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地解决方案项目介绍

智慧工地解决方案项目介绍,第1张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为满足建筑行业的现代化需求,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手段和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系统,快速有效地对项目进行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能够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那么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系统能实现什么呢?

1.实名制服务管理系统。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系统采用互联网思维,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信息技术为手段,实现现场人员管理和劳务实名制登记。与门禁门禁系统配合,通过软硬件结合,掌握施工现场人员的出入情况,可以实时、准确地采集人员信息进行服务管理。

2.智能塔式起重机视觉系统。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系统是基于智能硬件采集云数据并进行多终端可视化分析。它由安装在起重臂、塔身和传动结构中的各种智能传感器、驾驶室 *** 作终端、人脸识别考勤、无线通信模块和部署在远程服务器中的可视化系统组成。

3.远程视频监控管理系统。

远程控制系统由前端硬件和后端软件组成。主要硬件设备有高清摄像头、无线WiFi盒、无线电源盒等。可以对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系统的监控视频进行输入、回放、导出,发现违规行为可以及时制止。

4.环境监测系统。

该系统适用于各种建筑工地、道路施工、旅游景点、码头、大型广场等实时数据的在线监测。监测数据包括粉尘浓度、噪声指数和视频图像。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系统具有自动报警功能,可以随时控制环境的变化。

5.建筑电梯智能控制系统。

电梯安全管理是建筑安全管理的另一个难点。电梯作为一种常用的垂直升降设备,使用在室内装修后期,其特点是工人数量多,如果没有专业人员 *** 作,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系统可以加强固体电梯的安全管理。

6.材料现场验收管理制度。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系统可以实现对散装材料(如钢筋和混凝土)称重的全方位控制。主要实现物料称重、称重数据存储、称重数据读取、即时拍照、物料验收偏差分析等功能。提高了物料计量的 *** 作效率,避免了人工篡改和记录错误,也实现了整个称重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7.工程数据管理系统。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系统的工程数据管理系统主要实现项目工程数据的管理。用户可以在工程云盘上传、下载、查阅工程文档。同时,只有具有一定权限的人才能查看具有相应权限的文件夹下的文件。

                        原文出自  汉玛智慧

2017年起,“智慧工地”逐步进入政策视野,此前则多为建筑施工企业出于自身需求开展的创新应用。尤其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印发后,“智慧工地”的应用价值及现实意义渐成共识。

当前,针对“智慧工地”的顶层设计尚未明确,各地关于“智慧工地”的概念界定和路径设计也各有千秋。综合多地文件,可以将“智慧工地”理解为基于信息技术,围绕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建立支撑现场管理、互联协同、智能决策、数据共享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信息技术与现场管理深度融合的新型施工管控模式。

要而言之,“智慧工地”旨在为工程施工项目装上“智慧大脑”,通过采集、集成和应用建筑施工数据,实现对于施工现场的信息化监管。

1、信息采集:打破“信息孤岛”

施工现场散落着类别多、数量大的信息,涉及政府监管部门、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和材料供应商等诸多主体,需服务于质量、安全、成本、工期等控制需要。

为改变传统工地中信息重复采集、信息交叉上报、信息冗余严重、信息更新滞后的信息管理现状,“智慧工地”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传感器等先进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数据获取的准确性、及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致力于满足项目管理者对现场作业过程所需数据的及时获取、共享和沟通。

针对现场管理中较为突出的“信息孤岛”现象(表现为功能上不关联互助、信息不共享互换、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相互脱节),“智慧工地”着力打破信息之间的互联互通障碍,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息交互关系,既在“信息孤岛”间架设桥梁、实现大数据融合,也为破除“信息壁垒”、填平孤岛重建奠定基础。

响应《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针对施工类企业提出的“建立基于BIM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号召,各地也要求逐步推进BIM技术,以降低信息在各环节传递过程中的衰减,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共享。

2、系统集成:汇集多元力量

在优化信息采集的基础上,“智慧工地”还需将软件、硬件、技术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统一协调的系统之中,使信息达到充分共享,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施工现场的人、机、料、法、环等资源进行集中管理。

针对市场上施工现场管理信息系统多而杂的近况,“智慧工地”通过完善并集成项目管理、劳务管理、物资材料管理等系统,将施工现场所应用的各类小而精(杂)的专业化系统集成整合为各功能模块集成统一的系统平台。如《重庆市2020年“智慧工地”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智慧工地应具备人员实名制管理、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工程监理报告、工程质量验收管理、建材质量监管、工资专用账户管理6项元素,江苏省《关于推进智慧工地建设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智慧工地应涵盖现场应用、集成监管、决策分析、数据中心和行业监管等五个方面内容。

与此同时,“智慧工地”还有意提高BIM、LBS、VR、AR等技术应用软件和系统的集成程度,一方面提高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解决市场存在的软硬件集成难、系统选型难等问题。

3、数据应用:升级项目管理

信息的采集和系统的集成都是为了发挥大数据智能化对提升施工项目管理效能的价值。在前两步骤的基础上,“智慧工地”得以在数据应用环节发挥巨大潜能:“了解”工地的过去,“清楚”工地的现状,“预知”工地的未来。

对于各方建设主体而言,“智慧工地”有利于施工精细化管控的实现:通过集中获取、传递、处理、再生与利用项目信息,应用人员安全管理、施工进度监督、车辆未冲洗抓拍、现场设备监控等功能,能够提高施工现场决策能力和管理效率,助力项目管理“耳聪目明”,长远来看对于项目管理各方而言也是降低施工成本的创新选择。

对于监管部门而言,一方面可通过“智慧工地”优化对于施工项目的微观管理,如《成都市智慧工地线上巡查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各区(市)县住建行政主管部门(含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负责所监管项目智慧工地线上巡查工作,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及时整改和处理巡查问题;另一方面可应用“智慧工地”更好实现“现场与市场”联动管理,落实“现场优秀、市场优选”原则,在建筑企业中普及“以现场促市场、以市场保现场”观念,优化对于建筑市场的宏观管理。

“智慧工地”是建筑业信息化、智能化和精细化的有效载体,也是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其应用能够提升行业监管和企业综合管理能力、驱动建筑企业智能化变革、引领项目全过程升级。当然,其推广还需以智能技术与智能设备的普及使用为出发点,政策支持、措施保障、督导监管加以辅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90646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