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夷长技以自强

师夷长技以自强,第1张

师夷长技以自强 师夷长技以自强什么意思

1、师:学习。

夷:外国。

长技:比我们擅长、优秀的技术。

以:用来、以便。

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来使自己强大起来。

2、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

师夷长技以自强发生在19世纪60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比“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层面和程度又进了一个层次.“师夷长技以制夷”出自魏源《海国图志·叙》:“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师夷长技以自强是哪一派别的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思想?

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的过程,这是一个民族不断觉醒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过程。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近代中国人开始了解世界,探索救国之路的开端,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是学习和利用外国先进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

“师夷”是手段,“长技”是内容,“制夷”是目的。

鸦片战争前清朝国势衰落,腐朽落后,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与落后于西方。

而西方早在14、 15世纪就已经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他们积极向外扩张,建立殖民地,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

明代万历年间,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同时带来西方科技、文化等。

这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有所触动。

此时中国的科技文化已逐渐落后于西方。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他们把侵略的目光转向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

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清政府的统治之下,腐朽落后,闭目塞听,仍以“”天朝上国”自居。

读书人多埋首经书远离现实,少少数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如林则徐等人开始提倡“经世致用”思潮。

1840年鸦片战争中,英国的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中英交战两年了,道光帝还不知道英国在何方。

他派人审问英俘,竟提出这样可笑的问题:“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与俄罗斯是否接壤?”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了,他们开始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林则徐在广东主持军务期间,积极探求西方军事科学技术,引进西方先进船舰大炮并加以仿制。

他主张建立一支“器良、技熟、胆壮、心齐”的新式水师。

林则徐还组织人编写了《四洲志》,后来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写成了《海国图志》,这是当时最详实的历史地理专著。

在这本书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 “夷之长技三: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

”1843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这本书在中国当时没什么影响,1851年,日本海关在检查中国入境商船时,发现三本此书,如获至宝,传到日本后却被日本人奉为至宝,一连翻刻了25版,成为畅销书。

这本书对日本后来的明治维新,起了很大的思想启蒙作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变强大了,反过来侵略了中国,这不能不说是个历史的悲剧。

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句话最早是清代著名思想家魏源所提出,这是在他1842年所著的《海夷图志》中所提出。

魏源曾经为江苏巡抚幕僚,所以他对西方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同时魏源与大清第一位睁眼看世界的高层官员林则徐是至交好友,他和林则徐对西方先进的科技深为叹服,所以他们俩都是极力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人。

清政府在什么背景下开始重视师夷长技以制夷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的先进武器打醒了梦中的清朝人,这时期有识之士开始重视西方世界的先进科技,比如林则徐和魏源等人,他们是最先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但是当时的清政府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火烧圆明园之后,咸丰帝在火烧圆明园之后第二年去世,其子同治继位,咸丰帝死后不到半年,慈禧发动政变肃清了咸丰帝临死时遗留的肃顺等八大顾命大臣,慈禧彻底掌握了实权。

慈禧毕竟历经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火烧圆明园,她是深深地被西方列强的先进武器打怕了,而此时国内还爆发着如火如荼的太平天国起义,所以慈禧决定听从以恭亲王奕䜣、李鸿章等人为首的洋务派大臣,举行洋务运动,这时期建立的安庆内军械所就是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开始,而洋务大臣们借鉴了魏源和林则徐的思想,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

其实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不是像日本的明治维新一样进行根本体制的改革,只是单纯的学习皮毛,慈禧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洋人的先进武器自卫和消灭太平天国起义,更多的是为了借助西方先进武器消灭太平天国。

所以最开始清政府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不单纯是为了对付洋人,更主要是对付自己人,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带有局限性的思想其实魏源最初的思想理念并不是单纯的希望清政府能学习西方的皮毛,更多的是希望借鉴学习西方一切优秀的东西,包括制度和体制,这才是林则徐和魏源最初的思想观点。

但是这个思想到了洋务派手里,它就变得局限性很强了,因为它的最终目的只是模仿学习西方的先进武器,而没有想过从根本制度上进行改变。

其实这个局限性也说明了以奕䜣和李鸿章等洋务派大臣为首的封建贵族有识之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慈禧的目的很单纯就是自卫和剿灭太平天国起义,保障封建贵族的利益不受损,而她在支持的洋务运动之下一旦遇到任何封建保守派的阻力或者深化革新妨碍了封建贵族的利益,她就会立刻喊停,她一喊停,洋务大臣的软弱性妥协性就表露无疑。

洋务运动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无法深入开展,注定它只能抄袭西方的皮毛。

所以几乎同时期开展向西方学习的沙俄帝国和日本都能在最后超越清政府,成为世界强国之一。

写在最后愚昧无知且权力欲滔天的慈禧太后注定无法带领清政府走向富强,即使他们喊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这也只限于是口号,没有带来一些真正的变革,所以没有变革,清政府不可能变强。

依旧在清政府这些封建贵族愚昧的统治下,清政府迅速走向衰败是必然,其实也不能完全怪奕䜣和李鸿章等洋务大臣的软弱和妥协,因为他们确实不是真正的掌权者,他们承受的是来自封建贵族各方面的压力,而慈禧太后在这压力强大情况下往往是喊停,所以他们不妥协没有别的办法。

因此在30多年以后检验洋务运动成果的甲午战争中,清政府主事者是以慈禧为首的封建贵族官僚主义,而日本却是具有革新意识和改革精神的明治天皇,所以清政府岂能不败,甲午之败也注定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终归只是一个口号,它的思想精髓并没有真正让当时愚昧无知的封建贵族重视起来,所以清政府一败再败,各种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因此师夷长技以制夷也彻底被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志士视为幻想,因为这个幻想最初规划的很好,但是事态发展中封建贵族并不是能跟着这个幻想走,所以孙中山先生提倡必须革命,把这些封建贵族的命彻底革除,让他们退出权力中心,让真正的有识之士掌握权力,才能彻底改变中国,让中国强盛。

小岛知风拙见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6464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