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只有由高素质的领导者,在全面了解企业内外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科学原则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才能做出满意的经营决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 [关键词] 环境 决策者 原则 程序和方法 一、 全面了解企业的环境是制定正确决策的前提条件 企业的经营决策是在企业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客观规律和实际情况,对企业总体发展和各种重要经营活动的经营目标、方针和策略作出正确抉择的工作。所以在决策时,首先要全面准确把握企业的内外环境,这是制定满意的决策的前提条件。 外部环境包括国内外的经济因素、政治条件、社会背景及科学技术因素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外市场和国内政策。研究国内外市场不但要研究市场利率、通货膨胀、可支配收入的变动、证券市场指数,还要对影响市场需求的其它因素进行分析,如购买力,购买动机,潜在需求,风俗习惯等。 企业内部条件就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人、财、物有机形成的生产经营系统。内部条件的重点是市场、产品和财务。市场即产品的市场,包括市场容量(本企业产品的市场总需求量)、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企业产品的市场定位以及产品市场组合(涉及到产品的高、中、低档次);产品,主要是对产品的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并做出预测,包括产品竞争能力分析、产品的市场容量和市场占有率分析、产品的寿命周期和获利能力分析及企业实力的分析等。财务分析主要是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主要是资金利润率分析和盈亏分析两项。 二、提高决策者的素质是制定经营决策的重要条件 企业的经营决策是决定企业全局的重大问题的决策,企业的长远规划、发展方向、投资重点等都属于经营决策范围。经营决策对企业的影响时间一般较长,决策者对企业所负的责任也较大。正确进行这类问题的决策,主要是企业领导层的责任。 企业内部拥有不同管理权力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尤其是最高的领导者,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决策科学水平的高低。因此每个负有决策责任的领导者都应该具有较高的素质,这是他们在一定职位上行使权力、发挥职能作用的基本条件。 首先,决策者要有较强的风险预见能力。企业的任何一项决策或多或少都具有风险性,这就要求决策者要比一般人在分析预见风险的能力方面都要强,他们既能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又不能好高骛远;其次,要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灵活的头脑。市场经济的运行遵循一定的规律,但是表面看来又是瞬息变化的,决策者不能固步自封,而是及时地观察到市场的变化及发展趋势,并能根据经济形式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地做出决策;最后,要勇于改革创新。正如Inter前总裁Grove说:“只有打破常规的人才能生存”。 三、遵循科学的原则是制定经营决策的基本要求 制定正确的经营决策必须遵循:一是整体发展的原则。在制定经营决策时要把企业看成一个整体,从全局出发。同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根据企业的过去和现在展望未来,把过去、现在、未来统一起来思考;二是实事求是的原则。使经营决策建立在实际需要和可能的基础上。企业的决策只有从实际出发,以调查研究为基础,才具有实践性和科学性;三是信息准全原则。一个决策的科学性与信息准全成正比,企业在统计和分析各类数据信息时,要准确,不能弄虚作假;四是对比选优原则。经营决策方案并不是唯一的,通过集思广益,提出多种可能性方案,从中选择最佳的;五是减少副作用原则。由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在方案执行的过程中除了能达到所期望的目标外,也会伴随一些副作用,因此在设计方案时对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作出估计,拟定预防措施将副作用降至最低;六是坚持群众路线原则。这里的群众路线主要是决策层以有关的专家群。经营决策者要充分发挥每位领导成员的智慧和作用,充分听取各位专家和专业研究人员的意见。 四、运用科学的决策程序及方法是制定正确决策的关键 企业制定经营决策应遵循比较规范的程序进行。一是要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来识别问题,寻找发展机会。决策制定过程是与一个存在的问题,存在着现实与期望状态之间的差异。通过对企业内外条件的调查分析,发现和确认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类、定义。二是确定决策标准。