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每秒多少公里(音速每秒多少公里每小时)

光速每秒多少公里(音速每秒多少公里每小时),第1张

光速每秒多少公里(音速每秒多少公里每小时)

光速每秒跑多少公里啊!!!

约合每秒30万公里。

爱因斯坦验证的光速极限,即每秒186282英里(约合每秒30万公里)。

扩展资料:

在任何透明或者半透明的介质(比如玻璃和水)中,光速会降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在某种介质中的速度之比就是这种介质的折射率。重力的改变能够弯曲光所传播的空间,使光像通过凸透镜一样发生弯曲,看上去绕过了质量较大的天体。

光弯曲的现象叫做引力透镜效应,根据变化了的光线在光谱外波段呈现的不规则程度,可以推算发光星系的年龄和距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光速

光速一秒多远?详细的!

发现光以有限速度传播,是17世纪的一个伟大成就,伽利略首先认识到这个问题,并试图测量光的传播速度,但没有成功.丹麦天文学家罗默则用天文观测的结果证明了光是以有限速度传播的.他曾长期观察过木星的卫星(木卫一)食的现象,发现在一年中各个不同的时期里观察到的卫星食的周期并不相同.当木星的视大小变小(即地球距木星的距离增大)时,观测到的卫星食的周期大于平均值;当木星的视大小变大时,观测到的卫星食周期小于平均值.考虑到木卫的实际运动,极少可能有这种不均匀性,观察到的现象只能证明光速有限的假设.因为,当地球与木星的距离逐渐增大(减小)时,来自木星的任一光信号到达地球时要比前一信号多(少)走一段距离.1676年,罗默从他的观测结果中推出,光穿过地球轨道直径需要22分钟.也就是说,从地球位于距木星最近的t点观测到的木卫食的时刻推算出的半年后地球位于距木星最远的t′点应该发生的卫星食的时刻,要比实际观测到的结果早22分钟(参看图1,根据现代观测,这个值为994±2s).由于当时尚不知道地球轨道大小的准确数值,而且罗默的观测也不够精确,所以没有可能求出光速的精确值来.后人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测量,根据地球轨道半径为1.497×108km,得到的光速为c=(3.010±0.06)×105km/s.光速是指光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1975年第15届国际计量大会决议采用的光速值c=299792.458±0.001千米/秒。这是指光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因为介质对于光的传播速度的影响很大,在折射率不同的透明介质中,只要以真空中的光速除以该介质相对于真空的折射率即可。例如假设玻璃相对于真空的折射率为1.4,则玻璃中的光速=299792.458±0.001千米/秒/1.4=214137.470±0.001千米/秒。折射率是指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交角)的正弦值与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交角)的正弦值的比值。另外,光的波长,就是该光的波频对于相同的两介质之间的折射率的影响也很大,但是不管是什么频率的光,它在真空中的速率是一定的,而在其他介质中的光速则可以通过测定折射率计算。声速,指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描述声波现象或声学研究的重要参量之一。从声源发出的声波以一定的声速向周围传播,意味着声波的能量也以一定的速度向周围传播。目前所知,声波能够在所有物质(除真空外)中传播。其传播速度由传声介质的某些物理性质,主要是力学性质所决定。例如,声速与介质的密度和d性性质有关,因此也随介质的温度、压强等状态参量而改变。气体中声速每秒约数百米,随温度升高而增大,0℃时空气中声速为331.4米/秒,15℃时为340米/秒,温度每升高1℃,声速约增加0.6米/秒。通常,固体介质中声速最大,液体介质中的声速较小,气体介质中的声速最小。另外,不均匀介质中的声速处处不等。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声速随传播方向而异。在有些情况下声速还与声波本身的振幅、频率、振动方式(纵波声速、横波声速等)有关。如果传播介质的尺寸不够大,则其边界对声速也有影响。因此为了使声速的量值确切地表征传声介质的声学特征,不受其几何形状的影响,一般须规定传声介质的尺寸足够大(理论上为无限大)情况下的声波传播速度。有时为了实用上的方便,也列出某些特殊情况下的声速,如固体细棒中的声速。光在水中的速度:2.25×10^8m/s光在玻璃中的速度:2.0×10^8m/s光在冰中的速度:2.30×10^8m/s光在空气中的速度:3.0×10^8m/s光在酒精中的速度:2.2×10^8m

光速每秒几公里

光速是3乘10的8次方米每秒光波或电磁波在真空中的光速 真空中的光速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常量 ,国际公认值为 c=299792458米/秒 。17 世纪前人们以为光速为无限大,意大利物理学家G.伽利略曾对此提出怀疑,并试图通过实验来检验,但因过于粗糙而未获成功。1676年 ,丹麦天文学家O.C.罗默利用木星卫星的星蚀时间变化证实光是以有限速度传播的。1727年,英国天文学家J.布拉得雷利用恒星光行差现象估算出光速值为c=303000千米/秒。

光速是多少千米每秒?

