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民族大起义

印度民族大起义,第1张

印度民族大起义 印度民族大起义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文|青楼大茶壶这场起义争议颇多,却几乎改变南亚近代走向印度次大陆是人类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但在古代几千年的历史中,这片积蕴深厚的富饶土地轮番被不同民族统治着。

近代欧洲扩张的时代开启之后,英国人的舰船瞄准了这片带有无限机会的广阔地域。

粉红色区域显示了1837/1857年间的东印度公司辖地17世纪以来,欧洲人便开始在印度次大陆建立贸易通商与军事据点。

一度统一印度的伊斯兰化蒙古人建立的莫卧儿王朝在18世纪的逐渐衰弱、分裂,为西方势力深入印度创造了大好时机。

1720年法国建立东印度公司开始逐渐升级的英法印度冲突,标志着殖民者开始尝试将印度纳入殖民体系中去。

在与英伦三岛千里之遥的印度次大陆殖民战争中,罗伯特·克莱武发挥了标志性的作用。

他在二次卡那提克战争、七年战争与征服孟加拉的普拉西战役中逐步确立了英国在印度的独霸地位。

在他的行政改革下,英属东印度公司从一个殖民商业派出机构变成了英国在印度进行一系列殖民扩张与经济侵略行为的政治实体。

英属东印度公司在英国政府的背书下,逐渐傀儡了莫卧儿王朝,名义上统治次大陆的莫卧儿帝国皇帝深居德里宫中,空余名号。

击败并吸收次大陆南部信仰印度教的马拉塔帝国之后,东印度公司事实上将印度掌握在手中。

公司直辖的殖民地与臣服于公司的土邦并存,印度次大陆各地割据分裂,回过来各个割据势力又都臣服于英国。

英国殖民先锋,罗伯特·克莱武会见孟加拉统治者直到19世纪中期,英属东印度公司仍然凭借英国政府颁发的一系列特许状在印度次大陆地主一方。

整个次大陆成为了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大本营与金库。

以鸦片、硝石贸易为主,几乎垄断了整个印度洋与东方的国际贸易。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也与东印度公司对中国市场明暗手段齐下的进军脱不开关系。

印度本来的统治者们也只能选择与英国人合作,以期从中分得一杯羹。

这样,印度就形成了一个政治实体化的商业公司统治一片大陆的奇特现象。

当然,在这样特殊的体制下必然潜藏着矛盾与危机,管制如此广袤地盘的巨大耗资与行政建设就足以令公司焦头烂额,更不用提旁遮普、德里等地的地方势力也不断在暗中干扰东印度公司的统治。

更主要的是,东印度公司在当地推行的一系列现代化运动,如设置司法系统、土地产权法改革、修铁路、宣扬基督教、废止落后旧俗等。

虽然促进了印度经济的发展,但在推行过程中也不断地破坏传统,激化了殖民者与当地人的矛盾。

英国人本身在数量上就处于绝对劣势,为了加强对印度的控制,东印度公司无种姓差别地招收本地印度人组成“西帕衣团”(Sepoy),也就是俗称的土兵、印度兵来加强英国在印度的军事力量。

但是印度兵在待遇上与英国士兵天差地别。

他们不仅工资很低,而且他们参加远征时(如往阿富汗或缅甸等帮助英国进行殖民扩张时)还必须自己支付路费和行李运费,也只能住在简陋的帐篷里而不是英国士兵的营房。

他们的升迁也被卡死在中士一下。

更重要的是,印度传统下任何前往缅甸的人都会被逐出村落与种姓,这直接与英国多次侵略缅甸的军事行动相冲突。

最终。

印度兵与英国统治者们的矛盾需要一个发泄口,这就是著名的牛油d药包事件。

东印度公司将猪油、牛油涂抹在子d包上防潮的做法直接与崇拜牛的印度教、蔑视猪的伊斯兰教(当时印度的两大主要宗教)相左。

更何况,士兵必须用嘴撕开子d包来使用之,这直接激起了印度兵的强烈不满与敌意。

1857年5月9日,第3轻骑兵团的85名印度兵因拒绝使用子d,被英国人逮捕并被判处10年苦役。

这一惩处触怒了其他印度兵。

5月10日,密拉特的第11轻骑兵团和20轻骑兵团率先暴动,救出第3轻骑兵团士兵,并攻击殖民者的居住区。

他们击毙了英国军官,屠杀欧洲人和土著基督教徒,大行烧杀。

这次起事,标志着轰动英国,深刻改变了南亚历史走向的印度大起义的爆发。

1857印度大起义成为了印度近代史的转折点,在印度史上留下来浓墨重彩的一笔。

英国人称之为“大叛乱”,独立后的印度则称之为“第一次印度独立战争”。

大起义期间的德里围困战起初起事地区的英军自恃武力雄厚,未有上报,结果被印度兵击败,后者得以在5月11日攻入莫卧儿帝国首都德里,拥立深居红堡宫中,早已名存实亡的莫卧儿帝国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为领袖。