决策者一旦确定了需要注意的问题,则对于解决问题中起重要作用的决策标准也必须加以确定。在这一步,不确认什么和确认什么是同等重要的,决策者要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确定决策标准。三是给每个标准分配权重。上一步确定的决策标准并非是同等重要的,为了在决策中恰当的考虑它们的优先权,必须给每个标准分配权重。四是拟定可行方案。这是一个设想、分析和初选的过程,要拟定多个可行性方案以便进行选择。五是评价、选择方案。方案拟定后,决策者必须批评性地分析每一个方案。经过权重比较后,每一方案的优缺点就变得明显了。根据对比选优原则从中选出满意的方案。六是实施方案。企业选择了最佳方案后,把它传递给有关人员,让他们用具体方法、措施保证方案落到实处。最后一步是信息的反馈和方案适时调整,在方案实施过程中一旦发现有偏离目标的情况,就必须及时采取措施纠正或调整方案。 制定经营决策还应该运用科学的方法,这是制定满意决策的保证。企业经营决策的方法主要有主观决定法和计量决策法。主观决策法(经验决策法)是企业采用的主要方法。它是凭借决策者的经验、判断力做出的决策方法。另一个方法是计量决策法,是一种建立在数学工具基础上的方法,主要适用于重复性的程序性决策。在比较复杂难度大的经营决策中更要重视计量决策法。决策时应该用哪一种方法,只有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才能作出选择,当重点使用一种方法时也要兼顾考虑其它方法的可行性。 因此,企业要想做出一个满意的经营决策,必须在具备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的决策者的领导下,经过调查分析企业的内外环境,在经营决策原则的指导下,按照科学的程序方法,通过集思广益来实现。决策正确,可以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使其在风雨变幻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邹学荣:现代企业管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 目标性原则只有明确了决策目标,才能避免决策的失误。目标是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必须明确、合理,要在需要与可能的基础上,分清必须达到的目标和期望达到的目标。决策目标,也就是说决策到底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要目标性。任何团队决策都必须先确定目标。目标是组织在未来特定时限内完成任务程度的指向和标志。团队决策是为了实现团队在某一时间内的特定目标的活动,没有目标就无从决策。不管是个体决策还是组织决策,其目标往往是随着决策环境的变化以及手头备选方案的出现与变化而变化的。一个人在解决温饱问题的时候,其阶段性的目标可能非常具体,就是温饱。当他发现目标不是温饱,相应地,一个企业的目标可能是做专、做强、做久等问题。2 指导性原则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决策一经作出,就必须付诸实施,对整个管理活动、系统内的每一个人都具有鲜明的指导作用,指导每个部门或一个人的行为方向,不付诸实践,没有指导意义的决策就失去了决策的实际意义。3 程序性原则是指科学决策不是简单拍板,随意决策,更不是头脑发热,信口开河,独断专行,而是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按照一定的程序,充分依靠领导班子、广大群众的集体智慧,正确运用决策技术和方法来选择行为方案,从而根据每个组织的特性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4 择优性原则是指在多个方案的对比中寻求能获取较大效益的行动方案,择优是决策的核心。5 创造性原则是指决策总是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需要完成的新任务而作出选择,不是传声筒、录音带,也不是售货员、二传手,而是开动脑筋,运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等多种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劳动。6满意性原则决策的原则是满意原则,因为它要求决策者了解与团队活动有关的全部信息;要求决策者能正确地辨识全部信息的有用性,了解其价值,并能根据此制定出没有任何疏漏的行动方案;要求决策者能够准确地计算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然而,在管理过程中,这些条件是难以具备的。首先,决策是面向未来的,而未来不可避免地包含着不确定性。其次,人们也很难识别出所有可能实现目标的备选方案。另外,由于信息、时间和其他因素局限也使管理者难以做到最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管理者通常采纳一个令人满意的,即在目前环境中是足够好的行动方案就可以了。