300000千米每秒.也就是3.0*10~5千米每秒.法国实验物理学家 J。1676年 ,麦克斯韦根据他们的数据计算出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速值为 3。1952年。1850年菲佐用齿轮法测定了光在水中的速度. 迈克耳孙改进了傅科的实验,speed of 光波或电磁波在真栈蚪橹手械拇,英国实验物理学家K,美国的 K.M。17 世纪前人们以为光速为无限大.罗默利用木星卫星的星蚀时间变化证实光是以有限速度传播的,就可算出电磁波的波速,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静电单位电量与电磁单位电量的比值,测得c=299774千米/秒 ,此值与菲佐的结果十分接近。 1972年 。既然真空中的光速已成为定义值。1856年, 最早的结果为c=315000千米/秒.-J. F,但因过于粗糙而未获成功,英国天文学家J.C.10)千米/秒 ,意大利物理学家G.50±0,测得c=(299796±4)千米/秒 ,证实了 A.L.埃文森等人直接测量激光频率γ和真空中的波长λ。几乎在同时. J,在这定义中光速 c= 299792458 米/秒为规定值 .伽利略曾对此提出怀疑。 1849年 .H.韦伯完成了有关测量,他根据电磁波动方程曾指出。 此值于1957年被推荐为国际推荐值使用 . 菲佐用旋转齿轮法首次在地面实验室中成功地进行了光速测量 .布拉得雷利用恒星光行差现象估算出光速值为c=303000千米/秒,菲佐用干涉法测量了运动介质中的光速. 阿拉戈的设想用 旋转 镜法测得光速为 c =(298000±500)千米/秒.-B。1862年 ,并试图通过实验来检验.傅科根据 D.A.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场理论。 介质中的光速 不同介质中有不同的光速值. 菲涅耳的曳引公式,得c=(299792。后来有人用光开关(克尔盒)代替齿轮转动以改进菲佐的实验,按公式c=γλ算得c=( 299792458 ±1,只要在实验上分别用这两种单位测量同一电量(或电流),R。19世纪中叶J,这对光的波动本性的确立在历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这对人们确认光是电磁波起过很大作用.2 )米/秒 ,丹麦天文学家O。 1926年 ,而长度单位米由这个规定值定义,美国物理学家 A。这一实验结果与光的波动说相一致而与牛顿的微粒说相矛盾(解释光的折射定律时),他于1929年在真空中重做了此实验.C,得到了同样结论.费罗姆用微波干涉仪法测量光速。1727年.-L。1975年第15届国际计量大会确认上述光速值作为国际推荐值使用,傅科用旋转镜法也测量了水中的光速,法国物理学家 A,以后就不需对光速进行任何测量了,证明水中光速小于空气中的光速。1851年,直至1973年.科尔劳施和W? 真空中的光速 真空中的光速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常量 ,其精度比旋转镜法提高了两个数量级.D.1074×105千米/秒 ,国际公认值为 c=299792458米/秒 ?ニ俣取光速 light。1983年17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了米的新定义人无论靠什么推进器,速度都是无法达到光速的,更不要说超光速了。因为,有质量的物体的运动速度是不可能达到光速的。原理如下: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质能等价理论。质能等价理论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最重要的推论,即著名的方程式e=mc^2,式中为e能量,m为质量,c为光速;也就是说,一切物质都潜藏着质量乘于光速平方的能量。一个静止的物体,其全部的能量都包含在静止的质量中。一旦运动,就要产生动能。由于质量和能量等价,运动中所具有的能量应加到质量上,也就是说,运动的物体的质量会增加。当物体的运动速度远低于光速时,增加的质量微乎其微,如速度达到光速的0.1时,质量只增加0.5%。但随着速度接近光速,其增加的质量就显著了。如速度达到光速的0.9时,其质量增加了一倍多。这时,物体继续加速就需要更多的能量。当速度趋近光速时,质量随着速度的增加而直线上升,速度无限接近光速时,质量趋向于无限大,需要无限多的能量。因此,任何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可能达到光速,只有质量为零的粒子才可以以光速运动,如光子。以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100年内都没有希望,而且使人这么大质量的物体达到或超过光速,需要的能量是惊人的。上面的回答还有一点,黑洞的存在于光速没有关系,黑洞是由于引力场使空间弯曲造成的  真空中的光速是一个物理常数(符号是c),等于299,792,458米/秒。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没有任何物体或信息运动的速度可以超过光速。光速的测量方法: 最早光速的准确数值是通过观测木星对其卫星的掩食测量的。还有转动齿轮法、转镜法、克尔盒法、变频闪光法等光速测量方法。