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论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既要研究教学的现象、问题,揭示教学的一般规律,也要研究利用和遵循规律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和技术。它既是描述性的理论,也是一种处方性和规范性的理论。
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源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知识即道德”的传统。这种理论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形成人的道德,而道德又是通过知识积累自然形成的。为了实现道德目的,知识就成为教学的一切,依次便演绎出一种偏于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和手段进行展开的教学理论体系。这种理论的代表作有:苏联达尼洛夫等的《教学论》( 1957 )、斯卡特金主编的《中学教学论》( 1982 )和王策三的《教学论稿》( 1985 )。这种理论的基本主张是:( 1 )知识——道德本位的目的观。( 2 )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 3 )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 4 )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20 世纪初,以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JBWatson , 1878---1958 )为首发起的行为革命对心理学的发展进程影响很大。他在《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中指出,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纯客观的实验分支,它的理论目标在于预见和控制行为。因此,把刺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安排强化。由此派生出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自我教学单元、个别学习法和视听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和方式。
其中以 B · F ·斯金纳( 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1904---1990 )的程序教学理论影响最大,其理论的基本主张为:
1、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斯金纳认为,“学习”即反应概率的变化;“理论”是对所观察到的事实解释;“学习理论”所要做的,是指出引起概率变化的条件。他还认为人类与动物的行为可能取决于前提性事件,也可能取决于结果性事件,所以我们可以安排各种各样的反应结果,以决定和预见有机体的行为。根据行为主义原理,教学的目的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的特定反应,所以教学目标越具体、越精确越好。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 BSBloom , 1913---)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与行为主义的基本假设是相一致的。
2、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所谓相倚组织,就是对强化刺激的系统控制。斯金纳认为,学生的行为是受行为结果影响的,若要学生做出合乎需要的行为反应,必须形成某种相倚关系,即在行为后有一种强化性的后果;倘若一种行为得不到强化,它就会消失。根据这一原理,形成了一种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过程对学习环境的设置、课程材料的设计和学生行为的管理做出了系统的安排。
包括五个阶段:
①具体说明最终的行为表现:确定并明确目标,具体说明想要得到的行为结果,制定测量和记录行为的计划;
②评估行为:观察并记录行为的频率,如有必要,记录行为的性质和当时的情景;
③安排相倚关系:做出有关环境安排的决定,选择强化物和强化安排方式,确定最后的塑造行为的计划;
④实施方案:安排环境并告知学生具体要求;
⑤评价方案:测量所想到的行为反应,重现原来的条件,测量行为,然后再回到相倚安排中去。简单来看,行为主义者似乎关注的是“怎样教”,而不是“教什么”。事实上,根据行为科学的原理设计程序,直接涉及到要教什么,不教什么,他们侧重的是行为,并要以一种可以观察、测量的形式来具体说明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
3、程序教学的方法。程序教学法是根据强化作用理论而来的。斯金纳认为,对有机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适当的陈述,必须始终具体说明三件事:反应发生的场合;反应本身;强化结果。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便是 “强化相倚关系(Contigencies of Reinforcement)”。根据强化相倚关系,斯金纳设计了两种促使有机体行为变化所采用的技术:塑造和渐退。塑造是指通过安排特定的强化相倚关系使有机体做出他(它)们行为库中原先不曾有过的复杂动作。渐退是指通过有差别的强化,缓慢地减少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的特征,从而使有机体最终能对两种只有很小差异的刺激做出有辨别的反应。斯金纳对程序学习的处理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线式”,另一种程序学习的形式是 “分支式” ,它较直线式复杂,通常包括一种多重选择的格式,学生在被呈现若干信息之后,即要面临多重选择的问题,如果回答正确,便进入下一个信息系统,如果回答不正确,则给予补充信息。
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是:
①逐步前进(Step-by-Step Progression);
②经常反馈(Constant Feedback);
③及时强化(Immediate Enforcement);
④个别对待(Individualized Approach)。
认知教学理论
认知心理学家批判行为主义是在研究“空洞的有机体”,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上,认为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环境只是提供潜在刺激,至于这些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被加工,这取决于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结构。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而不是刺激---反应连接的形成或行为习惯的加强或改变,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提出认知教学理论的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和奥苏伯尔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
其理论的基本主张为:
1、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布鲁纳认为,发展学生的智力应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他在《教育过程》中指出,必须要强调教育的质量和理智的目标,也就是说,教育不仅要培养成绩优异的学生,而且还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理智发展。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 *** 作技能、观察技能、想象技能以及符号运算技能”。
具体为:
①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猜想的价值和可修正性,以实现试图得出假设的激活效应;
②培养学生运用心智解决问题能力的信心;
③培养学生的自我促进;
④培养学生“经济地运用心智”;
⑤培养理智的诚实。
2、动机---结构---序列---强化原则。布鲁纳提出了相应的四条教学原则:
第一,动机原则。学习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准备状态和心理倾向。儿童对学习都具有天然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愿望,问题在于教师如何利用儿童的这种自然倾向,激发学生参与探究活动,从而促进儿童智慧的发展。
