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校艾滋病宣传资料

中小学学校艾滋病宣传资料,第1张

中小学学校艾滋病宣传资料 为什么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总是侧重于危害警示

我是在疾控中心专业做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我来回答一下!艾滋病是现代社会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其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体液传播(性传播),性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所以排除危险因素,一般是不会和艾滋病沾上关系的。

危险因素有哪些呢?无保护性性行为、肛交、多性伴侣、共用针器吸毒等都是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

从初始感染HIV到终末期是一个较为漫长复杂的过程,其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分为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意思是如果你感染了艾滋病,初期症状就是急性感染期的症状,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2~4周,一般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

以发热最为常见,可伴有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等。

所以从症状上看和感冒、腹泻等疾病很相似,很容易被人忽视;但如果出现了以上症状,有些人会容易乱想。

在这里要说清楚,艾滋病不是随随便便就会感染上的,如果你有上述的那些危险行为,且出现了可疑的临床症状,要引起重视,可以到当地疾控中心做相关咨询和检测。

当然,就算出现了,也不要恐慌,艾滋病虽然是难以治愈的传染病,但在现代医疗研究的不懈努力下,艾滋病已经成为了一种可以用药物控制的“慢性病”,感染者的生存、生活质量都不会受到影响。

日常的握手、拥抱、一起吃饭、牵手都不会传播艾滋病……哪怕是性行为,只要进行保护,都是没有问题的。

上文介绍了艾滋病相关的知识,那么为什么宣传教育侧重于危害警示?那是因为目前艾滋病确实不能被彻底治愈,虽然可以控制,但是需要终身服药,化学药物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副作用;第二就是艾滋病被挂上了道德的符号,如果感染了艾滋病,则会面临着别人的歧视等问题;第三就是感染了艾滋病会大大的加重医疗负担,因为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很贵,而感染者本人可能会劳动力降低,减少收入。

因此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主要侧重于危害警示,目的就是让大众知道艾滋病的危害,然后尽量甚至杜绝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让大家远离艾滋病。

我是在疾控中心专业做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因此有关于艾滋病的相关问题,可以关注私信咨询,谢谢!

艾滋病的警示宣传时至今日是相当落后了。

但是警示宣传是否有效,客观的说得两看。

防治初期时,警示宣传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传播速度更快,因为它简单,只需要两个字恐惧即可。

但是它的后果也是极其深远的,最直接体现在由于简短的警示宣传容易导致公众主观臆想再加上封建社会延续下来禁欲主义文化,导致了严重了污名化,并且严重地阻碍了艾滋病的防治和控制。

不治之症、性传播寥寥几个字即使其缺乏逻辑但足以触发公众的神经,再加上公众莫须有的主观臆想,污名化和伪科学相当容易传播。

但是要解释艾滋病可防可控,要进行安全性行为,目前有鸡尾酒疗法控制病情且寿命与普通人没多大差别,病毒载量低至不可测试时不具备传染性等艾滋病常识每一条若要严谨表达便是长长的赘述,宣传力远远不及缺乏逻辑的恐怖气氛,这也是为什么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的原因了。

但是,警示宣传是不仅有害于艾滋病的防控,而且是不利于保障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生命健康权的。

试想一下,在一个不宽容的环境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更愿意怎么做?隐藏自己免遭歧视。

可是明明按时按医嘱服药,就可以正常的生活啊!可是明明长期服药使病毒载量降低到不可检测,就可以无法传染给他人啊!这才是最好的从根源下手的防控方法啊!但是因为公众的歧视,导致难以控制。

从某种角度来说,我国艾滋病疫情进入向普通人群蔓延的阶段,每一个带有并表达歧视和偏见的人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4529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9
下一篇 2022-10-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