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则得

少则得,第1张

少则得 “少则得”,是什么意思?

少则得,多则惑——所求者少,所成者大;所求者多,所成者小《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少则得”,是说所求者少,则所成者大。

于自然之道,草木独干而生,则卓然挺立,不扶而直;于社会之道,君主专心治道,则国富民强,天下大治。

鬼谷子》云:“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力不达”,多欲必然难有事功,因此“少则得,多则惑”。

少则得,多则惑【版本】本句,楚简本缺失,帛书本、河上公本、王弼本、傅奕本均作“少则得,多则惑”,故无疑义。

【释义】“少”:数量少,与“多”相对。

会意字;甲骨文的字形是四个小竖点,这是“沙”的本字;小篆从小,丿声;“少”字后来多表示“不多”的意思,于是又加“水”旁造了“沙”字;古文“小”、“少”常通用;本义是不多。

《说文》:“少,不多也。

”《太玄˙玄衡》:“少,微也。

”《易经˙略例》:“夫少者,多之所贵也。

”《仪礼˙乡射礼》:“宾少进。

”《韩非子˙五蠹》:“人民少而财有余。

”《韩非子》:“力少而不畏强。

”古木参天,少则得也“得”:获得;完成,实现。

字形像一只手拿到了“贝”(财货),“贝”是古代的一种货币,表示珍贵的东西,所以就是“取得”、“获得”的意思,又有“贪得”义,如《论语》“戒之在得。

”本义是“得到”、“获得”。

《说文》:“得,行有所得也。

”《玉篇》:“获也。

”《韵会》:“凡有求而获皆曰得。

又赋受亦曰得。

”《论语》:“三人行必得我师焉。

”《孟子˙梁惠王上》:“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

”《易经˙文言》:“知得而不知丧。

”《礼记˙曲礼》:“临财毋苟得。

”《左传˙定九年》:“凡获器用曰得,得用焉曰获。

”《孟子》:“求则得之。

”《礼记˙大学》:“虑而后能得。

注:谓得事之宜也。

”《庄子˙秋水》:“至德不得。

”《礼记˙乐记》:“礼得其报则乐。

”《吕氏春秋˙义赏》:“武王得之矣。

注:犹知也。

”《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盘弯虬曲,多则惑也【简评】“少则得”,是说所求者少,所成者大。

于自然之道,独枝之草木,卓然挺立,高耸入云;于社会之道,专心之君子,日益精进,功业有成。

此句,与下句“多则惑”相对应,含义有多重,人生苦短,一要慎所取舍,二要行之有恒,三要耐住诱惑。

人生苦短,知行皆难,必须慎所取舍。

《庄子˙养生主》:“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而随无涯,殆已。

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既然人生苦短,读书要读经典,立志要存高远。

古人讲“三不朽”,“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而横渠先生更是提出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终归于“内圣外王”,这便是志向之高远者。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敢不慎所抉择哉!生而有涯,欲无涯也人生苦短,行贵有恒,必须有始有终。

《诗经˙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能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愈挫愈勇,久而弥坚,终而若始,终成大业之人,可谓少之又少。

明代高贲亨先生在《洞学十戒》中有云,“夫恒者,入圣之道。

小艺无恒,且不能成,况学乎?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功;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所以,既然有所抉择,选定了目标,那就要做到“行贵有恒”。

人生苦短,行贵有专,必须耐住诱惑。

《鬼谷子》云:“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力不达”,贪的太多,力量就跟不上,结果很可能是一个目标都无法实现。

人生在世,欲念如织,如果让纷繁的欲念干扰了前行的步伐,必然会心旌摇动,功败垂成。

因此,欲成大功,必须心如铁石,坚守信念。

现实之中,成大功者,大多是偏执狂,既然认定了目标,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抓铁有痕”,“滴水石穿”。

人生苦短,知难,行更难,知行合一更是难上加难。

要想洞察万事万物背后之大道,并躬身力行,成就事功,必须付出超乎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人生苦短,能做好一件事已属不易,更何况希望同时达到多项目标呢?“少则得,多则惑”,其虚言哉!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力不达【本号文章均为原创。

图片源自网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3334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9
下一篇 2022-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