制定当中。同时,本着留住人才、对社会负责、对员工负责的原则,涉及人员未来也以内部分流为主。”知情人士称。

2月6日,建业集团宣布从五级管理调整为三级管理,取消业务集团和大区两级,从现行的“集团-业务集团-大区-城市公司-项目”五级管理,调整为“集团-城市公司/专业公司-项目公司”三级管理。原有的业务集团总部撤销,建业控股、地产集团总部、中原建业集团总部、新生活集团总部及筑友集团总部合并为新的集团总部,五个总部合成为一个,人员将迎来大整合。

对于架构调整,建业表示,是在当前形势下践行“向管理要红利”的外在形式展现。从之前的“五级管理”到现在的“三级管理”,从管理层级上进行了减少;整合各业务集团总部中心合并为九个业务中心,精简了总部机构;成立城市公司;重新梳理调整专业公司。调整后不但在效率上得到最大化的提升,人均能效也将得到加强。

据了解,为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建业将面向全体员工评选“建业集团功勋员工”,并出台了“企业合伙人”制度,以适应目前的行业管理红利时代,激励团队突破增长,实现员工的共创、共担、共享。

“针对此次架构调整,不仅对部分管理岗位进行以“公开、公正、公平”原则的公开遴选,同时配套了一系列人性化的措施,包括设立“创新创业孵化基金”等,不搞“一刀切”,进行温暖的机构优化,缓解人员压力。”知情人士称。

5月15日9点30分,建业新生活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执行董事兼首席运营官蔡斌见证了这一时刻。一个多月之后,他带着建业新生活上市后的思考及一路走来的谋划接受了财经网的独家专访。

鸣锣仪式上,面对友人祝贺,建业集团董事长、建业新生活控股股东胡葆森曾提到“下个月建业集团就28岁了”,而建业新生活自成立至目前也已经进入新的阶段。蔡斌作为建设者之一,与财经网一同交流了物管这项“售后服务”在房地产全产业链条上应发挥的作用以及当下的思维转变。

今日之果,昨日之因

“今日之果,昨日之因”,是建业集团董事长、建业新生活控股股东胡葆森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蔡斌也用它来概括建业新生活从成立之初到登陆联交所一路走来的管理层考量。

1994年,建业新生活的前身建业物业成立,彼时这个板块的推出是为了给业主提供更优质的物管服务。而在其后二十余年的发展中,随着业主的需求越来越丰富多元,同时在看到了市场逐渐不能匹配相应的专业而优质的服务时,公司服务的界限开始不断拓宽,不断丰盈更多的服务内容以满足业主需求。

自建业集团举办新蓝海战略发布会以来,企业定位由“房地产开发商”正式转变为“新型生活方式服务商”,自身使命也从“让河南人民住上好房子”升级为“让河南人民都过上好生活”。而在整个居住产业发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物业服务”迎来的定义和需求也进一步升级。

胡葆森在新蓝海战略转型发布会上发表演讲

如今相较于前期的物管公司,建业新生活早已不止于做好四保一服这类基础的物业管理,而更拓展出链接客户日常的生活服务与资产管理业务,不过无论服务边界如何延伸,建业新生活似乎与其兄弟公司建业地产一样,二十多年的足迹总是绕不开河南,这也让“布局是否过于集中”这个话题成为其上市后面临的一项主要疑问。

对此,蔡斌坦言短期内公司并不担心发展潜力会因此受限。实际上,当前物业市场仍较分散,中指研究院近期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至2020年国内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的市场份额也仅有四成,十强的市场份额仅9.22%。以管理面积计算,建业新生活在河南省的市占率尚只有3%,“(河南)这个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建业新生活在管住宅项目

而从物企自身发展特点来看,蔡斌认为区域深耕型企业也有其优势。他提到“聚焦河南也赋予了我们区域之内高密度的布局,因为有了较高的密度,使我们的业主和用户更好地享受到建业相应的增值服务和丰富的线下资源;同时这个现状也使我们在整体运营层面得以用技术、共享的手段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此外,蔡斌表示河南作为建业新生活的大本营,未来一定会对这一市场持续进行强化、分割,同时公司也有相应的外拓布局,后续其希望能将业务拓展到中部六省。目前,主要承接建业集团代建业务的“中原建业”已作为“先遣部队”进驻省外市场,新生活作为物管板块也将同步承担协同角色。而因建业集团旗下另一兄弟公司“筑友智造”总部位于长沙,建业新生活也已在当地设立一家办事处。

