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落成诗什么意思

零落成诗什么意思,第1张

零落成诗什么意思 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古诗下一句是什么,这句诗用来形容什么,描写这种景物的诗句还有(),()最近脑子不知怎么了,突然有种一念成诗冲动,虽然读过不少唐诗宋词,可我真的不知道写诗需要注意什么的?

谢邀。

最近脑子不知怎么了,突然有种一念成诗冲动,虽然读过不少唐诗宋词,可我真的不知道写诗需要注意什么的?情感冲动是人的生理本能但是冲动到表达再成为诗歌,这中间有一段漫长的距离。

人的情感冲动有很多种,其中这种需要以诗歌表达,或者其他文艺创方式的表达,我们可以将它称作灵感。

这就是我们说的文艺创作的灵感人皆有之,关键是你是否抓得住。

抓住灵感是什么意思呢?无非就是捕捉瞬间的冲动,通过另外一种表达方式,比如音乐、比如绘画、比如文字,将这种冲动固化下来,在不同的读者看到你的创作表现时,通感领悟到这种冲动,最终被这种灵感所打动——这就是文艺作品的最高境界,引起受众的共鸣。

也只有如此,能够动人入心的作品,才会具有艺术价值,从而具有商业价值。

不论哪种文艺创作方式,其关键在于扑捉灵感并用表现手法固化。

相对于创作音乐、创作绘画艺术,文字记录情感是最普通的一种方式,是我们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因为语言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文字表达是现代人从小就要学习领悟的沟通技能。

朋友圈、微动态的表达,实际上就是情感冲动固化成文字最直观的形式。

诗歌,是文字格式的形而上者诗是韵文

有韵脚的文字作品,我们才能称之为诗。

诗歌有古体诗、现代诗和格律诗,格式上各有不同,还有长短句,长诗,词牌,散曲各种适合吟唱的格式。

诗未必短小精炼,但必然有其共同特质,那就是“韵”。

为什么用文字记录情感还不够,还需要有“韵”的诗歌?我们要搞清楚一点,诗歌虽然是文字作品,但只是文字记录了诗歌。

诗歌是早于文字存在的情感表达口语化作品。

诗的地位和文言文相等,但是更加接近口语化的白话文。

无论什么格式,但凡能称之为“诗”的,必然具备“高低起伏、节奏感、押韵”三点基本要素。

押韵,是韵文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韵文之所以是韵文,首先是因为押韵。

诗和词,都是精致化的韵文。

为什么必须要押韵呢?就是为了读起来“顺”,富有韵律性,以便吟诵或演唱。

我们平时说的“顺口溜”,就在于一个“顺”字。

这里“顺”的效果,主要就是通过押韵来实现的。

在文字中一些固定地方出现相同发音的字,让吟诵得以适当的规律产生停顿,并且逐渐找出押韵停顿位置的规律性。

人一旦掌握了规律,就会觉得理所当然地在下一个节点应该出现这种发音的字,而真正得到了这种反馈的话,心理就会得到满足,从而感觉到整首诗的通顺。

同时,有规则的停顿也是创造节奏感的基础。

如果连押韵都做不到,那就连“顺口溜”都不算,更不必说诗词了。

而诗词对押韵的要求,比顺口溜要严格而复杂得多。

并且押韵也不仅仅是为了追求“顺”,诗人们通过韵脚的多种变化来反应情感,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押韵本身,也就成了一种富有内涵而非仅仅形式的一种修辞方法。

所以写诗要注意什么?首先就是押韵。

然后是通过文字的高低起伏来产生句子之间的节奏感,让整体诗歌的节奏气息调和而不紊乱,或激昂充满向上的战斗力,或舒缓书写平和的生活浪漫。

我们通过押韵和节奏感控制来把握好韵文的情感内核走向,如果能够贴合地反映出我们在生活中捕捉的情感冲动,那么一首好诗就自然成型。

至于是写现代诗,还是古体诗,还是格律诗,都不是很重要。

格式细分,是进阶的问题,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诗歌反应情感的问题。

记住一点,情感确实很重要,但是你写的东西如果不押韵,就不要自称为诗。

写的好文字、好情感不是诗,又不丢丑。

因为诗是韵文、是吟诵体,我们一首作品出来,除了反映情感之外,还必须能够大声读出来,清朗通顺,高低起伏,并且有节奏,有韵脚,我们才能称之为“诗”。

不要拿那些实验作品来举反例,那些东西要么就不是诗,要么就是把韵脚隐藏得非常深。

押韵是诗的定义问题,由不得讨论。

有个俗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偷。

这个意思就是,只要深入阅读了很多的唐诗,自然而然一样就会写诗了。

你说你读了很多唐诗宋词,但不知道你是怎么读的。

但凡会写诗的人,无不是先从读诗开始,然后边写边进步。

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你读诗不一定真的用心,或者真的达到熟读的境界了。

再一个,你说你有一念成诗的冲动,这个情况很普遍,很多看到别人写的诗很好,都有这种冲动。

但这冲动的前提是幻想,是不切实际的。

写诗靠积淀,靠灵感,靠功夫,没有一个诗人会说写诗靠的就是冲动。

写诗需要注意什么,等你静下心来,认真阅读一段时间,这个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写诗靠悟性,别人的经验对你不一定适用。

但愿我的回答会对你有所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4396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9
下一篇 2022-10-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