7过程性原则决策是一个过程,从发现问题到制定和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的完整的过程,而非瞬间行动。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目标,从两个或多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和抉择的过程。该过程包含7个步骤和4个环节:1、发现并界定问题2、确定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选择方案。5、执行方案。6、检查评价和反馈处理。7、建立反馈制度:跟进和后续行动。一般认为,决策过程可以划分为4个环节:1、提议——就资源使用和结构提出建议;2、审批——选择要执行的决策提案;3、执行——执行所批准的决策;4、监督——考核决策者的绩效和兑现奖励。由于决策的提出和执行一般分配给同一审批人,我们因此可以把这两项职能合并,称其为决策管理。文/蒋巍巍
¥
59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科学决策的7个原则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科学决策的7个原则
1 目标性原则
只有明确了决策目标,才能避免决策的失误。目标是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必须明确、合理,要在需要与可能的基础上,分清必须达到的目标和期望达到的目标。决策目标,也就是说决策到底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要目标性。任何团队决策都必须先确定目标。目标是组织在未来特定时限内完成任务程度的指向和标志。团队决策是为了实现团队在某一时间内的特定目标的活动,没有目标就无从决策。不管是个体决策还是组织决策,其目标往往是随着决策环境的变化以及手头备选方案的出现与变化而变化的。一个人在解决温饱问题的时候,其阶段性的目标可能非常具体,就是温饱。当他发现目标不是温饱,相应地,一个企业的目标可能是做专、做强、做久等问题。
第 1 页
2 指导性原则
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决策一经作出,就必须付诸实施,对整个管理活动、系统内的每一个人都具有鲜明的指导作用,指导每个部门或一个人的行为方向,不付诸实践,没有指导意义的决策就失去了决策的实际意义。
3 程序性原则
是指科学决策不是简单拍板,随意决策,更不是头脑发热,信口开河,独断专行,而是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按照一定的程序,充分依靠领导班子、广大群众的集体智慧,正确运用决策技术和方法来选择行为方案,从而根据每个组织的特性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
第 2 页
4 择优性原则
是指在多个方案的对比中寻求能获取较大效益的行动方案,择优是决策的核心。
5 创造性原则
是指决策总是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需要完成的新任务而作出选择,不是传声筒、录音带,也不是售货员、二传手,而是开动脑筋,运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等多种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6满意性原则
决策的原则是满意原则,因为它要求决策者了解与团队活动有关的全部信息;要求决策者能正确地辨识全部信息的有用性,了解其价值,并能根据此制定出没有任何疏漏的行动方案;要求决策者能够准确地计算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然而,在管理过程中,这些条件是难以具备的。首先,决策是面向未来的,而未来不可避免地包含着不确定性。其次,人们也很难识别出所有可能实现目标的备选方案。另外,由于信息、时间和其他因素局限也使管理者难以做到最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管理者通常采纳一个令人满意的,即在目前环境中是足够好的行动方案就可以了。
第 3 页
7过程性原则
决策是一个过程,从发现问题到制定和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的完整的过程,而非瞬间行动。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目标,从两个或多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和抉择的过程。该过程包含7个步骤和4个环节:
1、发现并界定问题
2、确定目标。
3、拟定备选方案。
4、选择方案。
第 4 页
5、执行方案。
6、检查评价和反馈处理。
7、建立反馈制度:跟进和后续行动。
一般认为,决策过程可以划分为4个环节:
1、提议——就资源使用和结构提出建议;
2、审批——选择要执行的决策提案;
3、执行——执行所批准的决策;
4、监督——考核决策者的绩效和兑现奖励。
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 ,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非程序性决策针对非结构性问题。非结构性问题有依次性(偶发)、开创性(无先例)、不重复、突发、不确定等特征。它无可借鉴,难以量化,甚至不能预测。因此不能用固定程序、常规办法处理。适用的倒是随机的、探索性的办法,发散型的、创新的思维。非程序性决策比程序性决策更重要,它对决策者能力强弱、才能高低、性格素养和知识经验,均是严峻的考验。
扩展资料:
