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什么意思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什么意思,第1张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意思是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完整保全。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拼音:nìng wéi yù suì,bù wéi wǎquán,“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原义是宁愿做高贵的玉器而破碎,也不愿做低贱的瓦器得以保全。比喻宁为正义事业而牺牲,也不苟且偷生。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也作状语;含褒义。

出处:它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北齐书-元景安传》。

景皓曰:“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唐-李百药《北齐书·元景安传》)

造句:咱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能突围就突围,万一出不去,就跟他们拼到底吧。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渑池之会》主要讲述,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他随侍赵孝成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而立功的故事。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第二年,赵惠文王十七年(公元前282年),秦借口赵不跟它联合攻齐,派兵攻下赵的两座城池。赵惠文王十八年(公元前281年),秦兵侵赵,攻下石城(约当今河南林县西南)。赵惠文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秦将白起率军攻赵,取光狼城(约当今山西高平县西),斩杀赵国三万人。秦在对赵进行军事威胁的同时,又在外交方面迫使赵国屈服。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秦王派使者通知赵王在西河外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地方作友好会见。赵王畏惧秦国,想要辞谢不去。廉颇、蔺相如两人商量之后对赵王说:"大王不去赴会,显得我们赵国软弱、胆怯。"于是赵王决定去和秦王相会,带蔺相如同行。廉颇送到国境上,与赵王诀别时约定说:"大王出发之后,估计来回路程及会见的礼节完毕,前后不过三十天。要是过了三十天还没有回来,就请让我们立太子为王,用以断绝秦国扣留您作为要挟的念头。"赵王答应了。

赵王到了渑池与秦王相会。席上,秦王酒喝得很畅快的时候,对赵王说:"我听说您喜欢d瑟,请d一曲给我听听。"赵王就在筵席上d了一曲。秦国的史官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饮,命令赵王d瑟。"蔺相如上前对秦王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现在我奉献盆缶,请秦王敲敲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肯答应。蔺相如捧着盆缶上前,跪着献给秦王。秦王还是不肯敲。蔺相如说:"我跟大王的距离不满五步,大王要是不答应我的请求,我可要把颈上的血溅到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卫们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瞪起眼睛,大声呵斥他们,吓得那些人直向后退。秦王很不高兴,只得勉强在缶上敲了一下。蔺相如回头叫赵国的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国的群臣说:"请赵王送十五座城给秦王作为献礼。"蔺相如也说:"请秦王把国都咸阳送给赵王作为献礼。"直到酒筵完毕,秦始终不能占赵的上风。赵国调集了大军提防秦国进犯,秦国也不敢有什么举动。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原义是宁愿做高贵的玉器而破碎,也不愿做低贱的瓦器得以保全。比喻宁为正义事业而牺牲,也不苟且偷生。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北齐书·元景安传》:“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用法: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也作状语;含褒义。

示例:

1、清·吴楚材、吴调候等编选《古文观止·袁宏道(徐文长传)》:“深入寸余,竟不得死。”清·吴楚材等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可伤可痛!”

2、近代·章炳麟《为〈民报〉封禁事移让日本内务大臣平田东助书》:“本编辑人兼发行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3、现代·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咱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能突围就突围,万一出不去,就跟他们拼到底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268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3
下一篇 2023-0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