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康熙雍正的顺序

乾隆康熙雍正的顺序,第1张

乾隆康熙雍正的顺序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的顺序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的顺序是什么?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

1、顺治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清世祖,清朝第三位皇帝,同时也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满族,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第九子。

崇德三年戊寅正月三十日戌时(晚七点至九点)出生,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属相虎,在位十八年(1643年—1661年),死后谥号为: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陵寝孝陵(河北遵化县清东陵),庙号世祖。

2、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他平定了三藩叛乱,收复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康熙也创下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的重大业绩,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

3、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

在位13年。

他对有碍于皇权的反对势力大加挞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4、乾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扩展资料:从皇太极建立清朝开始共有11位皇帝。

清朝入关以后共有十位皇帝。

清朝十二位君主分别是:努尔哈赤(天命)、皇太极(天聪、崇德)、福临(顺治)、玄烨(康熙)、胤禛(雍正)、弘历(乾隆)、颙琰(嘉庆)、旻宁(道光)、奕詝(咸丰)、载淳(同治)、载湉(光绪)、溥仪(宣统)。

清朝灭亡的时间是确定的,即公元1912年2月。

但是清朝的起始时间有几种说法,部分学者将努尔哈赤1616年创建后金作为清朝的创立时间,部分学者认为皇太极于1636年改国号为“清”并登基称帝是清朝的开始,也有学者认为1644年清朝入关才是真正意义上清王朝的开始时间。

清朝皇帝的顺序是什么?

清朝的历史可以分为两段,一是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二是皇太极改大金为大清。

努尔哈赤没有称帝,而是自称天命汗,清太祖是皇太极追尊,所以严格来讲清朝只有十一帝。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大统一封建王朝,也是中国仅有的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另一个为元朝)之一。

清朝如果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共有12位君主,如果从皇太极建立大清开始则有11位君主。

1644清朝入关后共有10位君主。

清朝入关前的皇帝有两位,分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后金天命汗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奠基人,后金的开国之君。

努尔哈赤与明朝有杀父之仇,以父亲留下的13副铠甲起兵,二十五岁统一女真各部,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在赫图阿拉称汗,建国号大金,称天命汗,萨尔浒之战大败明军后,迁都盛京,此后不断缠食明朝辽东领土。

努尔哈赤于天命十一年(1626年)去逝,清朝建立后,被追尊为清太祖,谥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清太宗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清朝的建立者。

于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继承汗位,称天聪汗。

皇太极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征服漠南蒙古和朝鲜,解除了对明作战的后顾之忧,重用汉将,在与明朝的辽东争夺中逐渐占据优势。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崇德七年(1642年)皇太极于松锦之战中大败明军,生擒明蓟辽总督洪承畴,明朝松锦防线趋于崩溃,清军入关已是大势所趋。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猝死于清军入关前,未能实现他逐鹿中原统一天下的夙愿。

皇太极庙号太宗,葬盛京昭陵,由其第九子福临继承皇位。

1644年清朝顺利入关定都北京,入关后,清朝共有十位君主清世祖福临,是皇太极的第九子,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福临六岁登基,由其叔父摄政王多尔衮多尔衮辅政。

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顺利挥师入关,入主中原,同年迁都北京,福临成了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

顺治七年(1650年)摄政王多尔衮死于狩猎中途,顺治帝提前亲政,在位期间整顿吏治,恢复生产,对抗清力量改剿为抚,使清朝在中原的统治日趋稳定。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年仅二十八岁,庙号世祖,葬清东陵之孝陵,诏命第三子玄烨继承皇位。

清圣祖玄烨,顺治帝福临第三子,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清朝最杰出的皇帝。

康熙帝八岁即位,14岁亲政,在位期间铲除专权的辅政大臣鳌拜,积极用兵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收复台湾,三征葛尔丹,平定三藩之乱,加强中央集权,注重与民休息,大力发展经济,重用汉族士人,使清朝的统治达到了空前繁荣强盛,开创了康雍乾盛世的大局面,被称为是“千古一帝”。

