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为什么读书随想

十万个为什么读书随想,第1张

十万个为什么读书随想 :读《教师为什么拒绝读书》随想

一、教师的职业要求需要读书。

古人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言语无味。

”教师不读书不仅面目可憎,更关系着一代又一代的祖国未来。

因为教师本身是文化的传承者,每天都要和书打交道,更需要经典阅读

教师的阅读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和意志的冲击和交流。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校史馆里存有20世纪30年代的一份教师进修计划:首先读与任教学科无关的书,其次读与任教学科距离较近的书,最后读学科方面的书。

随着新课程对老师的专业发展的要求,作为教师必须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学术宽度,知识面太窄,教师个人的发展必定有限,也必然会影响深度。

因此在今天我们更提倡经典阅读,经典阅读是教师自身修养提高的有效途径。

古人说过读书知理,读书给人智慧。

阅读经典会让人更善于思考让师者有更独特的教育智慧和人格魅力,给人以深沉的思维空间。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说:“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算了一笔帐:“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

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

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

”为什么有的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让听课者觉得是一种享受,而有的教师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可谓无懈可击,但是在讲解问题时却往往让人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上课显得捉襟见肘,不能游刃有余。

也许就在于老师平常的积累吧。

由此可见作为教师不但不能拒绝读书,还要多读书,多读经典的书。

二、教师需要静下来读书。

作为老师是需要静下来读书的,这就需要耐得住寂寞。

手捧经典书籍,凝神静气,神交智者,金钱、名利、委屈等等皆一扫而空,多读书一本书就多一份思想,多一份平和,少一份借口,少一份浮躁。

目前有些老师已经意识到需要读书,但是读的是教科书、教参书、教辅导书等等。

这样的读书多少有些急功近利,目的一个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

还有的崇尚网络阅读,端坐于电脑前,触摸着鼠标,感受着网速,超文本的阅读,倒觉得这种方式的阅读方便快捷。

殊不知快餐文化早已经颠覆了传统阅读,一味追求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影响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了思维的严谨与深刻性。

记得有人说过:书是需要捧着读的。

网络上的浏览,它跟阅读印刷品的书籍还是不一样的。

因为一本书在你手里,它有一种相对的安定感和归属感,你读起来会相对比较认真,思考也会比较多。

当你拿着一本书看的时候,你会把它当作一种道理,一种经验,一种智慧,需要更多唤起你去消化,是一个与智者对话的过程,这个是网络上所没有的。

读书的过程就是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去补充那个书,来说明这个书,同时用那个书上的叙述和描写来比照自己的人生经验,加深自己对人生的理解。

能静静地读书其实是一种享受,在书里边发现人生,在人生里发现书,是人生快乐的事情。

三、教师读书应该成为习惯。

朱教授在文章中说“没有闲暇”而拒绝读书的原因其实是在给有些本不爱读书的老师找一个合适的借口。

对于我们来说街可以少逛、地主可以少斗、闲话可以少聊……如果真的有阅读的欲望,是不会缺乏闲暇的。

读书其实是一种习惯,倘若读书成为生活习惯,那么再累再忙都能挤出来读书的时间,让时间变得立体起来,让阅读每天陪伴自己。

从而把读书当作自己一天中的精神需求,一个人内在的需要。

冰心老人曾说过一句至理名言:“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为了给学生打好漂亮的精神底色,让我们都来读书,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习惯吧。

读书随想是什么意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3022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5
下一篇 2022-10-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