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学哪的古生物学比较好?跟国外比呢?

国内大学哪的古生物学比较好?跟国外比呢?,第1张

国内大学哪的古生物学比较好?跟国外比呢? 两个办学实体,教育部对外是一所大学,对内是两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古生物学是国家重点学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创建于50年代,是中国第一个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现有研究人员2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教授16人,副教授5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0人,占80%;具有硕士者4人,占16%,8人具有博士后经历(以上均为2005年统计数据)。长期的合作研究造就了一个高质量、高层次、结构合理、多学科密切结合、能够解决一些复杂地质问题的学术研究梯队。几十年来一直是培育古生物学与地层学高级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毕业生中有一些已经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又是一个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研究领域宽广,综合性强。除了多门类化石的分类学研究,还利用明显的人才和多学科支撑优势,开展了大量综合性研究。近年来负责和承担了许多国际合作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项目、“973”项目,“863”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历史大地构造、生物古地理、古大陆再造、层序地层学和综合地层学、大陆边缘地质以及多层圈相互作用、古地理-古环境演变与沉积矿产资源的形成环境相关性等方面的研究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些方面接近国际领先水平。在长期的科学研究活动中,形成了明显的研究方向。
1、高分辨率综合地层和年代地层自然界线:以“地球发展阶段论”和“节律观”为指导,重视多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充分运用多学科综合研究手段对地球演化突变期的地质记录进行岩石地层、生物地层、事件地层以及生态地层、磁性地层和同位素地层等多学科的高分辨率综合地层研究,揭示地层记录中各种特征演化的自然节律,重建地球演化突变期生物圈与沉积圈的协同演化和各种地质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论证重要地层界线位置及其优化方案,使年代地层单元与地球发展演化的自然节律相对应,提高了年代地层对比的精度和可 *** 作性,建立高分辨和高精度地层划分和对比格架,解决一些重要地层界线在不同沉积相区地层的高精度对比问题。把年代地层与地球演化的节律相结合,对现行的确定GSSP方法程序提出深化和改进方案,努力尝试建立反映地球演化自然节律的新一代地质年代表。在这个地球科学的根本问题上有所建树。以地球演化突变期重大地质事件及其关键科学问题的综合研究为突破口,以带动学科的深入发展,侧重地球浅层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环境演变过程研究。
2、层序地层和海平面变化:以露头层序地层为主,对各种沉积相区进行深入细致的层序地层学研究,建立高分辨地层序列和地层格架与海平面变化旋回,在层序地层学及其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方面形成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进一步完善了层序地层级别体系及其与天文周期的可能联系,试图使年代地层系统反映地球和天体相互影响的自然周期。加速推广露头层序地层学在油气资源与沉积矿产勘探和区域地质制图方面的实际应用。从而在露头层序地层学的理论、方法、实践等方面提出新的认识,努力建立中国层序-年代地层系统,充实和完善地质年表。使我国在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实践上继续保持国际领先地位。
3、古地理和古大陆再造:以“全球构造活动论”的地球演化观为指导,以全球古大陆再造为重点,综合运用古地磁、生物古地理、沉积和古气候等资料,重视GIS和计算机自动成图等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开发和应用,通过地球演化突变期沉积作用、地层格架、生物古地理、地球化学研究分析,研究大地构造分区和不同大地构造单元之间的演化关系。把古地理研究与地球动力学相结合,探讨地球表层的行为及其与深部作用之间的关系。把古地理研究与盆地分析、岩浆活动、火山作用与地球的深部过程联系起来,重建地史时期地球动力学演化特征,揭示地球的整体演化规律。这项研究将推动相关学科,包括历史大地构造、沉积古地理、生物古地理、古地磁及相关地理信息系统等研究的综合发展。
4、微体古生物学:除了微体古生物系统分类研究外,主要致力于微体古生物学综合研究体系的建设,以微体古生物类群的系统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和生物地层学研究与古海洋环境、古全球变化研究相结合为特色,重点研究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沟鞭藻等微体生物门类的生态学、地层学、气候学和海洋学意义,特别重视在能源勘查以及海洋资源评价中的应用研究。可能将在海洋生物壳体的微量元素(Cd/Ca、Sr/Ca)、同位素(44Ca/48Ca)特征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古厄尔尼诺(El Nino)的生物和生物化学信号识别、白垩/第三纪的界线事件和特提斯海的最高海相层层位研究等方向取得重要突破。
5、进化古生物学:在进化古生物学方面的主要研究领域为软体动物系统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及遗迹化石学、古植物学、第四纪哺乳动物、古人类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在系统古生物学、中生代生物地层学、华夏植物群和陆相遗迹化石与环境关系、热河动物群生态环境及埋藏、以及地史关键时期生物的绝灭-残存-复苏-辐射型式等方面有望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在进化古生物学研究领域,除了要巩固我校的研究特色以外,还要在下列几个方面不断拓展:(1)古生物学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方法的研究;(3)古生物学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研究;(3)古生物学研究与重大地质问题研究的结合。
6、古海洋学:重点研究南海海域的生物化石记录、沉积地球化学记录与高频气候变化,西太平洋—北印度洋表层热传输及其对华南地区气候变化的影响,孟加拉湾古海洋学信号对青藏高原构造隆升的响应。将在15万年以来西太平洋—北印度洋温盐传输体系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我国西南地区的降雨影晌、350万年以来孟加拉湾水域表层水团化学性质和营养度的变化与青藏高原隆升的耦合关系等方向可能取得重要突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7651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6
下一篇 2022-10-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