康熙六十一(1722年)康熙帝在畅春园崩逝,享年六十九岁,在位时间之长为中国皇帝之最。

庙号圣祖,葬景陵,由四子胤禛继承皇位。

清世宗胤禛,清朝第五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

康熙晚年诸子夺嫡,结果雍正胜出。

在位期间,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废除贱民制度,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设立军机处等政策,很好的延续了康熙年间的太平盛世,为康乾盛世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去世,享年58岁,庙号世宗,葬清西陵之泰陵,由其第四子弘历继承皇位。

清高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在位时间长达六十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之一。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雍乾盛世以来的最强盛,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

统治后期继续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与西方列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清朝逐渐由盛转衰。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太上皇卒于养心殿,享年89岁。

庙号高宗,葬清东陵之裕陵。

清仁宗颙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朝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年号嘉庆,嘉庆帝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直到上皇乾隆帝去世后才开始亲政独揽大权,在位初期,铲除大贪官和珅,但嘉庆的能力远不如其父皇乾隆,不仅吏治败坏贪污成风,而且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统治期间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开始流入中国,清朝衰弱迹象明显。

嘉庆二十五年(1828年)驾崩,终年61岁,庙号仁宗,葬清西陵之昌陵,由第二子旻宁继承皇位。

清宣宗旻宁,清朝第八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清朝唯一一位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年号道光。

道光皇帝在清中后期算是有为之君,在位期间,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其才略有限,社会弊端积重难返。

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朝战败,道光帝卑膝求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执政后期拒绝变革,苟安姑息,清朝的统治已是危机重重。

道光三十年(1830年)驾崩,享年69岁,庙号宣宗,葬清西陵之慕陵,遗命四子奕詝继位。

清文宗奕詝,清朝第九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年号咸丰,是清朝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握有统治权的皇帝。

咸丰帝在位期间,虽勤于政事,大手笔对朝政进行改革,欲挽救清朝于内外交困之中,但无奈积弊重重,收效甚微。

在位期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他起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官僚镇压起义。

此时的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不断,大量的不平等条约都签订于咸丰年间。

咸丰帝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病逝于承德避暑山庄,享年31岁,庙号文宗,葬于定陵,其子载淳继承皇位。

清穆宗载淳,清朝第十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

同治帝并无实权,由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大小政务皆决于东、西两太后。

同治帝在位期间,清政府依靠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官僚镇压并剿灭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

同时,清朝还平定陕甘回乱,实行洋务新政,清朝后期出现了一段难得的政治稳定时期,史称“同治中兴” 。

同治十三年(1874年),年仅19岁的同治帝驾崩,庙号穆宗,葬清东陵之惠陵,同治帝无子,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被议立为皇帝。

清德宗载湉,清朝第十一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年号光绪。

光绪在位的前七年,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慈安去世后,慈禧独揽大权一人听政,光绪帝虽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开始亲政,但大权依然掌握在慈禧手中。

光绪帝在位期间,颇思有所作为,但无奈慈禧处处掣肘压制。

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惨败后,光绪帝痛定思痛要维新变法搞改革,结果又在以慈禧为代表的保守派的压制下变法百日而亡。

光绪帝倚重袁世凯,结果反被袁世凯出卖,被慈禧幽禁于西苑瀛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光绪帝暴崩,享年39岁,庙号德宗,葬于清西陵之崇陵。

光绪帝无子,恭亲王载沣之子溥仪被立为皇帝。

末代皇帝溥仪,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年号宣统,所以也叫清废帝或宣统帝,溥仪即位后,由隆裕太后和摄政王载沣共同执掌朝政。

此时的清朝,已是风雨飘摇行将覆灭,随着各地革命运动的兴起,南方多省宣布脱离清朝的统治,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革命之火燃遍全国。

