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是哪个国家的

拿破仑是哪个国家的,第1张

拿破仑是哪个国家的 为什么拿破仑称帝后,整个欧洲都反对,希望打败他?

确切的说整个欧洲反对法国并不是从拿破仑开始的,而是从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以后就开始了!法国此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第二个共和制国家。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法国成了欧洲所有王国贵族眼中的威胁!既然法国国王能被推翻,欧洲多如牛毛的君主都可能被推翻,不尽快铲除这个新生共和国,欧洲的君主们会接二连三的倒台。

(参与反法联盟的国家及其殖民地)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教科书里常出现的巴士底狱就是此次事件的开端,大革命旨在推翻君权神授的封建主义,取而代之的是三权分立和民主自由思想,之后法国出现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人等一系列执政党,这段时间被称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整个共和国时期都是在《人权宣言》的天赋人权、人人平等思想下展开的改革,这理所应当引起整个欧洲封建势力的恐惧。

路易十六被处决后的法国直到拿破仑称帝被称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在这期间欧洲各国组建了2次反法联盟,但没有一次是胜利的。

另外5次反法联盟都在拿破仑称帝之后进行,只有后两次取得了成功,分别造成了拿破仑在莱比锡和滑铁卢的两次决定性失败。

在这之后拿破仑帝国以及它推崇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暂时泯灭!但随着拿破仑战争传播到整个欧洲的民主思想最终还是摧垮了欧洲封建体制,就连击败拿破仑之后进入巴黎的沙皇近卫军,在见识到法国共和制给社会带来的繁荣之后,也对沙皇不满最终发动政变企图建立君主立宪。

(法兰西第一殖民帝国版图)很多人会问,英国要在18世纪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和法国应该算得上是小伙伴吧!它为什么也要仇视法国呢?其实很简单,英国第一个吃螃蟹尝到了资产阶级共和的甜头,膨胀出称霸世界的国家实力,但也因此开始在全世界的殖民地和公海上与第二大殖民帝国法兰西竞争,英国人清楚的明白,君主下的法兰西已经是很难缠了,如果像自己一样建立共和制后果不堪设想。

果不其然,第一共和国决定率先出击打击大英帝国的软肋——埃及。

(金字塔下的拿破仑和法国军队)虽然当时还没有苏伊士运河,埃及也不是英国的殖民地,但这里被看成是东西方交通的捷径路线,英国人普遍认为远征埃及的拿破仑最终目标是印度,后者是大英帝国绝大部分的收入来源、心脏地带,自己还没想掐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它就主动要玩命了!也是从这时候起英国确立了与法国打到底的国策,海军名将纳尔逊勋爵率领搭载3000多门火炮的舰队前往地中海。

(奥地利的最大版图)地中海之战让英法结下梁子,拿破仑回国通过雾月政变夺权之后开始向整个欧洲算账,此时的法国对外战争还算是正义的。

拿破仑先后对欧洲三大君主制帝国动手,先是打得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一败涂地,不仅夺去了该国在德意志和意大利的所有领地,还终结了它的神圣罗马帝国头衔,因此拿破仑也被看成是德意志第一帝国的终结者。

(复辟的波兰和被挤压的奥地利、普鲁士)不仅如此,拿破仑还乘势击溃了普鲁士王国的军事力量,这个正在蒸蒸日上的新兴强国变为拿破仑的附庸!拿破仑习惯性的到柏林和维也纳耀武扬威,严重伤害了这两个欧洲老牌君主国的感情,从此德意志与法兰西的仇恨种子埋下去了!更让普奥俄都感到不快的是,1807年拿破仑竟然复辟被三国划分的波兰王国,虽然并没有伤害到俄罗斯的利益,但是普鲁士和奥地利吃掉的波兰领土被迫吐出来组成华沙大公国。

(控制普奥以后的法国实力强大,就算没有对法国共和制的抵制,欧洲也会联合对抗它)此时,拿破仑的野心开始膨胀,直到超出法国国力所能承受的极限,1812年6月24日拿破仑率领60万大军远征俄罗斯,时间和希特勒闪击苏联差不多!但是它在当年12月就不得不从莫斯科撤离。

此时已经没有多少人享受自由平等带来的幸福了,连年的战争让资产阶级和农民受够了!渴望和平的欧洲最终击败了好战的拿破仑!

