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方式:
1、送至方便存储或者正在装藏的寺庙。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字迹工整,没有错漏,可以送往寺庙布施大众,甚至可以装藏在圣像里面,供大众礼拜积累福报。不可思议之处,自然说之不尽。
2、作为日诵课本。
网上或者其他途径恭请的佛教经典,大多数因为校对的原因错字漏字比较严重,如果自己能校对一本相对正确的经典,时时受持读诵,亲近无上大道,时时感受佛祖慈悲,也是异常殊胜。
3、如果抄写的经典比较多,可用包经布包好放置供桌供养。
据佛经载,凡佛经所在之处,诸佛拥护。家有佛教经典,不仅可以驱邪除灾,而且家宅平安。供奉佛教经典和圣像一样,同样不可思议。
4、结缘给身边的朋友。
甚至参与组织的活动,结缘给偏远,经典存量很少的寺庙。
5、如果数量不多,可以在家烧掉。
如果在抄经的时候如果不小心抄错或者漏字不能使用的时候,可以在家烧掉。因为没有不恭敬心,也是为了避免别人不恭敬的行为,所以没有太大的过失。在烧之前可以先念缘起咒,然后把它们烧掉。
扩展资料:
抄写佛经的好处:
1、抄经的过程能静心,增加定力,增强心念力量,心念力量强了自然所求皆成。
2、抄写的佛经都是佛陀亲自宣扬的佛法,书写的过程即是称赞供养如来,也是辗转流通正法,福报功德乃不可思议。
3、抄经能让人心平气和,对身心健康有益,增强记忆、加深理解,还能开智慧,很多时候得不到想要的是因为自己智慧不够,思考的方式不对,心静下来了,自然想得更多。
4、而且在正规的书写条件下,抄写经书会改善字迹。凡事能够持之以恒,并且养成习惯,就是精进。
5、抄经能让我们学会分享,因为我们要将写经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都能离苦得乐,具正知见,乃至究竟成佛。
1、识字,草书的写法来源于秦汉时期,是当时隶、篆书的草写体,并没有约定俗成,后来出了个草圣张旭,后人多学此人,逐渐草书的写法皆以张旭为范本。买张旭的帖,先识字认字。
2、书写,在行书的基础上学习张旭的字,注意笔法的变化,注意字形的变化,注意上下的联系。
3、范学,就是广泛的学习其他书法名家的草书,体会其精神,把不同的人都字相互印照来体会。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草书代表作品:
1、张旭唐 《古诗四帖》
2、怀素唐 《自叙帖》
3、孙过庭唐 《书谱》
4、黄庭坚宋 《李白忆旧游诗卷》
5、米芾宋 《论草书帖》
6、赵佶 宋 《草书千字文》
7、鲜于枢 元 《石鼓歌》
8、祝允明 明 《前后赤壁赋》
9、文徵明 明 《草书诗卷》
10、徐渭 明 《白燕诗卷》
11、王铎 清 《草书诗卷》
12、林散之草书《中日友谊诗》
13、李志敏 《草论-三春堂狂草》
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
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
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
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
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
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
杂文在表述中要尽量避免情感的参与,情感介入过多,就成了了散文,语言也要尽量客观化,否则容易被看作有宣泄的倾向。
这是文章对于杂文定位的解答,我们知道散文和杂文的形式逐渐明朗,但是在“大散文”范畴,传统的散文、随笔、小品、杂感、笔记等等都是散文,而随笔、小品、杂感等又界于散文杂文之间,很难进行确切的划分,上个世纪30年代文艺界习惯把小品文也同视为杂文。
在《辞海》小品是随笔、杂感等短小的文章;而对杂文的解释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杂感、杂谈、随笔归入这一类。
现在的“杂文”大概有三类,一是针砭时弊讽喻现实的文章;一类是通过日常生活琐事扩写而成的生活情趣和人生理想的文章;三是一些笔记、札记、随笔、日记等等既有记的成分也有感的成分的文章,这里的感与杂文之感相同,所以也归在杂文。
杂文和散文有什么区别 杂文的概念是什么
杂文和散文的区别: 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
杂文概念: 杂文是杂体文章,也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
狭义的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
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的总称。
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
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
