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觉得这种现象很正常,行政人员属于职能部门包含助理,文员,人事等岗位,这些人工作虽然没有创造太大价值但却非常重要,没有为公司直接创造很高效益所以就不能开很高工资,可少了他们公司运营无法正常进行,这对招聘人员的要求自然就高了。虽然显得很矛盾,但这确实是此类岗位的现状,现在市场上对行政人员的看法两极分化。有人觉得工资低,要求高,而且事情还非常多,属于吃力不讨好的岗位。但也有人觉得当行政人员很稳定,没有太多考核压力,属于养老型的岗位。这完全反映的是不同的择业观,关键在于自己看重哪方面。
公司不养闲人的道理大家都懂,“能者多劳 ”在整个考核体系占据主导地位,这也是为什么业务员,技术员,公司高管工资非常高的原因。因为他们为公司发展或者运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价值。业务员创造业绩,技术员提供技术支持,高管则提供了运营和管理服务,其中哪个方面都非常重要。再来看行政人员,说他们没有创造价值似乎不太恰当,但要说他们创造了很高价值其实也没有多少。像普通文员平时也就是打打表格,接接电话,负责命令的上传下达,工作虽然看起来重要但都不是很关键。按照能者多劳原则,公司就不可能开太高工资。
此外强行给行政人员开高工资也会影响岗位平衡,大家都觉得行政人员工作轻松而且薪资还不低,那自己就没必要累死累活搞业绩了,都会想跑去应聘行政岗位,这样整个公司架构就会出现问题。一线工作人员,基层工作人员拼命向行政人员迁徙,这肯定不是老板希望看到的事情。
至于招聘行政文员为什么要求学历,这个也很容易理解。因为行政岗位是职能部门,需要跟其他岗位打交道,没有学历还真干不好这个事情。无论是打印表格,制作PPT,还是安排面试都需要学历支撑。至于在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命令的上传下达也对个人素质有一定要求,不是什么学历的人都能够升任的。
个人经历来看,在大厂最大的瓶颈还是机会稀缺。
大厂尤其是大厂的稳定业务部门,个人想往上多走一步是比较困难的。老话说,小富靠努力,大富靠机遇,放之于职场也亦然。
对于程序员来说,技术上,如果要爬公司给的杆子(如果是走其它赛道,比如社区影响力,则另说,不在同一赛道),那业务是必不可少的,纵使自己的技术能力卓越,在答辩时,也比较难呈现出其在业务上产生的价值。业务本身没有量,也就是未经验证或证据不足,评委无法从你的ppt上得出你期望的结论,所以很多内部跳槽的同事,更多寻求的是机会。另外,
人事上,业务增长期,团队大幅扩张,机遇丰沛,容易出成绩给老板看到。到了平台期,挖掘机会的难度就非常大了,除了个人的能力以外,还需要你的顶头上司也充满斗志且有眼光,否则你的idea大概率会被拍死在摇篮里。没有成绩就没有上升的本钱,只能等上面出缺,这也是比较绝望的。
信任上,职场里经常有嫡系的说法,上级对于机会的分配也是优先嫡系,这里没有任何贬义,优先嫡系的做法本质是一种放弃公平追求效率,放弃高增长追求稳定的做法。机会的分配如果公平优先,那站在领导的立场,则付出了更高的成本,很多时候没有必要。非嫡系无机会承担重要任务就无机会建立稳定的信任,无信任也就不会接到重要的任务。
首先我们都知道程序员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职业,因为他们常常要熬夜,并且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整天对他们的身体影响是非常大的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发现他们有脱发的行为,在我们县程序员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程序员的发际线一般都比较的高。这是因为他们不规律的生活习惯所造成的。因此,当我们看到一个年轻的人,但是她的头发却非常的少,那么他一定是程序员。
对于最近10年互联网一定是一个最好的赛道和职业发展路径,年薪百万也是常事。但是最近一系列的事件,类似国家的互联网反垄断,共同富裕,45岁的大龄Java程序员求助总理找不到工作,类似阿里,拼多多等中概互联网股票都屡创新低。最近又爆出了类似爱奇艺,携程,去哪儿等很多互联网企业也开始裁员和人员优化。
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
互联网行业和就职是否还是一个好的赛道?
