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内爆靶物理主要研究等离子体内爆过程、靶结构参数与脉冲功率参量之间的匹配关系、R-T不稳定性等。理论研究主要采用零维模型,用于靶参数与脉冲功率源之间的匹配计算,优点是可以快速计算大量模型并得到优化模型;一维单温磁流体力学模型(简称MHD),假定等离子体处于局部热平衡,电子和离子温度相等,并且假定辐射影响不考虑。这种模型适用于固体衬套内爆过程,温度不太高,辐射影响不大。在作为软X射线源的Z-PINCH实验中,等离子体的温度高达百万度以上。由于X射线辐射影响,一般采用辐射磁流体力学模型(简称RMHD),就是在磁流体力学方程组外还应加进辐射输运方程。如果体系处于非局部热平衡,电子、离子以及光子的温度脱离,则采用三温方程。三温辐射磁流体力学方程的求解是非常耗机时的。本文采用一种简化的办法,即把磁流体力学模型推广,使之适用于高温等离子体的内爆过程,推广主要有两点:(1)高温辐射流不能忽略,能流项中包括物质热流和辐射流两部分,即(clR/3)�0�5aT4是辐射流项,a=cs/4,s为斯忒藩-玻耳兹曼常数,lR为罗斯兰德平均自由程,aT4是单位体积辐射能。(2)-k�0�5T是物质热传导项,热传导系数k分为低温和高温等离子体两种情况,两部分联结点取在高温等离子体热传导公式适用范围的下限,一般约在万度。文中低温热传导取三个点的线性插值,k1为熔点的热传导系数,k2为汽化点的热传导系数,k3为高温等离子体适用下限的热传导系数。高温等离子体热传导系数取自Branskii所给公式,物质热传导k=ki+ke。实现了低温热传导系数与高温等离子体热传导系数的连接,放弃原来热传导系数为常数的近似,电阻率的公式是比较复杂的,Spizer电阻率公式比实际情况偏低,库中电子平均自由程当温度小于100eV时不正确,所以计算中用拟合公式h=10-8(25+210exp(-2(log(T/00116)-13)2W×m。经过这样改进以后,计算适合高温等离子体。
说一下我的看法,如果你感觉不对,可以当做参考。
1有限差分是把连续的,离散为一个个点,用各个点的变量来表示整个连续范围内的变化,离散形式大体是将偏微分变为相邻点相减、相除的格式(比如什么前差后差,中心差分、二阶迎风等等)。
2有限体积法,是把连续的离散为一个个的小体积,以体积的中心点,表示这个体积的状态,再由各个体积得到整个连续的变化。离散形式是将偏微分方程变为积分的形式。
总的来说,这两种方法,无非是将连续的偏微分方程变形,得到近似解的过程(不是解析解)。前两种编过一点小程序,但是感觉理解的还是不太好。有限元法没做过,不懂。
流体力学中用于解决问题的方程主要有
1、连续性方程
2、动量方程,三个维度,有三个
3、能量方程
4、以上五个方程并不能使方程组封闭,所以还需要一个经验公式(一般是一些湍流模型)
有了以上四组方程,再用数值计算方法编个 程序就可以算出流场的数值解了
以上就是关于磁流体力学程序全部的内容,包括:磁流体力学程序、计算流体力学中有限差分法,有限体积法和有限元法的区别、流体力学公式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