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皇帝设立三司

哪个皇帝设立三司,第1张

哪个皇帝设立三司 设立直属中央三司的是那位皇帝,具体变化情况是什么?中国古代设立三司是什么时候?设立直属中央三司的是那位皇帝,具体变化情况是什么?设立直属中央三司的是那位皇帝,具体变化情况是什么?

明太祖朱元璋。

具体变化:明太祖罢除丞相,取消了中书省。

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中央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秦汉以来的丞相制度从此废止,皇帝的权力更大了。

经过改革,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一人手里,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地加强了。

明朝设立三司的目的朱元璋设立三司就是为了分权,那为什么后来大明又设立了权利那么大的巡抚?

对于皇帝来说,任何选择都是利害参半的。

三司分权确实很好,可以避免元朝行中书省的专权,不听朝廷的,但是,又有个问题无法避免,那就是三司互不统属,相互推诿,没有一个节制他们的文官,在战争时候不利于调动资源。

所以,明朝中期,为了便于剿匪和战争需求,就设置巡抚,节制三司。

而此时的巡抚还是监察机构,并不是行政机构,他们只是临时差遣的,一个省的长官还是三司。

但是到了后来,监察机构演变成了行政机构。

这是古代的通病,就是派遣监察机构巡视地方,后来监察机构演变成行政机构。

就比如东汉的刺史,本来只是600石的小官,巡视地方,监督2000石的郡守,后来演变成了州刺史,就是州本来是监察机构,后来成了行政机构。

明朝是诸多朝代更迭之中,皇帝大多平庸,却还能保持王朝的延续,皇帝始终是稳稳的不受到威胁,即使长时间的不问朝政,朝堂毅然很有秩序。

归咎其根本是朱元璋在位时期,设立三司彼此制衡,以防止一家独大,才能让子孙后代稳坐钓鱼台,高度集权又相互制衡的政体,才能在皇帝不 *** 控之下,依旧能够稳定。

不过后期皇帝权势过于削弱,最终导致分崩离析,实质上明太祖的政策设三司以求达到中央集权并没有错,只是没想过其后代的能力归于平庸。

要说到权利的制衡,首先便要说到的是明朝文官集团与宦官集团的制衡。

文官集团的权利来源是内阁,但是内阁的权利看似很高,但是地位确实很低,而且这个内阁的权利,早期基本上处于没有的状态,大多是给皇帝提供一个建议的存在。

以朱元璋时期的文官,其地位更是低下,甚至到朱棣时期,重用文臣的状态之下才仅仅是五品的官员。

内阁的体系,很大的程度上削弱文官集团的话语权,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皇帝的秘书一类型的存在。

不过朱元璋却不这么想,内阁权利之小,还受到内部制衡之外,他并不放心。

这时候经常位于皇帝身边的宦官,每日的朝夕相处,就促使皇帝对其的信任,可以作为自己的耳目,去侦查任何一位大臣。

因此宦官权利也有些大,而且宦官集团则无需给任何的官衔,没有官衔就没有权利,由此皇帝对每天能在自己眼睛下的宦官,更加放心。

由此宦官集团与文官集团的制衡,甚至是中后期的互斗,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中央集权。

说了文官集团与宦官的制衡之外,文官集团毕竟是知识分子,其能力要比宦官来说要高很多,那么如何进一步削弱甚至说是抗衡其权利?明中叶以后的首辅,就成为了皇帝的绝招。

首辅自身拥有极高的权利,但是其权利的大小则是皇帝信任与否?严嵩父子为何能够制霸那么久,也是因为受到皇帝的喜欢,喜欢则权重,不喜就会被替换。

朱元璋喜欢刘伯温就让其位极权臣,但是不喜欢之后就借张居正的手,将其铲除。

从太祖时期,文官的权利与否都是皇帝一人决定。

看到这里读者可能会问武将也是一个体系,为何不谈及削弱?朱元璋的铁血手腕,经常斩杀武将功臣之后,在朱允炆登基之前,只留了一个擅长守城而不擅长功的大臣,武将集团不用其他两个集团制衡,自身就元气大伤,更何况朝堂对武将尤为严格,自然不会提及。

根据以上的分析,朱元璋致力于的朝堂平衡是很正确的存在,但分崩离析也很正常,可能明成祖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后代如此昏庸,皇权弱化。

朱元璋致力权利制衡,为何终成分崩离析原因?明太祖错了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2788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5
下一篇 2022-10-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