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是哪个学派

正义是哪个学派,第1张

正义是哪个学派 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

【答案】D【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材料“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可知,材料强调正义和法律是以人的意志为基础的,也即强调法律要在肯定人性的前提下制定,D项正确。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正义并不具有永恒性,A项错误;智者学派反对束缚人性的法律、法规,B项错误 ;C项材料无法体现。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智者学派

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诸子百家他们几家主张治国的核心是什么?

中国封建社会的治国套路大家都很熟悉:外儒内法,兼之以道。

即诸子百家中,被后世统治者采用的主要是儒、道、法。

儒:我们最熟悉的流派,几乎成为了中国乃至东亚国家的人文标签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等,提出了仁、义、礼、智、信、忠、孝、悌等几大主张,明确君臣、父子之礼,划定夫妇、长幼之别;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在前代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三纲五常的思想。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也就是所谓的“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五常则是“仁、义、礼、智、信”,满满的积极正能量。

可以看出,儒家的内核,是以伦理确定上下尊卑关系;外在的体现上,却用仁义等极为义正言辞的理论包装,可以说是一种标准的统治之术,天生就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法家,强调建立规则春秋时期的管仲是法家的先驱,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则有李悝(kui)、吴起、公孙鞅、韩非子等。

顾名思义,法家的主张就是用法治国,重农抑商、奖励农战,反对分封、建立郡县制、实行君主专制,他们的主张,是其后中国大一统王朝的思想基础。

但是,法家所指的“法”,跟我们如今的概念不一样,它实际上是为了实现帝王的个人意志,而确立的法规,本质是为了加强君主集权。

同时,法家极力避免个人意志对法令的干扰,反对人情、走后门,虽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甚至在理论上看似比较公平,但其手段往往很严苛、血腥,伴随着残忍的杀戮,为后世广为诟病。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又称黄老之术,代表人物老、庄。

在笔者看来,这个流派比较玄乎,从理论上来看,它主张无为,但又无不为,看似简单,实际很难。

所谓“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

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

”落实到治国上,主要是减少对社会的不必要干扰,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道家思想,在特定时期确实有奇效,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就是产生于贯彻了数十年的黄老之术。

但是,放任的自由经济必然会带来资源的过度集中,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拉大,往往是道家治国之术的副产品;比如在汉武帝即位后,虽然享受着文景之治带来的繁荣,但也面临着急需解决的隐患(《资治通鉴·汉纪八》):罔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

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说的很明白了:若不加以扭转,将会盛极而衰。

这就是为什么汉武帝要重用董仲舒等人,着急摸索出新的治国理论。

墨家的治国思想,则太过于超前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他的思想和儒家正好相反,主张“兼爱、非攻、节用、节葬、非乐”,要博爱,不要战争;要平等,反对阶级压迫;要俭朴,杜绝奢侈浪费;提倡薄葬,反对厚葬、殉葬,甚至儒家提倡的守孝三年,在墨家看来正是对人性的摧残;不要搞虚头巴脑的音乐,多把精力用来干实事。

在我们今天看来,墨家思想简直太合理了有没有?他的这些平等博爱思想,直到文艺复兴时西方人系统的提出,墨子可谓超前了世界2000年。

然而,没有阶级,那就没有尊卑了;践行俭朴,那统治者还怎么名正言顺的享受奢华生活?所以很明显,墨家思想根本不可能进入统治者的法眼。

不过,墨家的“强本节用”思想,在封建王朝立国初期,无疑是一种积蓄实力、休养生息的靠谱措施,在后世还是挺受欢迎。

其他流派兵家,可以理解成军事家,跟治国关系不大。

但战国时期的兵家,往往跟法家有关联,比如吴起;纵横家,实际上是两种外交思路:连横是主张秦国对东方诸侯国各个击破,联合一两个、打压另外几个;合纵则主张各国联合抗秦。

看得出来这更像外交政策,跟治国没关系;名家,是一种哲学流派,着重逻辑辩论,著名的“白马非马”就是这一流派整出来的。

阴阳家也是一种哲学流派,齐国人邹衍是创始人,其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

其他的就不扯了,毕竟笔者也是一知半解。

回到文头,“外儒内法,兼之以道”之所以能够形成,很大程度上得归为秦国、秦朝的做出的“牺牲”与贡献。

严刑峻法治国,推行郡县制、抛弃分封制,这种流派对于加强中央集权、提升国家实力的积极作用,已被战国的实践证明。

但过于赤裸裸的严苛手段,显然不符合和平时期各阶层的述求,开天辟地的秦王朝正是因此而亡。

即贾谊说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但是,给它加一层包装不就行了?西汉初年,为了尽快恢复国力、休养生息,暂时兼用了道家的无为之道;但汉随秦制,西汉几乎完全照搬了秦朝的各项制度,不然为仁慈的汉文帝时期,会发生“缇萦救父”这种案例?那时的肉刑,就是来源于秦朝。