在去年我给一个同学的小孩高考填报志愿咨询的时候,小孩就问到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IT行业是否都是加班严重,第二个是35岁后就业困难是否普遍现象。
对于这两个问题我当时是这样回答的。
第一就是IT行业整体工作负荷确实会比其它行业大些,但是不是所有公司都一定加班。而且刚参加工作有适当的加班和工作负荷,反而是以时间换空间,快速提升个人技能,为下个阶段职业发展储备经验的一个关键点。
第二就是35岁现象确实存在,IT行业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需要的就是不断学习而不是吃老本。但是只要你具备足够的学习能力,不要脱离一线实践,在35岁后反而更有价值。也就是35岁后精力急速下降,那么你刚参加工作刚好相反,是需要用空间换时间,这个空间就是你的经验模式库。
如何证明你的经验和学习能力?
最近半年时间,我经常接到别人推荐的简历,当然我也会受朋友托付帮忙寻找一些类似总体架构师等关键岗位人才。
但是发现一些共性现象。
其一就是年龄,不说35岁,如果超过了40岁一定会慎重又慎重。原因就是担心这个人的精力和学习能力跟不上。也就是说如果你40岁后再找工作,有时候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多年前公司也招聘过一个年龄比较大的员工,实际这个员工技术底蕴很不错,在慢节奏下做事情绝对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一遇到一些紧急的项目,紧急的线上故障要处理,自己就反应不过来,响应也明显慢半拍。
但是IT行业怎么又可能都是慢条细理的工作?
其二就是大部分的大龄程序员实际是脱离了技术,更是脱离了编码,都想转行做管理,或者做下专家参加下评审。但是哪里有那么多的管理工作需要做,而且你自己脱离一线实践,靠吃原来的经验老本指点江山,最终发现很多经验已经过时,自己的建议反而是帮倒忙。
就IT行业来说, 逆水行舟,不进就退 。
你原来工作多年的很多实践经验不会变成终身有用的经验,有些 历史 经验反而是错误的。而不能像类似老中医看病一样,所有过往经验都会有用;也不会像类似酱香型白酒一样,越放越香,越值钱。
所以要克服年龄问题,唯一的就是证明你持续不断的学习力。如果你35岁年龄,你的简历呈现上还能够参与一些项目架构设计,还在写关键技术组件的核心代码,那么一样能吃香。
你需要证明的是你的学习能力和技术能力,而不是管理能力。
公司不是养老院,你得到的回报都来源于你的价值创造。工作多年,在自己年纪大后被优化,被裁员,有时候得反过来想想自己是否在自废武功。
批评他人,指点江山总是最容易的事情。但是一旦让你自己上阵去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就仓促地败下阵来。企业本想请一个技术高手,最终却来了一个一线大厂退下来的PPT架构师,而且还想在你这养老。
这个典型矛盾不解决,那么大龄程序员找工作难的问题就会一直存在。
互联网行业的职业赛道是否进入一个平稳期?
在互联网行业,特别是类似进了BAT这些大公司,感觉年薪百万都是常事。
但是不要被这些所蒙蔽。IT行业整体的薪资水平确实高于其他行业,但是真正要年薪百万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现在很多985年的研究生毕业,刚毕业就能够开到40K的高工资。
但是你要思考下2020年高校毕业生800万人,真正985毕业的本科生也就是20到30万人,而研究生可能只有2到3万人的水平。即使所有的人都在互联网就业,整个比例也就是五百分之一的比例。要进入到985研究生毕业你想下需要付出多大的投入,战胜多少的竞争对手。拿到这个工资一点都不奇怪。
真正奇怪的反而是很多IT职业培训机构出来的,本身还非计算机专业毕业,参加一个培训出来就20-30K的工资,这个才是不正常现象。对于IT行业这个职业赛道,当前情况已经是中低端临时转行人员开始过剩。哪些随便参加一个培训出来就拿高薪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
人员能力两级分化自然也带来薪酬的两级分化。
百万年薪的高手你可能很难找到,而不到10K的很多程序员又找不到工作。
低端的一些开发或编码工作将会逐步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不是所有的应用都有复杂的业务规则要实现,大部分建议应用还真是CRUD *** 作挂个流程,这种功能完全可能被类似低代码平台所取代。
一个IT行业的程序员同样也应该思考这个问题,就是 你每天的工作是否明显是可重复的事情,你越是感觉你的工作简单和可重复,那么你将来失业的可能性就越大。
互联网行业在国家反垄断的政策下一定会告别原来的暴利阶段,其次就是经济不景气下各种烧钱的创投也会减少。这些都会逐步地变成互联网公司的人员缩编,待遇增长的停滞等。因此,即使互联网本身还是好赛道,那么作为职业选手来说也可能不再是最好的赛道。
互联网发展了黄金10年到20年。
各种技术,各种高并发高可用架构搭建已经相当成熟,哪里还需要那么多的具备开创能力的架构师。 对于大部分架构师来说也仅仅是能够做到能用当前主流架构,而很难谈得上去做开创新的突破。
而真正要做底层开创性工作的人本身就不需要太多。
也正是这个原因,在IT行业随便一个工资待遇就很高的情况一定会逐步回归,包括有些没什么基础技术能力储备临时转行的人员开始失业,找不到工作也是常事。
IT行业的职业两级分化会越来越明显。
大龄程序员的出路?
