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古诗的意思

出塞古诗的意思,第1张

出塞古诗的意思 王昌龄的《出塞》是七绝还是乐府诗,能不能解释详细点?

王昌龄的《出塞》是一首乐府诗

为什么不是七绝而是乐府诗呢?这是因为一看本诗的题名《出塞》就知道是一首乐府诗。

乐府诗是要谱成乐章、广泛传唱的,为人谱传唱的需要,诗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见习用的词语。

王昌龄的这首诗也不例外。

你看这开头一句中“明月”和“关”两个词,正是有关边塞的乐府诗里很常见的词语。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里不是就有《关山月》吗《乐府解题》说:“关山月,伤离别也。

”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往往都离不了这“关”和“月”两个字。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徐陵《关山月》),“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关山月》),“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龙吟》),例子举不胜举。

看清这一点之后,你就明白这句诗的新鲜奇妙之处,就是在“明月”和“关”两个词之前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

这样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自然形成一种雄浑苍苍的独特意境,借用前代评诗惯用的词语来说,就是“发兴高远”,使读者把眼前明月下的边关同秦代筑关备胡,汉代在关内外与胡人发生一系列战争的悠久历史自然联系起来。

这样一来,“万里长城人未还”,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们共同的悲剧;希望边境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也不只是汉代的人们,而是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愿望。

平凡的悲剧,平凡的希望,都随着首句“秦”、“汉”这两个时间限定词的出现而显示出很不平凡的意义。

这句诗声调高昂,气势雄浑,也足以统摄全篇。

诗歌之美,诗歌语言之美,往往就表现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或者说,就表现在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确切最关键的地方。

而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体现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题主:您好!我来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想来题主读过不同的诗书,有的诗书上说是乐府,而网络平台上说是七绝。

在这种情况下,才产生了疑问:王昌龄的《出塞》到底是乐府诗,还是七绝?我在喻守真编注的《唐诗三百首详析》以及中国古诗词曲三百首之《唐诗三百首》中,都看到王昌龄的《出塞》一诗,二书中都标注了乐府。

《出塞》是乐府诗,还是七绝?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钦测《词林正韵》,这是一首押平声十五删韵的诗,在“诗词吾爱”App上显示七绝平水韵。

在喻守真编注,中华书局出版的《唐诗三百首详析》中已标注为乐府,但现在已被许多平台引为七绝。

无论是乐府,还是七绝,还全有出处。

还真是奇妙的探讨之旅啊!该诗也真的符合平起平韵偏格的七绝韵律。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灭仄平平(韵)。

如按照七绝,这首诗中第二联颔联中“人”字处,也没有出律,虽说此处为仄声,但平声也可以。

这还真叫我们为难了?过去的无论《唐诗三百首详析》,还是《唐诗三百诗》,无论哪本书,我所看到的都是白纸黑字的标注,“乐府”,没有哪一本书上同时标注既是乐府,又是七绝。

面对这样的问题,大脑已超过负荷。

现在显然摆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在《唐诗三百首》以及《唐诗三首详析》中都标注的是乐府诗,而在一些网络平台上标注的是七绝。

只能说无论写的乐府,还是七绝,这都与编著者有着莫大的关系。

他们在编注时所引用参考的书籍不一样,才留下了今天这种局面。

留给我们的问题真的有些耐人寻味,深刻,到底哪一种才是正确的?我们究竟是尊重历史,相信历史,认同那些专业的人的解释。

同时,又同意网络平台上的释义,这完全在于个人的理解和认知。

可一诗,不可能在是乐府诗的前提下,同时又是七绝诗。

您说呢?我辈永远都是需要尊重历史,参考历史的。

诗意赏析此诗描写的是汉时边塞战地,仿佛明月是秦时的。

虽然时代变迁,但形势也无法与从前相比,军事尚不能停息。

渴望有李广那样的将军,来抵御外敌。

作者想象力丰富,艺术感染力极强。

边将不得其人,故壮丁长年不还,胡马也时常度过阴山。

有些边塞诗,许多都是追忆描写发生战争时的过程。

有许多不是作者正经历着的,谁都可以凭战争记事来抒发自己的感怀,地名也可能有隐喻之说。

①“龙城”:在喻守真编著的《唐诗三百首详析》中,注释是“地在今漠北塔果尔河岸”,但如今对“龙城这个归属地已有”争议,这是历史方面的事,我们就不在这过多的着墨了。

②“飞将”:喻守真编著的《唐诗三百首详析》中,注释为《汉书•匈奴传》“五月,大会龙城”,李广居右北平,匈奴号称“飞将军”。

③“但使”和“不教”,这组因果句式中又加了动词“在”和“度”,更加突出此诗的音乐效果。

王晶龄此诗跨度大,壮观,不愧是边塞中的上乘之作。

什么是乐府?乐府是合于乐中而又可以歌唱的诗。

“乐府”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如下:原是汉代朝庭的音乐官署,它的主要任务是采集各地民间诗歌和乐曲。

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也叫做乐府。

“乐府”这个名称官署的存在,到了汉武帝时期才得以全面扩大,汉武帝所设的这个乐官署,本职便是收集罗秦、楚、代、赵各地的民歌,这些民歌必须由懂音乐的人配合音乐,比如“协律都尉”“李延年。

“乐府”只要懂音乐的人,创作了合乐的诗,就叫乐府,已演绎成一切合乐,凡是能歌词的诗歌的专用词。

历史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有些东西得以保存了下来,有些东西却被毁环,使古乐谱这一珍贵的资料已尽失。

作为现代人已无法去考究哪一首诗合乐,哪一首诗不合乐。

在这种况下,更无法将《出塞》放古乐谱中检测一番,显然是遗憾!提起“乐府”,自然会想到,宋朝郭茂倩编著有《乐府诗集》,这部书把历代的乐府分为十二类。

这里就不做详细介绍了。

大胆假设一个问题:凡是借乐府这个名字而创作的诗歌,只能是乐府吧!王昌龄的《出塞》诗属于乐府诗,能演唱,尽管也符合平起平韵偏格七绝韵律,但终究是乐府诗。

乐府与七绝两种体裁不可能同时存在。

定义是乐府诗,有据可查,百分之百没毛病。

至于网络上显示的七绝,是另一种概念。

网络平台成立的时间短,词条上传者所引用的书籍都是很关键的问题。

本人比较倾向于喻守真先生编注的《唐诗三百首详析》,因为那个年代能考取到中华书局,编注书籍,肯定学识渊博。

而我本人才疏学浅,水平实在有限,不敢妄议哪本诗书才是权威。

结语这首《出塞》是乐府诗,不是七绝诗,二者不能兼具有之。

我仅仅是我个人观点,无论正确与否,还望阅读者包容与海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1479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5
下一篇 2022-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