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农民起义

明末农民起义,第1张

明末农民起义 如果没有明末农民起义,后金能取代明朝,入主中原吗?

公元1627年天启七年,敲响大明朝丧钟的农民起义拉开序幕。

要论明末义军最具威胁的就是李自成和张献忠了。

崇祯一朝,这两位义军领袖与明廷纠缠了十七年,最终埋葬了早已千疮百孔的大明朝,逼死了被众臣耽误的崇祯皇帝。

与此同时,早已在山海关外虎视眈眈的满洲集团,褪去了后金粗糙的装备,换上了大清狰狞的坚甲利炮。

他们要趁着中原鼎革,大顺与大明两败俱伤之际,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之事。

如果没有农民军在后掣肘,后金能否独立取代明朝,入主中原呢?如此脑洞大开的问题,咱们不妨大开脑洞的分析一下。

一论明末农民起义的影响明末农民起义起于陕北,从天启末年陆续开始。

由于民生凋敝,天灾不断,明廷由于辽东战事而多次加征赋税,导致流民不断。

在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带领下不断发展壮大。

崇祯四年,义军进入山西作战。

原本各自为战,分散流动的义军开始联合。

崇祯六年,在高迎祥的统一指挥下,义军已经有20余万之众。

开始大兵团协同的义军具备了与明军激烈野战攻防的能力。

于是义军通过不断的穿插迂回陕西、河南、湖南、四川等地,避开明军主力,各个击破明军驻守的城池。

牵制和消耗了大量的明军兵力。

崇祯七年和崇祯八年,义军分别遭到了明军陈奇瑜部和洪承畴部的严厉征剿。

虽然义军遭受了重创,闯王高迎祥也战死,但义军仍然攻破了明中都凤阳,烧毁了明祖陵,明廷朝野震动。

在十三年的艰苦征战中,义军经过了发展壮大,受挫跌入低谷,再二次壮大,又遭受打击的起伏。

崇祯十四年至十六年间,以李自成为首的义军相继占领了洛阳、襄阳,突破了明军主力的战略围堵,而后三打开封,在潼关全歼孙传庭主力,拿下西安,席卷关中。

已形成东进中原,北上出山西与大明朝争夺天下的态势。

义军的另一支张献忠部也已饮马长江,效法当年陈友谅顺江而下,觊觎江南半壁。

天灾人祸集中爆发的崇祯一朝,基本上就是在这些吃不饱,没活路的“流民”不断突破生死极限、完成浴火重生的过程中消耗殆尽了。

也许,只有当年要过饭的朱元璋才能对这波澜壮阔的景象感同身受。

二论后金实力的分析后金,就是当年“成化犁庭”幸存下来的建州女真。

公元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大明朝的建州卫都司龙虎将军努尔哈赤脱离明廷序列,自立为后金汗国的天命汗,以十三副盔甲起兵反明。

到了1636年崇祯九年,皇太极改国号之前,后金以沈阳为中心,已经牢牢地占据辽东全境。

趁着明朝内部镇压农民起义的同时,后金相继征服了蒙古和朝鲜,剪去了明朝东西羽翼,使得原本处于对后金合围态势的大明,反而陷入后金的反包围。

处于两线作战,不断消耗的劣势。

皇太极时代的后金,不但继承了努尔哈赤凶悍的战法,也逐步引进汉人的政治制度对原本落后的后金体制进行改革。

继续加强满八旗的同时,扩建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

仿效明朝的体制,改元称尊,延揽各族人才。

逐步形成了入主中原的战略意识。

虽然后金的人口,兵力相较大明都远远不如。

但不要忘了这是一个新兴的集团。

从萨尔浒大战起,到努尔哈赤倒下的宁远之战;从宁锦之战的失利,到逐步拉近与明军的装备差距;从努尔哈赤时代的一味屠杀,到后期收编汉人和策反明军,最后清军入关逐鹿中原的主力基本上就是改变后的明朝降军。

后金的其兴也勃焉,正好对标明朝的其亡也忽焉。

三论明朝灭亡的根源1、天灾人祸,南涝北旱,粮食歉收,大量失去土地的饥民成为流民,逐渐成为明末最具危险性的破坏力量。

2、因为辽东战事起而自万历末期以至崇祯逐步增加的“三饷”(辽饷、剿饷、练饷)直接导致了明末农耕经济的破产,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的爆发,也宣告了明末财政到了崩溃的边缘。

3、万历怠政导致那些原本各自上书的言官们,逐步的依附于有威望的重臣门下,以增加话语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朋党。

万历一朝,最大的政治遗产不是张居正的改革,而是这臭名昭著的党争。

像后来的东林党、齐党、楚党、浙党,甚至阉党等等,从之前简单的政见不同,慢慢的发展到左右政策,打压对手,扶持同党,最后竟然变成了不分是非,只要不是同党就残酷打击,不顾国家利益的地步。

直到李自成兵临城下了,朝廷上的党争也没有停息。

深受其害的不只是崇祯皇帝和他的将领们,他的祖父和兄长又何尝不是呢?奈何大明朝已经回天乏术了。

结论有句老话说的好,“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终须有日龙穿凤,唔信一世裤穿隆”。

这句话很适合后金的走势。

相比较末世的大明朝,军事策略的得失成败只是表面问题。

核心问题是帝国上下人心尽失,皇帝濒临崩溃,举措失当;各级臣工各怀鬼胎,阴奉阳违,大明从里到外俱已烂透。

历史没有如果,即便没有农民起义,明朝也必然会被新的力量所取代。

后金也好,大清也罢,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南北镇抚司原创答卷,欢迎围观。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农民军只是其中之一。

满清之所以能够取代明朝,主要它崛起的机会太好,恰好是明朝内部自我崩溃时期。

其实,明朝不要说强盛时期,就算衰败时期也能使用七八万远征军,深入朝鲜,同入侵的数倍日军杀得难分难解。

就靠满清区区二十多万人马,想要征服大明是非常非常困难,甚至基本是不可能的。

但当时明朝已经从内部崩溃了。

明朝的华北地区,陷入了多年的天灾造成的大饥荒下,更火上浇油的是鼠疫连续发作,北京城病死的居民达到百分之四十。

仅仅天灾和鼠疫,就足可以让国家崩溃了。

同时,封建王朝都有个周期规律。

随着时间加长,封建统治阶级会贪婪的掠夺国家绝大部分财富,导致人民生活困难。

一旦遭遇这种灾荒,人民就连生存也难以维持,只能造反。

同时,由于官僚制度和君主独裁制度都缺乏监督,必然会导致腐败、失效,国家机器逐步瓦解。

其实,明末和清末没什么区别。

大家注意,八国联军侵华是1900年的事情,随后日俄战争也没有把中国拉下水。

然而,1910年满清却被一群乌合之众的革命军搞垮了。

为什么?不是革命军厉害,他们实力并不强。

而是满清已经腐败不堪,国家和民众对立严重,自行从内部崩溃了。

即便没有武昌起义,满清最多支持几年,还是会内部瓦解崩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1913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6
下一篇 2022-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