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最早出现在哪个年代

图书馆最早出现在哪个年代,第1张

图书馆最早出现在哪个年代 中国第一座图书馆是出现在哪个朝代?宋朝《清明上河图》上有图书馆。

中国是世界最早建立图书馆的国家。

《史记》记载,老子曾任周朝的『守藏史之史』,《汉书.艺文志》亦云老子作柱下史,博览古今书籍,可见,早在西周时期,中国就建立了图书馆。

西汉汉武帝时期,第一次由政府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颇具规模的馆舍以收藏图书。

中国古代图书馆的收藏分为宫廷藏书、书院藏书和私人藏书。

其中,早在宋代就有不少私人藏书提供给当地文人阅读。

例如,北宋进士李常为著名书法家黄庭坚之舅,与王安石等十分友善。

『其书不藏于家,而藏于僧舍,以供人用,不啻当时之公共图书馆也。

』金人孔天监《藏书记》载:其友『虽家置书楼,人畜文库,尚虑夫草莱贫乏之士,有志而无书,或未免借观手录之勤,不足以采览,无以尽发后生之才分。

吾友承庆先辈奋为倡首,以赎书是任,邑中之豪,从而和之,欢喜施舍,各出金钱,于是得为经之书有若干,以至类书字学,凡系于文运者,粲然毕修』。

一般认为,中国最早正是以图书馆命名的公共图书馆是江南巡抚无端方在南京创立的江南图书馆。

该馆筹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一九〇八年),于宣统元年(一九〇九年)九月竣工,耗费白银三万四千七百余两,由缪荃孙主持筹办,馆址初设在戚家湾自治局,后改设在清道光年间两江总督陶澍所置的盔山园。

该馆于十一月十八日开放阅览,并制定出阅览规章,所置书柜书籍八百余只,按部陈列,当地人士及军学各界皆可到馆阅览。

除了江南图书馆,当时以及稍后一个时期著名的图书馆还有京师图书馆、湖南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等。

开办公共图书馆被认为是增进文明的重要措施。

清宣统二年(一九一〇年),学部奏拟定《京师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折》,规定图书馆应设阅览室,所藏图书中『凡中国宫私通行图书、海外各国图书皆为观览之类。

观览图书,任人领取翻阅,惟不得污损剪裁及携出馆外』。

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有助于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

真正开始使用“图书馆”这个名称的是哪个朝代哪个图书馆?世界上最早的书店,是在我国最早出现,还是先在欧洲出现?

我国春秋以前,图书都掌握在所谓“史”的手里,“史”是掌管著作、档案和图书的官员。

书籍被极少数的统治阶级贵族所私有,一般人根本看不到。

春秋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士”的阶层,他们要求打破知识垄断,于是书籍就扩大到士大夫中间。

这些“士”,后来就成为政府官吏的后备队,这时书籍生产开始由官方书写。

一、秦始皇禁书与汉武帝征集书籍到了秦代,由于秦始皇的禁书法令,私人不能藏书,更不准生产。

因此,秦时我国的出版机构仍然主要是官修。

生产书籍是用手工书写在简策和缣帛上。

秦始皇的禁书法令,一直影响到汉初。

汉高祖对诗书不重视,藏书的禁律依然存在。

直到汉惠帝时才取消禁止藏书的法令,这时民间方可公开藏书。

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时,下令征集书籍,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来收集书籍。

当时在官内建立收藏图书的馆舍,专门设立国家藏书机构和专门抄写书籍的官员。

这个国家藏书机构,可以说,就是我国国家图书馆的起源。

汉武帝时经过广泛的征集图书,使政府藏书增加很多。

到了汉成帝(公元前32年一一公元前7年)时,再次下令征书,并令学者刘向主持整理收集来的大批书籍。

刘向和他的儿子刘歆,编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学《七略》。

《七略》内容包括:《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

《七略》已亡佚,后班固著《汉书》,根据《七略》改编为《艺文志》,共著录书籍六略、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