而待到国家实力恢复后,汉武帝时期摸索出了外儒内法的绝妙路子,给严刑峻法加上了一层仁义的外衣;特殊时期,再兼用些道家思想。

至此,这一套路就成了其后两千年中国封建社会的祖传治国方略。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个时候,生产力发生了重大变化,就是铁器应用逐渐普及、牛耕的方式逐渐普及。

这两项技术推动生产力进步,促进社会关系随之改变。

诸子百家的治国主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春秋战国的社会剧变:“铁器与牛耕”这两项技术推动生产关系改变原来人们使用的是青铜或者石头制作的农具、耕地需要人力拉犁,而有了铁器和牛耕之后,生产方式随之产生了重大变化:第一,青铜和石器方式效率低。

青铜软、石头脆,犁地刨地都不够深,因此种子生长环境不好,土壤的肥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有铁器之后,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第二,依靠人力拉犁,需要集体作业,单个家庭无法生存。

犁地至少需要一个人扶着犁,前面拉犁的还需要两三个人,一个人根本拉不动。

而有了牛耕之后,一个人就可以犁地了,个人和家庭独立生活成为了可能。

以上两者合到一起,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原来的人,只有大家在一起共同劳动,才能获得食物生存下去;现在的人,依靠个人和家庭就能独立生存了,而且比原来要活得更好。

因此,人们纷纷离开贵族,自己去开垦荒地独自生活去了。

这样一来,国君面临的局面也变了:原来国君分封子弟、家臣,他们再分封下一级贵族,底层民众则依附于各级贵族生活。

国君想要钱粮、士兵,就得向下级子弟贵族和家臣贵族去要。

因为贵族数量有限,国君能动员的力量其实也很有限。

有了铁器和牛耕之后,情况则变为:贵族成了空壳,国君直接面对众多的自耕农。

到此,可以概括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总体变化为:生产力(技术条件)向前发展,促使人们离开贵族,变为自耕农;贵族分封制随之解体,社会变为国君面对众多自耕农家庭。

因此,各个国家面对这种社会变化,不同的人提出了不同的方案。

诸子百家为了应对这种社会剧变,提出了自己的治国主张诸子百家的思想较多,很多侧重于某一方面,比如纵横家、阴阳家等,下面我们主要讨论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三家:儒、道、法。

贵族分封制解体、自耕农社会崛起,国君们能动员的力量是原来的几倍甚至几十上百倍。

因此,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战争规模越来越大,大国吞并小国、强国欺负弱国,整个社会一片动荡,杀人盈野。

这种局面当然是不好的,因此,为了解决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儒道法三家分别拿出了自己的主张。

这三家的主张,简单概括为:儒家认为:过去那一套(诗书礼乐)很好,现在礼崩乐坏,所以我们应该复古;法家认为:过去那一套不灵了,现在社会已经完全变了,所以我们应该变法;道家认为:过去那一套不好,现在的社会也不好,所以我们应该无为。

我们分析其实质可以发现,儒家推崇的是贵族分封制那一套做法(当然后来由孟子荀子发展了儒家思想),但贵族分封制解体了;法家则是顺应分封制解体、自耕农为主的社会,提出变法,充分调动百姓的力量;道家则否定了过去和现在,主张不要圣人和制度,无为、顺其自然就好了。

儒法道对世界的态度泾渭分明,儒家恋旧讲究秩序、法家务实会办实事、道家则超脱顺其自然。

其实这三家的做法合起来就是完整的解决方案了:乱世的时候需要务实的法家来解决实际难题;稳定下来后则需要用道家思想,让社会自然恢复;社会发展起来后需要用儒家建立人的精神秩序。

后来中国的历史发展,每个王朝的实际政治都是儒道法并用。

比如汉朝,汉初因为经过长期战乱,人少地多,此时采用道家超脱的态度就可以了,人们自然努力生产,人口滋生、经济增长。

等到社会都富裕起来之后,就要用法度约束人们,法家发挥作用。

等到法制制度相对紧绷之后,就用儒家教化那一套,引导和控制人们建立精神秩序。

中国历代王朝的政治,其实都是儒道法三家的混合。

就像红黄蓝三原色能配出世间各种颜色一样,儒道法三家混合就能应对各种政治局面。

有时候法家多一点,有时候道家多一点,有时候用儒家多一点。

结束语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大发展,促使贵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这其实可以看做一种“去中介化”;在国君和百姓之间,贵族逐渐成为能耗高、低效的中介,变法就是用制度去除这个中介,让供需双方直接发生联系。

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其结果是儒道法三家脱颖而出,占据了主流政治领域。

而在非主流政治领域,其实墨家一直在发挥作用。

比如每到衰世,底层人们呈现出的团结互助、共同起事,就是墨家精神在起作用。

还有如阴阳家,成了非主流中的非主流,一直在影响着一小部分人。

---凌烟阁论史---欢迎你赞评转+关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3493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6
下一篇 2022-10-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