第二,结构原则。即要选择适当的知识结构,并选择适合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方式,才能促进学习。这意味着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知识结构应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匹配。
第三,程序原则。即要按最佳顺序呈现教学内容。由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动机状态、知识背景都可能会影响教学序列的作用,因此,如果发现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就需要随时准备修正或改变教学序列。
第四,强化原则。即要让学生适时地知道自己学习的结果。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应提供太多的强化,以免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指点。另外,要逐渐从强调外部奖励转向内部奖励。
3、学科知识结构。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知识都是一种结构性存在,知识结构本身具有理智发展的效力。他认为学习基本结构有四个好处:第一,如果学生知道了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或它的逻辑组织,就能理解这门学科;第二,如果学生了解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有助于学生把学习内容迁移到其他情景中去;第三,如果把教材组织成结构的形式,有助于学生记忆具体细节的知识;第四,如果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经验和对结构的合理陈述,即便是年幼儿童也能学习高级的知识,从而缩小高级知识与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
4、发现教学方法。布鲁纳认为,学生的认知发展主要是遵循其特有的认识程序。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教师的角色在于创设可让学生自己学习的环境,而不是提供预先准备齐全的知识。因此,他极力倡导使用发现法,强调学习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在动机,强调信息提取。
情感教学理论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人本主义作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崛起,力陈认知心理学的不足在于把人当做“冷血动物”,即没有感情的人,主张心理学要想真正成为关于人的科学,应该探讨完整的人,而不是把人分割成行为、认知等从属方面。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学习涉及到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事实。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他自己独特的品质,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教学的本质即促进,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 CarlRRogers,1902-1987 )的非指导性教学就是这一流派的代表,其基本主张是:
(1)教学目标,罗杰斯认为,最好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自我发展的人和形成自我实现的人”。
(2)非指导性教学过程。罗杰斯把心理咨询的方法移植到教学中来,为形成促进学生学习的环境而构建了一种非指导性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过程以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目标,包括五个阶段:①确定帮助的情景,即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②探索问题,即鼓励学生自己来界定问题,教师要接受学生的感情,必要时加以澄清;③形成见识,即让学生讨论问题,自由地发表看法,教师给学生提供帮助;④计划和抉择,即由学生计划初步的决定,教师帮助学生澄清这些决定;⑤整合,即学生获得较深刻的见识,并做出较为积极的行动,教师对此要予以支持。
(3)意义学习与非指导性学习。罗杰斯按照某种意义的连续,把学习分成无意义学习和意义学习。无意义学习(如记忆无意义的音节)只与心有关,它是发生在“颈部以上”的学习,没有情感或个人的意义参与,它与全人无关。意义学习不是那种仅仅涉及事实累积的学习,而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式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这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这种意义学习主要包括四个要素:第一,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第二,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即使有推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但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是来自内部的;第三,学习是渗透性的;第四,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这种意义学习实际上就是一种非指导性学习。非指导性学习既是一种理论,又是一种实践,它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理论假设是:每个人都有健康发展的自然趋向,有积极处理多方面生活的可能性,充满真诚、信任和理解的人际关系会促成健康发展潜能的实现。它的基本原则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安全感,他信任学生,同时感到学生同样信任他,不能把学生当做“敌人”,倍加提防。课堂中的气氛必须是融洽、真诚、开放、相互支持的,以使学生自由地表达个人想法,自己引导个人的思想、情绪,自然地显示症结所在的情绪因素,并自己调整这种情绪的变化和决定变化的方向,从而改变相应的态度与行为。
(4)师生关系的品质。罗杰斯认为,教师作为“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表现为四个方面:①帮助学生澄清自己想要学什么;②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活动与材料;③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④维持某种滋育学习过程的心理气氛。罗杰斯认为,发挥促进者的作用,关键不在于课程设置、教师知识水平及视听教具,而在于“促进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的某些态度品质”。这种态度品质包括三个方面:真诚、接受、理解。他认为,真诚是第一要素,是基本的。所谓真诚就是要求教师与学生坦诚相见、畅所欲言,不要有任何的做作和虚伪,喜怒哀乐要完全溢于言表。所谓接受,有时也称信任、奖赏,要求教师能够完全接受学生碰到某一问题时表露出来的畏惧和犹豫,并且接受学生达到目的时的那种惬意。所谓理解,罗杰斯常用“移情性的理解”一词,它是指教师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察或认识学生的所思、所言、所为,而不是用教师的标准及主观的臆断来“框套”学生。
1.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和三个发展阶段,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教育技术发展概况。这就形成了关于教育技术发展的“2×3”模型。绩效技术和知识管理技术属于( )发展阶段的( )技术。
2. “经验之塔”把人们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各种经验,按照它的抽象程度,分为3大类11个层次(1969年修改为11层次)。其中3大类为( )、( )、( )。
3. 学习结果和学习目标在本质上一致的,加涅根据学习结果不同特点,概括出五种学习结果:( )、( )、( )、动作技能、态度。
4. 1954年哈佛大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发表了题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艺术》一文,指出了传统教学的缺点,指出使用教学机器能解决许多教学问题。他根据他的( )、和( )的理论设计了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
1. 教育技术(AECT94定义)2. 绩效技术3. 知识管理
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5. 信息素养
1. 如何理解教育技术中的“技术”含义?
