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哪个字错了

完璧归赵哪个字错了,第1张

完璧归赵哪个字错了 完壁归赵哪个字错了战国故事《完璧归赵》告诉了我们什么?

完璧归赵的故事一般认为是物归原主的意思,其实不然,它的寓意有很多:比如说,在物质利益面前,不要有非分之想,更不可采用欺骗手段捞取利益。

再比如说,它说明了东西该谁的就是谁的。

再比如说,在凶残和狡猾的敌人面前,不但要勇敢,而且要有智谋。

再比如:维护国家利益要不怕牺牲。

等等

完璧归赵的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司马迁用饱含着赞美之情的笔触对蔺相如这个人物言行进行了叙写,就是今天读来,也是颇有一些收获的。

首先给人留下印象深刻的是蔺相如临危受命,敢于担当的勇气。

强秦,号称虎狼之国,是一个不讲道理只讲拳头的国家。

赵国举国上下,拿不出个办法也找不出个人来回复秦国,这时蔺相如闪亮登场,侃侃而谈,从容不迫说出自己对此事的处理意见,并在国家无人出使的情况下主动担负起出使秦国的重任。

这时的蔺相如大概已经抱着为国献身的决心了。

就冲着这份勇气,就这份担当,蔺相如就很让人感佩了。

如果只有勇气而无谋略,那是匹夫之勇,用我们现在讲叫比较"二",是不可能做到完璧归赵的。

但蔺相如却是个很有谋略的人。

他认为即使秦国不习惯于讲理,也不能让秦国占理,相反,赵国要处于主动,让秦国处处理亏被动,可能蔺相如是这么考虑的:理亏几次之后,秦国就不那么好意思为此翻脸了,再拿这个和氏璧说事了。

看来蔺相如还深谙心理学呀。

因此蔺相如主动捧着和氏璧到秦国去了。

后来在章台宫略施小计又重新拿回了和氏璧,又用了一个缓兵之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骗过了所有的人,把和氏璧完好无损交回了赵国。

在此期间,蔺相如多次对秦王进行"批评教育”,指出其国家与自身不合理法、不道德的地方,并直接戳穿其骗局,秦王的见不得人的小心思被直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秦王一次又一次的陷入尴尬之境。

事情发展到最后,让所有人都觉得蔺相如之所以把和氏璧偷运回国,完全是秦国的责任,秦国太不可信,他蔺相如此举也是出于无奈。

秦王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唉,谁叫咱一惯名声不好呢,天下人一定都相信蔺相如。

再说自己的确也没安好心。

没想到碰到了一个以毒攻毒的蔺相如。

故事讲完了,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蔺相如那过人的胆识之外,还有他勇于担当,为了国家,为了使命置生死于度外的献身精神。

所以我认为 蔺相如本是草根出身,在那个战乱纷争,论才能不论出身的时代,借助命运之神给予的一次机会,凭借才智和果敢跻身将相之列,这种成功在偶然之中也有着必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2558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4
下一篇 2022-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