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怎么读

村居怎么读,第1张

村居怎么读 怎样引导孩子写《村居》和《咏柳》的读后感呢?

想要写好读后感,当然要从“读”和“感”二字入手。

下面我就以《村居》这首诗为例,从两个方面给大家谈一谈读后感的写法,希望能够帮到你哦!一要关注“读”。

要引导孩子读会、读懂、读透《村居》。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

孩子要想写好《村居》读后感,前提得读会、读懂、读透《村居》。

作为老师或者家长,我们应该从诗歌的作者、标题、内容、表达的情感四个方面来引导孩子吃透这首诗。

我们知道《村居》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高鼎闲居在乡村时,因春天的到来而观赏到美丽动人春景和天真烂漫的孩子放学后无忧无虑放风筝的情景,传达出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对闲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二要关注“感”。

要引导孩子在读懂这首诗的基础上去深层次地感知、感悟、感召。

“自古文章贵在真”,读后感的写作尤为如此,一定要说真话,诉真情!写好读后感,“读”是前提,“感”才是关键!我们可以从《村居》选取的美好意象,如“春草”“春莺”“春柳”“春烟”来引导孩子们思考;还可以从《村居》描绘的生活画面,如“散学儿童早归来”,“喜乘春风放风筝”来引导孩子思考、感悟。

还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如我们可以把诗歌中生机勃勃的春景、朝气十足的儿童放纸鸢的画面和如今宅家攻读网课、共克时艰的情景进行对比,引发我们独特的感悟,并及时号召大家珍爱❤️生活,敬畏❤️自然,以身作则,共战疫情!相信春暖花开的季节马上会到来!能做到这两点,要想写出好的读后感就不难了!学会写《村居》读后感,写《咏柳》读后感还会难吗?不过老师还有一招,可以让你的读后感写出新意,一展你与众不同的写作风采!想让你的作文写得更好,那就关注老师的“让语文学习更有趣”!期待下期能与你一起分享精彩哦!

你好。

我是喜爱古诗词的六衡妈妈。

很高兴分享我的引导方法。

《村居》和《咏柳》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书中放在同一位置进行学习的诗。

这两首诗词之所以放一块学习,是因为他们都是写春景的,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的。

两首诗词里都有”柳”这个意像,并且都是两位诗人在晚年时有感而发写下的名篇。

那两者在诗人的心中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最好也经历一个”听说读写”的过程去了解诗人的情感,让孩子体会两者的共通之处和不同之处。

因为要针对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进行引导,所以我们得让孩子先了解全诗大意。

圈出生字词,标好读音,遵循着“听说读写”的原则一步步引导孩子进行写作读后感。

下面具体来说一说:一、听听两首诗的朗读音频或者家长示范朗读,多听几遍。

二、说家长逐句说出每句诗词的意思。

带领孩子读通古诗,注意断句节奏。

同时让孩子复述整首诗的意思。

三、读一定要让孩子多读。

古诗里的韵律美是需要细读才能品味的。

四、写引导孩子写出来。

可以将一首诗扩写成一个故事或者将这首富有画面感的诗描绘出来。

然后再写出对整首诗歌的整体感受和感知。

下面来以《村居》为例具体说下:背景介绍:高鼎为晚清诗人。

这首七言绝句是诗人在朝廷遭受排挤后,隐居到村庄所作。

全诗大意:农历二月初,青青小草长出嫩芽,黄莺鸟在天空飞来飞去,万物复苏,欣欣向荣。

杨柳轻拂着河岸,仿佛陶醉在水雾之中。

孩子们早早地放学回来,急急忙忙地回家拿着风筝,借着东风放了起来。

全诗第一句“草长莺飞二月天”交代了时间和景物。

第二句写的是“杨柳醉春烟”的姿态,第三句和第四句写的是儿童放风筝的情景。

整首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写人。

刻画出了一幅富有生机春意满满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此刻的喜悦之情。

通过听家长或老师读,到自己读,然后理解全诗内容,最后进行写作。

可以先将整首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写出来,然后写出诗人此刻的心情以及对我们这些读者的触发。

最后,附一篇个人写的《咏柳》解读,可以参考一下:贺知章是一位生于初唐,成名于盛唐时期的著名文人。

在诗歌方面,《回乡偶书》 和《咏柳》最为脍炙人口;在书法方面,尤其擅长草隶书,据说画圣吴道子也曾向他学习过书法。

贺知章三十六岁就考中了科举进士,而且是第一名,也就是状元。

从那以后便开启了他长达五十年的官场生涯。

他不像大多古代文人命运悲苦,官场失意,而是一路顺风顺水,一直在中央做官,从未被贬职流放。

他乐观豁达,率真赤诚,恣意一生。

今天分享的这一首《咏柳》便是一首他晚年所作的,充满情趣的七言绝句诗。

早春二月的清晨,我在岸边漫步,阳光和煦,万物复苏。

远处那高高的柳树犹如碧玉一般,千万条细细的柳条就像绿色的丝带随风飘舞;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的?原来是好似一把剪刀的二月春风呀。

这首《咏柳》是咏物诗,不仅仅只是即兴咏柳,而是借咏柳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 绿色的玉。

“妆”即装扮。

“一树”是指“满树”。

这一句是从整体上来写柳树,是说高高的柳树好像碧玉一般,写出了它的色彩美; “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一句写柳条,"万条"形容很多,与上一句中“一"都非实指。

“绿丝绦"是指绿色的丝带。

这一句写出了柳树的另一种形态美,即垂柳之美。

柳条细软向下垂,像一根根绿色的飘逸的丝带,写出了它的柔美和形态美。

“不知细叶谁裁出”。

贺知章看到这细软的柳叶,不禁心想,这是谁裁剪出来的可爱模样?“裁”是全诗的诗眼, 也是拟人化的手法。

这一字使全诗变得灵动起来。

既承 上一句的“绿丝绦”,又为下一-句的“剪刀”作了铺垫。

“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句由写柳转向“春风”,同时回答了上一句诗人心中的疑问。

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表现出了诗人对春风的喜爱。

春风本无形,而诗人赋予它“剪刀”的形态,形象生动想象新奇,富于诗意,恐怕也只有像贺知章这样一位率真的诗人才能想象得到。

自古咏春的诗作很多,而贺知章虽是咏柳,事实上歌颂的是春日美,感叹的是大自然的无限创造力。

这不仅体现出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也是诗人对美好春天的喜爱的率真体现。

我是六衡妈妈,专注育儿分享。

感谢阅读,个人收藏转发,禁止商业转载,谢谢支持关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1272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5
下一篇 2022-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