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的四种方法:
1、普雷马克原理(Premack principle)就是一种用来帮助教师选择有效强化物的方法,即喜欢的高频行为可以作为不喜欢的低频行为的有效强化物。
2、适时的表扬在强化学生行为的过程也是必不可少的。但也要注意表扬的时机和对象,表扬应该紧跟在要强化的行为之后,并且明确指出所要强化的行为。
3、行为塑造(shaping)是一种对于复杂的目标行为的强化方式。教师通过对每个一个构成复杂行为的子行为进行分别强化,并在强化时提高强化的准确性以及通过对于强化程序的灵活应用使得每一个子行为的持续时间得以延长来达到强化复杂的目标行为的目的。
4、正面练习。正面练习和表扬有点类似并且可以结合起来使用,首先表扬是对于明确的目标行为的强化,而正面练习是让学生改掉错误行为之后进行一个明确的正确行为。而自然的先前的错误行为必然是一个学生以往的高频行为,而要做的目标行为时低频的,老师可以通过对于学生低频行为的习得施加表扬或者增加其课间活动的时间(高频行为)来提高正确目标行为的执行频率。
二、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
1、 *** 作与未 *** 作:负强化是去掉一个刺激,惩罚是给予一个刺激。负强化与正强化正相反,是指去掉一个坏刺激。这种坏刺激为引发所希望的行为的出现而设立。惩罚是指施加一个坏刺激。就是当不适应的行为出现时给予处罚的一种方法,往往是给对方一种使之感到不快的刺激,如严厉的批评、罚款等。
2、刺激的性质:负强化是去掉的往往是好的刺激(能使行为发生率增加的刺激),惩罚给予的是坏的刺激(能使行为发生率减少的刺激)。
3、方式不同:负强化是在某一目标行为之后移去令人厌恶的刺激来强化行为的过程。而惩罚是抑制或者减少目标行为出现的次数的方法或者过程。
4、刺激不同。惩罚具体可以分为呈现性以及移去性,前者是在行为之后出现一个负面刺激来减少行为的再次产生,而后者是在行为之后移去一个正面刺激来减少行为的产生。
5、本质不同。目标行为增多的是强化目标,行为减少的是惩罚。强化是通过目标行为增多来发生的,而惩罚的目的是减少行为。
扩展资料在使用强化的时候应该注意:
有时为了减少不符合希望的行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停止强化,让这一行为慢慢消失。停止强化。比如,有的教师当著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在课堂上调皮捣蛋的学生,以此作为这个孩子的惩罚。但是,也许教师没想到,这个学生的行为得到了其他同学以嘲笑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关注,于是教室情境使得本意上的处罚变成了强化。
实施惩罚的有效性是有限的。首先处罚不能教给人恰当的行为,只能减少不合乎希望的行为发生率。所以,我们处罚爱打人的学生,还不如教他用别的方法去对付他所面临的受挫情境。第二,为了处罚有效,处罚必须是即时性和恒常性的。所以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父母应该尽快地惩罚孩子,而不是等家长回来。而且惩罚还必须有一定的力度,并且是在每次这种行为出现的时候都给予实施,不能有时惩罚有时容忍。因为这样会把孩子的行为准则弄混,分辨不清到底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合乎希望的。
第三,惩罚有消极影响。尽管我们的本意是消除或减弱不希望行为,但是容易让人把惩罚行为和行为本身联系起来。比如孩子吃饭的时候玩耍,被惩罚后可能吃饭的时候会产生拒绝。而且,不希望的行为可以通过榜样而习得,比如,经常挨打的孩子,他会学会打别人。第四,惩罚会产生消极情绪,比如恐惧和焦虑,强烈的消极情绪会干扰孩子学习恰当的行为。
有效的教师课堂评价语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养成学生良好个性的催化剂。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但心理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人格品格尚未定型,个性的可塑性很大。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运用适当的课堂评价语言有效调控学生课堂行为,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良好个性培养成为可能。
一评价语言创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心理气氛又称心理气候,心理氛围。《中国教育大辞典》中的观点认为,课堂心理气氛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氛围。要上好一堂课,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一定要创建良好的课堂学生心理气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师评价行为的知觉具有中介作用。教师评价行为只有被学生知觉到,其中所蕴含的肯定、鼓励、不满以及建议等,才能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力求通过客观公正、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善意的期待、真诚的爱和人格的尊严,形成良好的学生课堂心理气氛,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准确地认识自己的潜能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树立良好的自我意识,激起积极进取的动力,营造一种互学互助,相互激励,积极进取的教学相长的课堂教学氛围。这种气氛有利于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愉快的心理,能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评价语言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人们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②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适当的评价具有强化作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能够给学生的学习活动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从而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赫洛克在“不同诱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①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能强化学习动机,对学习起到促进作用;②适当的表扬效果明显优于批评;③批评的效果比不作任何评价为好。③这也表明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及时的评价,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程序可分为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连续强化是对学生每次反应都给予强化,比如在课堂中对学生每次回答问题都给以表扬。间歇强化是指对学生某些特定的反应给以强化。比如在课堂中教师只对真正圆满的回答给以表扬。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连续强化能够迅速建立起某种学习行为,但强化一旦停止,原有的学习行为就很容易消退,缺乏坚持性。间歇强化正相反,学习行为建立的速度较慢,但强化停止后,学习行为消退的也慢。因此,要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动机,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要尽可能从连续强化转入间歇强化,对每一个同学的回答以及同一个学生的每次回答不要都给以评价,尽可能避免由于连续评价导致某学生因有一次未得到评价而丧失积极的学习动机。这样,学生形成的良好学习动机才会持久保持,不易消退。