2. 个别化的优缺点有哪些?
3. 影响学习过程的因素有哪些?
4. 画出香农——韦弗教育传播理论模式图,并根据该模式分析学校教学的教育传播过程
5.结合自己学习体验谈谈对加涅的学习信息加工模型的理解?
6.知识管理对网络学习的作用有哪些?
7、学习媒体选择的依据有哪些?
8. 简述“经验之塔”理论对视听教学方法发展的影响
9.对绩效技术和教学系统设计进行比较,二者有何联系和区别?
10. 程序教学的基本要素
四.论述题(第一小题 12 分,第二小题13分,共 25 分)
1. “我们淹没在网络数据资料的海洋中,却又在忍受着知识的饥渴”。阐述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
2. 在“长春2004—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上,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定义与术语委员会主席巴巴拉·西尔斯首次提出了AECT教育技术新定义: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请结合自己的学习,谈谈AECT教育技术新定义的解读与启示
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教育技术学专业
教育技术学导论试题
得分
评卷人
1、“经验之塔”把人们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各种经验,按照它的抽象程度,分为3大类11个层次(1969年修改为11层次)。其中3大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54年__________发表了题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艺术》一文,指出了传统教学的缺点,指出使用教学机器能解决许多教学问题。他根据他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理论设计了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25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__设计了第一台自动教学机。被称为”程序教学之父”的是___________
5、教育技术的形成经历了三种教学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共20分)
1、教育技术(AECT94定义)
2、学习资源
3、教学媒体
4、系统方法
5、过程
1、程序教学的基本要素
2、媒体选择的依据有哪些?
3、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自主学习的设计原则
4、教育史学家认为的四次教育革命
5、列举常见的视听觉类媒体,任选其一说明它在教学传播过程中的优缺点。
四、论述(共40分)
1、 简述“经验之塔”理论对媒体选择的指导意义。
2、 分析小组教学的优缺点
3、结合当今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试分析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
4、 在“长春2004—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上,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定义与术语委员会主席巴巴拉·西尔斯首次提出了AECT教育技术新定义: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请结合自己的学习,谈谈AECT教育技术新定义的解读与启示
一、填空 (共15分)
1、1925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__设计了第一台自动教学机。被称为”程序教学之父”的是___________
2、1954年斯金纳发表了题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艺术》一文,指出了传统教学的缺点指出使用教学机器能解决许多教学问题。他根据他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理论设计了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
3、加涅根据学习结果的不同特点,概括出五种学习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验之塔”把人们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各种经验,按照它的抽象程度,分为3大类11个层次(1969年修改为11层次)。其中3大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系统科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共20分)
1、绩效技术
2、教育信息化
3、超文本
4、教学结构
5、教育技术
三、简答 (共25分)
1、教育技术运用所包含的内容有哪些?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简述按教育信息资源的存在形态通常把因特网教育信息资源分为那几类;
3、我国教育技术的特点是什么?当前我国教育技术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4、解释医疗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功能
5、解释“媒体一般是灵活的、可以替换的”这一观点
四、论述(共40分)
1、 什么是系统方法?它对教育技术的发展产生过什么影响?它与教育技术有什么关系?