一时之间,印度各地群起呼应,印度兵成建制地倒戈,印度平民也大量加入起事队伍。

起义迅速扩及印度三分之二的地区,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统治体系几乎陷入瘫痪。

欧洲人在印度北部遭到了无差别的攻击,例如在坎普尔等地起义者犯下了一些暴行,相当数量的妇女儿童被杀。

平地惊雷的大规模起事极大地刺激伦敦当局的神经。

英国政府与军队直接出面应对起义,原计划远征中国的军队也被紧急召回。

尽管起义声势浩大,但印度各地拥有很大自治权的封建土邦抑制了起义的蔓延。

主要由土邦管制的南印度就较为平静。

信仰伊斯兰教与印度教的起义者之间也就路线产生了矛盾,没能形成统一的指挥与战略,给予了英国人可乘之机。

旁遮普等地的锡克教徒更是在战争中支持英国人。

尽管英军的推进一度被遏制,英国人还是得以分路并进,逐个击破。

在与英国人武器装备、作战组织的差距比较大的情况下,起义者节节败退。

就自身利益而言,大部分土邦的统治者并不愿意与英国人为敌。

土邦中少有的反抗者,詹西土邦的王后拉克什米·芭伊(在中文中她常被误称为“女王”)亲临战阵,一度夺回对詹西的控制权,但最终被英军的强力围困所击败,王后在另一个支持起义的土邦,瓜廖尔的战斗中阵亡。

詹西王后由此也成为了印度大起义和反抗殖民者的重要象征,被后世誉为“印度的圣女贞德”。

詹西王后画像最终,胜利的天平向英国人倾斜,从密拉特和西姆拉进攻德里的两只部队最终将德里团团包围。

从7月1日到9月21日,双方在德里周围反复交锋。

最后,9月7日英军炮兵轰开了德里城墙,并且击败了起义者的炮兵。

9月14日英军从克什米尔门突入德里。

经历一周的血腥巷战之后,9月21日英军攻占红堡,巴哈杜尔沙二世躲进胡马雍陵并旋即被捕。

德里的失陷标志着莫卧儿帝国的最终灭亡,起义大势已去。

随着英军源源不断地开进整个印度,声势浩大的起义最终被镇压了下去。

尽管起义者大量杀戮西方平民,英军事实上犯下了更严重的罪行。

德里即惨遭掠夺,包含无数文化,艺术,文学和经济财富的古城被摧毁。

为了报复起事者屠杀欧洲人的举动,大量印度人被英军杀害。

例如英军收复北部重镇勒克瑙之后,即将城内印度人无差别屠杀殆尽。

遭到殖民者报复与清算的人数难以统计。

殖民者犯下远比起义者大得多的罪恶。

2007年在德里举行的纪念大起义150周年的青年集会印度大起义标志着东印度公司的死亡。

英国当局意识到一个贸易公司的体制已经不可能维持印度这样庞大的殖民地。

起义之后,公司的管理事务被交付给英国政府,土邦的权力被削弱。

印度成为英国的一个直辖殖民地。

为了防止起义重演,印度兵的比例被大幅减少,也不再维持印度炮兵。

1860年代中期,公司在印度的所有财产也被移交政府。

于1874年1月1日生效的《东印度公司股息救赎法案》宣布了公司的解散。

印度从此被“印度帝国”这样一个殖民马甲所统治,英国国王兼任“印度皇帝”,英属印度全面成为英国的直辖殖民地。

大起义的余波直接加速了印度全面的殖民化,本地的印度精英阶层也开始被吸纳入殖民政治中,印度本地的文化传统自此也被重视起来,大起义至此深刻地改变了南亚的政治走向。

尽管1857年的印度大起义并没有谋求建立一个独立的现代印度,也没有获得最终的成功。

但它深刻改变了南亚的政治格局与走向,印度大起义中起义者不畏实力悬殊的强暴,敢于对抗强敌的不屈精神,也在次大陆被一代代传诵下去。

发生在1857年的这场印度民族大起义可以说也为大英帝国敲响了丧钟,不过随着大起义爆发而最终消亡的还有印度古老的王朝莫卧儿王朝。

莫卧儿王朝其实早就在英国殖民初始就基本上就有名无实了,在英国转变殖民政策后更是明确表态,不再承认莫卧儿的子嗣。

同样受到严重打击的还有英国的东印度公司。

印度民族大起义使英国议会于 1858 年2月通过了一项法案规定:将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权力转到英国女王手中,取消公司董事会而设立一个以一名内阁部长为首的行政会议代表女王负责处理印度事务。

1858年11月1日坎宁勋爵发布公告,将东印度公司的权力移交给英国女王,由英国女王对印度直接统治,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统治宣告结束。

东印度公司任命的最后一任总督坎宁,摇身一变,成为女王任命的第一任印度总督。

大起义虽然结束了,英国人仍然心有余悸。

从此,英国人在印度军队中的比例大大增加,全体军官以及炮兵部由欧洲人控制。

印度兵变的教训使英国人坚持两大原则:一是在印度维持一支不可抵抗的英国军队;二是大炮必须掌握在欧洲人手中。

英国殖民当局还严禁印度人私藏武器,轻则罚款 500 卢比,重则判处 7 年监禁,外加体罚。

无论如何,这次大起义给了沉浸在维多利亚时代一个又一个征服战争胜利喜悦中的英国人留下了惨痛的记忆,后来到印度任职的克罗默勋爵曾经说过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愿年轻一代的英国人阅读、关注、学习和深入体会印度兵变的历史,它充满了教训和告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2628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 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