《七略》是我国目录学、校勘学的开端。

汉初大规模征收书籍和指定专人整理书籍的工作,为我国古代出版事业的初兴,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二、西汉书店的出现是我国发行史的开端西汉惠帝刘盈时,取消禁书令,这时私人允许藏书,后来才可以写书,当时的出版机构除官修书籍外,还有私修。

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私家修史之风较盛,如后汉书、三国史、晋史、十六国史、南北朝史等五类,每一类都有若干种。

隋唐以前,官修和私修书籍,统称“写本”,这是广义上的“出版”概念。

唐代以后,由于版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书籍出版才有了官刻家刻和坊刻,统称为“版本”。

我国书籍的出版有悠久的历史,是举世公认的。

然而,我国书籍发行的悠久历史,尚不被人们所了解。

其实,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就已经有了书籍的交换和贸易,出现了我国早期的书店,揭开了我国出版发行史的序幕。

我国西汉时出现了书店,这是我国发行机构之始。

自此,我国出版发行机构,从建立到发展,后来逐步壮大,使我国古代书籍印行初具规模。

而当时的世界各国,书籍生产尚处在原始萌芽状态,他们还在用泥版、羊皮之类当作书本,不可能有书店的出现。

就连后来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的欧洲,在书店的兴办史上,比我国至少要晚四、五个世纪。

三、汉代书店出现的原因古代称书店为书肆,亦称书坊、书林、书堂、书铺、书棚、书籍铺、经籍铺等十来种名称。

书店的出现,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读书的人增多,需要的书籍量增大。

它是由社会的需求所决定的;二是,书籍的生产量增加,书籍可以作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贸易和交换。

它又是出版事业迅速发展的产物。

鉴于上述条件我国西汉时已经具备,因此我国早期书店的建立,是有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历史原因的。

西汉高祖刘邦在位时,制定了“与民休息”的政治方针,给汉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到了汉武帝时,为了巩固封建的中央集权制,他加强了上层建筑的工作,实行了“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官学和私学都得到空前的发展。

那时京师的官学主要是太学,由五经博士当教官,有正式学生五十人,叫做博士弟子。

地方官学,叫做郡国学校。

随着汉朝政治经济的发展,太学得到迅速的扩展。

据统计:西汉初、中期仅京师太学博士弟子人数;汉昭帝时太学生达一百人,汉宣帝时增为二百人,汉元帝时发展到一千人,到汉成帝时猛增至三千人。

其它如地方官学、私学的读书人更多。

汉武帝采用策问,即考试的办法,鼓励儒生读书做官。

各地学者、儒生和读书人为求功名利禄,必读儒家经典,这就促使了书籍的大量生产,广为交换和贸易。

另外,汉初经济发达、商业繁荣,全国出现了以长安为中心,包括洛阳、邯郸、临、宛、成都等中心商市。

随着大宗物资在市场出售,书籍也逐步成为商品。

据班固《两都赋》、张衡《西京赋》及《三辅黄图》所说,长安当时有九个市,有六个市在大路西边称为西市;有三个市在大路东边称为东市。

东、西市以外还有一个槐市,在太学附近。

太学生们每月初一和十五都在槐树林下聚会两次,交换各人带来的家乡特产、笙磬乐器和经书等。

“汉平帝元始四年起明堂辟雍,为博士含三十区,为会市,但列槐树数百行,诸生朔望会此市,各持其郡出物及经书相予买卖,雍雍揖让,侃侃訚訚”。

这是汉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的事。

太学生买卖经书,开始还属于互通有无的性质,以后有人抄书出售,书籍已开始成为商品。

书籍的供求需要日渐增多,就出现了以售书为业的书店。

我国西汉出现书店的最早记载,见于扬雄著的《法言・吾子篇》。

扬雄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他博览群书,才学出众。

《法言·吾子篇》中有:“好书而不要诸仲尼,书肆也。

”意思是说爱好书而不按照孔子的教导去学,那就不是读书而是开书铺子。

这说明西汉的书店已开始建立。

西汉书店的出现,先在长安,随后在洛阳、邯郸、临、宛、成都和番偶等城市,也陆续兴办。

到了东汉,各地书店的建立更逐渐增多,不仅大城市有,中、小城市也有。

据《后汉书・王充传》记载,王充年轻时“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

在洛阳这样的大城市,书店已很普遍,书籍品种也多,且能“开架售书”,读者可以随便阅看。

这样,家贫无书的王充,也能在书店里自学成才,后来成为汉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理论家,著有《论衡》八十五篇,永载史册。