2、 请你回顾我国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由此分析我国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你能提出一些新的解决思路吗?
3、什么是信息技术?什么是教育技术?两者有什么关系?谈谈你的教育技术观?
4、请举出教育技术研究的六大热点领域?并就其中一个做详细说明。
一、 填空题 (每空1 分,共 10 分)
1.1925年美国心理学家( )设计了第一台自动教学机。被称为”程序教学之父”的是( )
2.布卢姆认知领域的学习目标包括六个层次::知道、领会、( )、( )、( )、评价
3.教育技术的形成经历了三种教学方法,分别是( )、( )、( )
4.学习者通过符号(字母、数字、单词等)与自己所处环境作用及反应的能力。加涅把智力技能分为辨别、( )、( )和高级规则。
二、 名词解释 (每小题3分,共15分)
1. 教育技术(AECT2005定义)
2.学习媒体
3. 教育信息化
4. 流媒体技术
5.教学系统
三、 简答题 (每小题 5分,共50 分)
1. 教育技术逻辑起点是什么?
2. 简述小组教学的优缺点?
3. 影响学习过程的因素有哪些?
4.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和三个发展阶段,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教育技术发展概况。这就形成了关于教育技术发展的“2×3”模型,该模型具体内容是什么?
5.结合自己学习体验谈谈对加涅的学习信息加工模型的理解?
6.知识管理对网络学习的作用有哪些?
7、解释“媒体一般是灵活的、可以替换的”这一观点
8.简述当前三种典型教学结构
9.我国教育技术的特点是什么?当前我国教育技术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0. 程序教学的基本要素
四.论述题(第一小题 12 分,第二小题13分,共 25 分)
1.根据自己学习体会,假如你是一名某一科目教师,谈谈你在教学中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请就下面的观点进行评述: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中具有多种功能,并且在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因此 有人提出:多媒体计算机是一种全能的媒体,它能够代替幻灯、投影、广播、录音、 **、电视等媒体。(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逻辑性。)
教育技校学导论参考答案:
试卷1:
一.
1、 信息化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时代) 观念形态技术
2、 做的经验 观察的经验 抽象的经验
3、 言语信息 智力技能 认知策略
4、 *** 作条件反射 积极强化
二、
1-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 绩效技术是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业绩的研究领域
3- 是将可得到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是要对知识进行规范管理,以利于知识的产生、获取和重新利用。
4- 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整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5- 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
三、
1、 答题要点:技术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涵在不断地演变。技术包含2方面内容,即有形的物质设备、工具手段和无形的非物质的、观念形态的方法技能。技术的重点在于工作技能的提高和工作的组织,而不是工具和机器
2、 有明确教学目标 提供与传统不同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 学生能及时反馈 灵活安排时间 自定学习步调 等
过多依赖学生的主动作用要求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责任心很强 准备适合个别化教学的材料很困难 有些教师不适应具有支持性指导任务 适合个别化教学的课程范围和类型有限 以学为主的课程很大方面取决于主办学校行政管理的支持
3、 身心发展状况3、已有的认知结构水平、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学习风格3、外部环境
一、
1、做的经验、观察经验、抽象经验
2斯金纳 *** 作性条件反射、强化
3 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资源)
4 普莱西
5 视听教学方法、个别化教学技术、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
二、
1、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支持学习的人、物、财、信息等
3、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
4、系统方法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吧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5、 是指为了达到预定学习效果而采取的一系列 *** 作或活动,是一个包括输入、行为和输出的序列。
三、
1 小步子逻辑序列、积极反应、信息及时反馈、自定步调。减少错误率
2、依据学习者特征、依据学习任务、依据客观条件
3、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知识外化
实现自我反馈
4 文字体系出现 印刷术产生 专职教师出现 教育技术
5 电视机 录像机 影碟机
四
1、 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各种教学活动可以依其经验的具体—抽象程度,排成一个序列;教学活动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入抽象经验;在学校教学中使用各种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位于塔的中间部位的那些视听材料和视听经验,比上层的言语和视觉符号具体、形象,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下层各种直接经验方式的不足。
2、 优点:较高的认知目标 创造性的思考技巧能、交流技能 人际关系技能、理想的态度性格
3、 缺点:小组方面的困难 态度问题
试卷3:
1、 普莱西 斯金纳2、 *** 作像条件反射 强化3、 言语信息 智力技能 认知策略 态度 动作技能4、 直接做的经验 观察的经验 抽象经验5、 信息论 系统论 控制论
二
1 是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业绩的研究领域
