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谕

晓谕,第1张

晓谕 曾国藩对部下的“以大义剀切晓谕,以优保暗作许诺”是什么意思?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的人民群众最朴实的理想,也是最具有吸引力的。

曾国藩不愧是心理学大师,他利用当时劳动人民的这种朴实理想,毅然抛出了“以大义剀切晓谕,以优保暗作许诺”的标语,鼓励人们加入他的湘军一起去镇压太平天国。

但实际上这句话是出自唐浩明的小说《曾国潘》中,建立在湘军尾大不掉的历史背景下。

咸丰八年的湘军已经发展到听调不听宣的事实,满汉官员的政治格局被打破,汉族官员开始成为清王朝在地方上的依仗。

咸丰七年二月至咸丰八年六月,在曾国藩回乡为父守制期间,湘军一扫咸丰五年湖口大战的颓势,在江西战场上站稳了脚跟。

咸丰七年七月,刘腾鸿部打下瑞州府;九月彭玉麟突围出鄱阳湖,完成了和杨载福的汇合;十二月,刘长佑部拿下了临江府。

咸丰八年四月,王开化的老湘营打下建昌府;刘坤一拿下了抚州府;杨载福和李续宾攻下了九江府。

咸丰八年六月,曾国荃又打下吉安府;而李元度又扼守在江西东部的贵溪。

湘军的各自为战扭转了江南战场的局势,太平军开始陷入了苦战。

但湘军毕竟只是曾国藩利用师生、同乡、好友等关系组建的一支私化武装,这些湘军的骄兵悍将们对清廷绿营将官自然是不感冒的。

所以功高震主的流言在当时非常盛行,而这是曾国藩不愿意看到的。

咸丰八年六月,完成守制曾国藩回到湘军指挥大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接受清廷的指令,派湘军一部奔赴浙江作战。

他认为湘军已经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太平军在无法突破湘军的防线时,势必会寻找新的战略打破眼前的僵局,所以太平军进攻浙江只是诱兵之计。

因为绿营不堪战,太平军的真正对手就是湘军。

只要把湘军主力引诱到浙南闽西的大山之中,利用地形消磨湘军的斗志,僵持的战局就能得到解决。

曾国藩的分析和湘军另一位大佬胡林翼不谋而合。

他们一致认为在不造反的情况下,要保全湘军的实力,又要得到夺取南京的“滔天之功”,接受清廷救援浙江的命令是唯一的正确途径。

所以明面上执行清廷的命令彰显忠君爱国的大义,暗地里的调兵遣将必须符合湘军的利益最大化,借着中央有肃顺的支持,和何桂清争夺两江的控制权就成了曾国藩和胡林翼的密谋。

只是曾国藩还没有想好该由谁出征浙江,就发生了李元度带着他的“平勇”投奔了浙江巡抚王有龄。

李元度的这一举动,对当时的曾国藩来说是最大的背叛。

也因为如此,曾国藩对李元度进行了三次d劾。

但借着李元度事件,曾国藩趁势停止了遣湘军入浙的打算,将全部精力放在和两江总督何桂清争夺两江的控制权上。

清咸丰十一冬,慈禧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了辛酉政变,杀了咸丰指定的以肃顺为首的八大顾命大臣,同时升曾国藩为两江总督,节制江南兵马统一对太平天国作战。

不得不说历史真的很奇妙!【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它的意思就是我们要做到表面上用大道理恳切的规劝部下,实际上许诺优先推荐官位。

这其实是曾国藩总结这几年在官场上总是与人结仇的情况而采取的策略。

为什么在自己官场的这几年,多次做了事情反而得罪人呢?在回家丁忧的几年里,他想通了,明明绕过去可以做好的事,经过自己直接参奏,得罪了一大批人。

跟随自己的人也因为自己的谨慎没有得到升迁。

所以,到后来,在长沙的时候,他连小小的县令也前去拜访,有嘉奖上报名单也照数上报,这大概就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解释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2689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 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