决策的两个客观要素是目标与环境,决策过程就是通过对环境的不断分析和识别,确定具体的目标。全部的环境要素,按照它们同目标之问的关系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对目标起关键作用的要素即关键要素;另一类因素对目标有影响但不起关键作用即辅助要素。
非程序决策要从大量的有关决策对象的情报资料中把握关键要素,关键要素把握得越准,决策的质量就越高。把握关键要素要适当,太多或太少都会影响决策的质量。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关键要素随目标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准确地把握关键要素,是有效决策的必要条件,领导者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准确地抓住关键要素。
由《民事诉讼法》可知:程序性问题是关于审判程序的问题,实体性问题是关于对实体权利的判决问题。
比如刑事诉讼,程序性问题,如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合议庭组成,审理是否公开进行等;实体性问题,如认定被告人是否犯罪,犯什么罪,处什么刑罚。
简单来说,程序法是规定处理程序的,实体法规定处理结果的。
扩展资料
民事诉讼法特有的原则
(一)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平等地享有和行使诉讼权利。这一原则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民事诉讼当事人平等地享有诉讼权利;另一方面,人民法院应当为当事人平等地行使法律规定的诉讼权利提供保障和方便。
(二)诉讼权利义务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
所谓诉讼权利义务同等原则,是指一国公民、企业和组织在他国进行民事诉讼,同他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同等地享有该国法律所规定的诉讼权利,并同等地承担该国法律所规定的诉讼义务。
所谓诉讼权利义务对等原则,是指一国司法机关如果对他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他国司法机关可以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诉讼权利同样加以限制。
诉讼中的对等原则与同等原则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在当今复杂的国际交往中,只有通过“以限制对限制”的方法,才能达到主权国家之间互相尊重、平等对待的目的。
参考资料:
你好!程序 --- 是指顺序;
性 --- 是指性质;
事项 --- 是指所要求的内容;
表决 --- 是指参加会议者表示的意见(投票或举手表决)然后民主要集中,最后决定;
程序性事项表决程序 --- 这里所指的是联合国秘书长选举时,按照预定的内容一步一步地、简单地、有多数人同意(通过)。
一般决策过程包括:
1、问题识别
认清事件的全过程,确立问题所在,提出决策目标。
2、问题诊断
研究一般原则,分析和拟定各种可能采取的行动方案,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3、行动选择
从各种方案中筛选出最优方案,并建立相应的反馈系统。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决策是人们思维过程和意志行动过程相互 结合的产物。没有这两种心理过程的参加,无论何人也是作不出决策的。因而决策既是人们的一个心理活动过程,又是人们的行动方案。
扩展资料:
决策的主要特征有:
1、科学决策是现代管理的核心。
2、决策是决定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不同层次的决策有大小不同的影响。
3、科学决策是现代管理者主要职责。
4、决策活动频率快。
5、决策主体的构成一直在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决策
安理会的每个理事国有一个投票权。程序性问题,由15个理事国中的9个理事国的可决票决定。非程序性问题,以9个理事国的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决定。即任一常任理事国的反对票都可以否决决议。但是常任理事国不参加投票或者弃权,不构成否决。
程序性问题有:通过或修改安理会的议事规则;确定推选安理会主席的方法;组织安理会本身使其能持续行驶职能;选定安理会会议的时间和地点;设立执行其职能所必须的机构;邀请在安理会中没有代表的会员国在对该国利益有特别关系时参加安理会讨论;邀请在安理会正在审议的争端中为当事国的任何国家参加关于该争端的讨论。
实质问题是:解决争端,调整足以引发争端的情势,断定对和平的威胁,消除对和平的威胁制止对和平的破坏。关于和平解决争端的决议,作为争端当事国的理事国不得投票,但是关于采取执行行动的决议,可以投票和行使否决权。此外,安理会在作出关于建议大会接纳新会员国、中止会员国的权利、开除会员国和向大会推荐秘书长人选等问题时,也需包括五个常任理事国在内9个理事国的可决票来决定。
以上就是关于做为一个企业的决策者 怎么经营本企业的产品 论述文 不少于两千个字全部的内容,包括:做为一个企业的决策者 怎么经营本企业的产品 论述文 不少于两千个字、未规划决策解决方案依靠什么原则、非程序性决策名词解释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