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的笔顺

麦的笔顺,第1张

麦的笔顺 为什么古汉字“麦(麥)”里有“来(來)”,它们是什么关系?

一句话回答:「来、麦」是互相颠倒的两个字。

汉字「出、重」「射、矮」曾被人们误认为是颠倒,但其实,「来、麦」两字才是正宗的颠倒,只不过一般人不知道而已。

作为考据党的「五道杠」党员:第一原则是绝不信口开河,必须持之有据,言必有证,下面我就证明「来、麦」二者的演变关系,为什么说二者是颠倒的。

--------------------------------------------------------「来」是「麥」的初文;象形;「来」像「麦穗下垂」之形貌,本义是五谷之一「麦子」。

在甲骨卜辞中有表示本义的用法如:《甲骨文合集》33260:「乙亥卜,受來禾。

二」「受來禾」就是「授麦禾」。

甲骨卜辞中经常出现的「受年、受黍」就是表示「神灵授予丰收」,是商王占卜今年神灵是否赐予农业丰收。

《甲骨文合集》9565:刈來,意思是「割麦子」后来,假借「来」表示「来去、来往」的「来」。

因为「来往、来去」的意义太过于抽象,是无法造字的,所以只有用假借的法子,如甲骨文经常出现的短语:往来无忧,就是用「来」的假借义。

《甲骨文合集》4259正:【戊午这天,「古」(贞人):般(人名)往来无忧】,相当于说来往很顺利,没有灾祸。

其实,在甲骨文中「来」表示假借义「来往、来去」之来更频繁,用于表示本义「麦子」只有几例。

这也就是古代训诂学所说的「假借义夺本义,鸠占鹊巢」。

老二(后起假借义)把老大(本义)的职务夺了,别人(汉字使用者)也就分不清谁是「老大」职务是什么,谁是「老二」的职务。

「老大」就对「老二」说,你不要跟我争「来」字了。

你干脆就另立门户:你喜欢「来来往往」的跑,我也就给你加一只脚:「夊」,「來」加「夊」,也就是是「麥」字。

用语言文字学的话说:这个时候一字多义,影响记录语言的精确性,就要分化造字。

然后,就在「来」字下面加偏旁「夊(止)」造了「麥」字,表示「来往、来去」。

那么,「麥」字也就成了一个形声字。

(二字的上古音极其相近,有可能是ml复辅音分化)「夊」是「止」旋转90度,在汉字学中叫做「动符」,表示「运动」「麥」字的「甲、金、篆」三体:这个时候,老大、老二都有自己位子,各司其职,各有所专:老大,生下来就长得像「麦子」的「来」,表示本义「麦子」老二,有脚的「麥」,表示假借义「来回、来往」。

本来这样也就万事大吉。

但是,偏偏「爱来回跑」的老二屁事多,不愿意要加「夊」的「麥」字,还是要占据「来」字不愿走。

老大没有办法,那好吧,我去占据「麥」字,履行表示「谷物麦子」的职务吧。

从文字学来看,「来、麥」构字理据非常清晰,分化模式叫做:明确假借义而加义符,如同:师——狮;(「狮子」最初写作「师子」,也就是假借「师」表「狮」这个意义,为明确这个假借义,就加「犬」部造了「狮」字)「来」中分化出「麥」,是表示假借义「来回、来往」的。

「夊」在文字学中叫做「动符」,强调运动的。

但是,「来回」之「来」在汉字中是高频字,越是常用高频字越趋简,简化偷懒是人的天性。

所以,当时的古人不接受比较复杂「麥」字,表示「来回」之义。

反而愿意用更简单的「来」字。

很简单,文字记录的是语言,你平时说话,「来」你可能天天会说,「麦」就不一定。

如果「来麦」回到不颠倒状态,组词就是:表示名词谷物:来子、小来、大来表示动词:麦回、麦到、往麦所以,「来、麦」是互相颠倒的汉字,是汉字「高频常用字趋简」这个规律导致的。

比如:一级常用字平均笔画7.24笔,二级8.7,三级9.68引自: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北大出版社,1994)页30。

不管是古文字,还是今文字,繁体还是简体,高频常用字都比较简单,这是千百年来汉字使用者偷懒简化导致的。

――――――关于【小麦西来说】,西方学者认为原产地是中东,但有日本、中国学者认为中国是原产地,。

关于这个问题需要生物学和农业史的知识,我没有能力回答,我看到的文献有两种答案,我不具备批判性审阅的能力。

我们只要知道,这个问题学术界还没有形成一致性。

好,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再来谈有个答案所说的所谓【考古与文字记录均表明小麦来自西方,目前尚不能推翻】。

先不谈考古,古代那个文字记录小麦来自西方?我看到吓了一跳,今天科学家用现代科学都没有得出一致性的结果,古人怎么可能麦子来自西方。

文字学中依据《说文》中语焉不详的一句【天所来也,故行来之来】,学者张瞬徽的一个猜测,认为这句话有可能说的是【麦种自西来】。

还是那句话:许慎能知道小麦从西边传播来的吗?其次,这句【天所来也】能有【麦种西来】的含义吗?【来】表示【来往】之来就是假借,没有那么多幺蛾子。

看了有些专家的回答,说来和麦搞颠倒了,这个说法应该是站不住脚的,1、汉字的产生来源于自然图像,先有独体文,才有合体字来,象形独体文,象麦子的样子,也就是说,有了麦子,根据麦的样子造出一个字,象麦子,这个字就是来,也是用于命名。

这一点在记录夏朝农事的《夏小正》中有种植农作物来,而无麦。

来字,造出来时代表一种农作物,后来才改称为麦2、先造出来字,后造出麦字【麦】=【来】 + 【止】(倒过来的 止)来是独体文,麦是合体字,麦字肯定比来晚,在没有造出麦字之前,来就是现在说的麦子。

3、【来】为什么有往来等意思?这里必须科普下:根据考古文献,【麦】从西方域外传到中原本土的,目前考古记录大约有六千多年。

【禾】本水稻是中国本土生,据目前考古记录中国种植水稻历史已有一万二千多年。

而【来】象麦子形,指的从外而来,当来引申为往来的意思,就加 止 另造一个 【麦】字,指外来的小麦,小麦是外来的。

这也是为什么【禾】组成全体字多(如稻秧稿等),而【麦】构成的全体字很少的历史原因。

也是为什么历史文献中来的用字很多,而麦很少的缘故。

汉字的产生,源于生活,源于生产实践,源于对社会生活的观察,源于自然,源于对自然规律的发现。

对于汉字的论证,不能仅仅看单字的字形,同时要看由其产生出的文字,还要根据考古年表、文献记录等综合起来审定。

总之,大道至简,不要文字说得太复杂,让普通人害怕文字。

..我是汉字谷主,【专注说文解字、快速识字、K12大语文、海外汉语,古汀汉字谷 独创的《人字学习体系》(人字学习法、快速识字、汉字创新思维、汉字国学、古诗文)】汉字创新思维训练 提升中小学生想象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能读懂国学经典!欢迎关注、交流及合作!如何获得上述 人字学习法 相关资料,请关注本头条号,私信 “1001”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2081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7
下一篇 2022-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