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有很多共同点,看上去脏兮兮,一副老实巴交的模样,有的还一脸惆怅,好像是在为货物的销路发愁。
配的文案也是千篇一律:顶好的水果没有销量,大爷都要愁哭了,我们是果农,我们没钱打广告,所有水果都是刚从树下摘的,帮帮这些无助的果农吧,让他们的日子好过一点,我们没有中间商,都是成本价。
不少人被果农的悲惨经历打动,想着价格也不贵,就下单买了水果。
收到包裹后拆开一看,十有八九都是些劣质水果,不仅卖相和图片上相差甚远,口感更是一言难尽。
拿买到的水果和漂亮的广告一对比,感觉卖家在睁着眼睛说瞎话。
这类拿着果农照片招摇撞骗的商家,做的就是一次性买卖,每天都在发展新客户,却基本没有回头客。
没有高质量的产品,就利用起了大众的同理心,把善良当做敛财的工具。
这类套路往往都有奇效,卖惨式销售甚至被写进营销宝典里,引得无数商家跟风模仿。
图片
每年情人节,街上到处都是卖花的年轻人,这些年,不少花店瞅准了商机,专门花钱找一些小孩子帮忙卖花。
成本不到一两块钱的玫瑰花,在节庆时可以轻松卖到二十块钱。
花店打开销路,小孩能赚到零花钱,这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可偏偏有些老板喜欢自作聪明,他们让卖花的孩子拿个牌子,上面写满了各种版本的故事。有的说自己的母亲生病了,自己在筹集医药费,有的说自己和亲人走散了,在赚取回去的路费,还有的说家里太穷了,交不起学费。
剧情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活脱脱就是一部现实版的悲惨世界。
不仅如此,这些孩子出售的花,往往是花店里品相最差的尾货。
当有客人提出疑议时,孩子们就会把老板事先教给他们的话术拿出来:我们实在太穷了,所以没钱进好货。
客人看小孩子大冷天的还要出来卖东西,同情心泛滥,心甘情愿为那些品相不佳的花朵买了单。
在人流量大的城市,每逢节假日,会卖惨的孩子都能轻松赚到上千块。
图片
你一定见过那种一天到晚宣称自己要倒闭的店。
这类店铺通常都摆着乱七八糟的货物,一副经营不善的样子。
店里的招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条幅,上面写着让人惨绝人寰的闭店原因。
老婆跟别人跑了,老板清仓凑路费去追老婆。
孩子不是自己的,清仓凑钱再娶个老婆。
房东太黑心,到期不租了,最后期限清仓甩卖。
老婆回来了,老板打折促销庆祝三天。
门口放着一台声音很大的音响,倒闭清仓,最后三天。
三天复三天,这样的店三年都不会倒闭。
横幅上写着让人落泪的故事,老板数钱的时候笑到流眼泪。
很多路过的人都以为自己捡了便宜,其实是被商家割了韭菜。
坐过长途客车的人,一定碰到过举着牌子的“聋哑人”。
我的故乡是个四线小城,每次离家的时候都能遇见他们。
快发车的时候,就有举着小牌子的人上来,上面写着:我是个聋哑人,请帮助一下我。他们还会把残疾证打开让你查看,以此来证明自己真的是残疾人。
这些人有男有女,不是头发花白的老人,就是穿着校服的学生,看着手脚健全,与常人无异。
他们上车之后就开始鞠躬,从车头到车尾,把车上的乘客问个遍,看看有没有人愿意施舍给他们几块钱。
有一次我给了一个学生模样的人十块钱,没过一会儿,四五个带着残疾证的人过来求我发发善心,有的鞠躬,有的点头哈腰,不好意思的我,把身上的零钱都散了出去。
后来看新闻的时候才知道,那些人百分之八十都是正常人乔装的,手里的残疾证是假的,白天在车站里到处讨钱,晚上在餐馆里四菜一汤。
从那以后,遇见无法分辨真伪的残疾人,我一毛不拔。
善良是美德,我愿意做个善良的人,可我不想当个傻子。
国内炒鞋风气究竟何时才能遏制下来?近年来随着很多新奇文化的兴起,不少新兴的潮流艺术得到了大家的重视,比如球鞋文化。最近几年,球鞋文化可谓是非常火爆的,很多知名的品牌都推出了自家限量款的球鞋。这对世界球鞋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事情。
现如今的球鞋文化,已经被一些黄牛搞得乌烟瘴气。因为很多的球鞋他们都是以一种限量的方式进行发售和多方的品牌进行联名。而在市场上面形成一种供不应求的关系,导致很多真正的球鞋爱好者们都没有办法以原价的价格来购买到自己心仪的球鞋。这样很多的鞋贩子从中看到了商机,大量的囤鞋,随后在市场饱和的时候再将手里的鞋放出。
从而获取大量的盈利。这就是我们俗称的炒鞋。现如今炒鞋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平常的问题,很多的人都把这种现象怪罪于品牌方的限量发售。认为限量发售是饥饿营销。确实没错,球鞋的限量发售确实是商家饥饿营销的一种政策。但是要知道很多的球鞋商家他们发售球鞋并不是真正的想要从中获取盈利。
就拿现如今很多国内的知名运动品牌来说,他们发布的一些限量球鞋,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品牌进行定位和获取,消费者们的信任和关注。因为只有当一款球鞋被摄取了特殊的设计以及限量的标签之后,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款球鞋。而在我们关注这款球鞋之后,必然会对球鞋品牌产生兴趣,随后对这个品牌也会有一些了解。这就是商家的目的所在。
其实现如今很多的球鞋说是限量发售,但是在发售不久后都会搞复刻。也就是说时隔不久之后会发出一款和原先的球鞋一模一样,但是生产年限不一样的球鞋。也有可能是在球鞋上面的一些小细节做了改动。以这种方式来变相的增大球鞋的发货量。现如今已经成为了很多商家的固有手段之一。
对于炒鞋这件事情,我认为归根结底还要在于消费者们。如果消费者没有一个正确的消费观念,不要盲从跟风。对于一些溢价非常高的鞋品,不要去购买,要勇于拒绝。这样就会让国内的一些炒鞋贩子们失去饭碗。球鞋文化才能真正的繁荣起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