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G 0000H
SJMP 0050H
ORG 0023H
LJMP S_INT
TAB:DB 20H,49H,20H,47H,45H,54H,20H,'NULL'
ORG 0050H
MOV TMOD,#20H
MOV TH1,#0FDH
MOV TL1,#0FDH
SETB TR1
SETB SM1
CLR SM0
SETB EA
SETB ES
MOV R0,#30H
MOV A,#1H
MAIN:SETB REN
ACALL DELAY
JNZ MAIN
MOV R2,#0
MOV DPTR,#TAB
MOV R7,#7
SEND:MOV A,R2
MOVC A,@A+DPTR
CLR ES
MOV SBUF,A
JNB TI,$
CLR TI
INC R2
DJNZ R7,SEND
MOV R0,#30H
SHOW:MOV A,@R0
MOV SBUF,A
JNB TI,$
CLR TI
INC R0
CJNE A,#40H,SHOW
SETB ES
MOV A,#1
MOV R0,#30H
SJMP MAIN
S_INT:CLR RI
MOV A,SBUF
MOV @R0,A
CJNE A,#40H,NEXT
MOV A,#0
NEXT:INC R0
RETI
DELAY:MOV 7DH,#200
LOOP1:MOV 7EH,#40
DJNZ 7EH,$
DJNZ 7DH,LOOP1
RET
END
这个是方式一的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void)
{
FILE
fp;
char
temp;
char
buf[100];
if((fp
=
fopen("com3","r"))
==
NULL)
puts("this
way
doesn't
work!\n");
else
puts("this
way
works!\n");
while(1)
{
temp
=
0;
fscanf(fp,"%c",&temp);
if(temp
!=
0)
putchar(temp);
else
Sleep(100);
}
fclose(fp);
return
0;
}
以前弄的,好久没看了,不知到对不对。
还有下面这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include
#include
HANDLE
hCom;
int
main(void)
{
hCom=CreateFile(TEXT("COM3"),//COM1口
GENERIC_READ|GENERIC_WRITE,
//允许读和写
0,
//独占方式
NULL,
OPEN_EXISTING,
//打开而不是创建
0,
//同步方式
NULL);
if(hCom==(HANDLE)-1)
{
printf("打开COM失败!\n");
return
FALSE;
}
else
{
printf("COM打开成功!\n");
}
SetupComm(hCom,1024,1024);
//输入缓冲区和输出缓冲区的大小都是1024
COMMTIMEOUTS
TimeOuts;
//设定读超时
TimeOutsReadIntervalTimeout=1000;
TimeOutsReadTotalTimeoutMultiplier=500;
TimeOutsReadTotalTimeoutConstant=5000;
//设定写超时
TimeOutsWriteTotalTimeoutMultiplier=500;
TimeOutsWriteTotalTimeoutConstant=2000;
SetCommTimeouts(hCom,&TimeOuts);
//设置超时
DCB
dcb;
GetCommState(hCom,&dcb);
dcbBaudRate=9600;
//波特率为9600
dcbByteSize=8;
//每个字节有8位
dcbParity=NOPARITY;
//无奇偶校验位
dcbStopBits=ONE5STOPBITS;
//两个停止位
SetCommState(hCom,&dcb);
DWORD
wCount;//读取的字节数
BOOL
bReadStat;
while(1)
{
PurgeComm(hCom,PURGE_TXCLEAR|PURGE_RXCLEAR);
//清空缓冲区
char
str[9]={0};
printf("%s\n",str);
bReadStat=ReadFile(hCom,str,9,&wCount,NULL);
if(!bReadStat)
{
printf("读串口失败!");
return
FALSE;
}
else
{
str[8]='\0';
printf("%s\n",str);
}
Sleep(100);
}
}
以上两段代码是一年前弄的,我记得可以用,你试试。
用VC++60实现PC机与单片机之间
串行通信的方法
湖南大学(长沙410082) 于小亿 王 辉 张志学
摘 要 详细介绍了在Windows环境下应用VC++实现PC机与单片机的几种串行通信方法,给出了用Visual C++60编写的PC机程序和用C51编写的单片机通信程序。经实际应用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关键词 Visual C++ 类 串行通信
--------------------------------------------------------------------------------
工业控制领域(如DCS系统),经常涉及到串行通信问题。为了实现微机和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交换,人们用各种不同方法实现串行通信,如DOS下采用汇编语言或C语言,但在Windows 环境下却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在Windows *** 作系统已经占据统治地位的情况下(何况有些系统根本不支持DOS如Windows2000)开发Windows 环境下串行通信技术就显得日益重要。
VC++60是微软公司于1998年推出的一种开发环境,以其强大的功能,友好的界面,32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及Active X的灵活性而受广大软件开发者的青睐,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应用VC++开发串行通信目前通常有如下几种方法:一是利用Windows API通信函数;二是利用VC的标准通信函数_inp、_inpw、_inpd、_outp、_outpw、_outpd等直接对串口进行 *** 作;三是使用Microsoft Visual C++的通信控件(MSComm);四是利用第三方编写的通信类。以上几种方法中第一种使用面较广,但由于比较复杂,专业化程度较高,使用较困难;第二种需要了解硬件电路结构原理;第三种方法看来较简单,只需要对串口进行简单配置,但是由于使用令人费解的VARIANT 类,使用也不是很容易;第四种方法是利用一种用于串行通信的CSerial类(这种类是由第三方提供),只要理解这种类的几个成员函数,就能方便的使用。笔者利用CSerial类很方便地实现了在固定式EBM气溶胶灭火系统分区启动器(单片机系统)与上位机的通信。以下将结合实例,给出实现串行通信的几种方法。