就通常的说法来看,大龄程序员出路一般都在转为了技术管理者,或者转为了业务类顾问,尽量做到以空间换时间,而非体力消耗。
如果真正是失业或被裁员。找工作也可以考虑下传统的国企或传统企业内部的IT部门,进去做下项目管理,做下日常的生产系统运维支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你也可以变成一个自由职业者,类似当前主流的自媒体,做些培训,网课,分享下自己的技术经验。
但是为何很多人无法做到这点?
个人理解就是一开始在自己的职业上升期就没有有意识的去锻炼自己的写作,演讲,沟通,PPT呈现等各种软技能。并且时刻保持着自己的学习力。
精力下降虽然学习效率和速度会变慢,但是并不是你不学习的理由。
最后总结一个点就是要不断延长自己的职场保鲜期。
而这个 保鲜期=你通过实践经验的输入>你的经验输出。
如果你非真正热爱IT这个行业,最好的方式还是脱离IT行业,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哪怕是送外卖,开下专车也是自力更生,不是什么坏事。
首先以下这些人是不适合做数据分析的,你属于哪一类呢?
相信假数据的
有很多时候,你总是会注意到呈现在你眼前的东西,那些精美绝伦的数据报告,那些与众不同的PPT,那些运用巧妙的文字。但是你似乎从来没有想过,这份报告背后付出的努力,我是如何进行数据采集的?这些数据只是样本是否可以代表整个行业呢?指标逻辑是什么?是我想要的吗?有什么区别?
其实对于很多不在自己范围内的数据都要去进行验证它的真实性,盲目的信从很容在过程中出错,比如媒体报道中的数据,什么离婚率、就业率、薪资等,要多来源验证、追问、质疑,有人会说,研究这些和我做的业务并没有关系,其实不是,这是一种对待数据的态度和习惯。
比如当你计算一个KPI完成率时,你会发现很多指标年年都好,但最终的财务指标基本没有任何变化,为什么?你质疑过吗?
考核的指标一般都是层层下压,为了完成KPI,基层也是绞尽脑汁。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执行中必然会被扭曲。
不善于思考的
无论是做出多么完美的报表,依旧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目的,通过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数据给我们带来一些价值,而这个价值的衡量其实就是思考,也就是你要用数据干什么?这才是数据的价值。
比如领导让你出一份经营分析报告,那你就要思考,由下往上思考,整体会涉及哪些指标,这些指标背后的含义是什么?这些指标能不能分类?分类的标准是什么?比如分类的标准是整体收入、发展趋势、用户表现、品类管理、库存状况等,然后再思考,例如整体收入这块,我要用这个分类的那些指标做对比、哪些做预测、那些做结构,分别要告诉决策者什么问题,目前好不好的问题?未来好不好的问题?现在现在的状态问题?这一来二去雏形不就有了吗?这种方式相对而言,难度较大,要会归纳总结,还要会给一级、二级、三级框架造词。
还有一种是由上而下,这类思考取决于分析师的项目经验,做过的话,很容易提炼出诱人的大纲,再根据大纲敲定每个部分的分析框架,然后去思考选取那些指标,什么样式的分析方法更能传达你要表达的信息。
用不好excel的
可能会有人说,我们都用python好嘛,但是在没有Python之前呢?难道大家都不做数据分析的吗?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5年以上的数据分析师,90%都用的excel,10%的工作环境可能是python、sql、spark、kettle等。
因为不是所有人,所有分析师都要面对所谓的海量数据,目前的趋势已经是数据统计智能化了,部分做专题分析会复杂一些,但一般大的专题是要一个团队一起完成的,比如简单的决策者+业务+it+分析师,所以很多时候IT是可以帮你搞定的。
不善于沟通的
数据分析师常常在程序员、决策者之间进行徘徊,在夹缝中求生要是没有有效的沟通,你很难去理解决策者到底想要什么?要是没有沟通你很难得到自己想要的数据形式?有数据和给你什么样式的数据差异很大的。
