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怎么写

远怎么写,第1张

远怎么写 《伯远帖》中的两个“远”字哪个写得更有创意?给我们学习书法有什么启示?

《伯远帖》及作者介绍先简单介绍一下《伯远帖》。

《伯远帖》是东晋王珣给亲友伯远书写的一封信,纸本,行书,5行共47字,纵25.1cm,横17.2cm。

行笔峭劲秀丽,自然流畅,在中国十大行书中排名第四,是中国古代书法行书的代表作品之一。

《伯远帖》上只存录王珣书信中的47字,只言片语中似乎诉说着与友人天各一方的怅惘。

王珣是东晋时期江南王氏家族成员。

其父王恰,祖父王导都很擅长书法,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侄子。

所称“珣三世能书称。

家范世学,珣之草圣,亦有传焉。

”擅书法,秉承家学,与弟王珉并以擅书名垂后世。

哪个“远”字更有创意说起《伯远帖》中的两个“远”字,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这幅作品中学习到很多,或许每个人感受是不一样的,但是我觉得这两个“远”有一点是相同的,是我们对于这两个“远”字的共同感受,两个字可以表达就是自然。

个人感觉第一个更显浑厚,不张扬,若论创意更赞同第二个,更加灵动,意见仅供参考,每个人看书法的角度不同。

给我们学习书法的启示一、学书法一定要占有丰富的资料,可以互相比勘王珣书法的笔法和结构都是值得研究的,这篇书法作品也是每一个书法爱好者必须学习的,通过它去感受晋人的笔法。

学书法要深入传统,只有深入传统,真正领会了传统的精神,才会深切爱上书法。

传统对于当代来说,不是枯涸的,它的资源仍然新鲜、活泼。

对于传统的挖掘程度和理解的不同,可以开出不同的书法走向。

我们占据的资料多于古人,这个是我们时代的优势。

但是,我们的资料更多的是印刷品,于是问题又来了。

印刷品说到底还是二手资料,虽然比刻帖要好的多,但是对于理解古人书法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所以要看真迹,这个非常重要。

多比勘资料,多观摩真迹,我们就能发现原来被我们深刻误解的东西。

比如说《伯远帖》,我们看印刷品觉得非常精彩。

但是上次我去上博参观的时候,发现《伯远帖》的线条居然这么柔软,这个让我有点吃惊。

二、要学好书法需要全面的训练最基本的就是技巧的训练和积累。

技巧说到底就是练笔性。

这个需要手的灵活性和控制笔锋的能力。

所谓全面的技巧训练,就是要拓宽手的敏感度。

三、书法的意义书法即心法,研习书法,不仅风雅,蒙养正气,也可以找寻内心,无论“体”如何变,其内在的笔法始终带有一个时代的烙印以及个人人生境界的体现。

没有创新意识的人,搞不了书法创作。

书法作品与文学作品有个共同点:文似看山不喜平。

因为,人们在欣赏书法作品时,亦是喜欢奇势迭出,不喜欢平庸平坦平淡。

字如其人,要想写好字,首先修炼做人。

做好人,写好字。

一、什么是《伯远帖》?《伯远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珣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

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伯远帖》是作者给亲友伯远书写的一通信札,其行笔自然流畅,俊丽秀雅,为行书早期的典范之作。

全篇随其本字之形,顺其自然之态,而又通篇和悦,自然一体,有如天成。

《伯远帖》是现今学术界公认唯一传世的东晋名家法书真迹,与《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并称为“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首的“三希帖”,亦被列为“天下十大行书”之一,排行第四。

二、《伯远帖》里两个“远”字哪个写得更有创意呢?《伯远帖》里的两个远字,是不分伯仲的,如果一定要分,我感觉一个写得自然沉着,一定写得豪迈灵动。

或者说一个浓妆,一个淡抹。

浓妆淡抹总相宜。

书家功夫达到炉火纯青时,怎么写怎么有,求变求新是心中思绪与手上功夫的完美融和,没有刻意的造作,完全是自然唯美的流露。

三、通过两个远字给我们学习书法的几点启示:1、学习书法必须自律:书法是有严格法度的艺术,我们在学习书法时,一定要自律。

学楷还是学隶?学真还是学草?选好字帖,一笔一画,一字一句老老实实的去学,刻刻苦苦的去练,艺术来不得半点虚假。

切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高兴了练几天,不高兴了十多天不动笔墨。

亦不可这山望见那山,楷书还没把横写平,竖写直呢。

又羡慕草书龙飞凤舞,便去学草书。

结果什么体也没学好,什么字也学不像。

书法是苦活,吃不得苦,下不得功夫,便学不好书法,写不好字。

2、创作书法必须自然。

书法是个综合艺术,没有丰富的综合学识,字写得一定很干瘪很狭隘很没有格局。

书法是从古时传承下来的,古人书写工具是毛笔,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书写工具也在不断创新,时至今日,年轻人不但拿毛笔写字的是凤毛麟角,即使是使用钢笔写字的也越来越少。

尽管现在国家提倡继承传统文化,社会上也不时兴起学习书法的热潮,但毕竟人们日常不再使用毛笔,现在的书法学习者,多是为了练习书法而练习,没有了古时的必须与自然。

如何是自己的学习与创作自然起来,需要学习者在实践中认真感悟,养成习惯。

什么时候拿毛笔写字成了自然,什么时候不再为了练书法而使用毛笔,书法创作才能拿出手,才会有古意,才会有创新。

本人学习黄庭坚的松风阁3、学习书法必须修炼自己的人品。

中国自古就有字如其人的说法。

这话一点不假,言为心声,字是一个人的心路真实表白。

一个人没有好的修行,没有丰富的人生历练,是写不好字的,是搞不了书法创作的。

我的体会,在个人修行方面起码要学好唐诗宋词,唐诗宋词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是升华一个人思想境界的知识沃土。

著名作家李準回答一个市级书协主席“怎么才能写好书法作品”?时说:你什么时间把唐诗背会了,你的字就写好了。

腹有诗书气自华,同样道理,肚子里有墨水了,做人不会差,写字也不会差。

4、学习书法必须创新。

不论你是不是承认,所谓的时代变革,其实就是人们习惯的变革。

文字的递进与书写风格的不断变化,实实在在折射出人的原始本能的暴露与膨胀。

人的欲望无止境,不仅仅是对书画,在各个方面,人的欲望一直在汹涌澎湃着。

社会环境如果允许,这种欲望犹如脱缰野马。

书写工具在变,墨汁在变,纸张在变,在一切都在变的时候,我们的书法创作怎能停滞?因此,书家在一篇作品里,同一字忌讳雷同,注重字字不同,各有千秋。

这既是书法作品的客观要求,又是书家在书写時的自然为之。

书法当前受到国人的重视,学习书法的风气渐渐浓厚起来,无疑对提高国民素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奠定着基础。

学习书法也是有章可循的,尽管不容易,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欢迎【关注】金山上的来客,与您一起分享高端大气生活的细心体验,波澜壮阔人生的深度感受。

关注分享,共创幸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1847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6
下一篇 2022-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