那当时的中小城市呢?另据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上说:“东汉市上专有书肆,如刘梁在宁阳县(山东宁阳县)市上卖书为业。

”这就是说,在小县城宁阳,也有人摆书推、开书铺,专门出售书籍。

综上所述,我国汉代各地书店的普遍建立,不仅是我国发行事业的兴起,也是我国书籍出版业繁荣兴盛,进入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艺文类聚》引自《三辅黄图》方厚枢:《中国出版简史》。

见《出版工作》1981年第8期,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编

我是海浮人,我来回答。

世界上最早的书店,是在我国最早出现,还是先在欧洲出现?书籍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之一,它有这巨大的作用,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书店这种传播知识的地方中国古代早就有了,只不过当时不叫书店,这比欧洲书店不知道早了多少,可以说是世界第一个出现书店的。

一、最早书店始于汉朝中国古代的书店叫做书肆,并不叫做书店,书店一名,最早出现在清明乾隆时期。

早在公元前2世纪,也就是中国的西汉时期,就出现了公开买卖书籍的活动。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并创办太学,也就相当于是今天的大学。

随着太学教育的开展,学生越来越多,作为一个太学生,书是不能少的,他们不仅需要买书,还要买一些其他生活用品,于是当时的商人看到了这一商机,于是在学校旁边形成了包括买卖书籍的综合性贸易集市“槐市”。

卖书的摊位和商铺就是书肆。

当时,书肆出售的书籍大都是手抄本,也就是请人用笔抄写在竹简或丝帛上,纸张发明后,就抄写在纸张上。

由此还产生了以抄书为业的人,这种职业被称为“佣书”。

“投笔从戎”的班超也做过佣书,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又被称为“经生”。

这些书肆的主人本身就是佣书人,自抄自卖,算得上是当时文化水平比较高的个体户了。

二、经济技术发展促进书肆的发展纸张的发明为书籍的制作提供了最好的材料,而佣书人的出现则满足了书肆的人才需求。

在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繁荣的情况下,书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南北朝时,书肆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包括有洛阳、大同、安阳、南京、成都、江陵等大城市。

到了唐代,书肆的书籍销售量超过了以前很多,有的还出售书画。

唐代发明雕版印刷术,大大提高了书籍出版的效率,促进了书肆的发展,唐代后期至五代时期,在成都、长安两座城市,出现了大量书肆,他们利用雕版来印刷各种书籍,不但有字书,还有日历、佛经等书。

到了两宋时期,书坊出售的雕版书已经基本上代替了抄本书。

三、书肆继续发展,形成竞争之势到了明代,北京、南京、杭州四座繁荣的城市成为全国的“四大聚书地”,当时的图书出版出现了比较激烈的竞争场面,为了促进销量,有些书肆为了生存还采取了一些营销策略,按需生产,个性化定制,分门别类,普通人注重书籍的实用性和娱乐性,那么书坊就提供文艺书、日用书、医书等,而读书人主要是为了科举考试,那么就提供策论、字书、韵书等。

这非常像现代的实体书店了。

四、西方技术传入,图书出版开始现代化清朝末期,西方的印刷术和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传入中国,促进了图书出版行业的发展,但当时的书店、书局等,大都具有出版、发行两种职能,甚至有些兼营印刷,直到新中源成立,才出现了分工协作的制度,国营的新华书店成为了现在最大的书店。

浮人结语所谓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书肆的产生,发展到书店,都是依托在经济发展和生产力之上的,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促进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促进书店的发展。

中国的书店历史发展悠久,远比欧洲早,欧洲最古老的书店还是公元1732年在葡萄牙的开立的Bertrand Bookshop。

我是海浮人,似乎在寻找什么?欢迎关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2869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5
下一篇 2022-10-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