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王

秦始王,第1张

秦始王 秦始皇为什么叫秦始皇?

秦始皇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雄主,生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210年,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占有显著而醒目的一页,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出生在东周末年。

当时东周已经开始衰败,有7个比较强大的诸侯国,他们之间发生了历时几百年的“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的征战,历史上称之为“战国七雄”。

在当时的分裂割据局面中,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后,秦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到战国末年(秦始皇诞生)时,秦国在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都已具备了统一六国的基本条件。

公元前238年,秦始皇亲政后,选拔了许多得力武将,对其它六个国施展远交近攻,分化离间,各个击破的策略,于公元前221年灭掉了最后一个国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即秦王朝,自号秦始皇。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立即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在政治方面废除了商周以来的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宣布郡官职位不能继承,国家大事由皇帝亲自主持,重要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官定期调动位置,以防他们建立势力范围;修建驰道、直道,连通首都与各郡。

秦始皇所确立的这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政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此外,秦始皇还推行了许多维护国家统一的政策和措施。

他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这些政策和措施对推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文化融合和文明发展都起了巨大作用。

秦始皇时期,改革后的小篆文字及隶书文字开始兴起,并完成了古文字向今文字的转变。

以后虽改朝换代,各地语言不同,发音各异,但统一的文字却把整个中华民族始终联系在一起。

他所改制的方孔圆钱形制在中国货币史上沿用了两千年之久。

这位皇帝在公元前213年,为了推行新王朝制度,采纳了法家学派代表人物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除工、兵、农书、法书、医书和秦朝史籍之外的各国史书和其它书籍,使全国各地纷纷燃起了烧书的烈火。

焚书的第二年,秦始皇为了进一步打击异端思想,借故将在咸阳的460余名读书人活埋,将其余的人全部流放到边远山区。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焚书坑儒”事件。

“焚书坑儒”不仅将中华民族千余年文化发展的结晶付之一矩,更严重的恶果是扼杀了学术探讨的自由,中断了春秋以来百家争鸣、思想活跃的局面,而且从此开了中国历代王朝大兴“文字狱”的先河。

在对外政策上,秦始皇开展对南方和中国所属其它地区的大规模征战。

在南方征服了“百越”,在北方沉重打击了“匈奴”。

为了阻止“匈奴”对北方边境的骚扰,秦始皇调拔大批人力物力,在燕、赵、秦原修筑长城的基础上,重新修补,新筑,把北方长城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道巨大高墙,这就是代表中国悠久历史见证的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秦始皇为了求得长生不死药,不惜数次花费巨万钱财,还将3000童男童女送去葬身海底,尸喂鱼鳖;为修自己一座陵墓,发70万刑徒,终年累月地去营造;修阿房宫、筑长城、击匈奴、戍边塞……这些都加重了人民的赋税负担。

人民在横征暴敛,苛捐重税和无休止的徭役下已无法生活下去。

剌杀秦始皇的事多次发生,但都未成功。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

公元前209年,农民陈胜、吴广带领广大不堪忍受剥削的农民起义,天下云集响应,秦王朝很快就崩溃灭亡了。

秦始皇既是中国历史长河转折点上的伟人,又是后人眼中的暴君。

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功过是非,一直为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秦始皇一直是自带光环,那么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称谓是怎么来的呢?让我从历史记载中来探寻吧!“皇帝”的称谓是怎么来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後世。

其议帝号。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刚刚完成灭亡六国,统一中国的大业,认为自己把前辈们都没能完成的统一大业给完成了,自视甚伟,觉得不能再用原来“秦王”的称号来称呼自己了,得换个高大上的称谓,于是就开会召集群臣来商议此事,大臣们听说要给秦王赢政换个称谓,于是都绞尽脑汁,说远古时代最高贵的就是“三皇五帝”所谓三皇就是“天皇”“地皇”“泰皇”,五帝“黄帝”“颛顼”“帝嚳”“帝尧”“帝舜”其中三皇中又以“泰皇”最为尊贵,有的大臣就建议称“泰皇”,这时秦王赢政却认为自己“功高三皇”“德盖五帝”,不能直接套用他们的称号,那就在三皇中取一个“皇”,在五帝中取一个“帝”,合成称为“皇帝”,天人之总称为“皇”,“帝”是天号,于是秦王赢政心满意足宣布自己为皇帝,称为“始皇帝”,这就是“皇帝”之称的由来,一直沿用至清朝灭亡,皇帝之称从没有改变过。

秦始皇称后世以此传承,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乃至万世皇帝,令秦始皇万万没想到的是秦帝国竟然二世而亡,如果秦始皇知道的话,我估计会被气醒吧!《史记•秦始皇本纪》: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

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他如议。

”制曰:“可。

”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朕为始皇帝。

後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皇帝”称号定下来了,秦始皇还垄断了一个字,那就是只有皇帝能自称“朕”,这个“朕”在以前是可以人人自称的一个谦称,被秦始皇垄断后,平民不得称朕,从此朕成了皇帝的专属名词。

秦始皇还废除了“谥号”,秦之前君王去世后,会由后人对其功过是非进行评价,在称谓里面加一个字,如:秦孝公,秦武王,汉文帝,汉武帝,其中“孝”“文”“武”就叫做谥号,秦始皇认为这是以下议上,不合王法,所以废除谥号制度,后人不准在使用。

从秦王赢政改称“始皇帝”看出秦始皇的野心!秦始皇灭亡了国祚八百年的周王朝,兼并六国,最后统一中国,一个全新的格局开始了,秦始皇要管理的国家可是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的,地域之广阔,前所未有,人口之众多更是令人咋舌,这么大一个国家要拿什么制度来管理呢?还能用周王朝的那一套繁文缛节的礼仪制度来规范吗,答案是否定的,不能,秦始皇要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一统的帝国,废除周朝的分封世袭制,全面行使郡县制,划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守和县令必须由皇帝亲自任命,而是不得世袭,这一切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把全国的权力全部集中在皇权之中,所以秦始皇为了让自己名正言顺,必须把自己包装成是承上天之命,才改称始皇帝。

所以改称皇帝也是中国进入自中国正式进入封建帝王时代的开始,中央皇权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加强,到明清时期达到巅峰,直至清朝灭亡。

欢迎大家评论点赞,一起探讨历史知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3230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9
下一篇 2022-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