2、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3、 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
4、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的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
5、是指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三
媒体的利用、革新推广、实施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规
2在线数据库、新闻组、电子公告牌、电子期刊、电子书、教育网站
3非替代性、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适者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的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发展需要新观念,并且要通过积极推进教育的整体改革才能使自身获得快速发展
问题 教育技术观念中存在问题()教育技术研究中存在问题()
一、1、普莱西 斯金纳
2、应用 分析 综合
3、视听教学方法 个别化教学方法 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
4、概念 规则
二、1、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 using, 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像这种考试大多数是考前抽签,给你半个小时准备时间。但我们要做好准备,要把说课的几大块烂熟于心,准备一些教学理念,最好准备一篇完整的说课稿,举一反三。找了一篇供你参考。 小学英语第四册 lesson 19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英语第四册19 课。本课主要讨论的是服装。在三年级,学生对此话题已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课新词 jeans 和句型What are you wearing I’m wearing 的基础上,又拓展了一个新词sandals 和两个句型 What’s she /he wearing She/He is wearing 。本课内容难度不太大,并且十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性的调动。
二、教学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针对学生实际,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目标:
⑴使学生能听说读jeans \ sandals等服装类单词。
⑵能够运用What are you wearing I’m wearing What’s she/he wearing She /He is wearing 来谈论穿着情况。
2、技能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课堂活动,使学生养成动脑、动口的好习惯,指导学生熟练应用本课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日常交际,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⑴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模仿的良好习惯和主动竞争的意识。
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⑶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在特定的语境内领悟和使用语言交际的能力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难点。新词jeans、sandals和三个句型What are you wearing I’m wearing What is she/he wearing She/He is wearing 是本课的重点;本课难点是正确选择运用服装类单词和句型以及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倾听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法:
1、主体参与法:通过大量的4人小组 *** 练、合作,给学生更多动口、动脑的机会,体现主体性和合作精神。
2、活动教学法:组织唱、猜、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创设情景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运用语言的情景,使学生在语言情感中感知、理解英语的含义。
五、教具准备
牛仔裤、凉鞋等服装;布娃娃;录音机;服装小奖品;小黑板等。
六、教学程序
教学目标的确立,教法学法的设计,最终要在教学程序中体现。因此,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结合学生的认知状况,我用6 个环节来完成本课的教学。
1、组织教学
本着小学生爱唱爱跳的年龄特征,在一上课进行简单的师生问候后,便带领学生一起听、唱英语歌。Where is Jenny 选择这首歌曲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歌曲简单,节奏明快,易于调动学生情绪;二是新词旧调,为下一环节创编歌曲做准备。
2、复习旧知,服务于新知。
在复习服装类单词这一环节,本着短时高效的原则,我设计了小组课前搜集—课上反馈—解疑答问—集体认读---个人内化几个任务。这一阶段任务的完成,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培养了学生积极反应、主动参与和竞争意识。
3、学习新知。
新知识的教学分以下两部分:
⑴单词教学
在单词教学中,我运用实物形象展示,引出新词,给学生以深刻的第一印象。游戏所带来的乐趣会使每一位参与者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因此,在 *** 练时,我首先进行了一些模仿跟读等机械性练习,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又设计了一个游戏Touch and Guess,练习句型This is These are 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还是评价者,轻松愉快地掌握了知识,得到了锻炼。
⑵句型教学
游戏结束后,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穿着,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过渡到句型的学习与应用。句型What is she wearing She is wearing 是由一个可爱的穿着绿色连衣裙的布娃娃来呈现的。学生在亲切、友好的氛围中和布娃娃握手、问好,用英语交流,完全沉浸在认识新朋友的喜悦之中。
