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理工学院的国际合作

印度理工学院的国际合作,第1张

印度理工学院的国际合作

印度独立后,满怀希望和憧憬的新政府总理尼赫鲁就认识到,要把一个刚从殖民地独立出来的贫穷落后国家建设成为世界强国,就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理工教育。为此,印度创建了数所印度理工学院。印度理工学院不仅以国际一流的理工学院为目标,而且直接通过与国际一流的教育和科研机构合作将学院从一开始就置于国际一流的平台上,从而为学院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1951年创建的第一所印度理工学院卡拉格普尔分校就以麻省理工学院为原型构建起学术、科研和管理制度,从而在制度上实现了与国际一流的接轨。学院又从教师建设着手,聘请印度杰出的科学家戈什(J.C.Ghosh)爵士为校长,不仅汇聚了印度最优秀的学者,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招揽最优秀的教师,最先聘来的是欧洲的杰出学者克劳斯(R. A. Kraus)教授和蒂施纳(H. Tischner)教授,蒂施纳教授还是电子学和电子通讯工程系的首任主任。这样,从一开始学校就建设起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因此,几年之中学院就发展成为印度教学和科研水平最高的机构之一。
20世纪60年代,印度政府决定在第三个五年计划中重点发展理工教育,并推行质量改进计划。而印度政府在办理工教育程中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技术、教育、人才和经济基础都很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要办高水平的高等教育特别是理工教育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必须要借用国际组织和先进国家的经验和力量,来帮助印度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印度政府1956年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达成合作,该合作的产物就是1957年在孟买建立的印度理工学院。从1956年到1973年,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孟买分校接受了大量的苏联援助。苏联不仅赠送了大批教学科研设备,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61303030还派出专家到孟买指导,共派出了59名专家和14名技术员。而为了培养孟买分校一流的教师和科研人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提供奖学金让苏联培养了27名印度教师。1965年,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孟买分校又接受了苏联政府提供的额外援助,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7159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5
下一篇 2022-10-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