三评价语言培养优秀的注意品质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或活动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心理活动的组织特征,它能保持人体清晰地感知周围环境的刺激,使人体做出相应的反应。它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更贯穿于学生心理的全部过程,是组织好学生,使教学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注意的指向性表明人的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注意的集中性指人的心理活动离开无关对象,并对无关活动产生抑制作用。注意具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监督功能和预见功能。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及能力对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和个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课堂评价活动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适时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评价时应尽量做到语言生动流畅,语音抑扬顿挫,快慢适中,富有感情。在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评价语言比较平淡,总是以一种声调一个速度进行,那么学生就易疲劳、走神,注意力容易分散。这时教师提高或降低声调、加快或减慢速度并施以艺术性的语言刺激,就容易引起学生的不随意注意,这样既不用打断正常的教学来组织课堂,又能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如果教师再能够附之以恰当的体态语言,如用赞许的眼神注视他、微笑的表情激励他,那么,就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更好的集中,师生关系也变得非常和谐融洽。
郭春苗,教师,现居浙江青田。
1、环境要清洁。 进行无菌技术 *** 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减少人员走动,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尘埃。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 2、工作人员进行无菌 *** 作时, 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物品管理无菌物品 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无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物品必须 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有效期一周为宜,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14天,过期应重新灭菌。无菌物品一经使用或过期,潮湿应重新进行灭菌处理。 5、取无菌物 *** 作者 身距无菌区20cm,取无菌物品时须用无菌持物钳(镊),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域,手臂应保持在腰部以上。无菌物品取出后,不可过久暴露,若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疑有污染,不得使用。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6、进行无菌 *** 作 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物一人 ,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8、任何情况下 ,不得用嘴吸取菌液 编辑本段无菌技术的基本 *** 作目的 取用、放置、保存无菌物品符合无菌 *** 作原则,保证无菌物品和无菌区域不被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或传播给他人。 评估 1着装整洁, 洗手,戴口罩,更换圆帽。 2 *** 作环境: *** 作区域是否整洁、宽敞、安全; *** 作台是否清洁、干燥、平坦。 3无菌物品 :无菌物品存放是否合理,是否在有效期内。 用品治疗盘内置: 无菌持物钳浸泡于消毒液中、无菌治疗巾、无菌储槽、无菌液体、无菌纱布罐、无菌棉签、无菌手套包、治疗盘、2%碘酒、70%酒精、纸、笔、纱布、启瓶器、弯盘。 内容 1检查无菌治疗巾的有效日期,解开系带并缠好,按顺序逐层打开。 2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无菌治疗巾一块放入治疗盘内。 3使用无菌持物钳时保持钳端向下,不可倒举向上,用后立即放回。 4取放无菌持物钳时,钳端应闭合,不可触及容器液面以上部分。 5未用完的无菌治疗巾,应按原折折好系带,注明开包日期与时间。( 口述:有效期为24小时) 6找到治疗巾最外侧边缘,打开铺成半铺半盖。 7上层半幅反折三折到对面,开口处向外,露出无菌区。 8打开无菌储槽,用持物钳夹取一个弯盘,再夹取一块纱布放进弯盘内,放回持物钳。 9将上层无菌巾盖好,边缘对齐,并将开口处向上反折两次,两侧边缘向下反折一次,注明铺盘日期与时间 。(口述:有效期为4小时) 10用纱布擦去无菌液体上的尘土,仔细检查核对溶液后,撬去铝盖,两手拇指将瓶盖边缘向上翻起松动。 11用无菌持物钳在无菌储槽内夹取无菌治疗碗,应托其底部,手不能触及其内侧及边缘放下。食指和中指套住皮塞拉出,手不能触及瓶口及盖的内面。 12手握瓶签,先倒出少许溶液冲洗瓶口(倒入弯盘内),再由原处将溶液倒入治疗碗内。 13如有剩余液体,常规消毒瓶塞后翻下。 14注明开瓶日期与时间 。(口述:有效期为24小时) 15检查无菌手套外面的号码及有效日期,解开系带并打开无菌手套包。 16检查手套放置的位置无误后,取滑石粉涂擦在两手掌和手背之间,剩余的不再放回手套包内。 17一手掀起口袋开口处,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对准五指戴好。 18未戴手套的手掀起另一开口处,用已戴好手套的手,插入另一手套的翻边内面(手套外面)对准五指戴好。 19将手套的反折边套在工作服袖上。(检查手套有无破损、漏洞,擦去手套上的滑石粉) 20 *** 作完毕,(口述:用清水洗净手套上的污物和血渍),脱去手套,第一只脱去外侧面,第二只脱去内侧面。 21分类整理用物,洗手后放回保留物品。 22 口述无菌 *** 作的基本原则。 注意事项 1使用无菌持物钳时保持钳端向下,不可倒举向上,用后立即放回。取放无菌持物钳时,钳端应闭合,不可触及容器液面以上部分。如用无菌持物钳取远物时,应连同镊子筒移至无菌物品旁使用。 2不能在无菌容器上方翻转容器盖,防止污染容器内物品。 3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再放回。 4打开无菌包内,手不能触及无菌巾的内侧面,不可跨越无菌区。 5倒溶液时,勿使瓶口接触容器口边缘。 6戴手套时不可强拉,最后将两手套反折面套在工作衣袖外面。
以上就是关于简述强化的四种方法并解释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全部的内容,包括:简述强化的四种方法并解释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心理学视野下的教师课堂评价语言浅析_心理学视野中的犯罪人分类、强化的主要 *** 作程序和原则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