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联盟花了4个月时间对大中华区CEO人选进行遴选,包括NBA联盟总裁大卫·斯特恩也参加了这个选择的过程。最后确认微软前大中华区CEO陈永正在10月中旬开始正式出任NBA大中华区CEO。陈永正的这个工作变动一时成为业内轰动新闻,给了人们丰富的想象空间。NBA中国将来如何运作?将如何实现“快速扩张”?就此记者专访了NBA全球业务营运总裁尤伯罗斯。为什么选择陈永正在寻找NBA中国CEO人选的过程中,NBA联盟并不是只在娱乐界搜索,还接触了很多不同产业的精英,如电视、新媒体、移动技术、体育市场营销和广告界等。在“海选”的4个月期间,陈永正的履历和业绩使他从众多候选人当中脱颖而出。
陈永正在中国市场的15年成功工作经验成为最大优势,“今后势必继续保持这个优势——因为他不只一次带领一个初创的企业做大:第一次是在摩托罗拉,第二次是在微软”。“他是一位能够让任何决策都基于未来战略考虑的优秀合作者,这和NBA的团队的精神非常相近。他在中国和美国市场都有非常资深的经验,将成为NBA在中国市场推广的一个非常好的桥梁。”这是海蒂·尤伯罗斯对之所以最终选择陈永正原因的解释。几个月以前,坊间就已经不断有对陈永正将前往下一个东家——NBA中国的零星传说。而对于陈永正来说,除自身非常欣赏NBA联盟,以及NBA在中国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之外,还有就是NBA中国将从NBA全球业务中独立出来,同时引进机构投资者成立战略实体这种运作方式。独立的NBA实体中NBA联盟有90%的股份,机构投资者持有10%的股份(中方机构投资者持股5%,海外持股5%),未来,独立出来的NBA中国还将单独上市——公司高管会持有一定比例的期权。
strengths(优势):1.有着姚明、易建联等本土球员的加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足够数量的球迷和关注者,为打开中国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开端2. 高水平的联赛备受关注,同时大批的NBA球员也已涌入CBA,美职篮的风格已存在于cba中
3. 拥有国际知名球星,而球星在中国也有着相当大的人气
4. 进入中国市场,对于中国的联赛水平提高有很大促进,更能促进中国篮球的发展
weakness(劣势):1.比赛风格上的冲突,更强。的身体对抗和个人天赋,而这恰恰是黄种人缺少的
2.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大量的人力,对于NBA联盟本身来说是笔不小的负担
3.随着姚明的退役,再没有姚明一样的中国球员出现,降低了nba本身在中国的关注程度
机遇:1.可以拥有更大的市场,更多的球迷,和更多的收入和潜在客户
2.更多的中国厂商赞助
3.进一步提升nba的国际影响力
威胁:1.更大的投入意味着成本提高
2.更大的市场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更多的工作,需要更大的团队
3.cba本土联赛的抵制
4.国家或体育相关部门的不允许
5.复杂的市场和复杂的人员结构
NBA总裁大卫·斯特恩公开宣称想在奥运会后举办NBA中国联赛。斯特恩构想的NBA中国联赛对中国篮球的发展有益还是有害,尚无定论,不过NBA进军中国的惟一目的就是占有市场,就是想多赚钱。早在三年前,斯特恩将两场季前赛移师中国,似乎就已经成功地敲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那时,姚明与刘炜的影响力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北京与上海举办的NBA季前赛结束后,投资商赚了多少,我们无从得知,这是商业秘密.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赚了.无论是票务销售,还是纪念品,或者是球星的副产品.另外,他们在中国收获的无形资产,又岂能以数字来衡量?NBA盯住了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正在步步向CBA进逼。中国篮球职业联赛在面临国际化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995年,IMG(国际管理集团)成为男篮甲A职业联赛的商业运作方。IMG承包联赛的冠名、广告等的招商权。IMG利用他们的运作能力为联赛提供了第一笔启动资金。但由于IMG和中国篮协的合作属于承包性质的合作,IMG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加上中国篮球联赛处于起步阶段,自身经营十分困难,与联赛运营商IMG的协作并不顺畅,比赛与商业处于分隔状态,2000年,IMG在艰难运营5年后被迫退出。
2003年,李元伟出任篮管中心主任。NBA等国外职业联赛的运作经验成为他改革中国篮球联赛的蓝本,中国篮协正式推出中国篮球改革发展的“北极星计划”。2005年,篮管中心与瑞士盈方公司签署一份时长为7年+5年的协议,双方成立合资公司中篮盈方,中方控股51%。盈方每年提供650万美元作为篮管中心和各俱乐部的联赛运营经费,包括各俱乐部场馆广告在内的CBA经营权则被统一收归中篮盈方所有。
为培育联赛主体而取消升降级、为培育广告市场实行南北分区、为打造联赛品牌打造总冠军戒指、为提高比赛精彩程度调整奖金分配,这一系列措施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提升CBA品牌)三个服务(服务球迷、服务赞助商、服务媒体)的思路,实际上借鉴了NBA模式,CBA具鲜明NBA印记。
CBA在向NBA借鉴学习的同时,NBA也在积极地进军中国市场这一让人垂涎的“大蛋糕”,一组来自NBA的数据表明,NBA去年在中国的收入大约为5000万美元,这是NBA联盟来自海外的最大一笔收入。NBA去年总收入40亿美元。中国目前是斯伯丁在北美以外最大的篮球销售市场,2007年篮球的销售量预计将超过100万。目前,在中国的球星球衣热卖榜中,姚明排行第6位,在科比、艾弗森、麦蒂、韦德和詹姆斯之后。NBA的商品在中国5万个销售地点销售,包括阿迪达斯、沃尔玛和家乐福。
NBA的野心远不止如此,NBA总裁斯特恩表示,NBA将会和中国篮协合作,在中国举办NBA的常规赛,并在将来打造中国的NBA。NBA想在中国举办常规赛,除了让我们看到其赤裸裸地淘金欲望外,似乎还暴露出那么一点渐渐蚕食CBA的野心....按照斯特恩的计划,NBA与CBA的合作将在3个方面展开:第一,在各地建造篮球场地;第二,帮助中国的篮球队提升实力,举办面向球员和教练的训练班;第三,与CBA合作,争取建造世界上第二个NBA。NBA要在中国打造第二个NBA的设想,虽然在可 *** 作性上值得商榷,对于虽有起色但仍然虚弱的CBA联赛来讲,这是一个紧迫的信号。一向以NBA为老师的CBA如何在老师的步步进逼面前迅速成长起来,打造自己的品牌而不是成为“翻版”,是当下CBA联赛的关键难题。CBA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虽然CBA联赛最近几年发展迅速,但客观地讲,与NBA相比,CBA还太弱小,一个姚明居然能吸引十几家中国企业赞助NBA和姚明所在的火箭队,巴蒂尔因为姚明队友的身份也赢得了中国企业的青睐。可以说,一个姚明已经超过了CBA整体的价值,而这恰恰是CBA的尴尬所在。
对于NBA进军中国,体育总局篮球管理中心主任李元伟表示,NBA方面有此想法,这是对中国篮球市场的极大肯定。李元伟也同时强调:“任何措施的实行都必须符合中国国情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而且还要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因此他们想进入也没那么容易。”中国的篮球文化及篮球市场还无法应对这样的考验,大刀阔斧地进行中国篮球"改革开放",也需要一个平稳的过渡.欲速则不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