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4维的x向量X=(x1,x2,x3,x4),拓展成14维的向量(x1,x2,x3,x4,x1x1,x1x2,x1x3,x1x4,x2x2,x2x3,x2x4,x3x3,x3x4,x4x4),可以把原问题化简为老师提示的问题,从而进行求解 楼主学过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里的LDA(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算法吗中文叫线性判别分析LDA算法基本就是求解这么个问题: minimize t subject to Ax=-1 (数值) LDA算法是模式识别里的经典算法,它有很成熟的解析解,你随便网上搜搜,就能得到很详细的解答 楼主本身的这个问题,算是QDA算法(Quadratic Discriminant Analysis),中文叫二次项判别分析因为QDA带了二次项,因此比LDA本身要复杂一些 但是QDA问题可以简化成LDA算法,具体方法就是把4维向量X=(x1,x2,x3,x4),扩展成如下的14维向量Y=(x1,x2,x3,x4,x1x1,x1x2,x1x3,x1x4,x2x2,x2x3,x2x4,x3x3,x3x4,x4x4) 这样XTAX+bTX+c,就可以化为dTY+c的形式了(这个14维向量d和A,b的关系很容易算),然后套用下现成的LDA算法求出d,然后反推出A和b,基本就搞定了
从回归分析的角度来看,有可能是数据采集时不准确造成的,例如有残值或者差值未从数据集中剔除;正常情况下拿到数据后应该先对数据进行清洗,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第二,检查下数据的量纲是否统一,用俗一点的话就是单位是否统一
第三,数据的结构及舍入误差,是否采用的统一的数据结构,是否采用科学计数法,在数据需要涉及进位处理时是采用四舍五入还是截尾法?
1)当对象为数据框dataframe时
lda(x,grouping,prior = propotions,tol = 10e-4,method,CV = FALSE,nu,)
2) 当对象为公式Formula时
lda(formula,data,,subnet,naaction)
3) 当对象为矩阵Matrix时
lda(x,group,,subnet,naaction)
PCA本质上是将方差最大的方向作为主要特征,并且在各个正交方向上将数据“离相关”,也就是让它们在不同正交方向上没有相关性。而方差最大的那个维度是主成分。
PCA是比较常见的线性降维方法,通过线性投影将高维数据映射到低维数据中,所期望的是在投影的维度上,新特征自身的方差尽量大,方差越大特征越有效,尽量使产生的新特征间的相关性越小。
PCA算法的具体 *** 作为对所有的样本进行中心化 *** 作,计算样本的协方差矩阵,然后对协方差矩阵做特征值分解,取最大的n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构造投影矩阵。
再举个栗子:
下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PCA的过程。
假设我们的数据集有10个二维数据(25,24), (05,07), (22,29), (19,22), (31,30), (23, 27), (2, 16), (1, 11), (15, 16), (11, 09),需要用PCA降到1维特征。
首先我们对样本中心化,这里样本的均值为(181, 191),所有的样本减去这个均值向量后,即中心化后的数据集为(069, 049), (-131, -121), (039, 099), (009, 029), (129, 109), (049, 079), (019, -031), (-081, -081), (-031, -031), (-071, -101)。
现在我们开始求样本的协方差矩阵,由于我们是二维的,则协方差矩阵为:
对于我们的数据,求出协方差矩阵为:
求出特征值为(00490833989, 128402771),对应的特征向量分别为:
由于最大的k=1个特征值为128402771,对于的k=1个特征向量为 则我们的W=
我们对所有的数据集进行投影 得到PCA降维后的10个一维数据集为:(-0827970186, 177758033, -0992197494, -0274210416, -167580142, -0912949103, 00991094375, 114457216, 0438046137, 122382056)
在上面的PCA算法中,我们假设存在一个线性的超平面,可以让我们对数据进行投影。但是有些时候,数据不是线性的,不能直接进行PCA降维。这里就需要用到和支持向量机一样的核函数的思想,先把数据集从n维映射到线性可分的高维N>n,然后再从N维降维到一个低维度n', 这里的维度之间满足n'<n<N。
使用了核函数的主成分分析一般称之为核主成分分析(Kernelized PCA, 以下简称KPCA。假设高维空间的数据是由n维空间的数据通过映射ϕ产生。
则对于n维空间的特征分解:
映射为:
通过在高维空间进行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分解,然后用和PCA一样的方法进行降维。一般来说,映射ϕ不用显式的计算,而是在需要计算的时候通过核函数完成。由于KPCA需要核函数的运算,因此它的计算量要比PCA大很多。
这里对PCA算法做一个总结。作为一个非监督学习的降维方法,它只需要特征值分解,就可以对数据进行压缩,去噪。因此在实际场景应用很广泛。为了克服PCA的一些缺点,出现了很多PCA的变种,比如第六节的为解决非线性降维的KPCA,还有解决内存限制的增量PCA方法Incremental PCA,以及解决稀疏数据降维的PCA方法Sparse PCA等。
PCA算法的主要优点有:
LDA(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是另一种常用的降维方法,它是有监督的。LDA在模式识别领域(比如人脸识别,舰艇识别等图形图像识别领域)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下它的算法原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LDA与文本主题模型中的LDA(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并不相同,他是一种处理文档的主题模型。
LDA是一种监督学习的降维技术,也就是说它的数据集的每个样本是有类别输出的。这点和PCA不同。PCA是不考虑样本类别输出的无监督降维技术。
LDA的思想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投影后类内方差最小,类间方差最大”。
什么意思呢? 我们要将数据在低维度上进行投影,投影后希望每一种类别数据的投影点尽可能的接近,而不同类别的数据的类别中心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的大。
可能还是有点抽象,我们先看看最简单的情况。假设我们有两类数据 分别为红色和蓝色,如下图所示,这些数据特征是二维的,我们希望将这些数据投影到一维的一条直线,让每一种类别数据的投影点尽可能的接近,而红色和蓝色数据中心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的大。
以上就是使用LDA进行降维的算法流程。实际上LDA除了可以用于降维以外,还可以用于分类。一个常见的LDA分类基本思想是假设各个类别的样本数据符合高斯分布,这样利用LDA进行投影后,可以利用极大似然估计计算各个类别投影数据的均值和方差,进而得到该类别高斯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当一个新的样本到来后,我们可以将它投影,然后将投影后的样本特征分别带入各个类别的高斯分布概率密度函数,计算它属于这个类别的概率,最大的概率对应的类别即为预测类别。
LDA用于降维,和PCA有很多相同,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因此值得好好的比较一下两者的降维异同点。
这点可以从下图形象的看出,在某些数据分布下LDA比PCA降维较优。
当然,某些某些数据分布下PCA比LDA降维较优,如下图所示:
LDA算法既可以用来降维,又可以用来分类,但是目前来说,主要还是用于降维。在我们进行图像识别图像识别相关的数据分析时,LDA是一个有力的工具。下面总结下LDA算法的优缺点。
LDA算法的主要优点有:
参考文章: 刘建平老师的博客园
以上就是关于线性判别分析lda如何判断新的样本属于哪一类全部的内容,包括:线性判别分析lda如何判断新的样本属于哪一类、求助。线性判别分析(LDA)随着特征的增加其分类的准确率会在某一个地方下降然后又回升。请问这是为什么、r语言中线性判别分析怎么分两类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