深耕河南带来的从容,在建业新生活开拓第三方客户、维持规模增速方面有着集中体现。此前在上市之初,如诸多背靠房企成长起来的物业公司一样,建业新生活也承受着经营依赖关联交易的质疑。不过事实上,其来自建业集团内部与第三方的业务占比在近几年已经有了极大的平衡。以在管面积为例,根据招股书的数据,2017至2019年,建业新生活物管板块内来自建业地产及其联营公司或合资企业的在管面积占比逐年下降,分别为90.9%、83.7%、68.9%,同时来自第三方物业的管理面积占比则逐年提升。

蔡斌介绍说公司目前向第三方拓展的管理面积约占整体的30%,主要依靠招投标、收并购等方式实现。而追根溯源,这些年保持的较高中标率及优质标的的收购还是基于建业新生活在河南的好口碑和对河南市场的深度把握。

“在第三方的中标率上,我们这三年(2017年-2019年)基本保持在90%左右,实际上算非常高的水平,这背后也能验证我们在当地的影响力和客户满意度。”

而在收并购方面,得益于建业新生活物管团队遍布全河南,其得以深入各地市场寻找优质标的。蔡斌提到新生活旗下物管公司在全省18个地市设有分、子公司,在当地物管协会大都担任会长或副会长单位,这使得其更易于获取各地一手项目信息,也更擅长挖掘那些优质的合作伙伴。

建业新生活在管商业项目

不过,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收并购加持的规模扩张也将催生管理难题,在当前服务约5700万平方米的居住空间内,新生活如何确保一路收编的多家物业公司可呈现与自身团队同样的服务质量?

对于这个疑问蔡斌表示并购完成后首先会向这些公司统一派出管理团队,但最核心的还是要逐步导入建业自身的管理理念,再借助新生活的智慧物业信息系统,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整体提高把控水平。未来,建业新生活的第三方拓展还会继续,“我们希望比例能够占到50%左右”。

如何做到向每一位业主“秒发红包”?

从建业物业到建业新生活,从物管、增值服务到资管、生活服务,如今建业新生活服务的边界早已从最初的居住空间养护发展到业主日常生活全覆盖,承载客户食住娱购的中枢“建业+”APP不仅让物管这个传统产业搭乘上了新零售快车,也让建业新生活与客户建立起高频有效的链接。

“建业+”是蔡斌全程参与搭建的项目,而在他的讲述中,这款APP的缘起要追溯到七八年前。

彼时建业服务的业主尚未超过三万户,而胡葆森在一场内部会议上已经表明了自己的远见:“我现在非常焦虑的一件事是,假如我们不仅仅趁中秋节向客户送一盒月饼,而是每户送一万块钱,谁今天能站起来说我保证三天之内把这三个亿给它送完?”

讲起这个细节蔡斌没多提当时大家的反应,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在如今社交软件、移动支付方便无比的手机屏幕内动动手指就能解决的问题,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而它背后折射的是企业与客户之间遥远的距离感。“虽然客户可能在我们这儿买了房子,也体验到了我们的物业服务,但是我们跟客户之间并没有更多的联系,也没有渠道让我们跟客户来建立高频的互动。”

基于这一思考,加之后期外部技术手段的发展,“建业+”应运而生,如今建业新生活覆盖的业主群体均可通过这个平台购买新鲜食材、优选的日用品,且能享受建业旗下及河南省域内众多商业、酒店品牌的VIP服务。蔡斌用“买啥都是会员价”、“走哪都是VIP”概括“建业+”两大核心价值,指向的目标即是与客户建立近距离、可持续的高频互动。

“单方面地建立连接没有意义,只有给客户提供价值,才能保证客户愿意长期跟我们互动。发生的互动越多,客户对我们的信任就会增强,这是我们最终所要获得的。”

