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邑

封邑,第1张

封邑 西汉建立后,分封功臣时,曹参封邑为何比位列第一的萧何还多?

一个封建国家成立之初,往往第一件事便是论功行赏,而论功行赏彼此之间必然要分个高低,此功劳之争不亚于在打一场战争,西汉建立之初便是如此。

西汉的第一功臣与第二功臣之争西汉之初,论功行赏,这本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但是此时却出现了一个争议,那就是西汉开国功臣萧何、曹参究竟谁的功劳更大?站在现在的角度来判断,这个问题很好判断,萧何乃是汉初三杰之一,连刘邦都说治理国家、运输粮草,吾不如萧何。

但是在当时却不是这样,曹参属于冲锋陷阵的将领,而萧何做的却是后勤补给的工作,相当于一个是带兵打仗的大将军,一个是运输大队的队长。

在乱世中,带兵打仗的将军是很重要的,毕竟打天下还得靠他们,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世看靠武将、盛世看文臣”,也因此,西汉之初武将阵营中有很多人都瞧不起文官阵营的人,而萧何便是文官阵营之首。

刘邦为何最后将萧何封为开国第一功臣西汉谁是开国第一功臣之争愈演愈烈,正所谓手心手背都是肉,刘邦面对两种针锋相对的声音,竟一时间也不知如何是好。

支持曹参者说:“曹参大人的军功,黑纸白字,十分清楚的记着呢!”“参功:凡下二国,县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马、候、御史各一人。

”曹参之功,攻下两个诸侯国,一百二十二个县级的城市,俘获两个王级的人物,三个丞相级的人物,六个将军级的人物,郡守、司马、军候、御史各一人,这便是曹参大人的功劳,所以,理应被列为开国第一功臣。

萧何的支持者这么说:“夫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

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待陛下,此万世功也。

”大概意思就是曹参大人虽然攻城略地、刀伤无数,功劳巨大,但是却是一时之功,潜台词是即便是没有你曹参,这个事别人也能做。

而萧何在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中,源源不断的补给粮草,尤其是在荥阳对峙的时候,正是源源不断的粮草,才是汉军能胜楚军的根本,因此,萧何所立之功是万世之功,理应第一。

刘邦权衡利弊,听两方之言之后,觉得还是萧何的功劳更大,于是最后决定封萧何为西汉第一开国功臣。

为何封邑的时候,第二功臣曹参的封邑要比开国第一功臣萧何的封邑还要多讨论完开国功臣们的排名后,便是对功臣们的封邑,这这个封邑又出了一个小插曲:萧何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曹参封为平阳侯,食邑一万零六百三十户在食邑这方面,第一功臣萧何竟然没有第二功臣曹参多,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说道这里已经很好理解了,在开国第一功臣之争时,刘邦把这个名头给了萧何,这样一来曹参以及曹参的支持者定然会不服气。

所以,在物质上,自己多给曹参一些,少给萧何一些,相当于安抚曹参极其支持者一下,告诉他们,我刘邦还是很器重你们的,众人也都知晓刘邦的意图,自然也不好在说什么。

就这样,西汉开国论功行赏结束了。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刘邦不是善男信女,通过封王封侯辨识功臣以及他们的势力,表面上不说,暗地里自有一番计较,刘家天下的食邑不是那么好拿的。

刘邦共封了七个异姓王:韩王韩信、楚王韩信(汉初三杰之一)、赵王张耳、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这七个王中吴芮、张耳早早病死,韩王韩信后逃亡匈奴,其余四王都被刘邦杀死,没有一个好下场。

(张良和刘邦剧照)张良、萧何封侯惹起的纠纷?公元前201年,刘邦迁都长安后开始封侯。

在以往的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中,刘邦都明确表示过,《史记》记载: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刘邦的这番话基本为后来封侯定了调子,确定了“汉初三杰”的地位。

(刘邦萧何剧照)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刘邦封侯开始就马上声明给张良齐地三万户,随便挑,这样的封地几乎等同于诸侯王,刘邦这样说是因为张良没有实实在在的战功。

刘邦那点小心思张良还是十分了解的,称自己起于下邳,同刘邦会师于陈留,希望刘邦将自己封为留侯,食邑一万户。

刘邦非常满意张良自我降低食邑,也不争什么第一、第二,群臣也没有什么话说。

按照现在的观点来看,出谋划策、管理后方后勤和前线杀敌是三位一体的,缺一不可。

但是当时汉朝的人还是非常注意实实在在的战功,大概源自于秦朝的军功制度深入人心,而军师参谋类、后勤类没有上阵杀敌,军功自然就少很多,确实有些不公平。

刘邦帮了没有具体军功的张良封侯,又点了少萧何为第一功臣,目的就是压制军队将领,以后主要进行国家建设了。

(萧何和曹参剧照)可是汉初军功者居多,自然引起议论纷纷,张良不争,萧何、曹参则不同,各有一班人马,互相攻击,将相不和。

其余将领们也是为了自己的食邑拼了!为何曹参的食邑比萧何多?曹参素有战功,负伤70多次,具体的军功有:共打下了两个诸侯国,一百二十二个县;俘获诸侯王二人,诸侯国丞相三人,将军六人,郡守、司马、军候、御史各一人。

排在汉初军功第一,按照当时的标准封平阳侯,食邑10630户,是万户侯,以前的食邑取消。

萧何具体的军功很少,刘邦封萧何酂侯,食邑8000户,这已经是超额封食邑了。

此时曹参食邑10630户,张良10000户,周勃8100户,萧何8000户只能排在第四位。

封侯完毕后,就是列侯们排座次,定先后。

众多臣子认为曹参功劳最大应该排第一,刘邦心里不舒服,他属意萧何排在第一位。

正当此时关内侯鄂君(食邑100户-200户)出来为萧何说话,陈说萧何后勤工作的重要作用,力主萧何排在第一,曹参排在第二。

刘邦乘势将萧何列为功臣第一,食邑增加2000户,成为万户侯,可以带剑上朝。

萧何食邑10000户,和张良一样,还是比曹参的10630户要少的。

刘邦封侯时主要为了抑制军队功臣,即便如此,封侯食邑第一还是要给武将功劳最大的曹参,这是刘邦的制衡的手段,平衡各种关系,传达以后国家治理的理念。

封侯结束后,曹参被派往齐王刘肥处担任相国,而萧何担任大汉的相国,从任用上来看,刘邦还是有偏向的。

不过萧何一辈子过的也战战兢兢,不像张良那样自我降低食邑,一生过的潇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1153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4
下一篇 2022-10-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