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宜家的一组系列平面广告,这组广告的意思是:十五罐可乐的价格相当于一盏宜家台灯的价格:三杯咖啡的价格相当于一个宜家电视桌的价格;六支牙膏的价格相当于宜家床头桌的价格。宜家的这组广告形象的展示出他们产品低价格的特点。
这里就是用到了心理学上的“诱饵效应”。举个例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在商品定价中见到此效应的运用。如某货价上陈列两款包装糖果:一款大包装,一款小包装;大包装绝对价格高,但和小包装比单价却非常低廉。
那么,那款小包装的价格选项其实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参照标的。这个标的让消费者通过对比发现,大包装非常划算,从而在心理上觉得便宜。实际上购买大包装,消费者是要付出更高的消费金额。这就是非常典型的营销心理学上的“诱饵效应”。
宜家的这一系列广告就是将非常廉价的日用品,像是可乐、咖啡和牙膏,作为低廉优惠的心理“诱饵”,并与宜家的家居产品进行了连接。平时,消费者在进行相对廉价的日用品消费时,其消费决策往往较为随意和快速。
而进行家居产品的消费时,不管它的价格如何,都可能会进行比较认真的比对和思考。所以当宜家的这一系列广告将宜家家居产品与日用品进行融合时,日用品的低价格成为心理“诱饵”。它驱动消费者对宜家家居产品的消费决策模式也转向了日用品的消费决策模式,也就更利于产品的销售了。
心理学在广告中的应用真的很多,学习完广告心理学这门学科后,我觉得广告心理学相对于心理学的其他领域真的算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部分了!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营销学不仅深入研究客户的行为与心理规律,明白客户的真正需求,而且研究销售者、竞争者、利益相关者的行为与心理规律,它使企业都能真正做到对各方面都“知己知彼”,从而提高销售的针对性,沟通的成功率。销售者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对自己和看衣服的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也可以通过改为内在外在的环境实现行为的调控。即尽量消除不利因素,创设有利情境,引发自己和客户的积极行为,甚至变不可能的事情为可能。这正是营销心理学在销售中的特殊作用,也是它的神奇之处。
例如,有人凭三寸不烂之舌,便能在瞬间转败为胜;可是,也有不少人游说老半天,对方还是不为所动。胜败的关键究竟在哪里?如果你不了解自己和对方的心态,不能摆正自己与对方的位置,以销售者高高在上的姿态与对方交流,再多的语言也无用。
要取得客户忽的积极反应,首先要自我催眠,时时警惕自己,要从销售者转换为购买咨询人的角色。其次,要细致入微的观察对方,要把握客户的心理需求。如能一切举中对方的要害,眼前的商机便可以手到擒拿。
作为一名销售者,要懂得察言观色,懂得观察客户的的变化,了解客户的需求与喜好,窥察客户的心理需求,同时我们还要设身处地的为客户考虑,体会客户的感受,我们要做到不仅仅是销售者还是客户的朋友、聆听者、倾诉者、开导者。我们要用心体会客户的心理,我们做客户的朋友,要使客户相信我们,甚至依赖我们。做到我为客户,客户信我。
相信只要我努力用心去做,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开拓一片属于我自己的蓝天大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