4、 *** 练巩固
语言的内化必须通过大量语言实践活动。因此,在句型 *** 练环节,我采用机械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方式。
机械性 *** 练主要有:listen and follow ;look and listen ; read by yourself ;listen and answer 。学生通过这样机械性 *** 练可以更加熟练的掌握语言,并为顺利完成下一环节做充分的准备。
趣味性 *** 练有:连锁问答;创编歌曲。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充满自信与成功的氛围中不仅学会了语言知识,还培养了创新能力,实现了英语与音乐学科的整合。
5、运用拓展
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语言。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小组合作任务:
一是look and guess, who’s she/he 教师通过小黑板出示相关的语言材料。小组成员在思考-- 观察-- 讨论-- 总结 -- 汇报的过程中,运用老师提供的语言材料,将新旧知识进行融合、重组,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任务。既增强了趣味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二是情景会话。小组成员可以选择教师提供的任何一个情景,上学路上或Jenny和Danny谈论服装,还可以发挥小组的聪明才智,自创情景,说一段小对话。学生自己分配好角色,积极展开讨论,并认真组织语言,汇报表演积极踊跃,绘声绘色。这既实现了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又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短剧“找妈妈”的精彩表演,不约而同的博得了大家热烈地掌声。这使我深深地感到学生的潜力之大,能力之高。
6、布置作业
我请求学生为我的布娃娃朋友设计漂亮的衣服,把它画在纸上,并用简单的英语句子描述出来。这既达到了复习巩固知识的目的,又使学生觉得有新意,有成就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只听说有三个阶段:(1) 视听教学,以录音机和书写投影器、幻灯机为代表;(2) 程序教学,以传播学为基础,可以以电视为代表;(3) 系统化教学,以信息化环境为基础,以计算机为代表。如果硬要加一个阶段,就是当下的以网络环境为代表的云技术,我认为还是系统化的高级阶段。对否,个人斟量。
动机理论体系
强化论
先说说流派。行为派的学习理论强调可观察的行为,认为行为的多次的愉快或痛苦的后果改变了个体的行为。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桑代克的联结主义、斯金纳的 *** 作条件反射学说以及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可作为行为派的代表学说。
JBWaston (行为主义学习观)主张一切行为都以经典条件反射学说为基础。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代替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除了出生时具有的集中条件反射(如打喷嚏、膝跳反射)外,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的刺激——反应联结(即联结)而形成的。 (华生 运用条件反射的原理,做了一个婴儿恐惧形成的实验以证明他的观点。实验的对象是原来对兔子无任何恐惧的婴儿。在实验中,当兔子在婴儿面前出现时,同时呈现一种可怕的声音,经多次重复后,婴儿见到兔子就会感到害怕,甚至会泛化到对任何有毛的东西感到恐惧)。)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的学习观 。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无需观念作媒介);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学习的过程是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学习的联结说,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建立的。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而终于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桑代克用不同的动物进行实验,结果相当一致,由此,他认为联结的形成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的。准备律是指当学习者有准备而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以活动也会感到烦恼。练习律是指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而联结的失用(不练习)则会使联结减弱。效果律是指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因伴随着满意的结果而增强,因伴随着烦恼的结果而减弱。桑代克提出的副律包括:①选择反应律;②多重反应律;③定势律;④类化反应律;⑤联想转移律。
桑代克认为,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1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以活动也感到烦恼。2练习律(Law of exercise):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也就是SR联结受到练习和使用的越多,就变得越来越强,反之,变得越弱。在他后来的著作中,他修改了这一规律,因为,他发现没有奖励的练习是无效的,联结只有通过有奖励的练习才能增强。3效果律:桑代克的效果律表明,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可见一个人当前行为的后果对决定他未来的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可改变的联结,给以满意的后果联结就增强,给以不满意的后果,联结就减弱。”奖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奖励就是感到愉快的或可能进行强化的物品、刺激或后果,1930年以后,在桑代克后来的著作中,他取消效果律中消极的或令人烦恼的部分。因为他发现惩罚并不一定削弱联结,其效果并非与奖励相对。
---------------
在 斯金纳的体系中,强化是主要的自变量 。他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作用,因此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在斯金纳的体系中,他使用强化而不是奖励,因为奖励是对与愉快情景相联系的行为的主观解释,而强化则是一个中性术语,可简单定义为能增强反应率的效果。使用强化消除任何对行为这一概念的主观解释,像斯金纳的其他概念一样,这个概念要根据可观察和测量的事件来加以讨论。“我们奖励人,但强化行为。”他称他的方法为“行为的实验分析”。