“建业+”APP内包含多种权益及功能

“建业+”服务中心

为了这个目标,蔡斌和团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建业+”的线上商城只售卖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2000多种商品,以保证商品源头安全优质,且可获得超低价格;又比如平台内开放VIP权益的商家均经“建业+”团队考察,皆为各地服务口碑、品牌层次较高的商家。相对于“逢店必进”的各大本地生活APP,“建业+”用户在享受VIP权益的同时更易产生身份感。

交流中蔡斌提到前段时间平台刚接入商丘的一家甜品店,在当地可算网红打卡店,因为经营者同时也是新生活旗下“君邻会”的会员,因此特别为“建业+”开放了VIP权益。君邻会是新生活运营四年的社群组织,聚集着建业二十多年来积累的超过14000名最高端客户。蔡斌说,像这家甜品店经营者一样的会员,在君邻会还有很多,依靠这部分掌握优质品牌资源的会员,君邻会已经成立品牌商家联盟,未来可进一步与“建业+”形成资源联动。而“建业+”遍布河南全省的用户,也可为这些正积极在市级区域之外谋求客户优势的商家带去相应增量。

“这实际上是良性互动的概念,如果只是单方面让商家去输出它的权益,我觉得这种商业模式也很难长期和持久”,蔡斌说道。

“建业+”联盟商家

基层员工爱上发明

出生于1980年的蔡斌今年刚好40岁,“80后”也是建业新生活目前绝大多数高管的标配。虽然笑称“80后”已经不年轻,不过综合当前上市的20余家物企管理层资料来看,核心高管多数为“80后”的年龄结构实属少见。谈及在新生活的工作,蔡斌觉得在团队氛围和创新方面还是能感受到一些活力。

去年11月,建业集团内部举行了一场创新评比活动,来自建业新生活物业服务事业部的园林经理牛向刚凭借“四大发明”获得了董事长特别奖。发明之一即是解决了大叶女贞落籽问题。大叶女贞经常被用作观赏植物或园路树,在国内诸多小区均有种植。但这种树木树籽较多,且一旦落在地面、车身上极难清洗。因此在部分未开发地下停车位的小区,每到秋天落籽季节,也就到了小区车主最头疼的时刻,大叶女贞的树籽会密集落在停在树下的车身上。牛向刚发现这个问题后一直调配不同药剂,尝试寻找不结树籽的配方,最后终于研制成功。

目前牛向刚这项从解决业主痛点出发的发明正在申请实用新型专利,而蔡斌提到这样的例子在新生活还有很多,“我们很看重创新,不管怎么讲,我们属于阶段性人力密集型的行业。虽然我们有稳定的现金流,有充盈的资金,能够保证企业稳健发展,但我们也只能通过创新来提高自身经营能力,进而让我们在跟对手竞跑的时候,可能比别人快半个身位”。

园林经理牛向刚在社区工作

此前在上市之初,建业新生活于公开发售阶段获142.52倍认购,并有高瓴资本作为基石投资者以7500万美元认购超三成股份。收获资本市场及著名投资机构的一致看好,一方面说明建业新生活具备较高的盈利水平和长远价值,而另一方面,蔡斌也更愿意将这看成是资本市场对公司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我们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但无论是服务标准还是运营效率上,我们都将面临更高要求,这也是我们未来在管理上需要提升的方向”。

因此,蔡斌表示本次上市获得的资金将优先用于业务拓展和运营能力的提升,具体而言,公司将拿出60%的资金用于战略投资及收并购,这其中40%又会用于收购物管公司,10%将用于收购办公楼等公共物业以扩展物业组合,剩余10%则计划收够一些能够带来协同效应的公司,比如收购连锁零售商等以强化“建业+”商城的优势。

他进一步解释说,物管服务是公司的基础服务;生活服务能更好地满足客户在购物、娱乐、休闲方面的需求,是公司比较看重的赛道;而资管服务则能为客户提供更多可享专属权益的线下消费场景。

“我们的定位是新型生活方式服务商,因此我们的着眼点和出发点就是满足用户全方位的需求”,蔡斌说道。

建业集团被曝开启大幅裁员

建业集团被曝开启大幅裁员,2月6日,建业集团宣布从五级管理调整为三级管理,取消业务集团和大区两级,五个总部合成为一个,人员将迎来大整合。建业集团被曝开启大幅裁员。

