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烛作书

举烛作书,第1张

举烛作书 举烛的本义是什么

举烛的本意是举起蜡烛。

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燕国的宰相读信时望文生义,误解“举烛”之意却使燕国得到大治。

后来延伸出成语郢书燕说。

原文:郢人有遗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

”云而过书举烛。

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今世举学者多似此类。

译文有个(楚国首都)郢都(城市)有个人给燕国宰相写信,是在夜晚书写的时候,因为灯火不够亮,于是对拿蜡烛的人说:“举烛(把蜡烛举高)。

”一边说一边把“举烛”写到信上。

举烛不是书信的本意。

燕国宰相得到书信便阅读,高兴地说:“举烛的意思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的意思,就是举荐贤能并任用他们。

” 燕国宰相告诉国王,国王非常高兴,国家得到很好的治理。

治理是得到了治理,但并不是书信的意思。

现在的学者大多是类似这样的人。

扩展资料:与郢书燕说相近的成语为穿凿附会

穿凿附会出处:1、宋·洪迈《容斋续笔·义理之说无穷》卷二:“用是知好奇者欲穿凿附会固各有说云。

”2、朱自清《经典常谈·春秋三传第六》:但在解释经文的时候,却往往一个字一个字的咬嚼;这一咬嚼,便不顾上下文穿凿附会起来了。

3、范文澜《第一编再版说明》:“本编采取史料,避免墨守旧说,但也不敢率意而谈或穿凿附会以求新奇。

”含义:把讲不通的道理硬要讲通或不相干的事情硬扯在一起进行解释。

穿凿:把讲不通的硬要讲通;附会:把不相干的事拉在一起。

已赞过已踩过已赞过已踩过已赞过已踩过已赞过已踩过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收起百度网友ad29df12016-01-20知道答主回答量:18采纳率:0%帮助的人:5万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关注展开全部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亲,采纳我哦!

云而过书举烛的书的意思

书是书写的意思。

这句话出自出自文言文《郢人燕说》。

这句话翻译:结果无意识地在信里写上了“举烛”两个字。

书拼音:shū,部首:乛,笔画:4,繁体:书,五笔:NNHY。

释义:1、写字;记录;书写。

2、字体。

3、装订成册的著作。

4、书信。

5、文件。

6、姓。

组词:书写、念书、藏书、书画、书房、说书、草书、书包、看书、书本、还书、丛书。

笔顺扩展资料:1、书写 [shū xiě]释义:写;抄写。

称抄书小吏。

2、念书 [niàn shū]释义:读书。

特指在校读书。

即上学。

念,常思也,因此,“念书”可理解为:常常想着所学的内容。

属于信息方法是范畴。

3、藏书 [cáng shū]释义:图书馆或私人等收藏的图书。

4、书画 [shū huà]释义:书画是绘画和书法的统称。

画,是人们生活中创造的结晶,画的起源久远,有着丰富的意思。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中国古代,诗与画分不开。

画的作品也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画中常常包含着艺术家强烈的思想感情,因此艺术也深深地孕育在画中。

书,一说是书法,也就是俗话说的所谓的字,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书是指文化内涵。

5、书房[shū fáng]释义:书房,又称家庭工作室,是作为阅读、书写以及业余学习、研究、工作的空间。

特别是从事文教、科技、艺术工作者必备的活动空间。

书房,是人们结束一天工作之后再次回到办公环境的一个场所。

因此,它既是办公室的延伸,又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书房的双重性使其在家庭环境中处于一种独特的地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6374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