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的庄怎么写

村庄的庄怎么写,第1张

村庄的庄怎么写 我国的村庄,名字大致有楼、寨、屯,庄、岗、湾、坡,店,棚、口,营等,到底先有哪个?

古代书籍很多,以《二十四史》为例,在《二十四史》中,唐代以前的史书,在讲地理时,通常只讲到县一级。

县一级的地名中有“沟”有“丘”,比如《汉书》中的“邯沟”,“贝丘”,这都是县。

《汉书》是东汉班固所编。

“村”字最早见于《三国志》,比如:“入魏郡界,村落齐整如一。

”《三国志》是三国西晋时陈寿所编。

再晚一些的《魏书》中有“平蒲坡”,“蜀坡”。

《魏书》是北朝齐魏收所编。

等到了唐朝初年,给《史记》《汉书》《后汉书》做注解,或者编写《晋书》《南史》《北史》《隋书》时,则出现很多村、岗、坡。

其它的则出现比较晚,就算有,也不是指村子,比如,寨是指城寨、军寨;店是指店铺;营是指兵营。

题主这个题目讲全国范围有点大啦,着实不好回答,也难有标准答案。

还好你讲得这些村名类型在我的家乡全部都有,但也不好讲哪个类型的先有后有。

现就以安徽省砀山县为例,试着分类回答一下。

在砀山县,村名以姓氏为前缀叫某庄的最多,如王庄、张庄、李庄等。

估计这是这个类型应该起先最早的村庄名称了。

黄河流经砀山数百年,肆意泛滥,决口成灾,像堤、坝、湾、口、套这些与之相关类型的村庄名在砀山也占了很大比例,如刘堤头、潘坝、陆湾、董口、丁嘴、葛套等等。

另外蟠龙集、回龙集、市力集、官庄坝、木龙坝、毛城铺、定国寺、盖坝头这些村名都与治理黄河有关。

黄河决口会冲出一些河沟,坡里村就是建在东洪河南岸河堤的北坡上的。

像房沟涯、张河涯就位于河边,吕河底是坐落在干涸河底的,庞桥、夏桥则是河边有桥的村庄。

杨埝是建在河埝附近的村庄。

裴台、赵岗是建在高地上的。

岳坑、陈洼、朱海子则建在洼地上。

汪沙滩位于黄河滩地。

村名也是会改变的,后来有些村庄出了大户,建了楼阁院堂,如邵楼、杜阁、臧院、王堂等。

村上有寺庙的,如丁寺、吴庙、孙观、姜庵。

村庄上有集市的,如刘集、柴市、徐街、黄店、前行。

汪林是村边有茔林、王井则村内有水井。

高场、东南场村名出自村前收麦扬场的场地。

一些村名则与营生有关,纸坊、油坊、瓦坊、王窑、粉皮营是做手工业的村庄。

县城周围的许园、贡园则是专业种菜的村庄。

靛池许庄是做染料的,酒店张庄有酿酒的。

黄盆窑是烧制黄盆陶器的。

饭铺、孟饭棚是有小饭店的村庄。

王药铺是有郎中的村庄,炭场、灰铺则是原黄河岸边的货场。

李桃园、赵梨园、包菜园、陈柳园、王枣园、桑园、苇子园、白腊园、竹杆园、核桃园、槐树园这些村庄旁种植有特色的园子。

从张野场、杂户地、老鹳窝、王篱笆、荒庄、狼屯这些村名可看出当年生活条件的艰苦。

而瓦房、瓦屋这些村庄的条件又稍好一些。

四清庄、红星店、青年场、团结村、老少庄是解放后的新村子。

迭路、山寨、刷集、小神集、两半庄、八大家、王牌坊、汪烟墩、李古洞、黑古墩的村名则最有特色。

马良集、王明集、于昌楼、王石庄的村名来自人名。

贡生楼是个有功名的人居住的村庄。

砀山人多是明初大移民的后裔,当时有些移民在卫籍,是军户,只出兵役,不纳皇粮。

如尉屯、蒋营这些名称的村庄多为军户所建。

在清末,太平天国北伐和捻军起义波及到砀山,乡民为求自保,组织团练,建圩筑寨,像高寨,陈寨这些有寨的村庄大都是那个时候改名的,唐寨横跨萧砀两县,是周边最大的寨圩,比当时的砀山县城还大。

东南门、西南门、小南门、西门、北门、南门口这些村名则相对大寨圩的寨门而言。

后来人口多了,又分出不少村庄,在老村名上加了方位等限词,就成了新村庄名。

如前刘屯、后黄楼、东徐庄、西沈屯、大王屯、小王庄、朱小楼、刘大庄、史新庄、老周寨、河滩李楼、河叉许庄、会耕李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2644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 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