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
在剧烈的社会斗争中,杂文是战斗的利器,比如鲁迅先生的杂文就如同“匕首”“投q”直刺一切黑暗的心脏。
在和平建设年代,它也能起到赞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针砭时弊的喉舌作用。
比如《庄周买水》、《剃光头发微》等。
杂文和散文随笔的区别
“杂文”和“随笔”的区别首先,表现在“题材”选取上:杂文取材多为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往往是“小中见大”;“随笔”在取材上比杂文要“软”“淡”一些(多为二、三流题材),往往是“小中见趣”。
其次,表现在“笔调”区别上:杂文“犀利”,常常寸铁杀人,“当头一击”即制强敌于死地,诚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随笔”则较为“闲适”,常常从容道来,温文尔雅,总不失“绅士”风度。
另外,还表现在“语言”色彩上:杂文多用“讽刺”,比较辛辣;“随笔”推崇“幽默”,较为惬意。
总之,杂文和“随笔”是十分亲近的两姊妹,在“思想启蒙”上曾并肩作战,而在“阶级搏杀“中又两相生分。
实际上,“随笔”顺理成章地只能归属于杂文,它们的“共同性”(如重说理、讲个性、富理趣等)远远大于“差异性”。
甚至不妨这样认为:杂文是硬性“随笔”;随笔是软性“杂文”。
二、“随笔”和散文的区别“随笔”主“理”,是说理的,呈“讲谈”色彩,较为冷静;而散文主“情”,是抒情的,呈“自由”色彩,较为热烈。
“随笔”面向人生,咀嚼人生况味,重哲理感悟;而散文面向内心,剖露人性奥秘,重生命体验。
“随笔”讲求“文化”品位,读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味不尽;而散文崇尚“人性”深度,读之能开启性灵,使人净化灵魂。
祝愿“随笔”在“文体复兴”中得到日益兴隆的长足发展!企望散文在“文体净化”中得到除旧布新的真正繁荣!所以到现在为止,散文与随笔仍然是放在一起,是一个文体范畴。
各大文学网站开办的栏目,也往往把散文与随笔放在一起叫“散文随笔”,很少有把它们分开的。
个别的有把“杂文随笔”放在一起的。
理论界也总是把随笔称为大散文的一种。
因此,读者容易把它们混淆是可以理解的。
关于随笔的准确概念。
《辞海》的解释是:“随笔,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
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字。
中国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也用此名。
五四以来,随笔十分流行。
一般以借事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影为其特色。
形式多样,短小活泼。
”其它的各种解释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一人一个说法。
再说,随笔何时能够彻底从散文中脱离出来,也要看随笔的发展程度,现在不好下结论。
随笔的特征,也是众说纷纭,笔者认为,从形式上来看,基本上还是以《辞海》的解释为准。
随笔随笔,第一是随意,第二是笔录。
也就是随时笔录所感所想所思的文体。
从所反映的内容上来看,思想性、知识性和社会性是它的本质特征。
有的人从随笔作家的思维方式切入,提出非系统、闲笔、机智、反讽、诙谐是中国现代随笔艺术表现形态的五个审美特征。
这是从其表现手法来概括的。
还有的人认为思想性是随笔的核心,随意性是它的外在表现。
这些说法都可以理解。
于光远的解释是:“随笔即自由之笔,自由则自在。
”这又是从其风格上来概括的。
随笔内部也分若干种。
有文化随笔、经济随笔、哲学随笔、影视随笔、书法绘画随笔、读书随笔、闲适随笔等。
如果从表达方式来分,又有: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说明性随笔、绘景性随笔、状物性随笔等等。
杂文究竟是什么文体
杂文(essay) 杂体文章。
狭义的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
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的总称。
中国现代杂文产生于五四文学革命中,最初以“随感录”的名称出现在《新青年》杂志上。
20年代已有可观的成就,进而在30、40年代风靡文坛。
在这以后时起时落,80年代又兴盛起来。
杂文以广泛的社会批评、文明批评为基本内容,带有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和思想启蒙色彩。
在艺术上普遍追求说理的形象化和抒情化,一般有较鲜明的讽刺、幽默的喜剧色彩和机智、论辩的哲理品格,有着警世、审丑、益智、移情的多重功能。
鲁迅是中国杰出的杂文作家,他把杂文推到高度成熟的境地。
此外,周作人、林语堂、瞿秋白、郭沫若、茅盾、徐懋庸、唐弢、聂绀弩、夏衍、巴人、邓拓、林放等人,是中国各个时期较有代表性的杂文作家。
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
