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的陈字是什么意思

陈皮的陈字是什么意思,第1张

陈皮的陈字是什么意思 陈皮为什么越陈越好?

谢邀。

在我国传统的食物和中药领域内,都有这“陈”的概念,例如白酒的陈酿,茶叶的陈藏,药材的陈化等等,都是“陈”的概念。

陈是一个名词,也是一个动词。

前期是指需要长时间存放,后者是存放的一种手段。

而中药六陈指陈皮、半夏、枳壳、麻黄、狼毒、吴茱萸六种陈放使用效果更好的中药;还有粮食中的“六陈”是指大米﹑大麦﹑小麦﹑大豆﹑小豆﹑芝麻六种粮食。

“陈”是一种保存药材的方法。

以一般的中药材的保存温度为例,药材在贮存过程中会随着外界温度和湿度的改变,会直接影响中药变质速度。

一般情况下,药材在常温(15摄氏度~20摄氏度)条件下是比较稳定的,但随着温度的升高,药材里面的物理、化学、生物变化均可加速。

例如夏季温度高,湿度大,中药材很容易出现虫蛀(温度在20摄氏度-35摄氏度,相对湿度70%~80%,含水量13%以上)、霉变(温度在20摄氏度~35摄氏度,相对湿度75%以上,含水量15%以上)、走油、变色、气味散失等现象,直接影响效果。

因此,药材在夏季贮存尤其重要。

“陈”是传统中医里面中药的“炮制法”之一陈皮从一片果皮变成一片传统的好定西,中间是需要经过多次的制作和炮制。

而陈皮的炮制也有很多种,一般来说常用的就是“晒制法”,就是把陈皮放置在太阳下晒干,在用布袋、蛇皮袋子等装入通风存放陈化,需要不断反复翻晒和陈化三年时候才能成为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陈皮”。

在全国各地都有很多种制作陈皮的方法,有炮制、蒸煮、蜜制、醋制等等,而笔者本文则介绍传统的陈皮制作方法,就是“翻晒陈化法”。

翻晒陈皮的目的,是需要其“氧化”的过程中不至于发霉蛀虫等。

一般来说,当药材含水量低于10%,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温度低于15℃时,不易发霉。

霉菌和害虫在10摄氏度以下不易生长,泛油、溶化、粘连、气味散失、腐烂等中药材的变质反应在低温时也不易发生。

因此,将中药材放在阴凉干燥处(如冰箱),有利于保存其有效成分,但陈皮就不能放置冰箱,会导致陈化休眠。

陈皮的“陈化”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缓慢氧化”的经过在一定程度上,5年以上的陈化期过后的陈皮,可以参考中药材的保存条件,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陈皮跟普通中药材有不同的地方,特别是3年以下还在陈化期的陈皮。

因为大多数的陈皮还不是“成品”,而在存放的过程中,还会发生不断的氧化反应,而温度的提高,就会让氧化起到促进作用,即陈皮中的蛋白质、淀粉、糖分等成分在自身转化中需要升温来加速。

而氧化的过程本来就会消耗能量而释放热量,所以在陈化旺盛期(前3年)的陈皮,会出现自身发热的情况也是正常的。

正因为陈皮需要一定的温度来陈化,同时也为霉菌的寄生、虫蛀提供了条件,而害虫的排泄物也会给微生物和细菌创造生活条件,也会引起霉变,这就形成了一个“交叉”的过程。

因此老李认为,夏季温度高对于陈皮的发霉影响是双面的,温度高促进陈化,但同时需要控制好湿度以防止霉变。

不同年份的陈皮功效有着本质的差异陈皮的药用历史悠久,药用植物价值高,目前国内外对其生长习性、生物活性、药用成分及药理作用等研究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临床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陈皮自古以来就是药食两用的佳品,陈皮作药用,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和胃的功效。

陈皮的记录,最早出现在东汉《神农本草经》中,距今有1900多年,药用历史悠久。

陈皮作“食用”,也是我国老百姓餐桌上的必备之品,可用于轻症疾病及慢性疾病的食疗,与多种食材、药材搭配使用,制成汤、粥、茶、甜品等多种陈皮佳肴。

早在唐代《食疗本草》中就有对陈皮作食物使用的养生功效记载。

陈皮的应用,从药用拓展,作为一种香料可佐食物而用之,因其具有茶的要素:甘、香、醇、甜,与普洱茶结合,形成柑普茶。

陈皮发展到现在,已然成为老百姓所熟知的临床常用中药。

一般陈皮的陈化需要达到陈皮的效果,就需要3年时间,因此3年前和3年后的陈皮,其本质的差别是非常大,无论是香味和外观,都有很大的差别。

一般入药陈皮来说,就需要3年以上的陈皮。

吃陈皮是越老越好吗?那就真不一定!随历史发展,历代医家根据自身经验对陈皮功效有所拓展。

我国最早本草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末年,以橘柚之名首次记载其性味功效及产地, 载:“橘柚味辛,温。

主胸中温热逆气,利水谷。

久服,去臭,下气通神。

一名 橘皮,生川谷。

”到了魏晋时期,《名医别录》强调陈皮止咳、止呕、止泄的功效。

由此可见,“陈皮”的药用历史悠久,千古流传,其以橘皮之名列于橘袖下,最早记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入木部,到魏晋时期《名医别录》将橘柚列入果部,《本草经集注》首次提出“六陈”(陈皮、半夏、枳壳、麻黄、狼毒、吴茱萸)之说,橘皮须陈久者良,此后陈皮陈用的方式一直延续至今,到唐代《食疗本草》首次以陈皮之名收载,宋代以后,记载以橘皮、陈皮并见。

但陈皮是越老越好吗?根据《新会陈皮研究与应用》论文研究发现,陈化时间为10年以后陈皮基本成分已经不会发生明显改变,而3年5年8年的时间内容,其橙皮苷的含量降低,逐渐转化为油脂类,而且该物质是挥发油,呈现自然的香味,这也是很多说陈皮越陈越香的原因之一。

支持原创,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阅读与关注!

陈皮味苦、辛,性温,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所以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功效,主治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中国药典》(2010版)都以橙皮苷为衡量其质量好坏重要指标之一,明确规定:陈皮原药材中橙皮苷含量应不得少于3.0%,新版药典还对陈皮饮片也作出了明确规定,橙皮苷应不得少于2.5%。

由此可见,陈皮储存时间过长,会使挥发油等成分受到损失,影响到其质量和疗效。

但从古代的医学文献来看,三年份以上陈化期,才称得上是陈皮。

五年份陈皮适用于养生、预防疾病、调理身体状态。

十年份以上陈皮则具有治疗功效,被作为许多中药的必备成分,并且陈皮需要月月晒,年年晒,但现在很多药房是没有这些程序的,以至于很多药房的原料药出现发霉、变质的情况,不但影响效果,还会引起毒性反应。

对于当季的皮有些时候不能叫做“陈皮”,过量使用甚至还有很大的副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6225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