斯金纳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把一切行为分为应答性和 *** 作性两种。斯金纳认为条件反射有两种,即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和 *** 作性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是应答性(或刺激性)条件反射过程,是先由已知刺激物引起的反应,是强化物和刺激物相结合的过程,强化是为了加强刺激物的。斯金纳的 *** 作性条件反射是反应型条件反射的过程,没有已知的刺激,是有有机体本身自发出现的反应,是强化物和反应相结合的过程,强化是为了增强反应的。
(2) *** 作性行为形成的重要手段是强化。 *** 作学习的基本规律是:如果一个 *** 作发生后,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则这个 *** 作的强度(反应发生的概率)就增加。认为学习和行为的变化是强化的结果,控制强化就能控制行为。强化是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强度的关键。塑造行为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只要安排好强化程序,就可以随意地塑造人和动物的行为。
(3)斯金纳学习理论在教学上的应用——程序教学。程序学习的关键是编制出好的程序。为此,斯金纳提出了编制程序的五条基本原理(原则):(1)小步子原则:把学习的整体内容分解成由许多片段知识所构成的教材,把这些片段知识按难度逐渐增加排成序列,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2)积极反应原则: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作出积极的反应,否认 “虽然没有表现出反应,但是,的确明白”的观点;(3)及时强化(反馈)原则:对学生的反应要及时强化,使其获得反馈信息;(4)自定步调原则: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己确定学习的进度;(5)低的错误率:使学生尽可能每次都作出正确的反应,使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斯金纳认为程序教学有如下优点:循序渐进;学习速度与学习能力一致;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加速学习;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
斯金纳认为程序教学有如下优点:循序渐进;学习速度与学习能力一致;即使纠正学生的错误,加速学习;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程序学习并非尽善尽美。由于它主要是以掌握知识为目标的个体化学习方式,因此,人们对它的非议主要有三个方面:使学生学习比较刻板的知识;缺少班集体中的人际交往,不利于儿童社会化;忽视了教师的作用。
强化物
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反之,在反应之后紧跟一个讨厌的刺激,从而导致反应率下降,则是惩罚。强化又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积极强化通过呈现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消极强化通过中止不愉快条件来增强反应概率。强化还可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两类。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二级强化是指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如金钱,对婴儿它不是强化物,但当小孩知道钱能换糖时,它就能对儿童的行为产生效果。再如分数,也是在受到教师的注意后才具有强化性质的。二级强化可分为社会强化(社会接纳、微笑)、信物(钱、级别、奖品等)和活动(自由地玩、听音乐、旅游等)。在强化时,可以使用这样一个原则——普雷马克原理(Premack Principle),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如“你吃完这些青菜,就可以去玩。”如果一个儿童喜爱做航空模型而不喜欢阅读,可以让学生完成一定的阅读之后去做模型,等等。
强化程式
强化的程式是指反应在什么时候或多频繁地受到强化。每一种不同的程式都产生相应的反应模式。连续程式的强化在教新反应时最为有效。间隔式强化又称部分强化,它比起连续程式具有较高的反应率和较低的消退率。定时距式由于有一个时间差,随之以较低的反应率,但在时间间隔的未了反应率上升,出现一种扇贝效应。学生在期终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就证明了这一点。定比率式对稳定的反应率比较有益,而变比率式则对维持稳定和高反应率最为有效。
强化的程式
在实际教育中,不想要的行为常常不明智地受到了强化。一个教师可能正在作间隔式的强化,一次侥幸就会使学生永远记住这个行为,学生认识到如果他们一直恳求教师,教师就会最终答应他们的要求。
对斯金纳学习理论的评价
(1)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是在对动物大量实验研究和巴甫洛夫学说的基础上,发现并提出了 *** 作性条件反射及其规律,把学习的理论研究推进了一步,贡献较大,他的学说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教学上,他设计的程序学习提出了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对于提高人的学习效率、适应学习者的个别差异教学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在程序学习中,强调学习上的循序渐进、学习者的积极反应、及时反馈等原则,体现了学习的一般规律和要求。 *** 作条件反射原理在动物训练、行为塑造和心理治疗等方面亦有重要应用。
(2)斯金纳的理论具有行为主义的特点,忽视人的意识和思维 在学习中的作用,将人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等同起来,简单地归结为 *** 作性条件反射,这没有反映出人类学习的本质,表现出明显的机械主义。
-----------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A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是美国新行为主义的一个派别,创立于1977年。班杜拉认为儿童的社会性行为是通过对他们生活中他人行为的观察而获得的。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所谓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观察学习可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即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和动机过程。