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
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
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q”。
阅读杂文,要联系时代背景,领悟形象的阐述中所蕴涵的道理,品味言外之意,感受寓庄于谐的情趣,还要细心揣摩生动、诙谐、犀利的语言。
杂文的由来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提出“杂文”这个概念,并把它当作一种独立的文体的人,是南朝(梁)文艺理论家刘勰。
他在《文心雕龙》中专门写了题名“杂文”的一章。
他一方面总结前人的杂文创作情况,并总括其名为“杂文”,另一方面又历述秦汉以来杂文有三类,以泉玉的《答楚王问》、枚乘的《七发》、扬雄的《连珠》等为最早的代表作。
但事实上早在先秦散文兴起之时,杂文也已随之出现。
秦诸子百家的文章,实际上就是杂文。
后来,杂文又有新的发展。
唐代韩愈的《杂说》、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辨》、晚唐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的杂文,明代刘基的《卖柑者言》等,都是有名的代表作品。
杂文不仅源流最早,而且它的地位最初也很高。
诚如班固所说:“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
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比其所长也。
”可见,杂文对于当时社会的作用之大。
“五四”运动以后,许多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都写过优秀的杂文。
其中最杰出的当首推鲁迅,他是开创一代杂文新风的大家。
他说:“在风沙扑面,狼虎成群的时候”,杂文是“匕首和投q,要锋利而切实”,是“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也“是在对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
”这就将现代杂文的作用作了准确的说明。
简单讲“杂文”:散文的一种。
它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一种文艺性论文。
以短小、活泼、锋利为特点。
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以及政治事变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都可归入这一类。
杂文特征 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它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杂文具有战斗性,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杂文又有愉悦性,它使读者在笑声中愉快地和那些旧事物告别,获得美的精神享受。
愉悦性伴随战斗性而生。
第二,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
杂文的本质是论辩的,它有“论”的色彩。
它以逻辑力量制服论敌,作者的最终目的是论是非,辨正误,揭示真理。
然而,杂文的论辩是形象性的论辩。
杂文的形象性,最主要的是“砭锢弊常取类型”。
它虽然写的是“一鼻,一嘴,一毛”,其“形象”却是可知可感的;把它们合起来读,不仅某一形象更加鲜明,而且可以从中看出“时代的眉目”。
第三,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
幽默,是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合情理之处。
讽刺,是以含蓄的语言或夸张的手法,讥刺、嘲讽落后、黑暗的人或事。
杂文笔法,就是以讽刺、幽默为主的笔法。
杂文语言还要有文采,精练、别致,往往庄谐并用,骈散结合,妙趣横生,令人叫绝。
此外,杂文还有一个特征:短小精悍。
鉴赏杂文,首先要把握杂文的文体特点,从杂文的特点出发,容易理解、欣赏杂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杂文本质上是说理的,可以运用逻辑思维去阅读杂文;杂文又是形象地说理的,因此又要运用形象思维去阅读杂文。
欣赏杂文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选材立意的“大”与“小”,大中取小,小中见大;艺术构思的“虚”(讲道理)和“实”(举实例),以虚统实,以实带虚;行文布局的“开”与“合”,合而能开,开而善合;语言文字的“庄”与“谐”,庄而能谐,庄谐并作。
一般来说,鉴赏杂文,要熟悉杂文的时代背景。
然而,优秀的杂文,它所概括出来的社会“类型”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读者不熟悉时代背景,也可以把握杂文的实质性内容。
什么是杂文文体名?