我见过很多人分析的框架和决策者想要的结合很完美,但找程序员要数据时,却没办法得到想要分析的数据。也见过很多人未能和IT准确有效的沟通,提出来一张自己用现有能力无法玩转的一张表。更见过很多元数据理解得很清楚,但输出分析框架时,受现有数据资源影响过大,打不开思维,导致输出与决策者完全不符的分析结果。
这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一定要沟通,决策者的问题是没有边界的,但你、决策者、IT之间的沟通是可以让其有边境的。
动手能力差的
一方面是自学路上动手能力差,比如工具类的问题,经常问来问去,其实有时候自己动手搜索一下,你会发现世界真美好,这是搜索的强项,人脑记忆肯定干不过电脑。
另一个方面是自己缺乏练习,很多人学课程,看书,从来不自己 *** 作,老想寻找一些面试题、某企业级数据集拿来分析一下,看看自己的水平,要对胃口的数据集其实很少的,即使有,也是美化版的,很多综合性的演练你还是学不到的,还不如随便爬一些数据,越乱越好(对练习工具 *** 作有巨大好处),然后在现有数据的基础上看看可以分析出什么?希望告诉别人什么?需不需要再补充一些数据,让结论更有说服力,更细致一些。
要是仅仅是看,那你确实不适合做数据分析。
不复盘的
数据分析是一个很难成长的职业,有的人入行很多年还用的是入行时的那套分析逻辑,为何?
好的分析经验一定是复盘出来的,分析最终都是要看疗效的,那其实做业务分析的可以很直观看到自己输出对关键指标的影响。
产品经理没有实权,基本上很多小公司产品经理就是一个人,要与设计,程序,市场,销售,客服,各个部门沟通,而且如果产品没做好肯定产品经理是责 任第一人。如果有一个好老板撑腰还可以,否则很难混下去。所以这也是很多国外ceo就是直接就管产品的原因,否则根本没有执行力, 同级别如何管? 这也是国内很多企业产品做的烂的重要原因, 产品经理实际就是打杂的。
技能要求高。 技术肯定要,设计其实也要,否则无法做原型设计。还有就是细节要求,最重要的就是大方向要把握好。否则一个完美的产品没有市场也不行。word ppt excel 精通更是家常便饭、思维导图、原型工具/还要不停的研究新产品。如果遇到思维活跃经常变化的领导,做PPT做到吐,本来如果写程序写的多还有点用。PPT做那么多根本没用,浪费脑细胞。
产品经理前途渺茫,除非你自己想创业,否则产品经理实际没有太多升职空间,国内的产品总监很多都是市场或运营的人来管的。做产品的很少会做到总监级别。当然国内腾讯还是很看重产品这个职位的,但其他的公司基本没有看重产品的。
产品经理加班的确比程序员少,但是产品发布测试的时候,也是忙死,否则自己设计的产品非功能技术性问题其他人测不出来问题在哪。
程序员以前的地位不行,但现在很多公司已经意识到技术的重要性,程序员的薪资范围实际上限比产品高很多,60万年薪不算什么,国外公司年薪100万也是有可能的。产品职位基本没可能。
现在世界已经不同了,程序员不再是苦力了,以前国内是渠道,销售、市场为王,产品、程序、设计都是苦力。现在产品做不好根本没人用,销售在忽悠也 不行了。最后实现都是技术问题。而且现在例如 apple store 发行渠道成本很低,只要能做出来好产品不愁卖不出去,微博上一传就一大堆用户。程序员自己创业不是梦想,程序员一个配合一个设计产品就能做出来,产品经理 就不行,毕竟自己不会技术就做不出来。
不创业也可以靠编程序活一辈子,一个团队可能只有一个产品经理或没有,但程序员肯定要有两三个,程序员市场需求比产品大很多。随着年龄提高程序员的经验壁垒比产品高很多。
程序员可以对产品经理说 “这个因为技术问题做不出来” 但产品经理无法对老板说“这个ppt因为我能力不行做不出来”。
最后还有程序员可以靠自己想做的技术,例如NB的技术到达人生梦想,而产品实际上都是从抄袭,在抄袭,最后创新也是技术创新带来的产品。
以上就是关于现在招聘行政人员,学历要求不低,工资却低得够呛,你怎么看全部的内容,包括:现在招聘行政人员,学历要求不低,工资却低得够呛,你怎么看、大厂程序员的发展瓶颈是什么、如何才能观察得出一个人是不是程序员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