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洛城闻笛的意思

春夜洛城闻笛的意思,第1张

春夜洛城闻笛的意思 《春夜洛城闻笛》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在回答这道题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李白在写这首诗前的基本简历,便于增强对全诗表达情感的理解。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公元701年,从小聪慧好学,五岁诵六甲,十五岁时写的诗赋,就得到了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

李白喜好剑术和游侠。

二十四岁后,“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北到洛阳、长安,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李白希望多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曾穷愁潦倒于长安,后又滞留洛阳。

《春夜洛城闻笛》就是李白在洛阳时,住在一家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思乡之情而作的。

《春夜洛城闻笛》的解读,不仅是思乡这么简单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本诗的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但其中隐含的画外音,需要我们仔细揣摩。

起句从笛声落笔,夜深人静时,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忽然传来一曲动听的笛声。

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

我理解,“暗飞”有两层意思,一是不知是谁在吹笛,笛音从哪里来的;二是隐约看到了吹笛人,而自己只能在“暗处”远远地听着,显得很孤独和可怜。

因为当时诗人在洛阳滞留,这种心情通过“暗处”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句写缥缈的笛乐中,听到的是《折杨柳》。

为什么不写其他曲子,而是写这个曲子,也是有深意的。

其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表达出诗人离家十多年,一事无成,真是感到无限的多愁与怨忧。

所以,整首诗表面看是思乡心切,其实婉转表达了诗人求功无名的忧愁和羞愧心态,感到有点“无脸见江东父老”。

李白的思乡诗,伴随他的游历和坎坷一生李白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写下不少的思乡诗。

我们最熟悉的还有《静夜思》,满满的思乡情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李白刚远游离家一年多,在扬州旅舍写的,只是淡淡的思乡之情,没有其他隐含的意境。

接着我们再看一首《月下独酌》中的四句诗: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首诗,是李白43岁时在长安写的。

当时他官场失意,好友相继离去,没有家人和朋友陪伴他喝酒,使他感到特别孤独,经常一个人对月独饮。

李白的孤独,不仅是生活上的孤独,更多的是灵魂上的孤独。

所以,我们分析诗人的作品,有时不能简单看字面意思,还需从隐含的意境中,感受诗人的心理活动,这样才能更好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

洛城旅居,夜不能寐,辗转反侧间,忽闻窗外玉笛声声,哀婉清绝,余音袅袅,曲中分明折柳相送之意,暗思离家久矣,不知昔日故人,可否安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何人不起故园情,此夜谁家玉笛声,曲中暗闻折柳飞,散入春风满洛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李白来到繁华的洛城,在一家居住的客栈里,静听春夜中飘来的古笛声,一时思乡情切,吟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全诗以问开篇,以闻为线索,在想象中回旋,以思收笔,布局自然,一气呵成这首诗延续了李白一贯的诗风,直抒胸臆,浅显易懂,寥寥数语,把一个游子在外的离情别绪体现出来,如同闲谈白话一样,丝毫没有扭捏做作的姿态这首诗无需注解,只需稍加填补,就是一首紧凑的思乡小诗。

反观一些现代诗中的晦涩难懂,无病呻吟,怕是连诗人自己都不知所云吧土命老蚁不知羞耻,就算是狗尾续貂,重新以现代的口气解读几句,在诗仙坟前,就当是班门弄斧的另一个版本了是谁在远处奏起了笛音,一曲未尽,风中折断的柳枝化作春愁缕缕,惊醒了洛城夜深了,我一人倚窗怅望,暮云掩不住满眼的繁华。

可谁又知道,洛城不是我的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9217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0
下一篇 2022-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