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意思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意思,第1张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意思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什么意思

原诗句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完整保全。

比喻宁愿保持高尚的气节死去,而不愿屈辱地活着。

宁可什么也不要,也不要不好,不完美的东西。

成语出处:《北齐书·元景安传》:“初永(元景安父)兄祚袭爵陈留王,祚卒,子景皓嗣。

天保(齐文宣王帝高洋年号)时,诸元帝世近者多被诛戮,疏宗如景安之徒,议欲请姓高氏,景皓(元景安堂兄)曰:‘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景安遂以此言白显祖(指高洋),乃收景皓诛之,家属徙彭城,由是景安独赐姓高氏。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意思"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您是怎么理解的?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句话,字面意思是宁肯做碎了的玉,也不做完好的瓦片。

这句话通常用来赞美一个人的气节、品质高尚。

宋代文天祥兵败被俘,威武不能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作诗以明志,宁死为碎玉,不降为瓦全。

民族气节之高尚,万世旌表。

共产党人刘胡兰,敌人威逼利诱不能撼动其革命意志,宁玉碎于敌铡刀之下,也不变节瓦全。

舍生取义之品质,令人景仰。

明代的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当代的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古往今来,多少民族大义之士。

为了国家,为了正义的事业,不断演绎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的神话。

他们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精神,像天上银河中璀璨的明星,闪烁着玉质的光茫,熠熠生辉,历久弥新……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您是怎么理解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这句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为了保全做人的气节,可以弃生命于不顾。

孟子说过:"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患有所不避也;死亦我所恶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不为苟得也。

生亦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也是在说,生命虽然可贵,但为了更加高尚的气节大义,宁肯不避祸患,舍弃生命,也绝不苟且偷生。

这层意思后来也演变为另外一句成语:取义成仁(舍身取义,杀身成仁)。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确实是一种值得弘扬,令人钦敬的高贵品德。

它显示出的是不愿与现实妥协的一种决绝的,刚烈而又骄傲的做人骨气和精神。

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被楚国的权势贵族所排挤,爱国抱负无以施展,却又不愿同流合污,而遭放逐,最后满怀忧愤自沉于汨罗江。

楚霸王项羽,兵败乌江,自愧于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仰天发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驹不逝。

驹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的悲叹后,愤而拔剑自刎!遂给后人留下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惋惜慨叹!南宋的爱国诗人文天祥,兵败被俘,拒绝投降,甘愿赴死,并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近现代更有无数的爱国志士,为了国家民族的大义,不计个人得失,毁家纾难,心甘情愿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英名永垂青史,他们的精神气贯长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种品质值得提倡和景仰,它虽然叫一个人失去了生命,但却捍卫了做人的尊严!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它又不是适用于任何的场景。

只有当个人生命的尊严受到屈辱和挑战,当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遭到无情的践蹋和摧残,而自己又身陷囹圄,无力改变时,它才值得付出个人宝贵的生命去抗争。

大多数时候,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到挫折,和面对巨大的不公时,我们实际上,又不得不与无情的现实相妥协。

于是又诞生出人类另一种机变的处世哲学,这便是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意义相左的,"忍辱负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等。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易时移,人类总需要随时随地改变自己,去适应周边的环境,人类也总可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找出理由。

中华民族,绵延深厚的文化,蕴育出许多优良的传统。

但传至后世,很多都改变和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这不知道是人类的进步抑或是悲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6445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