建业集团被曝开启大幅裁员1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除了调控压力,郑州楼市还受到“7·20”特大暴雨和几轮突发疫情的影响。裁员、降薪、拖薪等成为常态,一位郑州房企策划人去年9月在某社交平台发文称:“心生惶恐,时常感觉危机要来了。”

新的一年到来,行情并未转好,“带头大哥”建业集团开启了大幅度组织优化,由五级管理调整为三级管理,取消业务集团和大区两级。建业集团表示,在过去几年的转型过程中,成立了一批不同层级和类型的专业公司,接下来本着“做少、做小、做好”的指导思想,结合各专业公司实际及未来发展需要,将对所有专业公司进行梳理与调整。

调整架构意味着业务聚焦和人员精简,对企业而言也许不是坏事,但缩骨瘦身势必带来人员裁并,一大波人可能将失去“饭碗”。

建业“瘦身”,总部优化比例达61.2%

根据建业集团内部公告,公司将取消业务集团和大区两级,即从目前的“集团-业务集团-大区-城市公司-项目”的五级管理,调整为“集团-城市公司/专业公司-项目公司”的三级管理。

相应的,原有的业务集团总部撤销,建业控股、地产集团总部、中原建业集团总部、新生活集团总部及筑友集团总部合并为新的集团总部。撤销大区层级,设立新的城市公司和专业公司,由集团直接管理,调整后的城市公司对项目公司实施直接管理。

同时,总部部门精简合并,设置产品研建中心、投资发展中心、资金财务中心等九个业务中心,九大中心下设32个部门、26个组。值得注意的是,九个业务中心编制为408-412人,较现在岗的1063人优化了超650个,优化比例达61.2%。

据建业集团内部公告,除协同指挥中心外,其他各中心均已完成架构和编制方案拟定。不过,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对时代财经称,目前尚不知道具体的优化名单。“业务集团估计对去留人员名单还有所犹豫。希望尽快调整完毕,让大家都安心。”

另一位知情人士则对时代财经称,建业集团目前暂停了裁员动作。“公告是内部的人事公告,被泄露了,要先查公司机密泄露再做调整。”

而刚入职建业新生活两个月的王鑫(化名)对时代财经称,2月9日已收到被裁员通知。

一位地产资深猎头对建业集团此次架构调整持肯定态度,其认为,对于建业集团这样一个区域型房企来说,5级架构过于臃肿、低效,优化到三级比较合理。“不管是与保利、中海等头部房企对比,还是与滨江这样的区域房企对比,建业的架构和人员都明显过多,调整是迟早的事情,并不意外。”

克而瑞发布的《2020中国房企人力资本价值TOP100》显示,央企保利发展、中海地产高居榜单第一、第二名,杭州区域房企滨江集团位居第三,人效均高过5000万/人,建业地产则排名第41。

河南房企“历劫” 地产人南下找工作

不可否认,这是建业集团在行业下行期的一场“自救”。

建业集团成立于1992年,目前拥有建业地产、筑友智造科技、建业新生活、中原建业等四家上市公司,业务涵盖地产、智造、物业、科技、文旅、商业、酒店、农业、旅游、足球、金融等多个领域。

不过,自从2002年确立“省域化战略”,开启省、市、县、镇、村“五级市场联动”后,建业地产对河南市场依赖颇深。其2020年年报显示,河南的销售贡献占公司销售的99%。其中,郑州合同销售额为人民币153.0亿元,占总销售额的22%。

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暗藏风险。2021年7月20日,郑州遭遇罕见特大暴雨,这给建业地产的文旅业态带来严重冲击,投资60亿打造的`“只有河南”戏剧文旅城,刚运营了45天就因水灾和疫情停业45天;而建业集团在郑州樱桃沟的一座足球文旅小镇,受灾后几无修复可能,只能重建。