一 、社会认知理论
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来帮助他们模仿行为。班杜拉的这一理论接受了行为主义理论家们的大多数原理,但是更加注意线索对行为、对内在心理过程的作用,强调思想对行为和行为对思想的作用。他的观点在行为派和认知派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并对认知行为治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交互决定观
这一观点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彼此联系的。三者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的性质。在社会认知理论中,行为和环境都是可以改变的,但谁也不是行为改变的决定因素,例如攻击性强的儿童期望其他儿童对他产生敌意反应,这种期望使该儿童的攻击行为更有攻击性,从而又强化了该儿童的最初的期望。
三 、观察学习的过程
观察学习不要求必须有强化,也不一定产生外显行为。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以下四个过程:
(一 )注意过程
注意和知觉榜样情景的各个方面。榜样和观察者的几个特征决定了观察学习的程度:观察者比较容易观察那些与他们自身相似的或者被认为是优秀的、热门的和有力的榜样。有依赖性的、自身概念低的或焦虑的观察者更容易产生模仿行为。强化的可能性或外在的期望影响个体决定观察谁、观察什么。
(二)保持过程
记住他们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所观察的行为在记忆中以符号的形式表征,个体使用两种表征系统——表象和言语。个体贮存他们所看到的感觉表象,并且使用言语编码记住这些信息。
( 三)复制过程
复制从榜样情景中所观察到的行为。个体将符号表征转换成适当的行为,个体必须:①选择和组织反应要素。②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精炼自己的反应,即自我观察和矫正反馈。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复制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自我效能感,即一个人相信自己能成功地执行产生一个特定的结果所要求的行为。如果学习者不相信自己能掌握一个任务,他们就不能继续做一个任务。
( 四)动机过程
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激励。社会学习论区别获得和表现,因为个体并不模仿他们所学的每一件事,强化非常重要,但并不是因为它增强行为,而是提供了信息和诱因,对强化的期望影响观察者注意榜样行为,激励观察者编码和记住可以模仿的、有价值的行为。
除了这种直接强化外,班杜拉还提出了另外两种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1.替代性强化
替代性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例如当教师强化一个学生的助人行为时,班上的其他人也将花一定时间互帮互助。此外替代性强化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情绪反应的唤起。例如当电视广告上某明星因穿某种衣服或使用某种洗发精而风度迷人时,如果你直觉到或体验到因明星受到注意而感觉到的愉快,对于你这是一种替代性强化。
2.自我强化
自我强化依赖于社会传递的结果。社会向个体传递某一行为标准,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例如,补习了一年语言的学生为自己设立了一个成绩标准,于是他们将根据对他成绩的评价而对自己行为进行自我奖赏或自我批评。
此外,班杜拉还提出了自我调节的概念。班杜拉假设,人们能观察他们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并由此强化或惩罚自己。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我们有时知道自己干得不错并因此而自我欣赏,无视别人说了些什么,同样有时我们也知道自己做得并不是最好。要作出这些判断我们不得不对我们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期望。例如,在一次测验中一个学生可能得了分而沾沾自喜,而另一个学生则可能感到大失所望。
在课堂中,最明显的教学莫过于新技能的教学。当然,教师本身也可当作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进行逻辑思维的榜样,如说出他们的思维过程、好奇心、情绪控制、对其他人的尊重和兴趣、良好的倾听和交流习惯等,这些行为可引导学生具有相同的品质。相反,教师也可能以消极的社会行为误导学生。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不回避人的行为的内部原因,相反,它重视符号、替代、自我调节所起的作用。因此,班社拉的社会学习论被称之为认知行为主义。
马斯洛:
马斯洛指出精神成长通常来源于痛苦的经历,而不是来源于肯定的、美丽的、 可爱的经历。
因此他提出“最低点体验”(nadir experience)的概念以强调面对死 亡的体验对自我实现者的意义。他试图纠正人们对高峰体验以及产生高峰体验的技 术的过分强调和过分的兴趣(Battista, 1996a)。
马斯洛认为刻意去寻找高峰经验是徒劳无益的。
自我实现的精神生活不是由无 止境的一系列强烈的、高度兴奋的高峰体验所构成。尽管自我实现的生活包含时而 经历到的高峰体验,但它更多地由日常生活中的神圣感所构成。
在日常生活中体验 到的神圣的平和与宁静,马斯洛称为“高原体验”(plateau experiences)以区别 于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s),高原体验在自我实现者的生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威尔伯曾说,一个人能“高峰体验’’到一个更高层次,这就像一个第一年学钢琴的学生有可能忽然有那么一段时刻d的像钢琴大师一样好。威尔伯是这样制止这种曲解的:“状态是免费的 ,但结构却是挣得的"。
一个人必须建构或挣得结构(structure),在任何一个 层次/水平的人都可能在某些时刻体验更深或更高级的状态,但却必须通过努力 进修才能得到更深或更高级的结构。
就像那个d钢琴的学生,他可能会有那么一 会有了钢琴大师的状态,但想要得到钢琴大师一样的水平,可还是要继续努力练习很长时间。
以上就是关于教学理论有哪些种类,基本观点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教学理论有哪些种类,基本观点是什么、大一 教育技术学导论 试题、国编考试面试时,小学英语一般说课会说哪个部分的哪个课时一般会让你说几年级哪册的内容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