其实,欧洲各国反对的不是拿破仑,也不是拿破仑的称帝,而是拿破仑及拿破仑帝国背后所代表的无限的野心以及支撑这种无限野心的大革命动员起来的意识形态。

拿破仑(来源:Wikipedia,下同)拿破仑帝国之所以招致全欧洲的反对,某种意义上与欧洲国际体系中前几轮全欧霸权追求及其失败原因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关系到了整个欧洲国际体系中的所有主权国家的生死存亡问题,在面对生死存亡问题上,试问有哪个国家会不反对那个取消它们独立的那个霸权国呢?1812年拿破仑帝国巅峰时期的欧洲当然,拿破仑个人的无限帝国野心以及他的无限战争冲动导致拿破仑帝国带来的对欧洲国际体系的冲击无论就其烈度、还是范围,甚至社会和政治影响而言,明显远远超过了之前的历次追求全欧霸权的霸权国带来的震荡。

油画:自由引导人民作为革命的皇帝,拿破仑将大革命之后政治上一直动荡不安的法国稳定下来,并将旧制度下法国已经在某些基本方面做出的变革,与大革命激起的巨大国力结合起来,变成了他手中最强大的权势工具。

拿破仑控制下的德意志莱茵联盟但是,虽然拿破仑既是政治家,又是军事家,但在拿破仑那里,武力差不过成了他的“常规”权势工具。

本身,战争,尤其是那种总体性的全面战争,只是所有手段失败后不得不采用的最后手段;而在拿破仑那里,这种总体性的全面战争,差不过成了拿破仑为了达到其目的,而采用的唯一权势工具了。

而为了有限目的而进行的有限战争,却根本不在拿破仑考虑范围之内。

换句话说,不论拿破仑追求的目标如何,但拿破仑采用这种总体性的全面战争,结果就必然是取消其他主权国家的独立。

在这种情况下,别的主权国家,除了奋而反抗,没有任何其他可行的选择。

到最后,拿破仑及其帝国,在面对全欧洲的反对时,没有任何其他选择余地,只能是要么拿破仑及其帝国垮掉,要么其他国家的独立被取消。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拿破仑是自招失败,他最终将自己和法国驱赶到了那种法国再强大也力所不及的战争,也就是是拿破仑自己迫使拿破仑及其帝国的对手只能抵死奋战,并且到头来驱使拿破仑及其帝国进入那种无论从战略上而言,还是从政治上来说,都根本无法取胜的战争中去。

莱比锡战役中的沙俄、奥地利和普鲁士军队除此之外,拿破仑及其帝国的败亡,也是强烈的反法民族主义在欧洲广泛兴起的结果。

是法兰西民族主义和普世性意识形态激发的法国对全欧洲的征服,几乎在全欧洲范围内引发了反法的各民族民族主义。

而1813年10月,拿破仑被决定性击败的莱比锡战役,就被后世称之为“民族大战”。

可以说,是大革命造就的民族主义和普世性革命意识形态,使得全欧洲都成为拿破仑及其帝国的敌人。

从这个意义来说,之所以欧洲各国反对拿破仑,是支撑拿破仑的无限野心的那种意识形态随着拿破仑的征服而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的结果。

莱比锡战役因此,其实不是因为那个人是拿破仑,也不是因为拿破仑称帝,而招致全欧洲的反对;而是拿破仑的无限帝国野心以及支撑这种无限野心的大革命动员起来的意识形态,而招致全欧洲的反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2036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3
下一篇 2022-10-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