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桑梓在古代是什么意思,第1张

桑梓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古人把故乡称呼桑梓是为什么?

《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之。

”桑与梓是古代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这里是说,见桑与梓,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

张衡《南都赋》:“永世克孝,怀桑梓焉;真人南巡,睹旧里焉。

”后用作故乡的代称。

柳宗元《闻黄鹂》诗:“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古代人们外出,由于受交通运输工具的限制,除了水路坐船就是骑马,往返一次年二半载,常常使得人们睹物思景,怀念故乡。

通过以上对“桑梓”的解释,用现代人的话说睹物生情,见到桑梓使人不自觉中就会联想到故乡和故乡的父母及家人。

现代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多数人长大以后无论是务工、经商,还是戍边与求学等等,离开桑梓地已经是常态化。

在怀念故乡思念亲人方面仍不比古代人逊色有多少,这可以通过每年春节前后的车站、机场和码头到处人满为患,摩肩接踵的人群不难发现,都是归心似箭,为的就是返回桑梓地与亲人们的团圆。

好的是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快捷,便利,使得外出游子尽可能的减少舟车劳顿和路途焦虑。

即使由于种种原因耽误行程,视频电话也能暂时解决思念双方的思念之苦。

这种由科技进步所带来的便利条件,使得古人们望尘莫及。

过去人们常言:父母在,不远行。

不远行的根本原因就是交通条的限制。

反观现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还有空中的飞机,极大的解决了人们的出行问题。

国人的故乡情结比较浓厚,这也是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

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无论远走他乡多少年,有多远的距离,哪怕是隔着千山万水,对故乡的留恋情结确实始终如一,念念不忘的还是桑梓地,念念不忘的还是故乡情。

外出的人们对桑梓地的怀念,本属人之常情。

故乡的山水,故乡的黄土地气息,还有故乡那割不断的血脉关系,都是令人怀念的因由。

人们外出奋斗,无论是为官还是经商、打工和求学,时间久了,或多或少都会产生思念故乡的时候。

每当西阳夕下,夜深人静的时候,看到那一轮明月和窗外的桑梓树,让人浮想联翩,夜不能寐。

这就是桑梓情,故乡意,牵挂着个人的心情。

(原创于:2021/03/16)

在古代,村庄的四周房前屋后常常种植较多桑树、梓树。

很早以前,我国古代人民就会学了养蚕,为了给蚕提供充足的食物,就在村庄周围种植较多桑树。

梓树因其枝繁叶茂,形态秀美,存活力强,加上梓树长大后,其树干是做家具的好材料,其树皮、叶可作药用、农药和饲料,所以古人也喜好种植。

古人以为木莫良于梓,书以“梓材”名篇,礼以“梓人”名匠,宅旁喜植桑与梓,以为养生送死之具,故迄今又以桑梓名故乡也。

桑梓指代故乡在修辞上也称借代,用局部特征代替表示整体。

如李白的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也是借代的修辞手法,用孤帆代表船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9184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0
下一篇 2022-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