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的创立者

湘军的创立者,第1张

湘军的创立者 曾国藩靠什么组建起了强大的湘军

湘军的招募有个特点:将必亲选,兵必自募,饷必自筹。

曾国藩当然有一套自己理论,在《清史稿·乡兵》里,曾国藩说得很清楚,勇营之制,营官由统领挑选,哨弁由营官挑选,什长由哨弁挑选,勇丁由什长挑选,譬之木焉,统领如根,由根而生干、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

图为湘军使用的军刀,湘军的武器冷热兵器各占一半,冷兵器有刀、钗、剑、棍,热兵器有大炮、抬q、喷筒等。

在《曾文正公奏稿·复议练军事宜折》这样记载,“是以口粮虽出自公款,而勇丁感营官挑选之恩,皆受其私惠,平日既有恩谊相孚,临阵自能患难相顾”。

所以,湘军的这一特点,改正了绿营“军兴调发,而将帅莫知营制,将与将不相习,兵与兵不相知,胜则相妒,败不相救”的缺点,战场上,湘军一败再败,都能迅速聚拢再战,不像八旗绿营一打就散了。

图为同治皇帝嘉奖湘军九洑洲战功圣旨。

《湘军志》记载湘军募兵的另一个特点,“须择技艺娴熟,年轻力壮,朴实而有农民土气为上,其油头滑面,有市井气者,有衙门气者,概不收用”。

农民,尤其是山区农民,为人诚实,能吃苦耐劳,易于培养出服从命令,奋发勇敢的军人作风,所以入伍后,在营则恪守营规,临阵则禀遵号令,较之随营招募游手无赖之徒以充勇丁者稍为可恃,当年曾国藩每打一座城,基本都采用土攻用业,深挖战壕,士兵主要工作就是挖沟,这正是农民所擅长的。

图为雪帅,彭玉麟的手迹。

另外《曾文正公杂著·营规》记载,湘军招募的兵勇,须取具保结,造具府、县、里、居、父母、兄弟、妻子、名性、箕斗清册,各结附册,以便清查。

这样做的好处是“勇丁均系土著生长之人,有家室妻子之恋,故在营则什长、百长、营官、将领得而治之,散遣归籍则知县、团总、户长得而察之,遇有私逃,则营官,将领禀知本省,得按籍捕之”。

所以,湘军的兵籍都掌握在将官手里,调兵作战之权也在各督抚手中,最终形成了晚清兵为将有的地方武装。

强大的湘军在晚清时期起了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湘军消灭了太平天国;二是湘军弱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三是湘军在晚清对外战争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日甲午战争之牛庄战役,中法战争之淡水大捷,后来左宗棠收复新疆,都是湘军的杰出表现与突出贡献。

湘军的创始人是曾国藩。

曾国藩靠什么组建了强大的湘军?第一、亲情凝聚,湘军官兵血脉相连1853年,因为母亲去世,曾国藩回到回湖南守制。

朝廷命令曾国藩,帮助湖南巡抚张亮基督办湖南团练。

随着形势变化,曾国藩决定组建一种新的军队,这就是“湘军”(也称“湘勇”)。

毫无疑问,曾国藩就是湘军的最高统帅。

湘军将领主要是湘乡本地人,而且大多数都是封建儒生;士兵基本上从湘乡一带农民、山民中招募。

曾国藩招募的主要将领,都是自己的同族、同乡、同学、师生、亲友。

主要将领们招收下级军官也是以亲情为纽带招募,完全仿照曾国藩的方法。

以此类推,最低级军官也是依据亲情招募士兵。

湘军招募的特点是:将必亲选,兵必自募。

勇营之制,营官由统领挑选,哨弁由营官挑选,什长由哨弁挑选,勇丁由什长挑选。

曾国藩打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好比一棵大树,统领如根,由根而生干、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

在湘军中,上下层层隶属,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

中国自古有句俗语: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具有天生的血缘关系、亲缘关系,打起仗来才会团结一致、同仇敌概、勇往直前。

所以,湘军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第二、利益相关,湘军官兵同生共死曾国藩建立湘军的时候,正是满清国运危机存亡的时刻,也是中华民族遭遇大变乱、大灾难的时刻。

湘乡农民、山民深受多重压迫与剥削,非常贫穷,很多家庭都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如果有机会当兵,至少可以解决个人的吃饭穿衣问题,如果混得好,还可以让家里成员都能沾光。

不是想当兵就能当兵的,因此,当兵之人心怀感恩。

虽然口粮、军饷都是公款,但是招募、选拔士兵都是各级军官。

选谁是军官决定的,被选上的人当然感激上级军官的挑选之恩。

被选上的军官也好、士兵也好,都是能获得实惠的,比在家做田强多了。

既然接受人家恩惠,平时下级对待上级自然有恩情、有友谊;上了战场,这些人就是生死与共、患难相恤。

由于湘军上下之间、官民之间形成了“呼吸相顾,痛痒相关”的血肉关系,所以,战场上湘军将士“赴火同行,蹈汤同往”;战争结束后“胜则举杯酒以让功,败则出死力以相救。

”所以,湘军改变了绿营的很多缺点,形成了湘军能征惯战的顽强作风,即使在战场上,湘军一败再败,仍然能够迅速聚拢再战。

第三、精神维系,湘军官兵荣辱与共儒家思想统治中国两千年,忠义精神已经深入骨髓。

曾国藩选拔湘军将领大多数都是封建儒生。

所以,曾国藩将传统的“忠义”作为维系湘军的精神工具。

曾国藩在檄文中说:“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这样,曾国藩就把两湖地区的读书人和缙绅阶层团结起来,也把湘军将士统一起来。

曾国藩治军很注重思想纪律,他为湘军写了一首军歌,歌中唱道:“规矩要肃静,有礼、有法、有号令。

”曾国藩还制定了军礼,以儒家三纲五常的礼教、尊卑上下的等级制度维系官兵关系,使湘军战斗力十分强大。

在曾国藩的精心培育之下,湘军将士把忠义作为精神支柱,所以湘军持久力比太平军强大很多。

加上地方乡绅支持,曾国藩才能够屡败屡战,最终拖垮了太平军、最终打败了太平军。

第四、先进武器,湘军官兵士气高昂湘军分为陆军、水师两种。

陆军各队以抬q、刀矛、火器等长短兵器、冷热兵器配合作战。

水师每营五百人,有长龙八艘,每艘二十四人;舢板二十二只,各十四人。

每船为一哨,设哨官;哨官之上,辖以营官。

船只各有火炮,但仍配小q刀矛,以备近战。

湘军的武器冷热兵器各占一半,冷兵器有刀、钗、剑、棍,热兵器有大炮、抬q、喷筒等。

在武器装备上,湘军不仅向外国采购洋q洋炮,还自设船厂,仿造新式武器。

拥有火力猛烈的洋式武器,忠勇的湘军将士作战时士气高昂。

湘军招募士兵挑选年轻力壮、朴实耐劳的农民和山民。

湘军招募的兵勇,都是土著生长之人,一方面便于善后与慰劳,另一方面也便于追责与查源。

曾国藩虽然是一介书生,但是,凭着对清朝热爱的满腔激情,在战争中自学成材。

起初,他对建立军队、行军打仗毫无经验。

可是,他能够以史为鉴、以战为师,从多次失败中不断探索、总结,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军之策、战阵之法,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功。

曾国藩,令人叹为观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2407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7
下一篇 2022-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