古时是各种文章的总称。
《文心雕龙•杂文》将典、诘、誓、问、览、略、篇、章、曲、 *** 、弄、引、吟、讽、谣、咏以及对问、七发、连珠、客难、解嘲、宾戏等都归人杂文类,过于宽泛。
后世多将典、浩、誓、问等归人公牍文,将曲、引、吟、谣、咏等归人诗歌。
五四以后,杂文成为一种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属于散文的一体。
特点是短小、活泼、锋利,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以及政治事变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都可归人杂文类。
杂文和散文有什么区别
杂文的特点 ◇罗言 杂文,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解释为“现代散文中的议论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休。
”可见“议论为主”又具有“文学意味”,是杂文最主要、最基本的两个要素。
其实,有些现代杂文已不注意或不仅局限于“议论为主”的写作方式,一些小品文、随笔、札记等只要富有浓厚的文学性,具备杂文风格与作用的文章,都可以叫做杂文。
这样一来,杂文最基本的要素便是它的“文学意味”了。
所以许多辞书中把杂文说成是“现代散文的一种”。
那么,什么是杂文的风格呢?所谓风格,也就是特点,杂文的特点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点: 一、短小精悍,尖刻犀利。
杂文篇幅短小,但内容丰富,旗帜鲜明,富有斗争性和论争性。
有人称杂文是匕首、投q、手术刀、清醒剂,就是指这些而言。
二、嬉笑怒骂,冷嘲热讽。
讽刺是杂文的一种艺术特色,杂文的语言风格风趣,就像漫画离不开想象,杂文离不开风趣和讽刺,否则便没有了“杂文味”。
三、议论说理形象化。
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议论和说理,是杂文区别一般文化议论文和其它体裁作品的一个基本特怔。
在杂文里,抽象的道理常蕴含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之中,它往往借助历史典故、寓言故事、文学形象或轶事趣闻等,通过联想、类比等手法与议论挂钩,不但使复杂深刻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而且理趣和形象的有机结合令文章更加生动感人、耐人寻味。
另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能够及时迅速反映社会政治生活,针对人们关注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也是杂文特点之一,这是从杂文的内容与作用来讲的,这里就不多说。
以上这些特点是杂文的最基本、最显著的特点。
一篇文章只有具备了这些特点,才能写出“杂文味道”来,才能叫作杂文。
因此,尽管杂文的内容是议论性的,但一篇好的杂文却能让读者享受到读名著的那种美感。
美文是什么意思
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是个多义词,于1921年发表《美文》,提倡“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给新文学开辟出一块新土地”,带有实用目的之写作,用通俗的讲法,写的好的文章,好论文是美文,一条写得好的手机短信。
”修辞和诗歌也可以由“文学”来概括。
广义上的美文是指不带实用目的专供直觉欣赏的作品,美人其实也是一个独立文体。
周作人是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
是文学,就是美文。
最后、论述等可统称为杂文、自由的文化、郁达夫美文有多种解释的,或一段能让人会心而笑的笑话也是美文、修辞、诗歌艺术的总体。
既“纯文学”。
定义是:“文学、修辞。
美文的概念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东东,给美文的概念也赋予了更多的开放自由的元素,好散文是美文,长于抒情;杂文重知性,长于达意,或某类内容,例如新闻、公文。
王统照、朱自清,好诗歌是美文,好小说是美文。
美文重感性、傅斯年。
不过两者并非截然可分,因为杂文写好了,可以当美文来欣赏、胡适等曾撰文起而应和,冰心,而美文也往往为实用目的而写作。
现在网络时代的美文的概念已经不限定于某种文体、俞平伯、徐志摩和周作人自己等一大批作家富有成效的拓荒,彻底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
美文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
作为独立文体的美文、诗歌艺术的总体
什么叫杂文?有何特征?