1983年,光速取代了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的铂制米原器被选作定义“米”的标准,并且约定光速严格等于299,792,458米/秒,此数值与当时的米的定义和秒的定义一致。后来,随着实验精度的不断提高,光速的数值有所改变,米被定义为1/299,792,458秒内光通过的路程。根据现代物理学,所有电磁波,包括可见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常数,即是光速。强相互作用、电磁作用、弱相互作用传播的速度都是光速,根据广义相对论,万有引力传播的速度也是光速,且已于2003年得以证实。根据电磁学的定律,发放电磁波的物件的速度不会影响电磁波的速度。结合相对性原则,观察者的参考坐标和发放光波的物件的速度不会影响被测量的光速,但会影响波长而产生红移、蓝移。这是狭义相对论的基础。相对论探讨的是光速而不是光,就算光被稍微减慢,也不会影响狭义相对论。光速的物理  接近光速情况下,笛卡尔坐标系不再适用。同样测量光线离开自己的速度,一个快速追光的人与一个静止的人会测得相同的速度(光速)。这与日常生活中对速度的概念有异。两车以50km/h的速度迎面飞驰,司机会感觉对方的车以50 + 50 = 100km/h行驶,即与自己静止而对方以100km/h迎面驶来的情况无异。但当速度接近光速时,实验证明简单加法计算速度不再奏效。当两飞船以90%光速的速度(对第三者来说)迎面飞行时,船上的人不会感觉对方的飞船以90% + 90% = 180%光速速度迎面飞来,而只是以稍低于99.5%的光速速度行驶。结果可从爱因斯坦计算速度的算式得出:v和w是对第三者来说飞船的速度,u是感受的速度,c是光速。光速  speed of light  光波或电磁波在真空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真空中的光速真空中的光速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常量,国际公认值为c=299792458米/秒。17世纪前人们以为光速为无限大,意大利物理学家g.伽利略曾对此提出怀疑,并试图通过实验来检验,但因过于粗糙而未获成功。1676年,丹麦天文学家o.c.罗默利用木星卫星的星蚀时间变化证实光是以有限速度传播的。1727年,英国天文学家j.布拉得雷利用恒星光行差现象估算出光速值为c=303000千米/秒。  1849年,法国物理学家a.h.l.菲佐用旋转齿轮法首次在地面实验室中成功地进行了光速测量,最早的结果为c=315000千米/秒。1862年,法国实验物理学家j.-b.-l.傅科根据d.f.j.阿拉戈的设想用旋转镜法测得光速为c=(298000±500)千米/秒。19世纪中叶j.c.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场理论,他根据电磁波动方程曾指出,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静电单位电量与电磁单位电量的比值,只要在实验上分别用这两种单位测量同一电量(或电流),就可算出电磁波的波速。1856年,r.科尔劳施和w.韦伯完成了有关测量,麦克斯韦根据他们的数据计算出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速值为3.1074×105千米/秒,此值与菲佐的结果十分接近,这对人们确认光是电磁波起过很大作用。  1926年,美国物理学家a.a.迈克耳孙改进了傅科的实验,测得c=(299796±4)千米/秒,他于1929年在真空中重做了此实验,测得c=299774千米/秒。后来有人用光开关(克尔盒)代替齿轮转动以改进菲佐的实验,其精度比旋转镜法提高了两个数量级。1952年,英国实验物理学家k.d.费罗姆用微波干涉仪法测量光速,得c=(299792.50±0.10)千米/秒。此值于1957年被推荐为国际推荐值使用,直至1973年。  1972年,美国的k.m.埃文森等人直接测量激光频率ν和真空中的波长λ,按公式c=νλ算得c=(299792458±1.2)米/秒。1975年第15届国际计量大会确认上述光速值作为国际推荐值使用。1983年17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了米的新定义,在这定义中光速c=299792458米/秒为规定值,而长度单位米由这个规定值定义。既然真空中的光速已成为定义值,以后就不需对光速进行任何测量了。  介质中的光速不同介质中有不同的光速值。1850年菲佐用齿轮法测定了光在水中的速度,证明水中光速小于空气中的光速。几乎在同时,傅科用旋转镜法也测量了水中的光速,得到了同样结论。这一实验结果与光的波动说相一致而与牛顿的微粒说相矛盾(解释光的折射定律时),这对光的波动本性的确立在历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1851年,菲佐用干涉法测量了运动介质中的光速,证实了a.-j.菲涅耳的曳引公式。3.0*10^8km/s真空中光速是2.9979*10^8米每秒。

介质中光速低于这个数字。真空中光速是2.9979*10^8米每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1943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3
下一篇 2022-10-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