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保证退位后会优待清室的承诺下,隆裕太后临朝称制,以太后名义颁布《退位诏书》,《退位诏书》中说“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立宪共和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宣统帝退位后,得暂居紫禁城,民国政府每一年支付400万以资所用,清朝至此灭亡,世间再无皇帝。

综合,清朝十二位皇帝的先后顺序分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后金天命汗);清太宗皇太极(后金天聪汗,改国号为清后年号崇德);清世祖福临(年号顺治);清圣祖玄烨(年号康熙);清世宗胤禛(年号雍正);清高宗弘历(年号乾隆);清仁宗永琰,后改顒琰(年号嘉庆);清宣宗 绵宁,后改旻宁(年号道光);清文宗奕詝(年号咸丰);清穆宗载淳(年号同治); 清德宗载湉(年号光绪);清废帝溥仪(年号宣统)。

应该说,每个皇帝都很勤劳,智商比较正常。

清朝实际上一共有11位皇帝,追封了1位清太祖努尔哈赤,加起来12位。

但是,只有10位是入关后的皇帝,皇太极是第一位清朝皇帝,他的父亲努尔哈赤只是后金的可汗,没有当过皇帝,他本人是在沈阳当的皇帝,正史承认的皇帝就是入关后的10位皇帝,他们的是这样的顺序:1.顺治皇帝:入关的第一个皇帝叫福临,年号顺治,1644年6岁进北京当皇帝,12岁亲政,1661年去世,年仅23岁,但是基本完成了定鼎中原的大业,永历帝朱由榔在这一年被俘处死。

2.康熙皇帝:名字叫玄烨。

1661年8岁登基,平三藩、收台湾,亲征葛尔丹,1722年去世,在位61年,基本完成清朝的大一统,号称千古一帝。

3.雍正皇帝:名叫胤禛。

1722年45岁登基。

在康熙九子夺嫡中脱颖而出,号称史上最勤劳的皇帝,在位13年,1735年去世。

这人虽然有刻薄寡恩的嫌疑,但是做事还算公道。

4.乾隆皇帝:名叫弘历。

1735年26岁登基。

在位60年,太上皇又当了3年多,享年89岁,是中国最长寿的皇帝,也是中国实际上掌握朝政时间最长的皇帝,完成了中国的版图奠定工作。

5.嘉庆皇帝:名叫颙琰。

1795年35岁登基。

在位25年,上任后,达到和珅,广开言路,试图扭转乾隆晚期以来下降的国势,虽然未能成功,但是算不上可恶。

6.道光皇帝:名叫旻宁。

1820年38岁登基。

在位30年,在位期间爆发了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遇上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封建君主制与民主政治的冲突、农耕社会和工业文明的冲突。

道光皇帝是最节俭的皇帝,也很勤劳,无奈处在一个文明冲突的时代,未能发挥自己的本领。

7.咸丰皇帝:名叫奕詝。

1850年20岁登基。

在位11年。

一上台就遇上太平天国起义,内忧外患。

他是在和弟弟恭亲王的竞争者取得皇位的,说明父亲道光对他还是很认可的。

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昏君,实在是在焦头烂额的内外困境中无能为力,他尽力了,素质也不算差。

8.同治皇帝:名叫载淳。

1861年6岁登基。

在位13年,享年19岁。

在位期间,皇叔恭亲王奕䜣牵头搞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取得文明的曙光。

但是,权力不在同治皇帝手里,在他的母后慈禧手里,同治皇帝只是一个孩子。

9.光绪皇帝:名叫载湉。

1874年4岁登基。

在位34年,权力都掌握在老不死的慈禧手里,前期还不错,“同光中兴”。

但是,他从来没有大权独揽过,玩不过亲爸爸慈禧。

光绪皇帝很可怜。

10.宣统皇帝:名叫溥仪。

末代皇帝,1908年3岁登基,6岁退位,一生都是个悲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3177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9
下一篇 2022-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