1 Windows API通信函数方法
与通信有关的Windows API函数共有26个,但主要有关的有:
CreateFile() 用 “comn”(n为串口号)作为文件名就可以打开串口。
ReadFile() 读串口。
WriteFile() 写串口。
CloseHandle() 关闭串口句柄。初始化时应注意CreateFile()函数中串口共享方式应设为0,串口为不可共享设备,其它与一般文件读写类似。以下给出API实现的源代码。
2 利用端口函数直接 *** 作
这种方式主要是采用两个端口函数_inp(), _outp()实现对串口的读写,其中读端口函数的原型为:
int _inp(unsigned shot port)
该函数从端口读取一个字节,端口号为0~65535。
写端口的函数原型为:
int _outp(unsigned shot port, int databyte)
该函数向指定端口写入一个字节。
不同的计算机串口地址可能不一样,通过向串口的控制及收发寄存器进行读写,可以实现灵活的串口通信功能,由于涉及具体的硬件电路讨论比较复杂,在此不加赘述。
3 MSComm控件
MSComm控件是微软开发的专用通信控件,封装了串口的所有功能,使用很方便,但在实际应用中要小心对其属性进行配置。下面详细说明该类应用方法。
31 MSComm控件的属性
CommPort:设置串口号,类型 short :1-comm1 2-comm2
Settings:设置串口通信参数,类型 CString :B波特率,P奇偶性(N无校验,E偶校验,O奇校验),D字节有效位数,S停止位。
PortOpen:设置或返回串口状态,类型 BOOL:TURE打开,FALSE关闭。
InputMode:设置从接收缓冲区读取数据的格式,类型 long: 0-Text 1-Bin。
Input:从接收缓冲区读取数据,类型 VARIANT。
InBufferCount:接收缓冲区中的字节数,类型:short。
InBufferSize:接收缓冲区的大小,类型:short。
Output:向发送缓冲区写入数据,类型:VARIANT。
OutBufferCount:发送缓冲区中的字节数,类型:short。
OutBufferSize:发送缓冲区的大小,类型:short。
InputLen:设置或返回Input读出的字节数,类型:short。
CommEvent:串口事件,类型:short。
32 程序示例
串口初始化
if (!m_commGetPortOpen())
m_commSetPortOpen(TURE); /打开串口/
m_commSetSettings( "4800,n,8,1 "); /串口参数设置/
m_commSetInputMode(0); /设置TEXT缓冲区输入方式/
m_commSetRthresHold(1); /每接收一个字符则激发OnComm()事件/
接收数据
m_commSetInputLen(1); /每次读取一个字符
VARINAT V1=m_commGetInput();
/读入字符/
m_V1=V1bstrval;
发送字符 m_commSetOutput(Colevariant ( "Hello "); /发送 “Hello” /
33 注意
SetOutput方法可以传输文本数据或二进制数据。用SetOutput方法传输文本数据,必须定义一个包含一个字符串的 Variant。发送二进制数据,必须传递一个包含字节数组的Variant 到 Output 属性。正常情况下,如果发送一个 ANSI 字符串到应用程序,可以以文本数据的形式发送。如果发送包含嵌入控制字符、Null 字符等的数据,要以二进制形式发送。此处望引起读者注意,笔者曾经在此犯错。
4 VC++类CSerial
41 串行通信类CSerial简介
Cserial 是由MuMega Technologies公司提供的一个免费的VC++类,可方便地实现串行通信。以下为该类定义的说明部分。
class CSerial
{
public:
CSerial();
~CSerial();
BOOL Open( int nPort = 2, int nBaud = 9600 );
BOOL Close( void );
int ReadData( void , int );
int SendData( const char , int );
int ReadDataWaiting( void );
BOOL IsOpened( void ){ return( m_bOpened ); }
protected:
BOOL WriteCommByte( unsigned char );
HANDLE m_hIDComDev;
OVERLAPPED m_OverlappedRead, m_OverlappedWrite;
BOOL m_bOpened;
}
42 串行通信类Cserial 成员函数简介
1 CSerial::Cserial是类构造函数,不带参数,负责初始化所有类成员变量。
2 CSerial:: Open这个成员函数打开通信端口。带两个参数,第一个是埠号,有效值是1到4,第二个参数是波特率,返回一个布尔量。
3 CSerial:: Close函数关闭通信端口。类析构函数调用这个函数,所以可不用显式调用这个函数。
4 CSerial:: SendData函数把数据从一个缓冲区写到串行端口。它所带的第一个参数是缓冲区指针,其中包含要被发送的资料;这个函数返回已写到端口的实际字节数。
5 CSerial:: ReadDataWaiting函数返回等待在通信端口缓冲区中的数据,不带参数。
6 CSerial:: ReadData函数从端口接收缓冲区读入数据。第一个参数是void*缓冲区指针,资料将被放入该缓冲区;第二个参数是个整数值,给出缓冲区的大小。
下载个单片机小精灵吧,可以直接生产单片机串口程序
这是一个110592M晶振9600波特率的串口程序
#include <reg51h>
void InitUART(void)
{
TMOD = 0x20;
SCON = 0x50;
TH1 = 0xFD;
TL1 = TH1;
PCON = 0x00;
EA = 1;
ES = 1;
TR1 = 1;
}
void SendOneByte(unsigned char c)
{
SBUF = c;
while(!TI);
TI = 0;
}
void main(void)
{
InitUART();
}
void UARTInterrupt(void) interrupt 4
{
if(RI)
{
RI = 0;
}
else
TI = 0;
}
以上就是关于51单片机汇编语言写串口程序全部的内容,包括:51单片机汇编语言写串口程序、怎样在WINDOWS下用C语言编写串口接收数据程序、用visual C++怎样编一个最简单的串口程序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