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图书馆排名

大学图书馆排名,第1张

大学图书馆排名 以下是全国前十图书馆排名 不一定完全按以下顺序
清华 北大 浙大 复旦 南京大学 华中科技大 上海交大 武汉大学 吉林大学 中山大学

一.清华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馆舍由联成一体的东西两部分组成。东部(老馆)建于1919年,扩建于1931年;西部(新馆)也即“逸夫馆”于1991年建成。全馆总建筑面积27820平方米。新馆与旧馆风格基本一致,浑然一体,是建筑工程中的杰作之一,曾被评为“北京市九十年代十大建筑”。

二.北京大学

图书馆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建于1902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国立大学图书馆。目前馆藏文献总量已达 450余万册,订有中外报刊7000余种。馆藏中外主要学科文献齐备,语种多样,还有古籍善本、旧报刊、金石拓片等 珍贵特藏。图书馆目前的馆舍于1975年落成,总建筑面积25500 平方米。近年来,图书馆朝着现代化方向迅速迈进。目前可利用Internet国际联机检索和光盘检索,为读者提高效率的文献信息服务。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已在全馆范围内投入使用。“国家教委北京大学文科文献信息中心”的建立,为全校师生和全国高校系统提供了高水平的现代化信息服务。“‘211工程’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管理中心”正在建设中。 图书馆新馆于1998年建成后,总面积达到50000平米,阅览座位4000多个,总藏书容量超过600万册,在规模上将成为亚洲高校第一大馆。

三.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图书馆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图书馆之一,其前身为建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藏书楼。1998年9月,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为新浙江大学,图书馆也随着学校的合并,形成统一的浙江大学图书馆。2003年10月,2.2万平方米的紫金港校区新图书馆落成启用。目前,全馆拥有馆舍5座,总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总阅览座位6800个。

四.复旦大学图书馆

复旦大学图书馆前身为戊午阅览室,1922年正式建馆。现由文科馆、理科馆、医科馆、张江馆、江湾馆组成,馆舍面积55,933平方米。
至2007年底,馆藏文献480万册(包括图书和期刊合订本),其中线装古籍近40万册(包括善本6万册),民国时期图书10万册。 年订购中西文纸本期刊7,000余种,订购电子图书126万册,中西文全文电子期刊2.9万余种,各类数据库253种。

五.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图书馆、同济医科大学图书馆、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图书馆合并而成。三座功能完备的图书馆总面积43020平方米,馆藏文献349万册(件),涵盖了理工文管医等9大学科门类。1989年全国文献资源调查,确认机械、机械工业,电工技术,电厂热能动力工程,金属学、金属工艺,电子材料与原器件,制冷及低温工程,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计算机器件与设备,工业自动化,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系统工程,通讯与信息系统,环境卫生学,基础医学,病理学,内科学,传染病学,外科学,妇产科学,药理学等20个学科文献达到研究级。特别是特种文献、检索文献和德文医学文献、城市建设科学文献的收藏和数据库建设,已引进30多种电子文献和数据库,已自建中外文书目数据库40多万条,湖北省高校西文期刊联合目录数据库1万多条,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博士学位的论文数据库、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特色数据库。

六.武汉大学图书馆

位于东湖之滨的武汉大学图书馆源于上个世纪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图书室,1917年正式建馆,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图书馆.座落在狮子山之顶的老图书馆大楼建于1935年,其历史悠久,环境幽稚,建筑风格独特,是武汉大学的标志性建筑.
武汉大学图书馆现设总馆、工学分馆,信息科学分馆和医学分馆,均为湖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全校馆舍总面积达44136平方米, 阅览座位4256个,校内读者6万。全校28个学院设有图书资料室,在业务上由总馆统一领导,共同组成学校的文献服务网络。图书馆每年入藏中外文图书90000余册,定购报刊10000余种.截止2002年底,馆藏印刷型文献总量达519万册,拥有各类型非书资料500余、数据库130余种

七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于1896年。同年建有一个图书室。1919年建成一座独立图书馆大楼。1981年7月,在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王震等同志亲自关怀下,原香港环球航运集团主席包玉刚先生向上海交通大学捐赠1000万美元,建设一座现代化图书馆,于1985年10月落成使用,叶剑英同志亲笔题写馆名。1990年,为适应学校的发展,在闵行校区兴建了包玉刚图书馆,于1992年4月启用。1999年9月,上海农学院正式并入上海交通大学。现图书馆徐汇校区包兆龙图书馆、闵行校区包玉刚图书馆、闵行校区文科图书馆和七宝校区图书馆组成,总面积44,200㎡,阅览座位4,000座;至2003年底,馆藏文献260万余册(件),中外文科技类现刊4,000余种, 25万种电子图书, 外文电子期刊近10,000种,中文电子期刊7,000余种,国内外网络版学术资源数据库系统30余种(200余个数据库),其中大型数据库有:Web of knowledge、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EI Village、OCLC Firstsearch、Elsevier、Springer-link、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中国学术期刊网等。面向全校四万余名师生,为教学科研和科技园区服务;同时对兄弟院校和社会开放服务。

八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图书馆创办于1924年,初名广东大学图书馆,由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政法专门学校、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和广东公医学校的藏书合并而成,其历史可追溯到1906年建立的两广优级师范学校藏书楼。1926年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部分藏书调配至其它高校,新成立的中山大学图书馆以原中山大学图书馆的文理学科藏书为基础,并入历史悠久的岭南大学图书馆藏书和中南地区其它高等学校图书馆的部分藏书,初步形成多学科的综合藏书体系。其间,中山大学图书馆的馆址和馆舍随中山大学校址的变迁曾多次变化,建国后曾长期沿用原岭南大学图书馆的馆舍。

九吉林大学图书馆

自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立以来,学校图书馆购进中外文学名著、艺术、音乐、舞蹈、

体育文化道德修养等等素质教育类书刊41846种,共计107483册,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图书馆改变了以往小说类图书只供文科学科使用的规定,在理科图书馆开设了小说阅览室,大大方便了理科学生的借阅。同时,在文科馆学生阅览室,补充有关科普、计算机、外语等方面图书,提高了文科学生适应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学校还建立了文化素质教育图书中心。并在校园网上开辟文化素质教育专栏,把有关书籍、课程和报告的录像、录音以及其他影音资料上网,发挥接入每个学生寝室的校园网的教育作用

10、南京大学图书馆历史源远流长,其发展可上溯至十九世纪初建立的中央大学图书馆和金陵大学图书馆。1994 年,建立浦口校区分馆, 至2007年,分馆藏书已达到34万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7253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5
下一篇 2022-10-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