2021年9月,一封建业集团向政府“求救”的文件在网上流传。相关文件截图显示,受汛情和疫情影响,建业多个地产项目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但需支付巨额运营成本,相关经营性损失将达到3亿元。同时,其自7月20日以来,销售出现下滑,销售及回款较原计划减少近30亿元;多处工地停工,累计各种经济损失逾50亿元。

此后,建业地产的物业销售持续受到影响。建业地产月度销售数据显示,2021年7-12月,除8月销售额同比持平外,其余5个月的销售额、销售面积均同比下降。其中,7月份销售额同比减少30.5%,10月合约销售更是同比大降70.71%。

不过,这不是建业地产一家的困局。中指研究院相关报告显示,受政策调控、洪水冲击、疫情反扑等影响,2021年郑州房地产市场负重前行,整体行情不佳,全年先扬后抑,即上半年市场平稳运行,首次土拍火爆收场,年中受洪水冲击,叠加疫情反扑,下半年市场下行明显,土地暗淡成交,楼市去化不佳,市场缓慢修复。

困局之下,河南房企纷纷“开源节流”。上述房企策划人士称,8月份因疫情居家办公,工资打6折,到手四千元,还拖延了好几天才发,行业内降薪、拖欠工资更是常态。

2021年底,几家河南郑州的房企以超长春节假期的形式节省开支乃至变相裁员,如碧源控股假期为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瀚宇集团假期时间为2022年1月10日至2022年4月10日,复工时间另行通知。

一位在职的河南地产从业人士对时代财经称:“这种放长假的估计会有员工自动离职,只发基本工资太残酷了。我认识的同行,有的南下深圳找工作,还有不少都转行了,创业、开小店,或者做新媒体去了。我虽然暂时没有失业风险,但行业、区域不好,干着也挺没劲的。”

对于2022年郑州楼市态势,中指研究院郑州公司总经理梁波涛对时代财经分析称,从销售端看,目前郑州楼市下行趋势还未彻底转变,市场置业信心处于底部修复期,短期市场修复仍需时日,刚需产品仍为市场的主力产品,成交主力区域预计将以主城区为主,近远郊县市场则处于恢复期。

“从土地端看,预计2022年将加大城改项目的推进力度,保障城改项目的顺利落地,公开市场的土地数量或将持续增加,以提振房企的拿地信心。从政策端看,房地产调控政策微调预期明显,保障合理购房需求正常释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仍是郑州市房地产调控的主要方向。” 梁波涛续指。

建业集团被曝开启大幅裁员2

2月11日,针对此前网传建业集团裁员60%,建业集团公开回应称不符合事实。

“客观情况是,建业集团是涵盖建业地产集团、中原建业集团、建业新生活集团、筑友集团及其他专业公司大型综合集团公司。近期,网传疑似集团各中心架构及编制上报情况的方案仅为上述五大集团总部的架构调整,并不涉及整个建业集团,且方案内容也非最终结果,最终结果还在谨慎制定当中。同时,本着留住人才、对社会负责、对员工负责的原则,涉及人员未来也以内部分流为主。”知情人士称。

2月6日,建业集团宣布从五级管理调整为三级管理,取消业务集团和大区两级,从现行的“集团-业务集团-大区-城市公司-项目”五级管理,调整为“集团-城市公司/专业公司-项目公司”三级管理。原有的业务集团总部撤销,建业控股、地产集团总部、中原建业集团总部、新生活集团总部及筑友集团总部合并为新的集团总部,五个总部合成为一个,人员将迎来大整合。

对于架构调整,建业表示,是在当前形势下践行“向管理要红利”的外在形式展现。从之前的“五级管理”到现在的“三级管理”,从管理层级上进行了减少;整合各业务集团总部中心合并为九个业务中心,精简了总部机构;成立城市公司;重新梳理调整专业公司。调整后不但在效率上得到最大化的提升,人均能效也将得到加强。

据了解,为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建业将面向全体员工评选“建业集团功勋员工”,并出台了“企业合伙人”制度,以适应目前的行业管理红利时代,激励团队突破增长,实现员工的共创、共担、共享。

“针对此次架构调整,不仅对部分管理岗位进行以“公开、公正、公平”原则的公开遴选,同时配套了一系列人性化的措施,包括设立“创新创业孵化基金”等,不搞“一刀切”,进行温暖的机构优化,缓解人员压力。”知情人士称。

