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纪幽

韬光纪幽,第1张

韬光纪幽 如何赏析史鉴的《韬光纪幽》?

首先谢谢邀请回答。

史 鉴:韬光纪幽【原文】环西湖之山凡三面,西山最佳;据西山之佳惟四寺①,灵隐为最胜②;领灵隐之胜有五亭,韬光为最幽。

韬光在寺后之北高峰下③,其始由西北隅上山,路险峻,曲折蛇行,两旁皆岩崖斗绝,数里中连属不断。

嘉树美竹森其上,兔丝女萝之属蔓延而罗生,枝荫交加,苍翠蒙密,日光漏木叶下,莹净如琉璃可爱。

禽鸟闻人声近,辄飞鸣翔舞,若报客状。

峰回路转,客或先后行相失,望见树隙中微有人影,往往遥相呼应,遇会心处,则倚树而息,借草而坐,悠然遐想者久之,起而行,行而止,犹徘徊不忍去。

道中闻梵音泠泠,如金石出林杪,因徐步听之,久方及门。

堂宇因山为高下,明净整洁,一尘不生;周围峰峦环抱,势极奥曲,窈然深秀④,乳泉交流,屋上下随处充满,昼夜常如风雨声。

老僧八、九人,皆拥衲趺坐⑤,闭目静观,客至不起。

惟庵主者出肃客坐小轩中⑥,焚香供茗果甚虔⑦。

复引客出屋后,见大竹数万,竹尽,西一小丘,高可数丈,攀援而登其上,望见西湖湛然在城下⑧,南北两山绕湖,如双龙抱一白银盘,混漾不定,使人心目萧爽,神思飘逸,疑乘云御风,浮游于灏气上也。

吁!快矣哉!复循归路下山。

【注释】史鉴(1434—1496),字明古,号西村,别署西村逸史。

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

书无不读,尤熟于史。

淡泊名利,友人引荐其入朝,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

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

著有《西村集》。

① 四寺:指玉泉寺、集庆寺、灵隐寺、韬光庵。

② 灵隐:寺名。

晋咸和元年始建,明万历十二年重建,在西湖西北灵隐山麓。

③ 北高峰:在灵隐寺后,与南高峰相对峙,山路有石磴数百级,曲折三十六弯。

④ 窈然:幽远的样子。

⑤ 趺坐:即跏趺坐,双足交叉,置于左右股上,是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

⑥ 肃客:恭敬地引进客人。

⑦ 供茗:送上茶水。

⑧ 湛然:澄清的样子。

⑨ 萧爽:清静开朗。

【品评】作者依山而行,渐行渐上逶迤盘桓中,层层深入,点点感悟,一个“幽”字入境来。

文章精巧构思,文笔优美,行文婉转,富有诗情画意的流韵感。

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开阔视野中展现了韬光亭绮丽景致以及周边风景的幽雅清逸。

作者用笔洒脱,泼墨有韵,全景布局极有流动张弛感,信手拈来的各种景物,精妙构建在一种清幽邃远的境界中,嵌入轻巧,手法老道。

文中所说“窈然深秀”的幽境,空旷寂静,悠远洞开。

葱绿的树木修竹,蔓延的藤萝缠绕,日影隐约斑驳,林鸟俏皮活泼,诵经声传来,有种泠泠不觉而起,浸透全身。

泉水幽幽溢出,蔓延而开,四处充满了生机盎然,使得一切更加高洁、澄澈,犹如此时此景下的心境般。

当走出幽境,登上西小丘,放眼眺望远处的湖山,迎来的是一个超逸阔大、绚丽无比的浩淼辽远境界,恰似徜徉于天地苍穹间,有种山水共徘徊的人生快意!于是作者记幽而存,诸君共享,快哉也!喜欢我的回答,就关注我的头条号“江晓英”和“一块儿吃吧”!

史鉴,明代人。

《韬光纪幽》韬光、韬光亭,西湖的一处风景。

纪幽、作者游玩韬光亭的感慨。

文章开头用三个‘西山最佳,灵隐为最胜,韬光为最幽’,层层递进,描述了在西湖风景中,与其它的景色对比,‘韬光亭’在这些风景中是最美丽的、最值得游览的地方。

作者通过“路险峻,曲折蛇行”“枝萌交加,苍翠蒙密”,正面描写了‘韬光亭’的地势险要,沿途风景秀丽的景色。

通过“禽鸟闻人声近,辄飞鸣翔舞”“则倚树而息,借草而坐”,侧面描述了鸟鸣和人的活动情节。

正反交替,把作者自己游历‘韬光亭’的历程生动地用文字表述出来,作者文字言语用得特别,文学功底之深厚可见一斑,此文可以说是古文言文中的极品中的极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6517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4
下一篇 2022-10-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