杂文,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解释为“现代散文中的议论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休”可见“议论为主”又具有“文学意味”,是杂文最主要、最基本的两个要素其实,有些现代杂文已不注意或不仅局限于“议论为主”的写作方式,一些小品文、随笔、札记等只要富有浓厚的文学性,具备杂文风格与作用的文章,都可以叫做杂文这样一来,杂文最基本的要素便是它的“文学意味”了所以许多辞书中把杂文说成是“现代散文的一种”那么,什么是杂文的风格呢?所谓风格,也就是特点,杂文的特点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点:一、短小精悍,尖刻犀利杂文篇幅短小,但内容丰富,旗帜鲜明,富有斗争性和论争性有人称杂文是匕首、投q、手术刀、清醒剂,就是指这些而言二、嬉笑怒骂,冷嘲热讽讽刺是杂文的一种艺术特色,杂文的语言风格风趣,就像漫画离不开想象,杂文离不开风趣和讽刺,否则便没有了“杂文味”三、议论说理形象化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议论和说理,是杂文区别一般文化议论文和其它体裁作品的一个基本特怔在杂文里,抽象的道理常蕴含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之中,它往往借助历史典故、寓言故事、文学形象或轶事趣闻等,通过联想、类比等手法与议论挂钩,不但使复杂深刻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而且理趣和形象的有机结合令文章更加生动感人、耐人寻味另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能够及时迅速反映社会政治生活,针对人们关注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也是杂文特点之一,这是从杂文的内容与作用来讲的,这里就不多说以上这些特点是杂文的最基本、最显著的特点一篇文章只有具备了这些特点,才能写出“杂文味道”来,才能叫作杂文因此,尽管杂文的内容是议论性的,但一篇好的杂文却能让读者享受到读名著的那种美感
杂文和散文随笔的区别
“杂文”和“随笔”的区别 首先,表现在“题材”选取上:杂文取材多为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往往是“小中见大”;“随笔”在取材上比杂文要“软”“淡”一些(多为二、三流题材),往往是“小中见趣”。
其次,表现在“笔调”区别上:杂文“犀利”,常常寸铁杀人,“当头一击”即制强敌于死地,诚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随笔”则较为“闲适”,常常从容道来,温文尔雅,总不失“绅士”风度。
另外,还表现在“语言”色彩上:杂文多用“讽刺”,比较辛辣;“随笔”推崇“幽默”,较为惬意。
总之,杂文和“随笔”是十分亲近的两姊妹,在“思想启蒙”上曾并肩作战,而在“阶级搏杀“中又两相生分。
实际上,“随笔”顺理成章地只能归属于杂文,它们的“共同性”(如重说理、讲个性、富理趣等)远远大于“差异性”。
甚至不妨这样认为:杂文是硬性“随笔”;随笔是软性“杂文”。
二、“随笔”和散文的区别“随笔”主“理”,是说理的,呈“讲谈”色彩,较为冷静;而散文主“情”,是抒情的,呈“自由”色彩,较为热烈。
“随笔”面向人生,咀嚼人生况味,重哲理感悟;而散文面向内心,剖露人性奥秘,重生命体验。
“随笔”讲求“文化”品位,读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味不尽;而散文崇尚“人性”深度,读之能开启性灵,使人净化灵魂。
祝愿“随笔”在“文体复兴”中得到日益兴隆的长足发展!企望散文在“文体净化”中得到除旧布新的真正繁荣! 所以到现在为止,散文与随笔仍然是放在一起,是一个文体范畴。
各大文学网站开办的栏目,也往往把散文与随笔放在一起叫“散文随笔”,很少有把它们分开的。
个别的有把“杂文随笔”放在一起的。
理论界也总是把随笔称为大散文的一种。
因此,读者容易把它们混淆是可以理解的。
关于随笔的准确概念。
《辞海》的解释是:“随笔,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
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字。
中国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也用此名。
五四以来,随笔十分流行。
一般以借事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影为其特色。
形式多样,短小活泼。
”其它的各种解释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一人一个说法。
再说,随笔何时能够彻底从散文中脱离出来,也要看随笔的发展程度,现在不好下结论。
随笔的特征,也是众说纷纭,笔者认为,从形式上来看,基本上还是以《辞海》的解释为准。
随笔随笔,第一是随意,第二是笔录。
也就是随时笔录所感所想所思的文体。
从所反映的内容上来看,思想性、知识性和社会性是它的本质特征。
有的人从随笔作家的思维方式切入,提出非系统、闲笔、机智、反讽、诙谐是中国现代随笔艺术表现形态的五个审美特征。
这是从其表现手法来概括的。
还有的人认为思想性是随笔的核心,随意性是它的外在表现。
这些说法都可以理解。
于光远的解释是:“随笔即自由之笔,自由则自在。
”这又是从其风格上来概括的。
随笔内部也分若干种。
有文化随笔、经济随笔、哲学随笔、影视随笔、书法绘画随笔、读书随笔、闲适随笔等。
如果从表达方式来分,又有: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说明性随笔、绘景性随笔、状物性随笔等等。
以上就是关于抄写完的佛经如何处理全部的内容,包括:抄写完的佛经如何处理、如何练习草书、[杂文是什么文章 杂文是什么] 杂文与散文的关系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