建业集团被曝开启大幅裁员3

去年以来,多家房企“动刀”精简组织架构,试图从经营端压缩成本,聚焦主业,节约开支,这一次的主角是河南“一哥”建业集团。

取消大区公司

2月7日晚间,建业集团内部下发公告表示将进行新一轮的组织架构调整,公司从原先的“集团-业务集团-大区-城市公司-项目”五级管理变为“集团-城市公司/专业公司-项目公司”三级管理。

这次的架构调整距离上一回不过一年有余。2021年1月,建业集团被曝已在河南省内成立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及中部五个大区,并设立五个大区总裁分管相关业务。

彼时,有知情人士称,建业集团的调整是为进一步收缩变革置业板块,把管理权回收至各个大区,弱化城市公司。而如今在新一轮的架构调整中,大区层级及业务集团被直接取消,管理权进一步聚焦至集团总部。

此前,为更好地实现多元化发展,建业集团设有建业控股、地产集团、中原建业集团、新生活集团及筑友集团五个业务总部。为提高效率,压缩成本,这五个总部将合并为一个集团总部。

合并后的新集团总部设置九个业务中心,即协同指挥中心、投资发展中心、产品研建中心、客户服务与营销中心、资金财务中心、资产与资本市场中心、品牌文化中心、综合管理中心、审计监察中心。

另外,取消大区层级后,建业集团将设立新的城市公司和专业公司,由集团直接管理,而调整后的城市公司则对项目公司实施直接管理。

大幅度的架构调整往往伴随着人员优化。一张近期在网上流传的截图显示,建业集团此番计划优化的编制数量为651个,优化比例达到61.2%。

对于这一情况,一位接近建业集团的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并非最终确定版本”。

其称,建业集团在年前确实制定了一版人员优化方案,但年后管理层对方案又进行了调整,所以具体的落实及实施方面目前还有待公布,“现在都不清楚到底会怎样执行”。

不过,有内部人士猜测称,人员优化最终的执行情况可能不会有太大出入,只是此次优化主要针对的是集团总部层面,与下属的城市公司、项目公司无关。

因何“动刀”

调整组织架构无外乎是为应对行业的下行趋势。2021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动荡不断,融资收紧、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以往粗放的经营模式开始向精细化转变。

同策咨询研究部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21年12月,就有碧桂园、保利发展、旭辉集团、世茂发展、新城控股等大型房企对企业组织架构进行调整。

2022年1月,为收缩“战线”聚焦主业,中梁对控股集团总部相关职能与地产集团总部进行整合;同月,万达地产亦被爆出调整区域公司,将原来的东、西、南、北四大区域整合为南区和北区两大区域;建发房产也将原有的五大区域合并为三个集群……

有知情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建业的组织架构调整其实也考虑了一段时间,之所以选择在春节后公布或是为了照顾员工的情绪。

除行业大势所趋外,河南省去年下半年的“涝疫结合”亦是推动建业向组织架构“动刀”的重要因素。

2021年7月,河南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多地受灾,叠加疫情反复等因素,该省楼市销售数据大幅下滑。2021年,河南省商品住宅供应量约4522.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约17.7%,成交量约4301.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约12.9%。

克而瑞数据显示,2021年河南省全口径销售榜单TOP 40房企的销售金额及销售面积较2020年分别下降约15%、16%,整体销售规模大幅度降低。

受水灾、疫情波及,建业旗下多个项目和业态受到影响。彼时,该公司曾向河南省政府求援,称灾情对公司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5.5亿元,若将销售和回款等间接损失算上,总损失达到50亿元。

去年,建业共实现合同销售额601.05亿元,同比减少12%;对应合同销售面积816.6万平方米,同比减少8.2%;销售均价亦同比下滑4.2%至7360元。

除建业外,多家河南本土房企或布局河南的外来开发商亦遭受了较大冲击。

2022年春节前,包括新合鑫集团、碧源集团、瀚宇集团、郑州华南城等多家企业下发放假通知,假期时长3至4个月不等,且这期间的员工薪资多以郑州市最低保障工资发放,即每个月2000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90395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